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情感 > 摄影师的心声

摄影师的心声

导读世界著名摄影大师最佳答案1、塞西尔·比顿塞西尔·比顿(1904-1980),著名摄影师、服装设计师,曾凭借《琪琪》(1958)获得第31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凭借彩色片《窈窕淑女》(196...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摄影老师的心酸语录,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世界著名摄影大师

世界著名摄影大师

最佳答案1、塞西尔·比顿

塞西尔·比顿(1904-1980),著名摄影师、服装设计师,曾凭借《琪琪》(1958)获得第31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凭借彩色片《窈窕淑女》(1964)获得第37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国摄影家之一。

2、多罗西娅·兰格

多罗西娅·兰格(1895—1965),女,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纪实摄影家,代表作有《移居的母亲》、《等待救济的人》等。多罗西娅·兰格在大萧条时期拍摄了街头游荡的失业者。她所拍摄的流动民工的照片反映了他们苦难生活的状况,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她于1965年死于食道癌。

3、哈尔斯曼

哈尔斯曼Halsman(1906—1979)美国摄影大师。他的黑白肖像摄影,达到摄影艺术的高峰,成为世界摄影的典范。1930年,他居住巴黎,开始从事摄影工作。1940年,纳粹侵占巴黎的前夕,他在爱因斯坦的帮助下,带着一只箱子、一架照相机,逃难到了美国。此后一直定居在纽约,直到1979年6月逝世,享年73岁。

4、尤素福·卡什

尤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美籍加拿大人,尤素福·卡什出生于土耳其的阿美尼亚的马尔丁,是一位享誉国际的肖像摄影家,卡什的肖像照片风格独特,自成一家,成为后来者必须学习的范本1924年卡什因躲避民族仇杀移居加拿大,随后到美国波士顿学习摄影。

5、伊芙·阿诺德

伊芙·阿诺德,第一女成员。伊芙·阿诺德是第一个加盟玛格南的女摄影师。在50年代拍摄的女性系列颇有影响, 其中包括了社会各个不同阶层的女性角色, 她试图要呈现出现实主义风格的影像。在众多痴迷于梦露的摄影师中,阿诺德的友好赢得了梦露的信任和友情,在她余下的生命历程中,阿诺德成为她最为喜爱的摄影家。2012年1月4日伊芙·阿诺德在伦敦一家养老院去世,享年99岁。

上海“窗口摄影师”拍下的封控生活,对此你作何评价?

最佳答案上海“窗口摄影师”拍下的封控生活,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记忆,回看起来让人颇为感慨:

第一张照片,这位摄影师拍的是封控之后,大家在小区内争分夺秒的取快递、拿包裹等等,这非常的写实,突然封控,小区内的居民肯定是有些许慌乱的!

第二张照片,这位摄影师拍的是大家排队做核酸检测,井然有序,并且保持了二米间隔线!

第三张照片,这位摄影师拍的是家里的蔬菜和存粮的全家福,从照片上看存粮不多,摄影师配上了文字表示有点慌!

第四张照片,摄影师拍的是菜来了,为了保障大家有菜可吃,有粮可吃,志愿者们扛着菜送到了小区,这也让摄影师对存粮不多的担忧一扫而空!

第五张照片,摄影师拍的是各省市的支援者抵达了小区,摄影师表示大家庭的兄弟姊妹来了,很安心!第六张照片,这位摄影师拍的是自己的女儿给花草浇水,摄影师的女儿很文艺范,看起来乖巧可爱,而摄影师的花草长势也非常喜人。

记录

这位居家隔离的摄影师,他只能从窗口记录楼下发生的一切,然而,他有限的镜头却记录了无限的美好以及浓浓的人情味!这位摄影师的作品倍受关注,在网上热度非常高,网友表示通过这些镜头可以了解到上海人民在疫情期间的点滴,这些才是真实的,接地气的!摄影师通过镜头告诉了我们上海防疫井然有序,做的很到位!

得奖

很多网友称,这些照片积累起来,用文字贯穿起来,今后应该会得大奖!毕竟,这是有“生命”的摄影,意义非凡!的确,这些照片,每一张的背后都是故事,都寓意深远!

上海“窗口摄影师”拍下的封控生活,封控期间,井然有序,点赞!

怎样用影像保护自然?

最佳答案奚志农,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民间环保组织“绿色高原”创始人。

奚志农1983年,奚志农经著名鸟类学家傅桐生教授引荐参加了《鸟儿的乐园》的拍摄,并由此开始了野生动物摄影的工作。1989年,开始正式以摄影师的身份为昆明教育电视台拍摄了《母亲河在召唤》、《心声》等环保宣传片。1990年,加盟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任摄影师。1992年,回到云南林业厅工作。1992年到1995年期间,六次进入白马雪山保护区拍摄滇金丝猴。1995年,致信当时的国务委员宋健并联系民间环保组织,阻止了滇西北原始森林被商业采伐的计划,从而拯救了滇金丝猴的栖息地。1996年,加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组。1997年,进入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拍摄报道藏羚羊。1998年,辞去中央电视台的工作,成为一名全职的环保志愿者和自由摄影师,之后他和妻子史立红一道回到云南,创建民间环保组织“绿色高原”,致力于推进滇西北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002年,成立“野性中国”工作室,以记录中国正在消失的野性自然,努力推动中国自然影像记录的发展;纪录片《追寻滇金丝猴》获得了英国“自然银幕电影节”(WildscreenFestival)“TVE奖”。2004年,创办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2005年年底至2006年年初,先后赴新疆帕米尔高原考察拍摄马可波罗羊,前往可可西里拍摄藏羚羊,至云南高贡山保护区拍摄白眉长臂猿,取得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

奚志农连续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拍摄和保护,他将鲜为人知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展现在大众面前,在他之前,人类甚至不曾拍摄过一幅清晰的滇金丝猴照片。他首次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状况以及“野牦牛队”为保护藏羚羊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外公众对长江源头生态及藏羚羊保护的关注。他首倡举办了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为在自然保护第一线的工作者提供了技术和设备帮助,进一步壮大了以影像保护自然的队伍。他的作品在《中国摄影》、《美国国家地理》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大量发表,并且成为各大国际环保组织宣传资料。

1964年,奚志农出生于云南大理的古城巍山,从小在草木葱茏、山川秀美的环境中长大,使他对大自然由衷地热爱。1983年,在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鸟类专家王紫江的引荐下,19岁的奚志农参与了纪录片、科教片《鸟儿的乐园》的拍摄,那是他第一次接触野生动物摄影。摄制组从动物园请了位技师,让他负责抓鸟、弄顺鸟毛、用绳子将鸟拴在树上,以保证鸟儿暂时不动。当时奚志农就觉得,为什么要这样?旁边也有飞的鸟,为什么不拍?那时候他就立志要拍自由飞翔的鸟。从此,他开始学习摄影。

其后两年间,身为学生的奚志农利用假期多次回到家乡研究鸟类的迁徙,并推动中国鸟类环志中心在巍山设立了一个鸟类环志站点。这是中国唯一一个由民间人士推动建立的鸟类环志站点。

1989年,奚志农为昆明教育电视台拍摄了《母亲河在召唤》、《心声》等环保宣传片。他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工作,将大众的视线引向生态环保。

1990年,奚志农成为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的摄影师,曾两次进入滇南、滇西北的保护区拍摄野生动物,在这段工作经历中,他看到了许多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的行为,这也让他坚定了保护自然的意识。

1992年,奚志农到云南省林业厅宣传处工作,这一年,时任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家的龙勇诚启动了一项为期3年的滇金丝猴生物学研究项目。

1992年11月,奚志农开始上白马雪山拍摄滇金丝猴,初次进山,他没找到猴子。后来,他仍然背着沉重的摄影设备一趟趟上白马雪山,一待好几个月,从海拔2,000多米爬到4,000多米。

1993年9月,奚志农又上了白马雪山,透过落叶松枝,他看到对面坡上一棵突出的冷杉树上有个猴子家族,大公猴端坐在树干上,慢条斯理地啃松萝,两只母猴依偎在它两边,其中一只母猴抱着一只可爱的婴猴,而两只幼猴在玩着它们灵巧的游戏,不时还发出叫声。他将摄像机架在石头上,开机将焦距推到最长。拍下照片的时候奚志农已经泪眼模糊了,他说:“找了两年,今天终于找到了!”而在此之前,人类甚至没有拍到过一张清晰的滇金丝猴图片。

1994年7月,他第二次拍到滇金丝猴。经过三年努力,他献出一部纪录片《追寻滇金丝猴》,这部片子是人类第一次用摄影机记录滇金丝猴的活动状况,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这部片子获得全球多个大奖。

1995年5月,任职于云南省林业厅的奚志农听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德钦县为解决财政困难,决定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侧,砍伐100多平方公里原始森林。在奚志农看来,这片世界罕见的高海拔暗针叶林的毁坏,不仅对滇金丝猴,而且对生长在这里的许多珍稀动植物种类都是灭顶之灾。那时的奚志农刚刚结束对滇金丝猴的艰难追踪拍摄,深知对滇金丝猴保护工作的重要,为了挽救这片森林和金丝猴,奚志农多方奔走。可德钦县的同志们说,他们连工资都发不出了,谁想制止,谁给钱。奚志农给不了钱。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找到著名环保作家唐锡阳,与唐锡阳一起致信当时的国务委员宋健,并联系“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他们将此事披露给媒体,终止了德钦县的商业砍伐计划。这件事使奚志农成为中国环保界的英雄,同时也使他失去了在云南省林业厅的工作。

1996年5月1号,《东方时空》三周年特别节目,奚志农成为嘉宾,愉快的合作后,《东方时空》栏目邀请奚志农加盟,于是他来到了北京,在《东方时空》做记者。

1997年12月,奚志农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跟随“野牦牛队”在零下几十度的恶劣环境下进行了20天的跟踪拍摄,滇金丝猴2他在格尔木看到了野牦牛队缴获的一批小山一样的藏羚羊皮与头颅。他采集并拍摄了大量关于藏羚羊盗猎和反盗猎的影像资料,并制作成纪录片在《东方时空》播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这是第一个全面、真实地表现藏羚羊现状和反盗猎行动的电视节目。其后,他撰写了一系列关于藏羚羊盗猎、贩运、贸易情况的报告,并努力促成了关于藏羚羊保护和制止藏羚羊绒贸易的国际研讨会,创办了藏羚网。

1998年夏天,作为自由摄影师,奚志农参加了由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和香港中国探险学会联合举行的对藏羚羊繁殖地的考察,他再度深入可可西里,拍摄了惨遭偷猎者猎杀的成堆血淋淋的藏羚羊,有的小藏羚羊还未出生,就被秃鹫从母亲体内拖出来。奚志农用镜头记录了藏羚羊遭偷猎的惨状,这些照片被“自然之友”会长梁从诫展示给英国首相布莱尔看,布莱尔决定支持国际性的反盗猎藏羚羊行动,随后全国性反盗猎、保护藏羚羊的活动也展开了。从可可西里回来后,奚志农又带着他的藏羚羊照片到大学演讲,接受媒体采访或是亲自撰写文章,继续着保护藏羚羊的工作。这一年,奚志农在雪山考察营中,结识了比他小7岁的《中国日报》随营记者史立红。后来他们结婚了,结婚后的奚志农夫妇努力营造着自然的生活。他们不用空调、骑自行车、随身带着筷子。虽然,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士开始关注环保,但他们的心仍然渴望回到真正的自然。

1999年4月,奚志农从《东方时空》辞职,带着妻子史立红回到云南。回到云南后,夫妇俩着手创办了滇西北的非政府组织“绿色高原”。不久他们就有了一个女儿,孩子不满半岁,就被夫妇俩带上了海拔3,000米高的高原。

2000年,奚志农获得中国环保界最高荣誉奖“地球奖”。他是唯一一个评委全票通过的获奖者。他也被评为“2004中国摄影传媒大奖年度摄影人物”。

2002年,奚志农和妻子史立红再次回到北京,创办“野性中国工作室”,以拍摄记录中国野生动物为主要任务。宗旨是抢救性地记录中国的濒危物种和自然环境的变迁,提高公众和政府的自然保护意识,推动中国自然历史题材影像的发展。

2004年,奚志农创办了“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并捐出了他代言佳能摄影产品的酬金,全部用于购买摄影装备,向无力购置摄影装备和接受专业摄影训练的野生动物工作者、研究者和摄影师提供装备和专业指导,通过他们在中国推广野生动物摄影,借此提高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度。

“其实我也正在努力正在摸索,因为事实上,在国外在西方发达国家,自然和野生动物的这种拍摄,也就是中国的观众看了20多年的世界顶级野生动物节目,就是一种产业。如果没有这个产业,没有野生动物制作人以及片商,我们怎么能看到世界顶尖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拍摄的节目?中国多年以来,很少有人在这个地方拍摄,这和我们的国情是有关系的。过去饭都吃不饱,而且我们的拍摄,是宣传舆论问题的。”“这就是影像的力量。用影像保护自然,是我的努力方向。”

奚志农的摄影经历

最佳答案1989年至1990年,从学校毕业的奚志农进入昆明教育电视台,在那里他策划、拍摄和制作了《母亲河在呼唤》《心声》等环保主题的专题片,引起了人们对盘龙江水质恶化和鸟类保护的关注。奚志农在这一阶段的工作是中国最早向公众宣传环境保护理念的努力之一。

1990年,奚志农成为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的摄影师,《动物世界》是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野生动物专题节目。作为摄影师奚志农两次进入滇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和滇西北的独龙江拍摄野生动物,在云南的拍摄过程中他看到了许多非法捕猎野生动物的行为,使他坚定了通过镜头唤醒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信念。在动物世界期间,奚志农摄制了《雾海绿洲》《懒猴》等优秀记录片。

1992年在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基金会启动了一项为期三年的滇金丝猴研究计划,奚志农离开了《动物世界》,跟随研究团队进入雪山拍摄滇金丝猴的活动,而在此之前,人们甚至没有拍摄过一张清晰的滇金丝猴图片。经过三年的努力,奚志农拍摄出了记录片《追寻滇金丝猴》,这部片子是人类第一次用摄影机记录了滇金丝猴的活动状况,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良好教材。之后,这部片子在日本、美国、加拿大的多个电影节、电视节上获得大奖。

1995年,任职于云南省林业厅的奚志农获悉德钦县为了解决财政上的困难,决定砍伐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侧的一百平方公里原始森林,该区域是200只滇金丝猴的活动范围。为挽救这片森林,奚志农多方奔走但均未果,不得已之下他联系了环保作家唐锡阳,致信国务委员宋健,并将此事披露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环境报》、《中国林业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都对此事作出报道,自然之友等民间组织也纷纷表示支援,最终中止了德钦县的商业砍伐计划。

保护滇金丝猴的事迹使奚志农成为中国知名的环保人士,甚至成为中国环保事业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使他失去了在云南省林业厅的工作,所幸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邀请奚志农加入,1996年5月他成为东方时空的一名记者。 在《东方时空》期间,奚志农依然关注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事业,1997年他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对“野牦牛队”进行了20天的跟踪拍摄,采集了大量关于藏羚羊盗猎和反盗猎的影像资料,并制作了记录片在东方时空播出,这是第一个全面、真实地表现藏羚羊现状和反盗猎行动的电视节目。节目播出后奚志农继续追踪藏羚羊盗猎的状况,与妻子一道收集资料,撰写了关于藏羚羊盗猎、贩运、贸易情况的报告,为媒体深入报道提供了切实的资料,同时他还努力推动社会上的藏羚羊保护运动,他成功地撮合了自然之友、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在藏羚羊保护领域的合作,促成了关于藏羚羊保护和制止藏羚羊绒贸易的国际研讨会,创办了关注藏羚羊保护的藏羚网。

可可西里的经历促使奚志农最终离开东方时空栏目组,全身心地投入环境保护事业,在辞职后,他再次深入可可西里,跟踪拍摄野牦牛队的反盗猎工作。 2001年奚志农提议创办一家以野生动物和自然摄影为主要活动内容,致力于推动中国自然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育的机构,2005年野性中国在北京动物园开始实际运作。野性中国的宗旨是抢救性地记录中国的濒危物种和自然环境的变迁,提高公众和政府的自然保护意识,推动中国自然历史题材影像的发展,口号是用影像保护自然。2005年,奚志农捐出他代言佳能摄影产品的酬金,全部用于购买摄影装备,开设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向无力购置摄影装备和接受专业摄影训练的野生动物工作者、研究者和摄影师提供装备和专业指导,通过他们在中国推广野生动物摄影,借此提高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度。

中国是“世界上最难拍摄野生动物的国度”,不仅大型哺乳动物数量稀少,动物对人还怀着高度戒备之心。奚志农把拍摄野生动物看做是一种责任,并为濒危物种的生存危机忧心忡忡。

“在野生动物的安全和你的照片之间,野生动物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2004年12月1日,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开营,在培训课上,活动的组织者奚志农反复强调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师应当具备的职业操守。 作为一名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希望每个摄影师都能和他一样,在按下快门的同时,还能想到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责任。

奚志农需要同伴,在孤独地拍摄了20年后,他迫不及待地开始亲自传道。

在中国,野生动物摄影的落后不言而喻,从《动物世界》到《探索》频道,电视台所播节目画面几乎全部引自国外,国内的自然地理类杂志无力像美国《国家地理》那样培养自己的摄影师队伍。在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经常见到的多是国外的摄影师。

奚志农是个例外。在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工作的贺明锐说,他在长青见到的惟一一位国内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就是奚志农。

1990年代,《动物世界》决心要拍自己的野生动物纪录片,奚志农因此有机会成为央视的临时工。当时最成功的一次尝试,是摄影师祁云拍摄了一部6集的片子。

但央视在尝试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拍摄成本高于引进国外纪录片所需的费用,收视率还不如国外的片子高。最终央视失去了兴趣,却留下了像奚志农这样欲罢不能的“爱好者”。

从1983年因为“喜欢鸟儿”而产生学摄影的念头,到变成今天的著名“环保斗士”,奚志农人生的20年就这样在山林间溜走,而自己抱定的职业却愈发凋敝,孤独和疲惫之感常常莫名地袭来。

“每天都有物种在灭亡,而我们还有那么多的物种,从来没有被影像记录过。”奚志农说。 短短一周的训练很快结束了,营员们分别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奚志农自己也要赶往秦岭,最近两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那里。

秦岭作为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目前是除青藏高原以外最容易见到大型哺乳动物的地区,有近20个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地分布在此。奚志农的目的地是周至自然保护区——中国川金丝猴种群最集中的区域,大约有1500只川金丝猴在那里生活。

从1992年以来,奚志农一直在追踪拍摄有雪山精灵之称的滇金丝猴,他有一个梦想,就是让滇金丝猴走上《国家地理》的封面。2001年他在英国“BG野生动物摄影年赛”上获得“濒危物种”单项大奖的照片就是一张滇金丝猴的影像。

奚志农与金丝猴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拍摄金丝猴让他获得了国际声誉,也使他成为了著名的“环保斗士”。1995年,刚刚结束了对滇金丝猴的艰难追踪后,奚志农听说云南省德钦县政府准备砍伐白马雪山南部1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而那片森林是滇金丝猴最后的家园。于是他开始拿着自己刚刚拍摄的照片四处奔走呐喊,最终为金丝猴留下了一小片栖息地。

奚志农对这个结局并不算太满意:“那些种群,被分别桎梏在几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不能和其他种群交换遗传基因,最终将导致物种退化。”但这毕竟在中国是“第一次”,美国《新闻周刊》在1996年以“中国正在萌芽的绿色革命”为题报道此事,并认为“这将成为中国人环保意识的分水岭”。事实正如其所料,当3年后奚志农再次将一组充满了凄凉和忧伤色彩的藏羚羊照片呈现在国人面前时,中国民众的反响前所未有的强烈,似乎每个人都成了环保主义者。

可以说,滇金丝猴事件坚定了奚志农“为保护而拍摄”的理念。在那些宁静的富有表情的动物肖像面前,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拍摄者与自然的对话,这被其他摄影师称为“奚志农风格”。 西北大学在周至保护区内设立了一个基地,常年有实习的学生和研究者驻扎在那里,经过长期投食和观察,这些有着金色毛发的猴子已经习惯于被人窥视,这种“奢侈”的待遇是奚志农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的。

对于野生动物摄影来说,一张高质量的照片需要无限近的距离。不幸的是,中国被国际摄影界称为“世界上最难拍摄野生动物的国度”,不仅因为大型哺乳动物数量稀少,还因为动物对人怀着高度戒备之心。

1992年开始,奚志农在云南白马雪山拍摄滇金丝猴,守候了3年,但只有两次拍摄到这些“雪山隐士”的身影。2003年他去了一次加拿大,那里野生动物数量之多和它们对人的亲善让他感到嫉妒,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在那里,我生平第一次拍到了3万只雪雁同时飞起来的镜头,但那又怎么样呢?任何一个有相机的人,按照摄影手册上的说明,在指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地点,都能拍到3万只雪雁。”

1999年,奚志农遇到一位美国《国家地理》的摄影师,当他得知对方一年要消耗7000卷反转片时,不禁暗自惊讶:“我这辈子恐怕都拍不了这么多反转片。”1992年,为了上白马雪山,他奢侈地买了8卷过期的反转片,而他当时拍过的反转片总共还不到200卷。

奚志农的妻子史立红当年出于仰慕而爱上他,后来成为他事业上志同道合的伙伴。2003年,奚志农历时十年拍摄的纪录片《追寻滇金丝猴》在第十一届“自然银幕电影节”上获得了“TVE奖”,这是中国纪录片首次在该电影节上获奖,而与他们竞争的其他参赛者包括BBC、美国国家地理、探索等世界顶级制片公司。

一个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在中国如何生存,奚志农说:“我对物质的要求不高,只知道一直拍下去,然后就坚持到现在。”对此史立红看得更清楚:“奚志农一直只按照自己的兴趣拍摄,而不是按照市场的需求。他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但同时失去了市场化的可能性。这些优点和缺点,同时在《追寻滇金丝猴》里表现无遗。”她觉得,那个奖项的授予多少有些鼓励的味道,因为这部片子是当年惟一一部由发展中国家制作的获奖影片。 看过奚志农拍摄的照片的人几乎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照片中的动物仿佛具有某种智慧,而且似乎正在预备和人做某种交谈。

多次和奚志农一同赴野外拍摄的摄影师,供职于陕西长青保护区的贺明锐解释了这个玄妙的问题:“那就是动物本身的表情,要捕捉到这样的表情,关键是你不能惊扰它们,不要让它们看到你,或者即使看到了,也要让它们觉得你是无害的。”

在国外,这种理念早已经深入人心,以研究黑猩猩而闻名的女科学家珍妮·古道尔,曾经为人与动物的接触立过一个最高的标准:“如果你坐在它们的身边,它们都不理你,你就达到了人与黑猩猩之间的和谐境界了。”

不过,有时候这种“温柔的接触”是相当惊险的。贺明锐在和奚志农一同拍摄羚牛时,经历了一次超近距离的接触。开始时和羚牛的距离稍微有点远,他们为此放弃了隐蔽,过了一会儿,一部分羚牛注意到他们,朝他们冲过来。贺明锐看见镜头里的牛头越来越大,最后超出了取景框。他不知如何是好,如果扭身逃走,羚牛肯定会发动攻击,所以他只好像奚志农一样稳稳当当地站着继续拍摄。等羚牛对他们失去兴趣走开后,他们估算了一下距离:不到3米!而通常应该在100米左右。

周至的金丝猴给了人们温柔地接触的机会,这里常年聚集着研究者,猴群似乎对人早已习惯,人们从营地出发步行30分钟,就能在一片树林里看到它们。夏天时奚志农已经接触过这个不怕人的金丝猴家族,这一次,他希望能够拍到它们在雪天的生活起居场景。

从他来的第二天起,周至接连下了好几场雪,温度也在不断下降,即使在室内生上炉子,气温也在零度左右,但奚志农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对他来说,在野外工作,还能住在房子里,就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了。这一点,和奚志农同来的摄影师关克表示既佩服又害怕,这个看上去文弱单薄的人,总是用自己的吃苦耐劳去鼓励和要求别人。

几场雪后,关克心满意足地先走了,这几天他们的运气不错,不仅拍到了金丝猴,还拍到几种珍稀鸟类。奚志农留下来,等待天气预报中说的更大的一场雪。前几次来周至,拍摄都不是很顺利,奚志农希望这一次能够有好运气。 12月下旬的一个早晨,秦岭铺上了一尺多深的积雪,奚志农对此觉得心满意足,并催促那些还在吃早饭的人加快。

像往常一样,他们沿着营地旁的一条小路,来到猴群通常逗留的地方,但没发现猴群。按照经验,奚志农向丛林更深处走去。

猴群栖息地的下面站着几个人,他们是营地的学生雇来的,手里拿着食物,但猴群似乎兴趣不大。最后,这几个人失去了耐性,开始用恐吓的方法,企图把猴群赶往指定的地方。

眼前的这一幕撕下了某些看似美好的表象。

1999年,昆明市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将滇金丝猴定为吉祥物。作为第一个将滇金丝猴介绍给大众的摄影师,奚志农觉得亦有荣焉。世博会前,当地电视台特地去做一个节目,然而为了便捷地拍摄到滇金丝猴的图像,摄像师动员了一批村民去驱赶猴群,两只小金丝猴因此从母亲的怀里掉了出来。缺乏经验的人们没有立刻撤走,而是把小金丝猴带到了昆明,最后经动物专家抢救无效而死亡。更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完全忽略了他们给猴子带来的灾难,却在报道中大肆宣扬对猴子的拯救,称之为“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一次,奚志农请求农民们停止驱赶猴群,并撤回来试图说服研究者们走到地势更高一点的地方,而不是强行要求猴群来迁就,这个要求也被拒绝了。天气确实是太冷了,无论是那些被食物诱惑的猴群,还是这群等待观察猴子的研究者,都失去了运动的欲望。

失去耐性的村民开始往猴群里扔东西,摇晃猴群端坐的树。奚志农的劝阻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在尽职尽责的村民用了两个多小时的威逼利诱后,猴子终于屈服了。目睹了这一切后,奚志农拒绝和别人交谈,并于第二天下山。

2004年12月29日,他筋疲力尽地回到北京。“我在怪别人,更在怪自己。经验早就告诉我,真正的野生金丝猴群是绝不可能和人保持这么亲密的关系。我却这样视而不见,欺骗了自己,还这样拍摄了那些可怜的猴子好多次。”情绪低落的奚志农自责道。

对于奚志农而言,一次又一次地目睹这样的事情就像针扎一样难受:“看到了这一切,我又做了什么,我什么都不能做,只能把这一年多来拍的照片封存,从此不到那个地方。”

20年的拍摄,将奚志农塑造成了一个悲观主义者,他沉默寡言,身体愈加瘦弱。尽管已经下定决心,要拍到无法再拍的时候为止,但在内心里,他对自己所拍摄物种的未来似乎不甚乐观:“我所能做的,只是尽我个人的最大努力。有些事情,是一个人无法改变的,是注定要发生的。”

人体摄影的传统思维

最佳答案有人认为,拍人体写真以女摄影师为好。其实,这是一个较为保守的观念,试问妇科大夫有没有男性呢?有一句俗语“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摄影师更能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女性独特的魅力和最动人的一面,更能获得一种自然、纯粹、宁静的人体美的感觉。人体摄影师张文说:“我知道我是个男性摄影师,喜欢穿着时装的女人们,但更喜欢她们的身体,剥去任何服装与饰物的身体,光线下的线条与起伏、细腻与娇柔,由不得我不为之动容。我感到我不是在创作人体影像,而是在追求过程本身。不同环境下,不同的体态与生命,都揭示着不同的价值与人生,我在这种过程中,感到自己存在的必要与意义,无聊的生活随之出现了亮点,我喜欢直接的去面对真相本身,美丽的女人以及她们的身体,还有她们的人格,是我们人类社会美丽的存在。”摄影师唐勇刚这样赞叹“摄影、绘画、音乐、舞蹈、人体……真是伟大的创造,令人如痴如醉,心旷神怡。”

有人撰文指出:至于所谓的写真到底有多少艺术的成分,也是值得打上问号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即便在西方,一些明星的写真,也是一种商业化炒作的东西,明星脱衣捞钱,商家借此敛财,庸俗低级,等而下之者比比皆是。更何况在我们这里,无非是东施效颦,盲目追风,倘若流风所及,以为一裸就美好,一脱就青春,既说不上有多少艺术的趣味,又颇有误导青少年之嫌。我不知道这位人士了解国外,了解国外的女性,了解国外的摄影界究竟有多少,对人体艺术(更不是人体摄影)有自己的看法吗?中国的女孩子不是弱智,开放的中国也变得越来越成熟,开放的中国使中国的女性,接触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互联网的发展使世界变得近在咫尺,她们也学会了如何理性地拒绝与接受,她们不会再盲目听从哪个人的真理,不会再成为“追星族”,盲目的失去自我。中国的妇联会不会像几年前的选美那样站出来表态?说,人体写真不适合中国国情,北大的女学生会不会像几年前的选美那样发表宣言,来拒绝拍人体照?中国的女权主义者又持什么样的态度?愤怒?高兴?

孰不知中国的人像摄影师向来把人体摄影视为神圣的艺术而顶礼膜拜,他们无论是思考还是去做人体摄影,无论在艺术领域里还是商业领域里都是认真和严肃的 。摄影师谢墨说过,性感是女性特有的体形特征,一张或一组表现女性的片子若是缺少了性感这一内容,则片子的感染力便会减弱,因此,我在拍摄女性时,多少会带有一些性感的感觉。对性感的尺度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过分地强调特殊区域会变成带色的感觉,虽然色的感觉也是人类情感中美妙的一种,但对模特及对图片视觉者都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也从不过界。艺术与色情间只有一线之隔,稍不留意就会沦为淫俗。这不单是害怕进局子的问题,而是我本身的审美观造成的。我总尽量避免露三点,这样顾客也容易接受。这也是所有摄影师的心声。

我知道人体写真在中国还不是人像摄影的主流,关于人体写真的风风雨雨,热热冷冷,是是非非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拍人体写真,是都市女孩对自我本身和自我价值的认同,是对自我的重新认识,是女性卸去世俗的束缚与枷锁,在思想上的一种真正的解放。这种追求真实自我的大胆与勇气值得我们充分肯定。

找婚纱摄影师前需要了解什么

最佳答案 导语: 在婚纱业打滚多年,看见许多客人误踩地雷而不自知的不在少数,这篇文章最主要是站在身为一个摄影师长久以来的心声所撰写,如果你正准备要结婚,请耐心的看完。

当你在与门市小姐接洽的时候,你的跋扈态度可以帮你坳到更多的赠品或者组数,但门市小姐会将你的状况转告摄影师,而你的照片将会被打折扣。

为什么说打折扣面对小器又贪小便宜、状况又特多的客人,摄影师对你服务的热情先退一半,就算有心想帮你拍好,心理负面效应早已产生,拍照是很讲求感觉的,当摄影师对你没感觉,再怎么样你的照片就是程度一般般。因为帮你拍照的是「人」,不是机器。

认为结婚两个月前拍婚纱时间就足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很多人觉得拍婚纱就是拍一拍然后做相本,哪需要那么久的时间。但请让我告诉你们实际的状况好了…

从拍照到取相本,假设流程一切顺畅至少需要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问题来了,万一不顺呢

拍照当天天气不好,你是想要硬着头皮拍,还是择日补拍,答案不言而喻吧!但是婚纱公司不是只要服务你一对客人就可以维持他庞大的开销,每延期一次至少需要15天到40天左右,为什么要那么久一家婚纱公司如果可以让你随时想补拍就补拍,那你得担心了,这家店是不是客源供给和服务品质有问题,让他的摄影师可以这样闲。

拍完照你还得挑时间来选照片,原则上拍完照3天到7天之内可以选毛片(未经修饰的照片),但是如果你时间配合不来(如:有个人私事、上班…等等)就必须在延宕直到婚纱公司可以配合你的时间为止,前提是也要有婚纱公司的档期,更不用说你还要挑订结婚礼服、伴娘服,还要忙着处里不属于婚纱公司服务范围的个人结婚必备杂项,这样只会把你自己给逼死…

「原则上至少预备半年前就来拍结婚照最保险,至少天气不好你都还会有起码两次左右的`延期缓冲。」

和摄影师沟通请先做功课,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拍照风格。

很多人觉得我付了钱来婚纱公司,婚纱公司就要把我拍好。其实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就像是你把小孩丢到学校,然后要求老师要把他教育成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样。

拍照摄影师只能辅助你50%,剩下的另一半需要靠你自己完成。如果你什么都不想全部丢给摄影师,你只能得到水准一般的照片,你所想要的背景、照片的色调、动作、表情…那些都必须仔细地和摄影师沟通。摄影师会根据你的需求,去帮你做合适的建议。

经常碰到的问题是客人要求摄影师提供景点,接着却打枪或者质疑摄影师给的意见,问客人想要什么客人又说:『不知道,摄影师你还有没有什么好推荐的』就像你去餐厅吃饭又不知道自己要吃什么。主厨提供你意见你还要说:「我觉得这很难吃」,或是去百货公司买东西,销售顾问拿一样你打枪一样,却没有一个方向性或者目标,强者如佛也难不恼火阿.有做过服务业的米纳桑!~你们懂的.

很多人会拿名人、麻豆的样本来沟通。

很残酷的事实是…你觉得它好看只是因为照片里的是麻豆。而不是照片的本质,那些你觉得很自然的pose或者表情,是那些麻豆经过反覆的磨练粹炼而成的东西,或者是天生姣好的五官和身材,对他们来说这跟吃卤肉饭一样简单,但对于你来说.或许会是地狱般的考验…

更不用说这些照片如果换成素人,你可能根本不屑一顾。 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客人拿老外的照片来沟通,因为五官身材比例、放得开的程度不同(不可否认老外的民族性就是比较open mind)往往会学的四不像。

拍照就像买衣服一样,请选择适合自己的感觉

而不是人云亦云,譬如明明你就不是肢体很灵活或者很放的开的人,还告诉摄影师你想拍的活泼一点、自然一点…这不是摄影师说了算。

你拍照表情不好,摄影师只会叫你不断的重拍到你想自杀为止;你个人的演技和风格占照片成败至少80%的因素。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人人都可以当麻豆了,所以不要奢望你表情动作僵硬摄影师还可以把你拍的像林志玲。

你可以装的很懂或者调侃摄影师,但是对你没好处。

摄影师不是大头贴机机,它是人肉做的。给摄影师基本的尊重和信任他的专业很重要。如果你质疑或者不尊重你的摄影师却奢望他会带着愉快的心帮你好好拍,听我的,你还是换个摄影师吧。

当你要求摄影师:我要找朋友侧拍。基本上你已经被摄影师判了死刑.

摄影是一份专业。

能想像一个助理要花多久时间多辛酸才能爬到摄影师的位置控场能力、动作指导、表情带入、还有气氛的营造如何构图、如何选景、如何一边逗你笑一边带领助理打光…

婚纱业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工时长,休假少。一个摄影师每月的工作时数随随便便都可以破300个小时,当你累了一天拍完照,摄影师还必须加班把你的照片作最后的电脑调校,忙到深夜是常有的事…牺牲多少和伴侣相处的日子、牺牲多少和家人相处的时光换来的经验(曾经就遇过有一位摄影师同事父亲过世请了两天假又回来上班,还得笑嘻嘻的对着客人拍照) 而你的『侧拍』-贪图一时的方便和小便宜 无疑是对于一个摄影师花时间、血汗所获得的专业最无情严厉的践踏

接着你或许可以问:那到底为什么不能侧拍就算你觉得我刚说的那些都不算什么,请问你去看电影的时候会拿著录影机在里面拍吗你觉得电影院会让你拍吗

这样举例很容易懂吧,这是摄影师的商业版权,就算你真的拗到婚纱公司让你给人侧拍好了,摄影师的热情早就熄灭了,他不会那么认真帮你拍的。

很多人觉得摄影师就是要客人多挑,死要钱

大家都认为摄影师这工作又轻松钱又多按按快门就有钱入袋,一点也不。摄影师平均底薪大概就在两万块左右,完全是由你多挑的组数乘上低微的百分比作为业绩抽成。也就是说,如果你没多挑半张照片,摄影师那天就是帮你做白工。换个角度想,如果你是摄影师,你会不会希望客人多挑如果你是服饰业从业人员,你会不会希望客人多买一点衣服

这没有是非对错,纯粹是供需法则问题。如果不是这样,你觉得摄影师那么努力帮你拍为了什么觉得摄影师死要钱这种思维稍嫌狭隘了一点,摄影师跟你一样要吃饭缴房租付车贷,光是按快门是填不饱肚子的,很现实对吧。

但是其实摄影师都很了解,不是每对客人都有能力多挑,毕竟结婚要花很多钱,如果你跟摄影师说我很喜欢你的照片,但是我真的没有能力多挑,很你这样帮我拍,真的不好意思。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摄影师还是会笑笑的跟你说没关系。而不是…

照片好丑,我不喜欢,所以我不想多挑来武装自己的尊严、糟蹋摄影师的专业。

这些是网路义勇军绝对不会告诉你,而且她也不知道的摄影师秘辛。你可以选择相信网路酸民,纵使他的消费经验不见得全盘公正中立,或者换个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毕竟人与人之间相处是互相的。你可以当个奥客或者跋扈的对待婚纱业的服务人员,但因为这样你可能在看不到的地方损失掉了更多~尤其这件事情大多数人一辈子就经历那么一次,你能奢望他有多少正确的消费经验跟你分享

浅谈摄影的艺术修养

最佳答案 导语 :摄影艺术从它诞生以来,经过了一百六十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品种多样、形式丰富的独立的造型艺术门类。这是摄影艺术发展的必然,也是其成熟的标志。我们在欣赏摄影艺术作品时,一方面为照片揭示的深刻内涵所动,表达的真挚情感所感染,另一方面也为摄影艺术所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和启迪所陶醉。

摄影创作必须以真实的形象为依托,它与被摄对象必须共处于同一个时间和空间,不仅要求作者要有与其他艺术家同样深刻的思想、敏锐的观察、生活的积累、广博的知识,而且必须亲临现场去创作,离开直接的形象,摄影艺术将寸步难行。为了在艺术上的不断创新,有新的意境、新的角度、新的构图等,不仅别人走过的路要走,就是别人没走过的路也要不断去探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个摄影师的最高追求,作为摄影艺术家来说,读书是思考,行路也是思考,读书是从文化艺术修养上来充实、提高自己,从其他姊妹艺术中分析借鉴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而行路是另一种方式的思考,是来自生活最基层的第一感受的思考,是原发性创作的思考。事实证明,摄影师的许多优秀作品,并不是在家里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靠在现实中四处奔波,探索发现,靠脚走出来的。

摄影的功能不仅仅是客观真实地记录下事物的存在和情景,也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仅仅是机械与化学功能的体现,作为一种艺术,它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最主要的是摄影艺术家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影像图式语言,客观世界万物本身纷繁万千、丰富多彩,摄影师所抓住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摄影师此时此刻对这一情景的某一种理解、想法和特别感受的反映,正是在对这种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场景的选择来寄托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每一幅照片,都寄托着摄影师浓浓的情感,都是摄影师真切的心声反映。

摄影艺术抓住的瞬息万变的活动形象,在拍摄前就应当制定周密的拍摄计划,对拍摄对象作详尽的调查研究,了解它们的文化历史、习俗、地理气候、交通、背景材料,做到了解全局,掌握重点,然而在拍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意外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是最能考验摄影师的应变能力,也往往能出精彩不同一般精彩镜头的时候,摄影师具有直觉反映能力,具有灵感思维能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就能处变不惊,而且能够敏捷地做出“快速反应”,准确地捕捉住这难得的珍贵精彩瞬间;如果摄影师反映迟钝,思想僵化,循规蹈矩,他就只会眼睁睁地看着精彩的镜头从自己眼皮底下滑过去或者连错过了最佳时机都茫然不知。对于摄影师来说,随机应变看来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成功”机遇的偶然性,来自自己劳动创造的必然性。

我们在欣赏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的时候,常常会为作品完美的艺术形式深邃的思想内涵所折服,那么干净利落的画面,那么轻松自如,那么随意洒脱,的确这一张照片都是摄影家以历史的、哲学的,文学的眼光来分、观察和捕捉的形象,都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含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摄影艺术表现的是万千世界的一个点,漫长过程中的一个瞬间,变幻无常的情绪波动中的一个表情,纷纭繁杂的社会中的一个横切面,是空间的截取与时间的凝固,其精髓在于精炼。摄影在表现精彩的瞬间,在让人们仔细品味其魅力方面起着不同替代的作用,瞬间是摄影艺术的要求和局限,但是这恰恰是摄影的特长,必须在时间与空间的一瞬间敏捷、准确、果断地抓住事物的关键和本质,抓住动作过程中的高潮,抓住神态表情中的最佳点,展现出一种绝无仅有的精炼之美,凝固之美。

从色彩纷纭的世界中提炼出清纯的黑白世界,验证了单纯就是伟大的哲理,要求摄影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到物体的结构美;要求摄影师具有深刻的辨析力,能够避开撩人心扉的细节,看到物体的体质美;要求摄影师从事物的纷杂繁琐的交织中,看到物体的影调美,黑白摄影用黑、白、灰来表现世界,色调愈简,概括力愈强,单纯的黑白,留给人们是更多的遐想和再创造的余地,使人们得到更多的视觉冲击或得到更多的视觉享受,并升华为种种不同的审美感受,越是单纯的东西越是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丰富想象。

色彩是大自然的恩赐,是最能调动人们情绪的催化剂,色彩直接影响到心灵,色彩,凭色调的冷暖,色彩的鲜明,色阶的强弱来抒发感情的颤动,它们是一种提炼是一种体念,作者凭心灵的感受来表达,观众也只能凭感受来体会,这是一种概念的传输和接近,在摄影艺术中,色彩是重要的艺术语言,色彩的安排和处理是摄影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可以通过构图、角度、光线、特技及后期等手段来控制色彩,在画面中建立起良好的色彩秩序,色彩的美感并不在于单一的色彩,而在于色彩的.互相组合,互相映衬和对比。

摄影是通过光与影来纪录物体,抒发感情的摄影本质是光,摄影师就是这样善于驾驭各种光线,变幻出各种不同的画面抒发出他们心中各种不同的感情,光起着造型作用,也起着取舍作用和透视作用,同时光也可以起到美化作用。

在摄影家眼中,世界万物皆由点、线、面组成,摄影艺术中对点、线、面的画面,构成形式美的组成是由摄影师在取景框中瞬间决定的,是从立体的世界空间和时间的长河中果断截取的。摄影师面对的是一个丰富多彩,不断运动。优秀的摄影师犹如一位高明的指挥家,将点、线、面等造型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各司其职,又融为一体,把摄影画面交织成为一曲优美动人的交响乐章。

勇敢的探索者们不断冲破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为寻找摄影自身的艺术语言和艺术特征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摄影艺术自身的美学规律和创作原则,其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创作观念,更有扎实的科技依托,摄影是一门包含多个学科,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艺术,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摄影 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现实的记录。

摄影 既是感情的宣泄,又是理论的引喻。

摄影 既是纯美的载体,又是“野蛮人”的乐园。

摄影 既是文化的积淀,又是生活的缩影。

摄影 既是逸情的寄托,又是财富的源泉。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摄影老师的心酸语录。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若米知识的其他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qinggan/157874.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罗翔励志语录书!罗翔励志语录读书
洱海说说朋友圈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