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母婴 > 小孩消化不良吃什么药

小孩消化不良吃什么药

导读小孩消化不良吃什么药优质回答根据患病儿童进食情况、临床表现症状和必要的实验室辅助检查资料,判断患儿是胃动力减弱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或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小孩消化不良吃什么药

小孩消化不良吃什么药

优质回答根据患病儿童进食情况、临床表现症状和必要的实验室辅助检查资料,判断患儿是胃动力减弱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或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性溃疡导致的消化不良症状。如果是胃肠动力减弱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选用增加胃排空的药,抵抗胃酸或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药。如果患儿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要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治疗。

1.增加胃排空的药物:甲氧氯普胺,有较强的中枢止吐作用,可以增强胃动力。吗丁啉(又名多潘立酮)明显改善患病儿童餐后饱腹胀满、吃得很少就饱等情况。枸橼酸莫沙必利也有同样的功效。

2.抵抗胃酸或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药:此类药物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对于烧心,反酸,缓解腹痛有明显作用。抵抗胃酸的常用药有复方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碳酸钙混悬口服液等。抑制胃酸有两种,一种是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奥美替丁、法莫替丁等;还有一种是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

如果检测发现消化不良表现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要做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铋复合物,质子泵抑制剂,需要联合用药,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疗程7-14天的三联疗法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

小儿腹胀便秘怎么办?

优质回答小儿腹胀便秘是常见的肠胃问题,可能与饮食不规律、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多种原因有关。本文将为您介绍多种缓解腹胀便秘的方法孩子恢复健康。

🍎调整饮食结构

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红薯等,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胀便秘。

💦试试物理治疗

多喝水、适当按摩腹部,辅助肠道蠕动,缓解腹胀便秘。

💊使用助消化剂

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使用复方胃蛋白酶粉等助消化剂,缓解腹胀便秘。

🦠使用益生菌

乳酸菌等益生菌有助于改善胃肠菌群紊乱,缓解腹胀便秘。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如慢跑、跳绳有助于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缓解腹胀便秘。

🩺就医

如果症状持续不减,请及时就医。慢性肠炎引起的腹胀便秘需根据病因治疗,细菌感染可用抗菌药,寄生虫感染可用驱虫药。药物使用需遵医嘱。

小儿消化不良可以用哪些药方治疗?

优质回答小儿消化不良为儿科多发病。临床上以腹泻、不消化便、食欲减退、腹胀、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粪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为特征,若治疗不得当,可迁延不愈,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易演变成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慢性疾病。

【方一】疳泻验方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龟板、鳖甲、穿山甲、鸡内金、刺猬皮各10克,蛇蜕1条,雄猪肝中心叶1具。

【功用】消症散结,益气止泻。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气血两虚兼有瘀血者。

【方解】龟板、鳖甲性平味甘,滋阴补血,益肾健骨,消症散结,主治骨痿、囟门不合、骨蒸潮热、症瘕积聚;穿山甲味淡性平,活血通络而走窜,无处不至,能通脏腑经络,透达关窍,引诸药直达痛所,散症瘕,破积聚;鸡内金为健脾胃、助消化、消积滞、除胀满、治呕吐、止泻利之佳品;蛇蜕性平味咸,祛风,定惊,杀虫,治解颅、目翳、弄舌、摇头;剌猬皮降气定惊、益肾、涩精、止泻;猪肝能补肝养血明目,医血虚萎黄、雀目夜盲、脾虚浮肿、泻利。7味药均为血肉有情之品,以猪肝为主,其它为佐为辅,补而不雍,香而不燥,攻而不猛,塞而不滞,对肝脾胃均有补益之功,并有消积聚、散症瘕、益气血止泻利之效。

【药理】该方的构成具有增强消化与免疫功能、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和微循环等作用。

【用法】前6味药研末过箩;然后用竹刀(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忌用铁器)把猪肝中心叶割下,放在砂锅内,置于文火上,再用竹筷将猪肝穿成无数小洞,撒上药粉并捣入小洞内,随熔随撒,直到药粉撒完,猪肝焙干黄为度(防止烤成焦黑),最后取出用石臼研粉过箩装瓶密封防潮。每日服3次,每次3克,温开水冲服或伴随饮食同吃亦可。

【方二】验方

【出处】《中国民间疗法》

【组成】葱白1根,生姜15克。

【功用】通阳散结。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方解】葱白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鳞茎,性味辛温,有发表散寒,通阳散结之功;生姜性味辛温,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药理】葱白含挥发油,其挥发油对白喉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并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生姜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芳香醇、甲基庚烯酮、壬醛等,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阴道滴虫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并有止呕、退热的作用。

【用法】共捣碎后加入茴香粉9克,混匀后炒热(以皮肤能忍受为度),用纱布包好敷于脐部。每日1~2次直到治愈。

【方三】升清降浊汤

【出处】《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组成】苍术10克,白术10克,炒薏米10克,茯苓10克,藿香8克,葛根8克,荷叶6克,陈皮8克,扁豆8克,白蔻8克,神曲6克。

【功用】健脾和胃止泻。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方解】方中苍术、白术、炒薏米、茯苓、藿香、葛根、荷叶运脾化湿,升清止泻;陈皮、扁豆、白蔻和胃降浊;神曲助消化。全方配伍,切合“脾升清,胃降浊”。

【药理】苍术、白术、炒薏米、茯苓、藿香、葛根、荷叶、白蔻、扁豆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运脾土;茯苓有利尿的功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心肌缺血,降血糖;神曲含有乳酸杆菌及淀粉酶,助消化,抑制肠管发酵,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陈皮对消化道有缓和作用,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并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还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增多,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甘草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

【方四】大承气汤加减

【出处】《中国中医急症》

【组成】大黄8克(后下),芒硝8克,枳实10克,厚朴8克。症状消除后以扁豆、山药、薏苡仁、法半夏、茯苓、白术健脾和胃。

【功用】荡涤肠胃。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方解】方中大黄苦寒,既能挫其热势,又可泻下通便;芒硝性寒软坚润燥,助大黄泻热荡积、推陈致新;佐以枳实、厚朴行气放结,消食除满;茯苓、白术健脾和胃。如此腑通胃和,则病去体安。

【药理】大黄有泻下作用;芒硝所含主要成分为硫酸钠,能使肠道引起机械性的刺激,促进肠蠕动而致泄;枳实对胃肠道平滑肌有促动力作用,可兴奋胃肠平滑肌,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而有力,增强胃排空;厚朴有抗菌、镇静中枢神经、肌肉松弛、抗溃疡等作用;白术、茯苓、扁豆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以健运脾土,升阳化湿,收敛止泻;山药、薏苡仁能调节消化酶的分泌,增强消化与免疫功能。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5天为1疗程,共用10天。

【方五】四磨汤

【出处】《医学理论与实践》

【组成】木香、枳壳、乌药、槟榔。

【功用】消食导滞理气。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方解】木香、枳壳行气宽中,乌药行气止痛,槟榔消食行气,主消素食。

【药理】四磨汤中木香含木香内酯、木香碱,能使大肠兴奋,收缩力加强,蠕动加快,可缓解胃肠气胀所致的腹胀;乌药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枳壳对胃肠道平滑肌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可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性增加;槟榔含槟榔次碱等,可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等。综上所述,四磨汤具有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目的。

【用法】每次1支,每日3次,2周为1疗程。

【方六】胃安通降汤

【出处】《新中医》

【组成】枳实30克,莪术15克,威灵仙、青皮、陈皮各10克,炒莱菔子20克。

【功用】消积导滞,理气通降。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方解】枳实、莪术、炒莱菔子、青皮、陈皮、威灵仙消积导滞,理气通降。

【药理】枳实、莪术、青皮对胃肠道平滑肌有促动力作用,可兴奋胃肠平滑肌,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而有力,增强胃排空;威灵仙有促进肠平滑肌运动和调节胃肠运动功能作用。

【用法】每天1剂,水煎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餐前30分钟各服150毫升。

【方七】验方

【出处】《中医杂志》

【组成】乌梅10克,生地黄15克,炒麦芽20克。

【功用】消食和胃,养阴生津。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属胃肾阴虚。

【方解】乌梅味酸,善清凉收涩,既能养阴,又能降虚热,又可和胃生津,配以生地黄其功大增,胃阴虚得补,虚热则平,又加炒麦芽消食和中,健脾和胃,故对小儿消化不良患者起到极好的治疗效果。

【药理】乌梅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过敏和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麦芽含有淀粉酶,能消化糖类;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用法】水煎取汁200毫升,放入白糖适量调至口味适中,做为冷饮料,嘱患儿每次20~30毫升,每2小时服1次,每日1剂,6剂为1个疗程。

【方八】消化合剂1号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白术、茯苓各3克,木香、砂仁、白豆蔻各6克,焦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各10克,鸡内金6克,香附3克,秦皮9克,陈皮6克,车前子9克,泽泻6克,木通、甘草各3克。

【功用】健脾利湿,理气导滞,开胃消食,清热燥湿。

【主治】小儿消化不良。

【方解】白术、茯苓、车前子、泽泻、木通健睥和胃,利小便而实大便;木香、砂仁、白豆蔻、陈皮理气导滞;焦山楂、炒神曲、炒麦芽、鸡内金开胃助消化;秦皮清热燥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收健脾利湿,理气导滞,开胃消食,清热燥湿之功。

【药理】茯苓有利尿的功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心肌缺血,降血糖;神曲含有乳酸杆菌及淀粉酶,助消化,抑制肠管发酵,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麦芽含有淀粉酶,能消化糖类;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内游离盐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质;鸡内金含有胃激素,能增加胃液分泌量,提高酸度及消化力,增强胃肠蠕动,加快胃的排空;秦皮对肠道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抑制作用;砂仁对消化系统有调整的作用,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吸收功能,防治应激性溃疡,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综上所述,全方可以增强胃肠功能,提高胃排空率,缓解肠痉挛,调整胃肠蠕动,抑制肠道致病。

【用法】加水500毫升,煎至90毫升即成,3~6个月患儿,每次服5毫升;7~11个月患儿,每次服10毫升;1~1.5岁患儿,每次服20毫升;1.6~3岁患儿,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7天为1个疗程。

【方九】三仙散

【出处】《药膳食疗》

【组成】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600克。

【功用】消食化滞。

【主治】小儿宿食停滞,消化不良,腹满胀痛,饮食减少等。

【方解】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消食化积行气,和胃健脾。

【药理】神曲含有乳酸杆菌及淀粉酶,助消化,抑制肠管发酵,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长;麦芽含有淀粉酶,能消化糖类;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内游离盐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质。

【用法】共研细末和匀,每服3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

【方十】二圣散

【出处】《药膳食疗》

【组成】橘红500克,甘草240克,细盐25克。

【功用】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消化不良、积滞少食。

【方解】橘红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药理】橘红对消化道有缓和作用,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并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还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增多,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甘草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用法】水煎煮烂,取出晒干,再研细末。每服6克,淡姜汤送下。

【方十一】三子养亲汤

【出处】《药膳食疗》

【组成】山楂核、莱菔子、白芥子各等份。

【功用】消食化痰,利气宣导。

【主治】痰食积滞所致消化不良。

【方解】山楂消食化积行气;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

【药理】山楂消肉食,刺激胃液分泌,使胃内游离盐酸增加,能消化蛋白质;莱菔子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降压、增加离体兔回肠节律性收缩的作用,抑制小鼠胃排空的作用;白芥子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增加,小剂量可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

【用法】水煎服。

【方十二】醒脾散

【出处】《药膳食疗》

【组成】高良姜450克,小茴香(炒)240克,甘草360克。

【功用】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主治】用于呕吐酸水,小腹胀满,不思饮食,伤冷泄泻等。

【方解】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药理】高良姜根茎含挥发油、黄酮类、高良姜素、山萘素、山萘酚、榭皮素、高良姜酚等,煎液对多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茴香含挥发油(茴香油)等,能增强胃肠蠕动,排出胃肠中积气,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甘草其所含甘草次酸、甘草锌能治疗急慢性炎症。

【用法】共放入120克麻油中煎至油干为度,加入500克食盐炒,凉后研细末。每用3克,白开水送服,每日3次。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若米知识其他栏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muying/92653.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宝宝挑食;宝宝挑食怎么办,教你几招搞定
怀孕艰难困苦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