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百科 > 秦始皇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怎么用

秦始皇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怎么用

导读浅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最佳答案浅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商鞅是一位改革名臣,他的变法思想和实践对秦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他最终遭遇到如此惨...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商鞅变法怎么用,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浅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浅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最佳答案浅析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商鞅是一位改革名臣,他的变法思想和实践对秦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他最终遭遇到如此惨痛的结局,背后是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商鞅的改革挑战了当时秦国封建权贵的既得利益,他的变法思想和行动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感。此外,商鞅的行政手段也过于强硬,他实行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对于一些人来说过于苛刻,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和攻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商鞅的改革难免遭遇到强烈的反对和排斥。

其次,商鞅的死对秦国来说意味着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和政治家,他对秦国的改革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商鞅的改革使秦国经济和军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商鞅的死也让秦国在改革道路上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导致后来的秦始皇时期出现了许多政治上的波折和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他的死给秦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和挑战,导致秦国陷入了内乱和动荡。

而且在当时,商鞅的改革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和反对。当时的封建贵族阶层对他的改革感到威胁,他们对商鞅的变法思想和行动充满了敌意。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虽然有着很大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争议和问题。他的行政手段过于强硬,使得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反感和抵触。同时,商鞅的变法也加剧了社会的阶层分化和贫富差距,使得一些人在经济上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商鞅的行政手段也有些过于强硬,他实行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对于一些人来说过于苛刻,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和攻击。

最终,商鞅在秦国的内部政治斗争中遭遇到了巨大的危机。他被控告为“奸臣”,并遭到了严重的谴责和惩罚。最终,他被五马分尸,家族也遭到了彻底的灭门之灾。然而,商鞅的改革思想和实践却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他提出的“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后世的改革者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改革与旧有的贵族阶层密切相关,改革的执行者也成为了既有利益集团的“妒忌”对象。大部分改革的领导者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所以他们必须造反,才能获得一个好的结局。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可能还有逃亡的可能,但到了后来,统一天下的时候,根本就无处可逃。

不过,从客观角度来看,商鞅之死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商鞅的“献身”在某种意义上平息了旧贵族们的愤怒,并保证了改革体系的延续。商鞅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离开秦国,恐怕就是在等着这一天。以一己之力,换来秦国改革的成功。秦惠文王因商鞅之死,平息了旧有贵族的愤怒,并推动了改革。

若是当年的商鞅不死,也不会逃出秦国,秦国还能不能推行这一改革,都是一个问题。正是因为商鞅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才让秦国成为了当时中国历史上的强国之一,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商鞅的改革思想和实践也被后世的改革者所继承和发扬,为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的主要因素

最佳答案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的主要因素如下:

1、军事改革:商鞅变法强化了军队的组织和装备。他推崇兵法,提倡军队的纪律和训练,并建立了强大的军事机构,包括中央集权的指挥体系和规模庞大的军队。这使秦国在外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扩大了领土。

2、土地制度改革:商鞅实施的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取消了封建土地所有权,统一土地制度,将土地收归国有,然后重新分配给农民。这一措施增加了国家的土地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加了粮食供应,为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

3、中央集权和法律体系:商鞅的改革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实施了严格的集权统治,通过削弱封建领主的权力,使国家更加统一和强大。商鞅制定了一套明确的法律体系,以加强国家的法制和社会秩序。这有助于减少了权贵和官吏的腐败行为,提高了社会的公平性。

秦国的相关资料

1、早期历史:秦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左右,当时它是诸侯国之一。秦国的早期统治者努力扩张领土,秦国成为中国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然而,在秦昭王统治下,秦国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秦始皇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国的君主秦始皇嬴政成功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通过中央集权、修筑连绵万里的长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措施,加强了国家的统一性。

3、秦朝的统一制度:秦朝的统治奠定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基础。秦始皇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郡县制度、制度正名、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等,为中国历史上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范本。

商鞅变法的历史地位、意义和影响?

最佳答案商鞅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政治改革的代表性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关于商鞅变法的历史地位、意义和影响的简要介绍:

历史地位: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变法运动中的重要一环,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改革尝试之一。它发生在战国时期,对后来统一中国的秦朝建立起了重要的基础。

意义:

(1)加强中央集权:商鞅变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如设立郡县制度、废除封地、取消世袭制度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使秦国政权更加集中,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促进军事力量:商鞅重视军事改革,提倡兵甲一体、兵符制度,并大力发展战争技术和装备,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军事国家之一。

(3)推动经济发展:商鞅实行均田制,提倡农业生产,改善了秦国的经济状况,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4)奠定法治基础:商鞅建立了严密的法律制度,制定了一系列刑法和律例,对秦国的社会秩序和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影响:

商鞅变法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对后来的秦朝统一中国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2)商鞅变法的一些制度和思想观点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的延续和影响,如中央集权思想、法治观念等。

(3)商鞅变法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冲突,对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各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体而言,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其集权思想、法制观念以及对经济和军事的重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04:商鞅变法

最佳答案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04:商鞅变法

[画外音]在战国后期,秦王嬴政灭六国、平天下,最终统一了中国。但嬴政统一中国不仅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还和秦国一代代国君的努力分不开。在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的一百多年前,秦王嬴政的一位先祖秦孝公登基继位后,实行的商鞅变法,对后来的秦王嬴政统一中国有着重大的影响。商鞅变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还是回到当时的背景中去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吧。在秦王嬴政的先祖秦孝公继位的时候,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这就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而秦国虽然经过了之前的秦穆公称霸西戎,奠定了秦国发展的基石,但秦穆公之后的很多国君都碌碌无为。到秦孝公继位的时候,秦国在战国七雄中虽然占据一席之地,但实力并不强大,随时都有可能在七雄争霸中被别的国家吞并。而秦孝公是一个有抱负的国君,想有一番作为。在这种背景下,秦国迎来了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改革家——商鞅。商鞅在秦国实施的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开辟了道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却落得一个五马分尸的结局。那么,商鞅提出的变法措施是什么呢?为什么他的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而自己最终却是惨死的结局?商鞅实行的变法,对一百多年后的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又有什么影响呢?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从秦国的商地走出来一个人,这个人离开商地以后,就匆匆忙忙地赶往东边,他想逃到魏国去。他走到傍晚遇到一个客店,想在这里投宿,但是客店的主人向他要证件,他没有。主人就告诉他说,商君变法,住店必须要有证件,如果没有证件,我私自留宿,要连带受罪。这个人就长叹了一口气,说商君变法变到这个程度,我没有想到。他只好离开这个客店继续赶路。这个人就是商鞅。

我们知道,商鞅是在秦孝公的指使下在秦国变法成功,被封于商地,称为商君。那么他为什么要逃离秦国?为了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先讲讲商鞅是个什么人。商鞅是个很有才的人,早年他在魏国的国相公孙痤手下任职,公孙痤很有名,他也了解到商鞅很有才,就想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但是很不凑巧,公孙痤还没有来得及推荐自己就病危了。魏惠王听说公孙痤病重后就去探望,因为魏惠王非常信任公孙痤,如果公孙痤去世以后,魏国的国政由谁来掌管是个问题。他就问公孙痤说,你要是有不测,谁可以接替你?公孙痤就说,商鞅。这个人虽然非常年轻,但是很有才华,完全可以接替我。然后,公孙痤就说了一句很有份量的话:“举国而听之”,说大王你要把整个国家交给他。魏惠王听了以后没有说话,公孙痤就知道,魏惠王没有他的意见。在魏惠王临走之前,公孙痤又把魏惠王叫到身边,悄悄地对他说,这个人如果你要用,就重用他,如果你不用,一定要杀了他,决不能让离开魏国。公孙痤说完魏惠王就走了。魏惠王一走,公孙痤立即把商鞅叫过来,说你赶快逃,刚才魏王来了问我的病情,我向他推荐了你,我根据魏王的表情来看,他可能不会用你。我对魏王说了,只要不用,一定要杀了你,所以你快走,晚了就走不了了。商鞅听了以后平静地笑了笑,说不可能,他既然不可能听你的话重用我,也不可能听你的话杀我。而魏惠王出来以后,感到很可笑,说公孙痤是不是昏了头,让我把整个国家交给商鞅,这是不可能的。就这样,公孙痤死了以后,商鞅继续留在了魏国。那么,商鞅在魏国没有得到重用,怎么会跑到秦国的呢?

这件事牵涉到另一个人,就是秦孝公。秦孝公继位的时候很年轻,仅二十一岁。但是秦孝公很有魄力,他想做出一番事业,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怎样网罗人才。于是他就发了一个号召,说谁要是能够为我出谋划策,让秦国强盛起来,我要“与之分土”。说这个话很不简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为君王的人说出来的,给那个帮助他的人分土地,所以这句话对人才的吸引力非常之大,谁不愿意分一块领地啊。于是,秦孝公寻求人才的这个号令就越过秦国的国界,传到了魏国。商鞅听说后就去了秦国,但是,到了秦国他举目无亲,要想见到秦孝公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最后商鞅想了一个办法,秦孝公有一个很宠信的太监,这个太监姓景,叫景监,他想见秦孝公,就只有通过景监去见。后人因为这个事批评商鞅,说他走的路不正,他是通过一个宦官去见秦孝公。实际上这个话没道理,因为当时商鞅如果不通过景监的话,就见不到秦孝公,他只能用这个办法。第一次见面,商鞅大谈帝道,这个“帝”指的就是中国历史上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讲帝道讲了半天,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商鞅走后,秦孝公就把景监叫过来臭骂了一顿,然后给商鞅下了一个结论,两个字:妄人。就是只会说大话的人。第一次见面没谈成,隔了几天第二次见面,这一次商鞅给秦孝公谈的是王道,所谓王道,就是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之道,秦孝公还是没听进去。第三次见秦孝公讲霸道,就是春秋五霸的称霸之道,秦孝公听得比较兴奋,但还没有完全听进去。第四次见面讲的是强国之道,秦孝公这次听傻了。先秦时期人们坐的姿势就像我们今天跪的姿势一样,秦孝公听着听着,不自觉就把他坐的垫子往前挪,靠近了商鞅。这次大得秦孝公的赏识,秦孝公就决定重用商鞅。

[画外音]商鞅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开始实施自己的变法政策,他没有辜负秦孝公的期望,他的变法最终使得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但是在这一集的开头,王立群先生给我们描绘的却是一幅商鞅逃离秦国的场面。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他为什么最后要逃离秦国呢?要解释商鞅逃离秦国的原因,我们就必须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那么,商鞅所提出的变法措施究竟是什么?他提出的变法措施和他最后逃离秦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商鞅变法的内容我们了解了,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商鞅要逃离秦国了。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二个是经济制度的改革,这两点是商鞅变法图强的根本。我们先谈政治制度,商鞅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一点,商鞅在改革的时候曾经下令,就借助于秦孝公的支持下令,把秦国的一些小的乡和邑合并起来,合并成县,每个县有一个县令和县丞,县令和县丞由国君直接任命。这个事看起来不起眼,但实际上就是后来秦国,直到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的雏形,也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的雏形。第二条措施,官僚制。我们先介绍一下世卿世禄,在西周王朝时期,它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就是说,诸侯、卿大夫他们的官职、爵位、领地是可以世袭的。这个制度有两大弊端,世卿世禄就是说他爷爷、他父亲、他这一辈世世代代为官,那么,没有当官的人世世代代就不能做官,这样的一个政权,就不能够不断的向里面补充一些精英和优秀分子,而一个没有优秀精英不断补充的政权是没有活力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世卿世禄威胁到国君,因为诸侯也好,卿大夫也好,如果封给他一块领地世世代代为官,这块领地如果经营得好,他会越来越强,当他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掌握了这个国家的命脉,因此,世卿世禄制危害极大。商鞅废除了世卿世禄制,他提出官僚制,这个办法很好,县令、县丞由国君任命,不可能产生世袭的情况,每一次任命只能做一次,下一次再任命,就不一定是你家的人了。那么世卿世禄废除后,怎样选拔官员?商鞅又实行了一条措施,就是军功爵制,按照你立的军功,给你一定的爵位,他的变法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率”就是敌军的首级,就是你在战场上杀一个敌人,只要带一个人头回来,就升一个爵位。这样作用的结果是双刃剑,是很厉害的,一方面,那些宗室贵戚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地位就下降。因此,原来的旧贵族对商鞅这一套非常反感,他们强烈反对。但是下层的老百姓很欢迎,因为本来不能做官,立了军功就可以做官,就有了特权了,这样比较起来当然是拥护者多,反对者少。结果就是,在政治上,按照爵位的高低来排列等级贵贱;在经济上,按照爵位的高低来分配财富。最后导致了一个局面,军功爵制的实行把整个秦国的老百姓激活了,就是人人都想立功。而立功最好的办法就是当兵,当兵立功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杀敌人。通过这个军功爵制,打击了贵族,同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第四条措施,连坐制。商鞅在变法中加强了对老百姓的控制,他立了两个法,一个叫连坐法,一个叫告奸法。什么叫连坐?就是把老百姓编织起来,五家是一伍,十家是一什;一家犯法,十家连坐,让十家捆绑在一起,只要有一家犯罪,其他九家跟着一起陪罪,连带受罚。为了不连带受罚,实行另外一个办法——告奸,就是告发奸人,如果不告奸,处罚也非常重,那就是腰斩。告一个奸人和杀一个敌人同样受赏,升一级爵位;如果匿奸或者掩盖奸人,那和投降一样论处。

[画外音]内容就是商鞅在政治领域内实施的变法。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废除世卿世禄制,使优秀的社会精英补充进入政权,使政权充满活力;建立军功爵制,打击了世袭贵族,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实行连坐制,把全国的老百姓编织成一个网络,便于中央集权。综合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之下,商鞅在政治领域内实施的变法,对秦国的发展是有利的。而商鞅变法的核心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制度的变法,另一个就是经济制度的变法,那么,商鞅在经济制度上又采取了哪些变法措施呢?

下面我们介绍他的经济制度改革。商鞅经济制度的改革主要是两条:第一条,废除井田制,重奖耕织富国。这一条讲的是富国的办法。什么叫井田?商周时期实行的井田制度,是把这一方土地,比如900亩,按照井字形分成九块,每一块叫一区,每一区是一百亩;中间这一区是公田,周围这八区是私田;每一区私田给一个农民来种,中间这一区公田由八户农民共同耕种,公田打的粮食交给国家,这就是井田制。井田制有一个毛病,就是每一家耕种的私田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什么商周时期能实行呢?因为那时生产工具不行,到商鞅这个时期已经使用了铁器,生产力提高了,你还让我种着一百亩,显然土地就不够了。所以这个时候商鞅就实行一个办法,废井田,他首先把土地扩大。过去一亩是多大呢?宽一百步,长一百步,现在改成二百四十步,同样是一百亩地,比过去的一百亩地大了很多,还减少了赋税。第二条是奖励耕织。为了调动生产积极性,如果你不能当兵,但你种的地打的粮食多,织的绢帛多,只要你的产量高,也给你奖励,以后也可以升爵。再一条是强制分家。商鞅变法规定,一个家庭里有两个成年男子的必须分家,两个成年男子要么是父子两个,或者是兄弟两个,这就必须分家,如果不分“倍其赋”,赋税加倍。分家不是增加了户数吗?征税就是按照户数来征的,所以一分家国家的税收也就增多了。这样一来,经过几年国家就富了。

国家富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强兵。经济制度改革的第二个内容是主民、客民分业,重奖杀敌强兵。何谓主民、客民?商鞅把原来秦国的农民叫作主民。当时秦国称霸西戎之后,土地面积很大,但人口少,而和秦国相邻的晋国分出来的韩、赵、魏三国人口多,土地少。商鞅就想了一个办法,把这三国的农民吸引过来,到秦国来种地。你只要来就给你地,还给你房子,而且三年不服劳役。这样,韩、赵、魏的很多农民就被吸引过来了,这些农民就叫作客民。商鞅变法规定,主民主要是当兵,客民主要是种地。主民是秦国人,打仗可靠,肯定卖力气,这是其一;其二,当兵容易立功。这样一来,秦国的士兵主要由秦国的农民组成,而韩、赵、魏三国的人来了以后,为他们种地。那么,怎样让秦国这些当兵的人去英勇杀敌呢?商鞅的办法是“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就是杀一个人,带回来一个人头就升一级。这个办法实际上是把人性恶的一面充分调动起来了。所以后来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他们在战场上一个个眼睛都杀红了,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回去好报账升官、升爵位。所以秦国的士兵打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甚至发展到了极致,如两个秦兵追一个敌国士兵,追着追着敌国士兵不见了,其中一个秦兵就可能把另一个秦兵的脑袋砍下来。为什么秦国的士兵那么能打?就是有一个很强的 *** 在激励着他们。

[画外音]商鞅的变法措施既涉及政治制度,又涉及经济制度,这样一来,他的变法就必然要触及到那些世袭贵族的既得利益。我们可以想象,当那些贵族的既得利益被触犯的时候,他们肯定是不支持变法的,而且很有可能还会阻碍变法。所以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那么,商鞅又是怎样冲破阻力,将变法推行下去的呢?

我们上面讲的商鞅变法的那么多东西,商鞅不过是一个从魏国过来一个客卿,他能够变法全靠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的支持是变法能够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光有秦孝公支持还不够,商鞅在变法中还是遇到了很大阻力,怎样破除这个阻力?就是要树威信。商鞅知道变法必须要树立起至高的威信,他就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在历史上很有名,就是立木为信。他知道,令而无信比言而无信危害更大,国家的政令一定要讲究信用,如果令而无信的话,就没有人会执行,就贯彻不下去。商鞅就在秦国的国都“商场”的南门立了一根柱子,是三丈高的大木桩,然后下通告,这个木桩搬到“商场”的北门,赏十金。这个事情很简单,赏金又很重,没有人相信。商鞅一看没有人动,那好,增加奖励,奖五十金。重赏之下必然有人来试,结果有一个人楞是把这个木桩从南门搬到了北门,商鞅立刻兑现五十金。这个事情就传开了,大家都知道,商鞅说话是算数的,这就是树立了威信。

第二条,惩贵戚,就是严惩违法的贵戚。大家知道,老百姓在法律面前是比较谨慎的,因为他们没有靠山,所以对待国家的法令比较容易守法。谁爱犯法呢?是贵戚,因为他们有背景,家里有靠山,所以他们敢违法。商鞅变法的第二年遇到一件事,秦孝公的太子犯法了,太子是嗣君,将来是要继位做国君的,总不能把太子法办了吧,怎么办?商鞅变通了一下,太子不是有老师吗?太子犯法不能处罚就罚他的老师。史书记载:“刑其傅,黥其师。”就是对他的师傅公子虔给了一个重罚,对他的另一位老师用了黥刑,就是在脸上刺字。连太子的老师都要受罚,可以想象这个处罚力度有多大。而且太子的这个老师很不争气,四年以后又犯法,这下商鞅不客气了,按照法律的规定他要受劓刑,把鼻子割了。所以,秦孝公一死,他这个受过处罚的太子继位后,被割了鼻子的那个老师就立即诬告商鞅谋反。然后继位的这个太子(秦惠文王)就下令抓捕商鞅,因为他也恨商鞅。商鞅得到这个消息后就赶快逃了,这就是我一开始讲的,商鞅为什么逃,就是因为他执法特别严,得罪了太子和太子的老师。商鞅想逃到魏国去,他想魏国的人能接受他,结果跑到魏国的边界,魏国的边防官禁止他入境,因为商鞅曾经带领过军队把魏国原来都城安邑给占了,占了以后魏惠王没有办法,就把国都迁到大梁,就是今天河南的开封。魏惠王迁都的时候,非常后悔地说了一句话:“寡人恨不用公孙痤之言也”,我最后悔的就是没听公孙痤的话,要么用商鞅,要么把商鞅杀了。因为有这么个事儿,所以商鞅逃到魏国,魏国没有收留他,不但不收留,还把他抓起来武装押送回秦国。送回去以后,商鞅就被继位的秦惠文王给车裂了。车裂是一种很残酷的刑罚,就是把人的四肢绑在不同的车上,赶着车一拉,把人活活肢解,商鞅最后就是这样惨死的。

最后要谈的一点就是对商鞅的评价问题。我们应当承认,商鞅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卓越的政治家,他适应战国后期的形势,采取了富国强兵的办法,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秦国迅速地从二、三流的国家一下子成为七雄中间最强大的国家。所以,秦国的崛起,商鞅是个关键性的人物。但是强国也有强国的麻烦,因为秦国崛起的太快,引起了六国的高度关注。六国要生存,必须要找一个新的生存策略,而秦国面对六国的生存策略,它也得找出来一条应对策略,这样秦国才能继续完成它的崛起之路。那么,六国的生存策略是什么?秦国的应对策略是什么?我们下集再讲。大家。

商鞅变法是如何为秦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

最佳答案1、奠定统一基础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变法简介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对于商鞅变法怎么用,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若米知识的其他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baike/91599.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海南模具货架费用、珠海模具货架报价
安利摇摇杯里的那个球干什么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