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电商 > 电商扶贫的问题、电商扶贫存在的不足

电商扶贫的问题、电商扶贫存在的不足

导读农业电商平台的主要运营风险有哪些?答您好,我是国内第一批农村电商的研习者,就您的问题谈谈我的想法。一、模式的风险从这些年农业电商平台的发展历程来看,是否具有清晰、...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电商扶贫的问题,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农业电商平台的主要运营风险有哪些?

您好,我是国内第一批农村电商的研习者,就您的问题谈谈我的想法。

一、模式的风险

从这些年农业电商平台的发展历程来看,是否具有清晰、独特的商业模式是电商平台运营发展的关键。因为农业电商平台最终也会走向集中,不同模式会形成几个头部平台,这些平台会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二、平台开发及运维的风险

大多数刚起步的电商公司是不具备完整的技术开发团队,一般都会选择外包技术公司合作,这里有两个风险,一个是第一版的开发和性能;另一个是后续的迭代优化是否能够及时完成。

沟通成本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专业背景的差异,往往需要长时间,多轮次的沟通。

三、运营的风险

国内现在从事农业电商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从消费电商转型到农业电商领域,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懂农业的不懂电商,懂电商的不懂农业,两者都懂的人才少之又少,简单的把消费电商的经验复制到农业电商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农业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所以运营团队的构成至关重要。

当然还有平台安全的风险等其它一些潜在的风险,就不再赘述,这三点我认为是最大的风险。

农业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化技术将农业生产的前、中、后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农业生产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升我国农业品牌形象和整体竞争实力。我国农业电子商务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风险。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了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并探析其原因。最后,给出相应的化解措施,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互联网+”是互联网形态演进并催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代表一种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为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近年来,“互联网+”改变和影响了许多传统行业,互联网+农业也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传统农业的典型代表,而今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面临农业生产力低、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农产品销售环节多、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应用为我国农村市场注入新的动力,也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1农业电子商务的优势

农业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农业商务活动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包括农业的信息化生产、农产品的网络销售与物流配送、资金的电子支付等全过程[1]。农业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化技术将农业生产的前、中、后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升我国农业品牌形象和整体竞争实力。具体而言,农业电子商务具有很多优势。

第一,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加快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造成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普遍偏低。因此,转变我国农业生产方式是提高我国农业和农村整体经济质量的关键。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实现,加快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历程。

第二,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农业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信息快速流通能够有效消除生产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我国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农户之间以及农户与市场之间缺少信息沟通。农户完全凭借个人经验安排生产,往往造成农业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农产品供需不平衡。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构建农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信息流通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拉近农户与市场的关系。

第三,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流通成本。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限制,产量极其不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不易保存,极易腐烂变质,这也加剧了农产品的供需矛盾。目前,我国农产品销售存在渠道窄、环节多、交易成本高、农产品损耗高等问题。因此,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构建网上交易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交易环节和交易成本变得格外迫切。

第四,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农民自主决策的合作社等中间组织为纽带,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通过市场机制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三者环节联结为一个有机的产业系统。农业产业化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业专业化分工发展,并最终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农业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发展无疑对于改变我国传统农业落后、低端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存在很多风险。本研究旨在对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风险进行模拟,并提出应对风险的对策建议。

2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开通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此后,各种农业信息网络平台陆续涌现,我国农业电子商务业开始发展。从上个世纪后期以来,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2.1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萌芽期

1995至2005年是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萌芽阶段。这段时期,国家正式启动“金农工程”,目的是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同时,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了集诚现货网(即中华粮网的前身),标志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开始。这一阶段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仅停留于GtoC模式,即由政府委托电商平台通过竞买交易方式采购和销售国家政策性农产品。

2.2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成长期

2006年到2008年这段时间,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进入短暂的成长期。这一时期我国出现了专门针对小众市场的生鲜电商企业,这些企业多为传统零售商。同时,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农村中,一些农民开始在淘宝网开设网店,成为专职网商,实现创收,并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周围群众网上创业开店,各类电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3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调整期

2009年至2012年是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调整期。第一,由于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农业电子商务市场容量有限,大量电商企业涌入导致市场很快饱和。第二,由于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早期触网者多为传统零售商,他们缺乏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和专门的管理团队以及资本,面对农业电子商务行业的高额成本、高压竞争,这些最早涉及农业电子商务的企业几乎倾巢败退。第三,缺乏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只是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此外,由于这一时期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导致消费者更加重视食品安全与质量。来自行业发展与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双重压力,最终导致很多电商企业倒闭,我国农业电子商务进入一个资源整合、优胜劣汰的调整期。

2.4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成熟期

2012年开始,虽然资源整合还在进一步进行中,但是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已经开始进入一个逐渐成熟,稳定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尽管仍然存在破产、转让和淘汰,但是留下来的企业都有各自的行业资源优势。例如顺丰优选正式上线,沱沱工社快速崛起,被沃尔玛收购的1号店推出自营生鲜品类,本来生活网凭借“褚橙”和“千年荔枝”引起社会热议。与以往农业电子商务行业的相互竞价相比,新一轮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原产地、营销手段、物流配送与服务等方面。

2.5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繁荣期

2015年,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以及“互联网+”与农业的融合,我国农业电子商务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繁荣期。国家为了进一步激发农村电子商务的市场潜力,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如表1所示。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完善农村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提高农村流通效率、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政策环境如此之好,也造就了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015年开始,我国县域电子商务全面铺开,农业电子商务开始采取全面的“整县推进”方式,大大加快了农业电子商务的覆盖。首当其冲的是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全面实施。京东紧随其后,大力实施其农村电商战略,大幅推进农村电商基础网络建设,布局了一张密布全国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络。苏宁启动电商扶贫“双百计划”,将在100个适合发展农村电商的贫困县建设100家店,包含苏宁易购直营店、服务站,并相应在苏宁易购上线100家地方特色馆,助力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中国邮政也在加速农村电商布局,在陕西、山东、河南等地新建村级服务点。此外,中国电信也开始觊觎农村电商,在青海开展村级电商服务点建设试点,从代收费服务切入农村电商市场。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计划、京东商城的“京东帮”服务店、苏宁云商的苏宁易购服务站模式,到中国邮政、以及中国电信向农村市场扩散,都说明我国农业电子商务正在逐步走向开放式的社会化经营[2]。农业电子商务给农民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不仅带动整体农村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能改变我国传统农业落后的面貌,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表1: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相关政策文件

3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在互联网经济盛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农业电子商务作为我国涉农企业战略性调整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手段,以及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农业电子商务在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给我国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农业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农业电子商务风险是指由于农业电子商务开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而导致农业电子商务主体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农业电子商务的主体包括参与所有参与农业电子商务的涉农企业、农户和终端顾客群体。农业电子商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3.1市场风险

农业电子商务市场风险是指在开展农业电子商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农产品市场供求失衡、农产品价格发生波动,或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前景预测偏差等因素导致农业电子商务主体经济上遭受损失的风险。农业电子商务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市场预测产生偏差、供给与需求信息发生变动,导致农产品市场价格发生波动、农产品滞销等等。农业电子商务市场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农业产业自身的弱质性是引起农业电子商务市场风险的根本原因。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体现在: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生产周期较长,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导致农产品的价格发生较大的变动;大部分农产品属于鲜活农产品,具有易腐性,难以长期保存,对加工的技术和条件要求较高,一旦发生滞销,农业生产者就会面临巨大的损失;尽管农业科技在不断进步,农业生产对于自然条件仍然具有高度依赖性,而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是超出人类控制的。

第二,农业市场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是引起农业电子商务市场风险的直接原因。农业市场信息的高度不对称性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市场中很难及时寻找和准确解读市场需求,对市场的判断力比较弱,农民仅凭经验决定生产,缺乏有效信息,很难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地进行生产结构的调整,使得我国农民的生产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尽管我国涉农信息网站有一万个左右,却普遍存在信息雷同、准确性不高、时效差等问题,尤其缺少对农产品市场有预测性、指导性的信息。因此,我国农业市场信息的高度不确定性给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3.2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是指由于农产品质量不符合相关要求而对人、动植物以及环境产生的不良效应,以及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涉及我国食品和农产品的国际声誉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密切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环境污染。农业快速发展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农业生产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使得土壤、水源中大量残留污染物积累,并通过植物吸收转移到农产品中,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以及销售者的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在农业耕作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导致我国农作物农药化肥残留量超标;在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过程中,过度使用激素、保鲜剂等农业投入品,加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第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落后。主要体现在多头管理、缺乏协调机制、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落后、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等,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效率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

3.3农产品流通风险

农产品流通风险是指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风险,包括由于产地和销售地仓储配套设施不完善致使农产品因保管不善而产生的损耗、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冷链物流配送未能达到要求而发生的损耗、不能准时送达货物而给农产品供需双方造成的损失,以及农产品的自然损耗等等。

由于农产品大多是生鲜产品,需要进行冷链流通。据有关资料,近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5%、15%、23%,造成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高达25%至30%;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的冷链流通率也在95%。因此,落后的冷链配送技术和设备是我国农产品物流过程损耗高、质量难以保证的根本原因。此外,流通渠道单一、信息化水平低、物流成本高也是产生农产品物流风险的原因。

3.4人才风险

人才风险是指由于专业人才匮乏给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也是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量特别大。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专业的现代农业和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大量精通经营管理、营销推广、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在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各类人才的缺乏是普遍存在的现象[3]。研究显示,县域网商对电商人才的需求量超过200万,其中最缺的三类人才是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4]。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农村人才吸引力低。我国农村和农业环境较差,发展条件和平台都不如城市成熟,因此,稍有文化的人都会选择留在城市发展。

第二,对农业电子商务认识不足。目前我国很多从事农业电子商务的人对农业电子商务的观念认识不足,简单地认为从事农业电子商务就是开网店,对于电商经营环节中所面临的产品策划、质量标准制定、品牌包装、宣传推广以及销售、物流、售后等各个环节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3.5网络交易的信用风险

网络交易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化和特殊性,交易主体的信用信息不能为对方了解所引发的风险。买卖双方的信任是网络交易成功的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交易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网络信用纠纷时常发生,其主要表现有商品信息不全面不准确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卖家发货不及时、客户的投诉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以及买家的恶意退款、退货行为等等[5]。网络交易的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网络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另一方面,对于信用认识不足,当信用与利益发生冲突时,信用让位于利益。

3.6网络平台的运营风险

农业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运营风险是指农业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对系统运作专业人员的管理、系统升级调整、与商业合作伙伴的协同运作三个方面[6]。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高效运作依赖于线上客服人员与客户的零距离沟通、后台工作人员的支持,以及库存、物流、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多方合作伙伴的共同参与。因此,参与各方的团队协作和快速响应对于农业电子商务的运作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其中一方发生滞后或者中断就会使整个企业面临网络平台运营风险。此外,随着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模式、服务、产品的同质化也会使我国农业电子商务企业面临运营风险。

4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风险的化解

农业电子商务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农业电子商务面临着市场、质量安全、物流、信用等风险,为了化解或降低这些风险对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网络应用知识,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必须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降低农村上网资费,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对农村居民进行教育和培训,普及网络应用知识,使农民了解互联网的用途、善于应用互联网,为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提供更多途径和渠道。

第二,推进农业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普及相关法律常识,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电子商务是伴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尽管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出现针对网络安全的法律研究,但与农业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还是空白。尤其在我国,农业电子商务起步较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虚假交易、网络诈骗、黑客侵袭等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规范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行业环境,促进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这就亟需推进农业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农业电子商务制度,优化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针对电子商务交易、支付方式、物流配送、信用担保、合同履行、融资服务等环节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维护农业电子商务交易秩序,防范交易风险。

第三,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完善质量安全追溯机制,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从品质质量(质量认证、原产地认证等等)、加工工艺和规格(重量)等方面对农产品进行标准化,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完善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建立以预防、控制和追溯为特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督。

第四,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提高网络交易的信任度,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长远有效的交易约束机制。要降低农业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的信用风险,一方面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树立信用观念,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数据库安全和信息的安全传输;另一方面,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需要配送中心、认证中心、电子银行等多部门共同参与,那么就需要各部门联合起来,形成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减少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7],形成长远有效的交易约束机制。例如建立信誉审查和评级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提高全社会对网络交易的监督。

第五,优化内部产业结构,打造农业自有品牌,走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当前,我国农业仍处于低端初级农产品贸易阶段,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加工水平有待提升,致使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不健全、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同时,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品牌经营力度不够,龙头加工企业品牌营销意识不足,缺乏富有地方资源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农业品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只有农业自有品牌真正丰富起来之后,农业电子商务才能发展壮大起来。

农业电子商务的推进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和联合行动。政府要发挥政策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政府的扶持不仅仅是给予涉农电商以财政支持,还需要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法律法规、颁布激励政策、建立约束机制、建立信用机制等方面加大推动力度。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要联合起来,帮助广大农民和农村地区进行观念和思想方式的革新,进而进行生产经营方式的革新,改变我国农村落后的局面。社会信用系统的完善有赖于社会大众对信用形成的共识,只有这样,每个人才会去主动维护自己的良好信誉并对他人进行监督。

如何看待电商扶贫?

电商模式摆脱了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不便等对农产品销售的束缚,架起了偏远地区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的“桥梁”,在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户就业增收方面效果显著。

同时,电商扶贫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一方面,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使贫困地区农产品直接融入到市场经济产业链和国际国内供应链中;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农产品生产销售方式,赋能龙头企业、合作社、个体户等市场主体,形成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村产业兴旺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电商扶贫还为农村全面发展注入新活力。精准扶贫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从单纯的给钱给物转变为物质扶贫与技术扶贫、教育扶贫相结合。电商扶贫充分调动贫困户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培养了数百万的新型农民,吸引大批人才返乡创业,为农村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活力。

扩展资料

首先,完善电商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是天路,交通是地路。”电商扶贫发展离不开互联网、交通、电力、物流和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贫困村通光纤比例从2017年的不足70%提升到98%,有96.6%的乡镇设立了快递服务网点,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建立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实现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管理与物流配送网络全覆盖。

第二,推出特色扶贫产品。

贫困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如陕西柞水木耳、甘肃礼县苹果、云南西盟山林百花蜜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定产地认证、质量追溯、冷藏保鲜、分等分级、产品包装、冷链物流等环节标准;开展“名特优新”“三品一标”“一村一品”等农产品认证,实施电商扶贫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使电商扶贫产品满足市场质量要求。

第三,健全服务支持体系。

一是基层扶贫队伍带动,通过组织贫困人口参与电商扶贫,让贫困户了解并分享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二是银行和支付平台在小额信贷、支付方式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电商扶贫发展提供动力。三是电商协会等社会组织发展,为贫困户提供电商产品集货、分级包装、品牌营销、物流配送、售后保障等规范化服务,支持电商扶贫行稳致远。

电商扶贫总结

电商扶贫总结

采取积极扶持措施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致富,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加强社会安定团结,以下就是我整理的电商扶贫总结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电商扶贫总结

电商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对于贫困户增收意义重大,作为扶贫部门更有必要、有责任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电子商务扶贫步伐,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新模式。结合xx县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精神,针对xx县贫困状况,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工程支持xx县精准扶贫工作

一、要确定目标任务

以全县321个建档立卡的行政村为单元,以73个贫困村和15个老区村为重点对象,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扎实抓好党政推动、市场运作、基础配套、协会牵引、示范试点等关键环节的工作。2015—2017年,全县70%的贫困村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交易额年均增长20%,全县95%的行政村通固定和移动宽带。2018—2020年,全县贫困村基本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三有一能”目标,即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交易额年均增长30%,全县贫困村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提高,4G网络全面覆盖。

二、要采取可行措施

(一)建立行政推进体系。县、乡镇建立健全电商扶贫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电商扶贫的方案设计、政策制定、协调指导、工作推进、检查考核等工作。层层成立电商协会,形成政府、协会、驻村工作队共同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网店服务体系。完善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为贫困村和老区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IT外包、美工、客服、代运营等专业服务,健全上下游服务链;建立电子商务创业园,为贫困村和老区村网商提供创业孵化服务。

(三)建立网货供应监管体系。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销售的要求,确定特色主业、主打产品,加工适宜网络销售的优质产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贫困户从事网货生产,建立完善的供应体系。认证一批网货供应定点企业,为网店提供充足丰富的货源。加强农特产品网货监管,制定农特产品加工标准,指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按标准种植、生产、加工、包装,从源头保证网货供应流通环节质量监管,建立网销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流通环节进行监测,杜绝质量隐患。

(四)建立网络物流体系。加快贫困村及老区村宽带建设,采取有线无线结合的办法,扩大网络覆盖面。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在贫困村设立服务网点,鼓励发展面向乡村的“草根物流”,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提高网货配送效率。

(五)建立人才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规划、方案,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构建由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高等(职业)院校及电商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电商扶贫人才培训体系,实现电商扶贫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

(六)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围绕“三有一能”目标,建立电商扶贫统计通报制度,重点考核网店数量、销售量、交易额及带动贫困村、老区村、贫困户外销农特产品,以及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情况。

三、要抓好重点工作

(一)宽带网络建设。县工信委等有关部门按照“宽带中国”战略要求,研究制定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措施,推动光缆入乡、进村、到户,实现贫困村、老区村互联网全覆盖。

(二)物流快递支撑。通过物流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在乡镇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在贫困村、老区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集中配送,到2017年实现物流快递乡镇基本覆盖,功能辐射到村。

(三)网店规模壮大。采取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方法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通过与当地电商龙头企业、网络经纪人、能人大户、专业协会开展贫困户网店“一对一“对接贫困户提高网店运营效益。对暂不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贫困村,鼓励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未就业大学生和贫困村在校大学生以及致富能人,在乡镇电商服务站、县电商服务中心或电商创业园内开设网店,代销农特产品。

(四)网络品牌培育。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支持农产品“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的申报认证,加强特色产品品牌化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建立电商扶贫农特产品目录库,对全市优质特色农产品种养规模、产量产值、品质特色开展调查摸底统计,确定主导品牌,编制特色主导产品目录。引导支持每个乡镇至少培育一户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龙头企业,进行认证挂牌管理和扶持。

(五)金融服务支撑。将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小额贷款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生产销售网货产品且效果明显(以销售贫困户产品为主)的企业和网店,给予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的小额信贷支持,政府按基准利率全额贴息。鼓励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在乡镇设立服务网点,村设立金融服务代办点,改善农村网店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条件。

(六)试点示范引领。按照全省贫困地区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工作安排,尽快制定各县、乡镇电商扶贫路线图,确定时间表,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试点工作。实施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做好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争取与阿里巴巴集团“千县万村”、京东集团“千县燎原”和苏宁“农村电商”计划的对接,利用大平台提升我县电商扶贫质量水平。

四、要强化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电商扶贫工作实行“省上指导、市州协调、县负总责、乡村落实”的工作体制,在市、县电商扶贫推进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乡镇和贫困村、老区村为具体实施单位,要整合乡镇电商和扶贫工作力量,抓好电商扶贫各项工作的落实。贫困村、老区村“两委”班子、双联单位和驻村工作队要配合做好电商扶贫项目实施、政策宣传、组织培训和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

(二)责任分工。扶贫部门负责贫困村、老区村、贫困户基本情况、需求清单和规划计划的制定,以及综合协调、进度通报、监督检查、年度考核等工作;商务部门负责做好电商大平台引进、本土平台培养、网货促销、物流配送、人才培训、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农牧部门负责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评价制度等工作;农工办负责把电商扶贫作为驻村队和帮扶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责,纳入驻村帮扶年度考核;工信等有关部门负责做好协调电信、移动、联通、铁塔、广电网络等企业加快贫困村宽带网络建设工作;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负责做好网上销售产品的资质认证、质量安全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网络市场监管力度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电商扶贫配套资金保障工作,制定出台财政奖励扶持办法。

(三)技能培训。以县为主体,做好电商扶贫的系统培训和专项培训。把电商扶贫培训纳入“两后生”培训范围,列入年度计划,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课堂教学与现场观摩、专家理论讲解与店主现身说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务求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以县(区)为主体,加强对网店经营者的专业培训,重点对网上开店、网店装修、客服、运营推广、产品拍照美化及店铺管理维护工具等操作技能进行培训掌握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产品的一般流程,并能独立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确保每个贫困村、老区村至少培训2名电商应用人才。

(四)考核奖惩。商务、扶贫等部门要建立健全电商扶贫部门协作机制,对电商扶贫工作进行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底考核,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全市电商扶贫成效突出的“明星网店”和“诚信网店”,给予奖励;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定西电商扶贫形象的行为,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予以惩罚。

篇二:电商扶贫总结

宁都探索以电商扶贫推动老区振兴发展 宁都县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县,受交通区位、发展基础等因素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针对这一现实,宁都县抢抓机遇,以电商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探索精准扶贫新机制,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引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得益于电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宁都县先后被列为全国创建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试点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专家认为,宁都县这一探索实践为贫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提供了有益借鉴。

电商挺进红土地 老区焕发新活力

宁都县赖村镇莲子村位于县城西南部24公里处,地理位置偏僻,是传统的农业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7亩,经济条件较差。全村8800余人,有近三成都是贫困人口。长期以来,村里的青壮年大多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今年3月,村民宋建辉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在村头开了个“农村e邮”便民服务站,让村民们体验到了电子商务带来的甜头。

莲子村年近六旬的贫困户宋有亭把自家产的毛芋仔拿到了服务站,“毛芋仔在市集上卖1.5元/斤,在网上能卖到3元/斤,价格翻了倍,前几天我刚卖出去20斤。”宋有亭说。

“服务站可以为村民提供网络代购、代销等服务,目前上线的农副产品有农家自产的土鸡蛋、红薯和芋头,以及野生茶菇、手工麦芽糖等。”宋建辉介绍说,开业一个多月来,服务站帮助村民代购代销270余笔,累计交易金额3600多元。 宋建辉经营的“农村e邮”便民服务站是宁都县与中国邮政联合打造的农村电商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可为村民开展农副产品代销、小额取款、代缴水电费、寄递服务、手机充值等业务。目前,宁都县已建成“农村e邮”村级服务站49个,计划今年建设100个点,覆盖全县所有乡镇。

除了“农村e邮”服务站之外,宁都县还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在县城建立县级运营中心,在乡村设立服务分中心或服务站,并在其相关电商平台开展宁都产品在线销售;与京东集团合作,建设宁都生鲜农业“京东产地直供”、“京东产地直发”电商基地;与飞天麦光光集团合作,建设乡级电商服务分中心4个、村级服务站21个。

“县、乡、村三级电商进农村服务网络的建设,打通了农业小生产与电商大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宁都县商务局局长宁蔚生说,宁都县地处赣江源头,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众多独具特色的绿色无公害产品。有了电商平台,农村百姓可更加便利地外销本地农副产品,实现农副产品增值。

在宁都,“虎蛙稻”大米、宁都黄鸡、小布岩茶、宁都肉丸、大沽野生山茶油等土特产长期“深藏闺中”。如今,这些土特产品搭上了电商平台,“e路”畅销,日渐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据统计,目前宁都县所有土特产均已实现网上销售,全县有各类土特产网店近500家,已有81家农业企业、2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辐射带动贫困群众800余人从事电商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可年增收6000元。

宁都县委书记王四华说,过去由于地处偏远、信息不畅,宁都农村优质的农产品难以走出深山拓展市场。电子商务大大缩短了农产品交易的.时空距离,对促进农产品销售、提升产业效益、激活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扶持 孵化 服务走出电商扶贫路

“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不仅要让农村因电商‘活’起来,更要让贫困群众因电商‘富’起来。” 王四华说,宁都县将电商产业发展与扶贫有机结合,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新机制,借力电子商务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脱贫之志,掌握脱贫之技,实现脱贫致富。

今年18岁的廖竹生,出生在宁都县对坊乡一个贫困家庭,由于先天疾病,他的双手手腕无法伸直,属于三级肢体残疾。贫困的家境、残疾的身体曾经让他丧失了生活的希望。然而,廖竹生做梦都没有想到,如今他能坐在电脑前经营着一家属于自己的网店。

去年10月,廖竹生报名参加了宁都县电商产业园举办的免费电商培训班,随后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开起了一家名叫“布潮行专柜”的布鞋分销网店。上个月,廖竹生的网店赚到了近3000元。“没有电商的发展,没有政府的帮扶,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自食其力。”廖竹生说。

和廖竹生一样,越来越多的宁都贫困群众通过电子商务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电子商务正在宁都城乡遍地开花。

作为深居赣南一隅的贫困地区,宁都县起初发展电子商务的氛围并不浓厚。当地干部群众反映,宁都电商产业之所以能在底子薄、起步晚的情况下快速推进、异军突起,关键在于当地党委政府对电商产业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扶持电商、孵化电商、服务电商,使电商产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扶贫攻坚的有力推手。

——扶持电商。宁都县设立了电子商务专项发展资金,2014年县财政安排了800万元,重点扶持电商产业园发展壮大、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及电商人才培育等,促进电商产业加速崛起。同时,宁都县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宁都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宁都县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在用地保障、财政支持、税收扶持、价格优惠、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倾斜。

——孵化电商。宁都县因地制宜,通过市场化手段,扶持全球十大网商——飞天麦光光集团利用企业现有厂房改造建设县电商孵化园,2014年9月在全省率先开园,当年就被评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内建有办公楼、仓储和人才公寓等4.1万余平方米。宁都县通过采取政府承租、企业建设和管理的模式,对入驻电商企业实行3年免租金、免水电费,有力地吸引县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入园创业孵化,目前已有102家企业和商户入驻,从业人员超200人。

——服务电商。宁都县通过电商孵化园的集聚效应,瞄准国内电商龙头企业招商,着力引进规模大、实力强的电商实体企业落户宁都,鼓励其在宁都建厂生产销售产品。对引进的大型电商企业实行“一事一议”的奖励政策,每年评选一批龙头示范企业,并对获得省、市示范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奖励,促进有实力、有潜力的电商企业做大做强,推进示范企业在宁都“生根”。

电商扶贫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帮助贫困户实现减贫脱困。为此,宁都县设立电商扶贫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全力推进扶贫开发与电商发展相融合,积极探索精准扶贫和科学扶贫新载体。

据宁都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主任揭晓鸿介绍,宁都县从免费培训、扶贫贴息、小额信贷、信息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帮助贫困群体、残疾人从事电子商务,优先安置贫困户到电商产业园落户创业;广泛开展贫困户电商技能培训工作,开展贫困群体专题培训,提供“雨露计划”资金补助;鼓励电商龙头企业安排适当产品、适当岗位帮助低收入、残疾人群体实现就业。

飞天麦光光集团是一家从事孔明灯生产经营的企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这家公司把孔明灯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连续多年蝉联孔明灯全球产销量第一。业务做大之后,集团董事长刘鹏飞在家乡宁都县田头镇开办了一家孔明灯线下加工厂,为周边乡镇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依靠孔明灯加工、包装等简单劳动,一些老弱病残、低保户等农村贫困人口,如今一个月也能拿到500元—1000元不等的收入,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据统计,自电商扶贫开展以来,宁都县注册网店1000多个,有1000余人实现电商创业,提供电商就业岗位2000余个,2014年全县实现网络零售总额近6亿元,同比增长47%。

样本效应初显 发展亟待扶持

“宁都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探索实施以电子商务促进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引发了多重效应。”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智勇认为,宁都县电商扶贫的探索与实践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可为省内外其他贫困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创新扶贫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拓宽扶贫手段,增加农民收入。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涂龙峰说,电子商务是扶贫工作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受劳动力、地形、交通、区位、物流等因素制约,宁都这样的贫困地区发展其他产业较为困难,而电商可以快速把当地土特产优势转化出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揭晓鸿表示,作为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电商扶贫丰富了扶贫开发的方式和手段,把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个产业融入到扶贫链条中去,辐射和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扶贫开发工作提质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

缩小城乡差距,融入“四化同步”。宋智勇等受访专家认为,发展电商扶贫不仅有利于助农增收脱贫,还能将扶贫工作融入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化同步”的进程中去,为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打破地域发展不平衡创造条件。

宁蔚生说,随着电商扶贫的深入开展,宁都农村的通讯、物流、公路等设施都在逐步改善,加速了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揭晓鸿则谈到,电商扶贫把贫困群众从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念中解放了出来,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产业升级,助力经济转型。“电子商务给贫困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王四华分析说,发展电商可以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扩大就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 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宁都县进一步做深做细做精农产品加工业,促进脐橙、黄鸡、白莲、茶叶、油茶等农业特色产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工业方面,宁都全县已有10多家传统制造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将“宁都制造”卖到了省内外;在第三产业方面,宁都立足客家文化优势,将孔明灯、十字绣、宁都剪纸等特色工艺品搬到了网上销售;此外,宁都县电商经济还带动了加工业和包装、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宁都县一些电商企业从业人员指出,应当加大对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物流成本。当地扶贫干部表示,呼吁上级部门从全局出发,制订电商扶贫发展规划,设立电商扶贫专项资金,制订针对老区的电商扶贫优惠政策。有受访专家建议,国家、省、市可以甄选一些县(市),将其确定为电商扶贫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从体制机制上健全完善电商扶贫新模式。

;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电商扶贫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若米知识的其他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dianshang/165644.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跨境电商多久开始的
天猫运营怎么算提成比较好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