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情感 > 亲切的人物昵称!亲切的名人

亲切的人物昵称!亲切的名人

导读莆田有什么历史名人最佳答案莆田极具代表性十大人物你知道是哪些人吗?莆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自唐以降1200多年间,涌现出2000多名进士,...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亲切的人物昵称,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莆田有什么历史名人

莆田有什么历史名人

最佳答案莆田极具代表性十大人物你知道是哪些人吗?

莆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自唐以降1200多年间,涌现出2000多名进士,10名状元,8名宰相。他们恰似灿烂的群星,在历史的银河里闪烁,各领风骚,垂范后人。

林默

号为“通贤灵女”

林默,一名默娘,民间亲切地称她“姑妈”、“娘妈”或“妈祖”。莆田人。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莆田县湄洲屿的一个仕宦家庭。生后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被名为“默”,又称“默娘”。默娘聪慧过人,8岁从塾师读书,就能解书中大意。稍长,好诵经礼佛。她精医术,常为人治病,教人防疫避灾,又熟习水性。

江采萍

悬壶济世的医道世家

梅妃江采萍(710年-756年),别名江妃、江东妃、梅精,唐玄宗早期宠妃,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梅妃擅长诗赋、乐器、歌舞,著有《谢赐珍珠》《楼东赋》等,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惊鸿舞》乃唐玄宗梅妃的成名舞蹈,已失传,在当时广为流传。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落逃未带上困于冷宫的梅妃,梅妃白绫裹身投井自尽。

黄滔

授予“四门博士”

黄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黄滔故居蕃衍出的后裔,有进士94人,其中状元2人即后唐天成丁亥(927)科状元、端明殿掌院学士潘湖翁黄仁颖居晋江潘湖。

刘克庄

文名久著,史学尤精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初名灼,师事真德秀。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

许稷

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许稷,字君苗,莆田人。曾在京师与欧阳詹、林藻等酒会,激于林藻戏语,隐终南山,苦学三年,出就府荐,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举进士,历南省员外,终衡州刺史。许稷少年,美凤仪,善谈论,警敏能文,性喜漫游。尝谒九鲤湖,知何氏兄弟九人之初至也,止于南山而炼丹于湖,丹成饲鲤化龙,乘之而去,故此山名九仙,湖曰九鲤,总名曰何岩,皆以何氏始。

林藻

胸有大志,敏而好学

林藻,字纬乾,莆田人。唐贞元七年(791)应试《珠还合浦赋》,辞彩过人,受到主考官杜黄裳的赏识,认为他“有神助”,终得进士及第,官至岭南节度副使。林藻与其胞弟林蕴都以善书闻名,成为唐德宗贞元时期名书法家和文学家。林藻的书法学颜真卿,尤擅长于行书,极得智永遗法,笔意萧疏古淡,意韵深古,其书作杂于魏晋书法艺林之中。

康大和

被朝廷誉为一代宗师

康大和,字原中,号励峰。明正德二年(1507年)出生于莆田县崇福里砺山(今秀屿区月塘乡前康村)。明嘉靖十四年(1535)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升迁南京工部尚书。康大和,少年聪颖,笃志好学,被人誉为“神童”。他立志日后要出人头地,在学堂里比他人更加发奋,学业上都是名列前茅,颇受老师器重。

林环

精伏氏经方

林环,字崇璧,号絅斋,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讲。预修《永乐大典》,为《书经》部分总裁官。他曾两次出任会试考官,所取多为真才。林环识略过人,通晓世务,深得成祖器重。永乐十二年二月,林环随从明成祖出征瓦剌,途中染病,回到北京后不治而亡,年仅38岁。林环善诗文,著作颇丰。

戴大宾

未老思阁老,无才做秀才

戴大宾,字寅仲,福建莆田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吕籹榜进士第三人。戴大宾出身于书香门第,3岁就学背诗文,5岁便能吟诗作文,尤善联诗作对,在当地小有名气,被称为神童。8岁那年,有一天,他到县里的学馆去游玩,老师知道他善对就指着厅堂里的椅子出了一联:“虎皮褥盖学士椅。”戴大宾对曰:“兔毫笔写状元坊。”老师听后连连称奇。

翁承赞

右谏议大夫

翁承赞(859~932)字文尧(一作文饶),晚年号狎鸥翁,莆阳兴福里竹啸庄(今北高镇竹庄村)人。翁氏为礼乐名家,东南茂族,其先京兆人也。曾祖何,官检校右散骑常侍;祖则,官大理司直;父巨隅,荣王府咨议参军,赠光禄少卿,累迁少府监,居兴福里,见其地“前有海水朝宗,后有竹林环荫”,遂名其乡“竹啸翁庄”。

作者:水瓶blank998

关于尊重他人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最佳答案1、美国第19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有一个衣着烂衫的黑人老乞丐对其行鞠躬礼。林肯总统发现后,马上一丝不苟地脱帽对其回礼。随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不解,“您是总统,有必要对乞丐还礼么”林肯总统说:“他虽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

2、一次,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忙于接见王公,把她的丈夫阿尔倍托冷落在一边。丈夫很生气,就悄悄回到卧室。不久有人敲门,丈夫问:“谁”回答:“我是女王。”。

门没有开,女王又敲门。房内又问:“谁”女王和气地说:“维多利亚!”可是门依然紧闭。女王气极,想想还是要回去,于是再敲门,并婉和地回答:“你的妻子。”丈夫边笑边打开了房门。

3、世界著名的文学家,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有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离别时他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

不料那位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语气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卡嘉。”这件事给萧伯纳很大的震动,他感慨地说:“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成就,他在人格上和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4、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在街上散步,一乞丐跪倒在地求道:“先生,给我一点食物吧。”屠格涅夫寻遍全身没有一点可吃的东西。只好说:“兄弟啊!对不起!我没带吃的。”。

这时,那乞丐站起身,脸上挂着泪花,紧握作家的手说:“你!我本已走投无路,打算讨点吃的后就离开这个世界。您的一声‘兄弟’让我感到这世间还有真情在,它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5、周总理不知疲倦地为当和国家操劳,毫不保留地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但他对别人为自己的哪怕是微小的劳动都非常尊重。服务员给他端菜或送东西,他不是放下手里的工作,站起身双手接过来,就是微笑地朝服务员点点头表示感谢。

周总理外出视察工作,每当要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总是亲自和服务员、警卫员、厨师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亲切地对大家说:“辛苦了,再见!”并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更感人的是,周总理在生命弥留之际,仍不忘感谢守护在他身边的医护人员。

一个星期天,周总理因工作需要,上一家照相馆照相。这时,照相馆已经来了一些顾客,摄影师正准备给一位解放军战士拍照。周总理进门后,大家赶忙迎上去问好。

当知道周总理是来照相的,摄影师和那位战士都说:“总理工作忙,请先照吧!”总理摆摆手,亲切地催促那位战士:“大家一样忙,轮到你了,就应该你先照。”然后他以普通顾客的身份坐下来,坚持按先后顺序排队照相,使在场的人深受感动。

你还知道哪些伟人也很尊敬自己的老师?

最佳答案1、毛泽东向教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热情地向老师敬酒,毛禹珠老先生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着回答:“敬老敬贤,应该应该。”

2、周恩来向老师赠款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然患脑血栓逝世,周恩来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苓逝世后,周恩来一直掂记着张家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周恩来给张伯苓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张夫人和子女。

3、朱德给老师敬礼

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这时,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

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4、彭德怀穿便服会见教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

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穿军服才好。”彭德怀说:“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应穿便服。如今有些人受旧思想的影响,瞧不起中小学教师,我们应改变这种不良风气。”接见时彭德怀频频向老师们问好。

5、鲁迅尊敬老师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

罗瑞卿为什么叫罗长子

最佳答案罗瑞卿的这个绰号是毛伟人给起的。请注意,“长子”在这里是南方人形容他人个子很高的方言说法(长是长短的长),而并不是“大儿子”的意思!

罗瑞卿被毛伟人称为“罗长子”。现在大家已知毛伟人身材高大,能被他称为“长子”的罗瑞卿一定不矮。根据罗瑞卿儿子罗箭的回忆,罗瑞卿的身高比毛伟人高1厘米,有1米82。毛伟人曾说:“天塌下来,有罗长子顶着”。他还说:“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我就感到十分放心”。

PS:罗瑞卿1929年与毛伟人相识,毛伟人亲切的称他为“长子”(个子很高的人),“罗长子”的绰号就此不胫而走。

名人亲情故事

最佳答案人物小传

李小鹏,男,中国男子体操队队员,1981年7月出生,湖南长沙人,雅典奥运会铜牌得主。5岁练体操,6岁进入长沙市体校,12岁进入湖南省体操队,15岁入选国家队。1997年,16岁的李小鹏获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成为中国男子体操队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冠军。至今,李小鹏已获得了13项世界冠军。

9月4日上午,在雅典奥运会上历经风云变幻、最终铩羽而归的国家体操男队领军人物李小鹏和同伴一道回到长沙。小鹏第一个走下火车,手捧鲜花的妈妈潘建国赶紧迎上来。母子相见,小鹏拥着妈妈再一次因失利而流下了男儿泪。

归来的短短两天时间,小鹏除了参加湖南省有关部门的活动外,谢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在两个月前才搬的新居中,他呆在父母身边,听着久违而亲切的唠叨,享受着难得的天伦之乐。6日一早,李小鹏离家飞回北京。登机口前,小鹏和妈妈道别,他猛然发现不到50岁的妈妈在风中飘动的丝丝白发。妈妈老了,为了儿子的体操事业,她操碎了心,而这次奥运失利,她同样也顶着很大的压力。南方初秋的晨风已有些凉意,小鹏此刻却心潮涌动,热血沸腾。想着这么多年来母亲为他所付出的一切,他不甘心自己的梦遗失在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为了梦想,为了报

答母亲的操劳,小鹏头也不回地又开始了4年一个轮回的奥运征程……

心手相牵,母亲扶儿走上体操路

小时候的李小鹏,是大院里出了名的顽皮孩子,一天到晚不是在院子里摸爬滚打翻跟头,就是在家中练倒立,从不会规规矩矩坐上一会儿,身上因摔摔打打而留下的小伤小疤从没间断。两岁多的时候,他好玩似的从二楼准确地跳到一楼的沙堆上。妈妈潘建国生怕儿子有个闪失得直掉泪,可小鹏却高声叫道“我是霍元甲,我谁也不怕”。小鹏5岁时,潘建国偶尔在大街上看到业余体操班的招生广告。她立即想到儿子好动的天性、想到他3岁时在电视上看李宁比赛,眼中流露着的痴迷神情。回家后,妈妈对儿子说:“鹏鹏,我们学体操去!”

到了业余体校参加面试时,教练邱奇看到小鹏的父亲李真愚身高1米8,怕小鹏也像爸爸一样高,所以不想要。潘建国连忙解释说:我才1米5多一点,男孩子一般像母亲,我保证,他一定会符合你们的身高要求。邱奇勉强答应了,让小鹏做立定跳远,精精瘦瘦的他是所有小孩中跳得最远的。教练赞许地拍了拍他的小屁股,谁知小鹏一转身,像泥鳅一样溜得远远的。“好机灵的小鬼,进去玩吧。”初进体操馆的小鹏这儿瞅瞅,那儿摸摸,从没见过吊环的他还别出心裁地把双脚插入环内,手抓吊索顽皮地荡起了秋千。下班时间到了,满头大汗的小鹏仍不愿走。他一边挣脱妈妈的手,一边回头对教练说:“我还要来玩!”

一个星期后,小鹏接到了业余体校的录取通知书。训练非常艰苦。为了给儿子足够的营养以保持体力,身为普通工人的夫妇俩省吃俭用,潘建国甚至3年没有给自己买过一寸布头。但是年幼的小鹏并不能领会父母的苦心,他对这种艰苦枯燥的体操运动开始产生厌倦情绪。更让人不省心的还有他顽劣的童性,训练课上,他常常避开教练的目光,躲在角落里开小差,有时干脆出去玩弹弓、踢足球。为此,教练没少批评他,并通知了家长。父母给他说过多次,可小孩的天性一时难以改变。

一次,父亲到外地出差,潘建国刚好生病发高烧,小鹏以为没人送可以不去训练了。正当他乐滋滋做着美梦时,妈妈掀开了被角。小鹏极不情愿地起床,吃完妈妈给他煮的荷包蛋,潘建国费力地背着儿子出发了。尽管顽劣,但小鹏仍然感觉到妈妈因高烧而发烫的体温,以及沉重的喘息和初冬里流淌的大汗。他开始心疼妈妈了,赶紧下来让她休息。小憩片刻,潘建国要继续背着儿子走。小鹏不同意了,说:“妈妈你都病成这样了,还要送我练体操。我不要你背,你牵着我的手,我自己走。”潘建国头重脚轻踉踉跄跄地牵着儿子的小手,行色匆匆地走在清晨的长沙街头上。妈妈说,小鹏你喜不喜欢李宁大哥呀?小鹏说当然喜欢。“李宁大哥练体操的时候也吃过好多苦,所以他才能得很多金牌。我看你不能吃苦,又贪玩,妈妈觉得你肯定是不喜欢他的。”潘建国说。“喜欢他,喜欢他,我要拿一箩筐金牌,比他还多。”小鹏有些急了。“那你为什么那么怕苦,不好好练?”妈妈将了儿子一军。这时,小鹏不好意思地朝妈妈笑了一笑。送儿子进了体操房,潘建国靠在墙根坐了两个小时还喘不过气来。当晚,小鹏跟妈妈说:“教练表扬我了,说我今天进步了。”

从此以后,教练布置的任务他再也没打过折扣了。有一次,练单杠时手掌磨破了感染化脓,小鹏到医务室抽掉脓血又回到了训练场。潘建国说,我跟教练请假,你休息两天吧。小鹏说:“我的训练任务还没完成,再说一休息,妈妈你肯定又会说我不能吃苦了。”

潘建国以前只见儿子哭过一次,那是在省队时,一个比他大的队员打了他,不甘示弱的他还了手。但小鹏仍觉得委屈,回去以后跟妈妈哭诉。潘建国一边拿毛巾给儿子擦脸一边问:“你告诉妈妈,打人对不对。”“不对。”“可你为什么还要打人?”“是他先打我的。”潘建国拉过小鹏坐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他打你了,你可以告诉教练,也可以跟他讲道理。你是妈妈的好孩子,我不管谁先动手,你打了人就是不对。记住,明天跟那个队员道歉。”第二天,李小鹏果真向队友道了歉。正是潘建国这种通情达理的教育,李小鹏从省队到国家队,和教练、队友及工作人员的关系都处得非常好,特别是随着名气一天天增大,他和大家的关系更加融洽。

李小鹏与父母在一起。

曾有憾事,母爱驱散云和雾

在湖南队时,李小鹏已经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因此,还不到15岁的他便入选了国家体操队。临行前的一天,小鹏和妈妈上街时看到了一双非常喜欢但价格不菲的运动鞋,他在柜台前流连很久,但想到买这双鞋将花掉妈妈两个多月的工资,他最后还是走开了。他知道讲出来,妈妈肯定会给他买,但他不愿给并不富裕的家里增加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快,小鹏忘记了这件事。但就在他收拾行装时,潘建国却像变戏法似地把那双运动鞋交给了他。小鹏此时没有喜只有愧,因为他知道妈妈不知又要省吃俭用多久才能填补这个“空”。如今,这双鞋早已不能穿了,但小鹏一直留着。

儿行千里母担忧,潘建国放心不下小鹏,她每周给他打两次电话,询问他的训练和生活情况,还主动和教练联系,请求教练对小鹏多加管教。由于小鹏基础好,悟性高,身体灵活,不久便出类拔萃。1997年瑞士洛桑世界体操锦标赛前,队内根据小鹏的表现,决定让他出征。小鹏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母亲。潘建国想到这是儿子第一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于是专门请了一个月假去北京照顾儿子。在体育局那个潮湿的地下室,潘建国不知给小鹏煲了多少靓汤,而自己却常用馒头咸菜白开水解决问题。出征前潘建国告诉小鹏千万不要紧张,要放得开,相信自己的能力,就是输了,也积累了临场经验。其实,此时潘建国自己却紧张得连晚上都睡不好觉。那次比赛,16岁的李小鹏在男子团体决赛中4度上场,和队友们一起夺得了团体冠军,他由此成为中国体操男队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世界冠军。回国时,他把队里发的奖金给父母买了许多礼物。虽然给妈妈买的衣服并不合身,但潘建国仍常常穿着,因为她觉得意义非同一般。

然而,就在李小鹏向更高目标发起冲击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在一次训练中,他摔伤了右手肘关节。虽然经过及时治疗伤是痊愈了,但由于多年劳损,小鹏的右手再也不能像健康人那样自如地搭至肩头。伤病留下的后遗症对主要依靠上肢力量的支撑项目鞍马影响极大,此后,他再也不能系统地进行鞍马训练(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干脆停练了)。一个曾获得过冠军的拿手项目,就因为一次受伤给毁了。李小鹏心有不甘,他是一个强项很强、弱项不弱的全能型选手,2001年九运会,他在没参加鞍马比赛的情况下,仍进入了全能前八名。小鹏一直认为只有全能冠军才能真正体现运动员的水平,要强的他曾发誓一定要拿个全能世界冠军。可是梦想之船刚刚启航,就在伤病的滩涂上搁浅了。

小鹏苦闷、彷徨,情绪一度跌到了低谷。虽然他仍如期打电话回家,并且努力装出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腔调,但细心的潘建国却发现了蛛丝马迹。在妈妈的再三盘问下,原本怕家人担心的小鹏不得不把情况告诉妈妈。潘建国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它关系到儿子未来的事业和前途,这是人生路上的一道坎啊!她不顾此时自己有病在身,马上和丈夫一道赶往北京。她先向主管教练陈雄仔细询问了小鹏的伤情以及对今后的影响。然后她开导儿子:你能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男子体操世界冠军,证明你的能力很强。虽然肘关节受伤,练不了鞍马,不能参加全能比赛,但是对其它项目的训练影响并不大。妈妈知道你的心气很高,可既然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敢于面对。好好练,同样可以拿世界冠军,同样可以为国争光。你还记得那年在青少年宫搞托马斯全旋对抗吗?你为了把其他人比下去,硬是连续做了100多个还不肯下马,最后还是教练把你骂下来的。当时妈妈很高兴,觉得我儿子有出息。今天妈妈同样相信,只要你好好练,将来一定会更有出息。

为了减轻药物对小鹏训练造成的不良影响,潘建国四出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听说有种草药敷疗很有效,她便冒着酷暑,连续半个月跑到乡下山间采草药。一次她碰到了一条蛇,生性怕蛇的她吓得连滚带爬瘫坐在山坡上,但为了儿子,惊魂未定的她最后还是壮着胆子采满一袋草药才回家。

母亲的关爱给儿子很大震动,也给他带来了新的力量。走出阴霾的李小鹏在1998年世界杯体操总决赛上,获得了自由体操和双杠两项冠军,翌年的天津世锦赛上,又轻轻松松地将团体和跳马两块金牌收入囊中。随着李小双退役,小鹏多年来练就的气定神闲的大将风度及辉煌的战绩让人们看到,一个属于李小鹏“君临天下”的时刻到来了。2003年,在庆祝体操运动百年华诞的阿纳海姆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李小鹏凭着以他名字命名的世界罕见的高难动作——“李小鹏跳”(跳马)和“李小鹏挂”(双杠),独得团体、跳马和双杠3块金牌。那一刻,他首先想到的是大洋彼岸湘江之滨的妈妈,他马上发去信息:妈妈,我又成功了,您辛苦了,妈妈!

梦失雅典,妈妈眼中的儿子依然最棒

雅典奥运会前,业内人士和许多媒体都认为李小鹏的男团、双杠和跳马是最有把握的夺金点。而且还有不少人认为,已有13项世界冠军在握的李小鹏将在本届奥运会上,打破李宁夺得14项世界冠军的纪录。面对着如织的记者,潘建国非常低调,她请求记者不要给儿子太大压力,好使他以一颗平常心投入比赛。

母亲的担心并非多余,先是由于队友失常,团体仅列第五,后由于跟踺受伤,跳马时算错了步子而名列第七,接下来在最后一搏的双杠中因落地的一小跳仅拿了一块铜牌。别人拿了奥运会季军是成功,可李小鹏的铜牌,却是不折不扣的滑铁卢。顷刻间,小鹏的梦想化作一缕痛苦的回忆,遗落在爱琴海咸涩的夜风中。原来守候在李家看电视,准备小鹏成功后捕捉第一欢庆场面的各路记者都走了,偌大的新居此刻静极了。雅典有记者帮小鹏接通了家里的电话,听到妈妈的声音,小鹏泪流满面,痛哭失声。远隔万里的妈妈此刻又何尝不是心如刀绞——儿子在国人的重望之下摔了大跟头,必将承受无数骂名,做母亲的当然心疼——小鹏是妈妈的心头肉,不但因为他辉煌的运动成绩,也因为他是个孝顺儿子。

随着李小鹏运动成绩的不断攀升,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全国十佳运动员、全国最佳体操运动员、中国体育电视奖最佳运动员和最受欢迎运动员等等。他还作为全国人大最年轻的主席团成员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和各地代表共商国是。尽管头顶令无数人艳羡的光环,但身为家中的独生子,常年在外的他理解这些年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种种艰辛,也深深懂得肩头上照顾和瞻养父母的责任。悉尼奥运会前夕,逐渐有经济能力的李小鹏看到父母上班比较辛苦,于是让他们办了“内退”,在家享享清福。为了不让父母替自己担心,小鹏从来报喜不报忧。前年冬天,他得了重感冒,持续了一个多月才见好转。此事后来还是北京一记者到湖南做节目时告诉了潘建国,他们才知道的。妈妈当即打电话责备儿子:生病了怎么也不告诉家里?小鹏轻描淡写地说:“一点小病算什么,好了多时了。”其实,这场病已影响到他的训练。

在人们眼中,李小鹏是个时尚、阳光的大男孩,但熟悉他的队友却说,小鹏是个非常细心的人。有一次出国比赛,比赛完了队友们照例结伴出去逛街购物看风景,但在回宾馆的路上,走着走着却不见了小鹏,队友们联想到当地社会秩序不好,要是小鹏被人劫持了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于是全体沿路返回寻找。结果在一家药店找到了李小鹏,只见他连比带划,满头大汗地和老板“交流”着。原来,他想到父亲肠胃不好,进药店给父亲买药去了。

奥运比赛结束后,想到儿子很快要从雅典回国了,为了不影响他的情绪,潘建国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了自己的精神状态。小鹏回家的前一天,她专门到一个从不去的名店做了一次美容美发,并精心为儿子准备了一束鲜花。她还邀请了不少亲友以及小鹏原来的教练、队友和邻居,组成一个庞大的亲友团去迎接他,为的是给儿子一些心理安慰。

新房装修时,潘建国特意选了一间朝阳、最大的房间作为儿子的荣誉室。小鹏在家的两天时间里,妈妈和第一次回新家的儿子在荣誉室里聊了很多,帮儿子分析失利的原因。潘建国认为由于状态和伤病的影响,小鹏没能成功,但他的技术不存在问题,她在网上查过,他的“招牌”动作“李小鹏跳”和“李小鹏挂”仍然引领了当今世界男子体操运动的潮流,一两年内没有人能够完成这两个动作。失利的李小鹏回到家时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妈妈能理解。她安慰小鹏,你现在才23岁,今后几年在技术动作方面还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前国家队的李东华31岁时还代表瑞士拿了奥运会鞍马冠军。李宁也是将近30岁才创出他运动生涯的辉煌。只要有勇气,没有过不去的坎。妈妈还告诉儿子,家里随时准备着为他服务,需要的话甚至可以去北京照顾他的生活。最后,妈妈慈爱地拍着儿子的肩头说:包括妈妈在内的所有亲人都期待着你的再次成功,也相信你有能力再度辉煌。

后记

百年奥运,回归故乡。现代奥林匹克史上最精彩、最成功的一次奥运会在她的故乡雅典落下了大幕了。这次盛会造就了一批英雄,同时也让不少昔日的英雄走下了神坛。人们为成功者欢呼,为失败者惋惜,当然也少不了嗤笑和不屑。

然而时间终究会冲淡一切,运动员们也最终要回归往日枯燥艰苦的训练。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经历的苦难一般人难以知晓,而身后那个沉甸甸的家才是他们疲倦的心灵栖息的港湾,只有家中的至亲至爱才是真正喜他们之喜,悲他们所悲——冠军只有一个,在冲刺的路上,多数人只能以失败告终。厚望之下,功败垂成,他们的家人便要和他们默默地承受着骂名和压力。

“金牌诚可贵,银铜价也高。只要曾拼搏,无牌亦英豪。”这首套用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诗句,恰恰反映了体育运动的内涵。几年后,运动员将离开他们为之洒下过血汗和泪的舞台。功名利禄身外事,留下的真实便是他们曾为了那方舞台的精彩拼搏过,他们身后的亲人为他们牵肠挂肚过,为他们默默奉献过。于是我想,手捧鲜花的英雄和为之付出过的人们同样值得喝彩;落寞的选手和他们的亲人同样可亲可敬。

名人关爱事例

最佳答案关爱事例:

1、张海迪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半岛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5岁的时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一致认为,象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许不会长久了,她为没有更多的时间工作而难过,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去延长生命。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1970年,她随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到莘县尚楼大队插队落户,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

2、墨子

墨子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自己赶了10天10夜的路到楚国劝阻,鲁班为楚国制造了多种攻城器械,墨子说自己也制造了多种守城器械,与鲁班进行演练,鲁班不能取胜。鲁班意欲杀墨子,而墨子说自己的300弟子已经带着自己的守城器械在宋国了,杀了他也没用。楚王放弃伐宋,而墨子回国经过宋国,宋国人不认识他,不让他进城。他不是宋国人,而为了宋国的百姓,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3、邓稼先

18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历史风云变幻,祖国面临核大国的威胁。邓稼先毅然接受开拓祖国核事业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从此,他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

20多个春秋过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沙粒的邓稼先回来了,“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此时,他的妻子已年过花甲,而癌魔却早注入他的肌体,他光辉的生命已燃烧到了尽头。他临终前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而无憾!”

4、茅盾

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日常生活简朴,他把稿费省下来,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解放前他曾以稿费支援过贫病交加的进步作家。1957年,桐乡县创办《桐乡文艺》,因缺少经费,他立刻捐款300元;1958年,故乡创办一所民办中学,他闻讯后资助500元。……1981年3月,茅盾的病情恶化,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即让孩子笔录口述遗书二则。其中一则写道:“为了繁衍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胡耀邦同志在致茅盾同志悼词中称赞: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始终没有放下自己手中的笔为人民服务。

扩展资料:

关:指关心。爱:指爱护。

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个微笑,给人亲切的关怀。关爱是一湾清泉,给人心灵的洗涤。

关爱之心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态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关爱》

尊重别人的名人事例

最佳答案1、卓别林的故事

在一次巡回表演的过程中,卓别林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一个对他仰慕已久的观众。卓别林和对方很谈得来,很快就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

在表演结束之后,这个新朋友请卓别林到家里做客。在用餐前,这个身为棒球迷的朋友带着卓别林观看了自己收藏的各种各样和棒球有关的收藏片,并且和卓别林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心爱的棒球比赛。

朋友对棒球爱到了痴迷的境界,一旦打开话匣子之后就收不住了,滔滔不绝地和卓别林谈起了棒球运动。从对方谈起棒球开始,卓别林的话就少了很多,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朋友在讲,他则微笑注视着对方并认真地听着。

朋友说到高兴的地方,两只手兴奋异常地比画了起来,他说起自己亲自体验到的一场精彩比赛时,仿佛已经置身于万人瞩目激动人心的棒球场上了,完全沉浸在了对那场比赛的回味之中。

卓别林仍旧微笑着看着对方,偶尔插上几句,让朋友更详细地介绍当时的场景。朋友越说越兴奋,只是对一直没能得到那场比赛里明星人物的签名有些沮丧。不过,这种沮丧的情绪很快就被他对那场比赛的兴奋所冲淡了。

那天中午,沉浸在兴奋之中的朋友说得兴起,差点把午饭都忘记了,直到他夫人嗔怪着让他快点带客人来吃饭的时候,他才不好意思地笑着拉起卓别林来到了餐桌前。

那天的午餐,大家的兴致都非常高,尤其是卓别林和这位新认识不久的朋友,彼此之间相谈甚欢。

在当地的演出结束之后,这位新朋友非常舍不得卓别林,一直将他送出了很远,才恋恋不舍地道别。

不久之后,这次巡回演出也告一段落。回到家里,卓别林通过各种关系费尽周折找到了朋友说起的那个棒球明星,请他在一个棒球帽上签了名之后,卓别林亲自把这个棒球帽寄给了远方那个对棒球极度痴迷的朋友。

卓别林的举动让他身边的人非常不解,因为大家都知道,喜欢安静的卓别林对棒球从来就没什么兴趣,他们简直就无法想象一个对棒球丝毫不感兴趣的人只是为了朋友的一句话,就费了这么大的精力去要一个签名。

尤其是当大家知道了对棒球一无所知的卓别林居然和朋友聊了大半天的棒球比赛,大家更加想不明白了——要知道,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听朋友讲一个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事情,那种滋味儿可是非常难受的。

卓别林倒是很洒脱,他告诉身边的人:“我是对棒球不感兴趣,可我的朋友对棒球感兴趣,只有尊重他人所尊重的事物,别人才能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尊敬,这是一切友谊的基础。”

后来,当朋友听到了卓别林这段话之后,拿着他送来的棒球帽,感慨良久。两个人的友谊整整延续了一生。

很多年之后,已经白发苍苍的他说起这段往事仍旧慨叹不已:“我今生能够成为卓别林的朋友,是我最大的荣幸。是他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尊重和真正的友谊。他的人格光芒,照亮了我的一生。”

这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各有不同。我们只有尊重他人所尊重的一切,尊重别人的爱好和兴趣,才能和他们产生共鸣成为朋友。

世上的悲剧,往往是由于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兴趣,不懂得欣赏别人的行为方式和不懂得包容别人的生活方式而产生的。

一个真正拥有智慧的人,必定是一个懂得尊重和包容他人一切的人。尊重他人所尊重的一切,也就是在为自己广交朋友,从而为人生的辉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宋濂借书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鲁迅的故事

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

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4、程门立雪

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5、毛泽东的故事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和蒋介石即相识共事,自从成了政治敌手后,已有将近 20年没有相见。蒋介石一身戎装,胸前缀着耀眼的勋章,而毛泽东则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唯一炫目的只是一双新皮鞋。他们缓缓地走向对方,互致问讯,紧紧握手,在掌声中,蒋介石致欢迎辞。

8月29日晚,毛泽东应邀出席蒋介石为他举办的宴会。虽说蒋介石平时滴酒不沾,毛泽东的酒量也不大,此刻却几度举杯,互祝身体健康。

席间,蒋介石和毛泽东先后致辞。蒋介石知道毛泽东爱吃辣椒,特意准备了几盘掺有辣椒的菜。毛泽东知道蒋介石不抽烟,忌烟味。烟瘾甚重的他,席间不抽一根烟。此后毛泽东每一回与蒋介石会谈,从不抽一根烟。

相信关于亲切的人物昵称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若米知识的其他栏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qinggan/82284.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叫对象的名字大全
心累了的经典说说:我可以对任何事都不在乎,可对你不行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