若米知识 > 百科 > 儿童行为矫正

儿童行为矫正

导读孩子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如何矫正?答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儿童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实际是孩子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发泄心中郁闷、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人具...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行为矫正方法,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孩子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如何矫正?

孩子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如何矫正?

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儿童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实际是孩子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发泄心中郁闷、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人具有攻击和破坏的本能,当他遭遇心理压力和挫折境遇时,就可能重新激发他的侵犯动机,出现攻击性。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对侵犯者还击时,往往会找一个替罪羊发泄一通。

孩子的精神压力一般都来源于4个方面:第一,就是对新环境新生活的不适应。第二,就是学习压力会转化为攻击力。第三,过于严格的家教会使孩子心理紧张。第四,家庭关系不和睦,孩子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

要是孩子出现虐待小动物的癖好,父母可以按照以下4个步骤去解决哦。

步骤一:父母要给孩子多一些爱。不能够只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精神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学习方面、同学之间的交往、个性发展的需求等等,要是孩子在爱的成长,那么孩子才会更加的健康快乐。

步骤二:了解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分析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是由于什么压力,根据实际情况去采取对应的措施,从而有效的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步骤三:父母要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告诉孩子小动物都是很可爱的,动物也是人的伙伴之一,对待它们要友善,从而激发孩子对小动物的同情及热爱。

步骤四:使用一定的奖惩手段来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要是孩子总是喜欢虐待小动物,父母就要去批评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是孩子喜欢虐待小动物,只是想要表现自己的能耐,那么就要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对孩子实施奖惩手段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受到惩罚,怎样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

父母要重视,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行为矫正技术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行为矫正产生于20世纪初,是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和矫正的心理学领域。研究领域集中于人的行为,行为过度和行为不足是行为矫正程序和方法的主要应用对象。

行为矫正程序的运用至今非常广泛,比如,发育障碍、精神疾病以及行为教育领域等。小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小学阶段又是儿童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合理利用行为矫正技术,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革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控制不正常行为等方面都将发挥广泛的正确影响作用。

扩展资料:

行为矫正技术的理论基础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最初是由巴甫洛夫提出的。在他的以狗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的研究中,每次给狗喂食的同时摇铃,狗看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后来狗听到铃声时即使不给食物,也会分泌唾液。

铃声本来不会引起狗分泌唾液,但它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重复结合呈现,最后铃声也能够引发原来无条件刺激才能引发的反应。而这种反应是后天学习而来的,因此巴甫洛夫称之为条件反射。

2、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在他的研究中,他把白鼠放进一内置杠杆的工具箱中,一压杠杆,食物就会从某个出口滚出来。

饥饿的白鼠开始并不知道杠杆的作用,但是在几次偶然碰到杠杆得到食物之后,压杠杆的行为就形成了。食物强化了白鼠压杠杆的行为,这种行为通过操作条件反射建立起来

行为矫正法的具体方法包括正强化法和

行为矫正法的具体方法包括增强法(正强化法和负强化法)、惩罚法、消退法和代币管制法。

一、增强法

1、增强法有两种方式:正强化,负强化。所谓正强化是指给予正性强化物(即人所喜欢的刺激);负强化是指撤销惩罚物(即人厌恶的刺激),两者都可以用来鼓励人产生受欢迎的行为和抑制不受欢迎的行为。

2、比如,要鼓励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可以给予奖励物,这就是正强化;如果学生因上课玩东西就要受到惩罚,一旦老师发现孩子已经改正并专心听讲就可以撤销惩罚来强化孩子变好,这就是负强化。虽手段不同,但都是为了促进孩子出现良好的行为进而达到改变不良行为的目的。

二、惩罚法

惩罚法也有两种形式:一是给予个体不喜欢的强化物或刺激;二是撤销个体还在享用的正性强化物。如要矫正儿童乱撕扯衣服的不良习惯,可以向其提供大量破旧的衣服,并督促他反复去撕扯,即使他感到累了也要让他继续,直到他感到厌烦并要求把衣服拿走为止。

三、消退法

消退法就是对不良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渐渐消弱直至消失。这种方法要适时使用而不可滥用,注意保护孩子的情绪并及时发下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代币管制法

代币管制法是一种利用强化原理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代币是指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兑换物品的证券,其形式有小红旗、小铁牌、小票券等。求助者可以使用这些证券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这一方法可以用于培养儿童的适应性行为。

如何给多动症孩子进行行为矫正?(二)

如何给多动症孩子进行行为矫正?

第一步:提出更有效的要求

让孩子学会按照父母的要求办事,可以从做家务训练开始。

也许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孩子干家务,只要他管好自己就行了,其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是让儿童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成员,用以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也是训练孩子服从大人的要求的“道具”。

1、目标

(1)改变父母向孩子提要求的方式

(2)使用任务卡,要求限时完成。

2、方法

给孩子制作一些卡片,上面写上最近要做到的事情,贴在显眼的地方,或把每项家务工作的步骤简单地写在卡上。当要求孩子做家务时,把卡片递给孩子,告诉他你希望他完成这项工作。

卡片上注明每一项家务的完成时间,然后启动计时器,使孩子确切地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不要说“今天你得把这些倒掉”或者“中午之前必须必须把你的房间收拾干净”

而是说:“该倒垃圾了,8分钟内要把这件事搞定。我把时间设置8分钟,按时完成哦”

3、注意事项

(1)指令的选择:首先想想发出的指令是孩子必须马上做的吗 是孩子能完成的吗 你愿意坚持到底 如果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就不必发这条指令,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要确保言出必行,努力让孩子服从指令。

(2)改变发出指令的方式:要用简洁、直接、公事公办的语调提出要求,不要以疑问句提出要求,如:“你可不可以拣起这些玩具呢”或是“要吃饭了,把你的手洗干净,好吗 ”孩子很可能回答“不”。直接的表述会更有效果,比如:“现在拣起玩具”或“吃晚饭了,去洗洗手”,不必大声呵斥,只是要以坚定明了的口吻提出要求。

(3)发指令要求是正面直接的,例如爸爸说: “不要把鞋子扔在客厅中间”,孩子可能置若圈闻,当改成说:“把运动鞋放在鞋柜里”,孩子就比较容易执行。

(4)确保孩子注意到了这些要求:向孩子发出指令时需要目光接触,不要从屋里往外喊,若他不在意,可以轻轻地把他的脸转向自己,让他看着自己,静听指令并观察父母的表情。为了确保孩子听到或听明白,要让孩子重复一下指令,这样能提高对指令的注意,便于执行。

(5)提出要求前要减少所有可引起分心的因素:在提出要求之前自己应告诉孩子离开引起分心的事物,例如把电视关掉,父母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在电视、音响、录像机开着的时候:向孩子提出要求,这时孩子沉浸在电视节日中,会注意不到父母的要求。

第二步:用关注法减少对父母的干扰

家长经常抱怨他们做事时会被孩子干扰,例如打电话、做饭或者拜访邻居,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干扰行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对他安静独立玩耍的行为却视而不见。但是正是由父母的关注强化了孩子打扰大人的行为。这一步将帮助训练孩子在父母做事时能独自玩耍。

1、目标

训练孩子在父母做事时独自玩耍,不来干扰父母。

2、方法

(1)当准备做事时(比如去做饭) ,直接对孩子发出两条指令:一是告诉他应该做什么,再告诉他不要打扰自己。可以说“我去厨房做饭,我希望你待在这里看电视,不要打扰我”,安排他去做他感兴趣的一些事情,比如画画、玩玩具、看书等。

(2)过1-2分钟父母停下手里的活,到孩子面前表扬他没有干扰自己,提醒他接着干,不要打扰自己,然后继续做事。

(3)2一3分钟后再表扬孩子,再接着做事,5分钟或更长时间重复行为,随后逐步减少次数,延长时间。

(4)如果感到孩子就要放下他的事情来打扰自己,应立即停下手里的事情,走到孩子的面前表扬他没有打扰自己,然后再次鼓励他自己接着玩。

(5)家长的工作结束后,应马上表扬孩子没有来干扰自己每个时间段结束时的总体表扬,应该比时间段内间隔表扬更进一步,除了口头表扬,可以考虑使用小的奖励,可选择一两件这样的事情来实践一下,比如做饭、看电视、拜访亲友、扫一扫卫生。

3、注意事项

(1)循序渐进:刚开始父母强化孩子的时间间隔可短些,以后逐渐延长,每一次从自己的事情抽身去照看孩子的隔时间都要稍有增加,这种练习应该持续到孩子能单独玩20分钟。培养孩子一个好的行为,如全神贯注做作业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即开始强化的次数多些,而后逐步减少。

(2)有意识地关注:有家长觉得孩子挺安静,就忘记要去关注他,或觉得放下自己手头的事情去关注他没有必要。孩子在独立玩耍时需要表扬和奖励,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己个人玩耍的时间会减少。因为他认为你对他不在意,会令他感觉失望,因此开始的时候,必须不断停止手中的活,以便达到训练孩子的目的。经过一周的训练,可以回顾一下,是否当自己不想被打扰时会给孩子一些任务去做,是否能很轻松地停下手头的事情去强化孩子,如果孩子可以独自玩耍而不来干扰父母,便可进入下一步了。

分析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对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作用?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关于学习和行为塑造的一种理论模型。该理论认为,行为的出现与特定的刺激有关,这些刺激可以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加以控制和调节。在学前教育中,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常被用于儿童行为矫正,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对于特定刺激的出现具有先天基础,但可通过增加或减少特定刺激的预测性和价值来控制其出现。因此,对于不良行为,可以采取减少或排除特定刺激的方式,从而减少其出现。例如,如果一名儿童常常吵闹、打扰别人,可以将他单独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感受到独处的无聊和孤独,从而减少他的不良行为。

二、增加良好行为的出现

除了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还可以增加良好行为的出现。比如,如果一名儿童总是不爱听话,可以采取提高他听话行为的预测性和价值的方式。例如,提高他听话的奖励和表扬,可以让他明白听话是一件好事,让听话行为更加易于出现。

三、增强学习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的出现与刺激的预测性和价值有关,越是具有强烈的预测性和价值,行为就越易于出现和加强,相反则越难出现和加强。例如,对于儿童的某种良好行为,如果及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扬,会增加该行为的预测性和价值,从而增强儿童的学习力、积极性和自我调节意识。

四、培养自我调节能力

在儿童行为矫正中,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减少不良行为,增强良好行为,还可以培养儿童自我调节的能力。通过从行为的控制刺激入手,引导儿童积极面对教育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其自我调节的能力和技巧,从而更好地实现行为矫正的目标。

总之,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为学前儿童的行为矫正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教育者不仅要加强对儿童需求和特点的了解,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调节方式,在引导儿童正常行为习惯的同时,培养其自主性与创造性,积极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儿童行为塑造和矫正的方法有哪些?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儿童行为塑造和矫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进行合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模仿:让孩子模仿正面的行为和角色模型。例如,让孩子观察和学习其他孩子的良好行为,或者让孩子模仿成年人的健康习惯。

训练:通过训练和实践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例如,训练孩子如何表达情感、如何处理冲突和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

后果:让孩子了解他们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例如,如果孩子不遵守规则,则可能会失去一些特权或受到惩罚。这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他们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正面强化:鼓励和奖励孩子积极的行为。例如,当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或完成任务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促进积极的行为。

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致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孩子的行为塑造和矫正上保持一致。这意味着他们应该协调和沟通,共同制定行为准则和规则。

渐进性:行为塑造和矫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逐步引导孩子他们逐渐改变不良行为,而不是期望孩子一下子就改变。

个性化: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和行为问题。因此,在行为塑造和矫正过程中,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计划。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行为矫正方法的信息了解不少了,若米知识希望你有所收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baike/38042.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牙科 费用
一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一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答案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