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情感 > 粽子的由来:粽子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粽子的由来:粽子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导读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与传说最佳答案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大家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吗?以下是由我给大家收集的关于端...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粽子的由来,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与传说

最佳答案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大家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吗?以下是由我给大家收集的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传说,希望大家喜欢,仅供参考。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屈原:“还有什么办法呢?”屈原说:“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龙的样子,因为鱼虾鳖蟹属龙管辖,它们不敢吃龙王的东西。”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那天,人们划着龙船到汨罗江送粽子。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来历。

传说故事

传说一:纪念屈原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传说二:“九子粽”的传说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我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也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异,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过端午节吃粽子为什么是为了纪念屈原?最好是屈原的故事!

最佳答案根据我国民间习俗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夏历五月五日的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投水。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续齐谐记》)

“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荆楚岁时记》)

《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五引《襄阳风俗记》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之。屈原告妻,所祭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五色丝缠之。今俗其日皆带五色丝、食粽,言免蛟龙之患。又原五日先沈,十日而出,楚人于水次迅楫争驰,櫂歌乱响,有凄断之意,意在拯溺,喧震川陆,风俗迁流,有竞渡之戏。”

端午节传统民俗

端午节本有两大主题,其一是“除瘟去病”,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拌黄瓜、煮黄鱼、烧黄鳝、掏鸭蛋黄,菖蒲因状若宝剑,意为张天师的驱邪宝剑,而艾叶则状若老虎的爪子,老虎在传说中是能够吃鬼的。老南京还有自己的“辟邪特产”。第一是用“鹅眼钱”来“破火眼”。“鹅眼钱”是六朝时候的一种小铜钱,因钱体轻小如鹅眼而得名。南京端午这天,各家备一盆清水,滴几滴雄黄酒进去,再放进两枚鹅眼钱,合家大小都用这盆水来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第二是“焚避瘟丹”,家家点起药草,据说可熏蚊杀虫。另外小孩在这天要被送往外婆家,称为“躲午”,男人们要约好去山头喝酒聚会,称为“熙游名胜”,这些后来都渐渐成为亲情、友情的一个沟通机会了。

端午的第二主题是“祈雨”。端午这个时节正是水稻生长的旺盛时节,而雨水常常稀少,因此人们要借此机会求雨。粽叶又称“菰叶”,把它握好后内为中空,而中空的东西在中国都是“阴”的象征;装入米后捏起尖尖的角,则是“阳”的象征。粽子包好后,自然就是阴阳交合了。而中国古文化中,下雨被理解为阴阳之气在交合,说穿了其实就是冷暖空气相遇,“云雨之情”也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呢,人们包粽子,正是为了诱天公下雨。另外端午这天赛龙舟也是为了求雨,人们搅得水面天翻地覆,就是为了不让龙王躲在水底下,要把“真龙”给引出来。

吃粽子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最佳答案1、来历:

纪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普遍公认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一“筒粽”的由来。

早在春秋时期粽子就出现了,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2、寓意:

而最初粽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灵的,因为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必须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祭祀活动,以除瘟、驱邪、求吉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人们过端午节吃粽子都是承袭传统的表现。不同的地区粽子的种类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义都是一样的。

扩展资料:

社会再发展进步,粽子也跟上了社会的步伐,现在粽子有很多馅做成,有咸蛋黄的,还有肉的,还有蜜枣的。

再好吃的美食也不能多吃,尤其是孩子和老人。粽子中含有许多糖分,以及糯米,老人和儿童的肠胃功能相对较弱。

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传说粽子的发明与屈原有关,这是怎么回事?

最佳答案南朝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下了一个有关粽子起源的故事:

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地人民同情他,每到这一天就用竹筒装米投入水中祭祀他。

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一个叫区曲的人在白天忽然看见一个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

这个人对区曲说:“您常常祭祀我,非常感谢。但您给我的祭品,常常被水中的蛟龙偷走,我为此非常苦恼。您以后再给我祭品,一定要用楝树叶把它包好,然后再用五彩丝线捆好。这两件东西是蛟龙最害怕的。”区曲就按照他说的做了。

后世的人们包粽子都用五色丝线和楝树叶,这是汨罗江祭祀屈原的遗风。其实这完全是后人想象出来的,不能当真。

粽子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

那时距屈原去世已有四百年之久。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粽”字:粽子就是用芦叶裹住米。而根据古人关于粽子的各种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粽子这种用黍米包成的食品是在夏至日祭祀祖先用的,或者在端午这一天食用,与祭祀屈原无关。

到了唐宋的时候,粽子的品种就很多了!

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称锤粽、九子粽等名目。品名虽多,做法却仅有两种。筒粽和九子粽的做法是把新砍下来的竹筒装上米再注水,放在火上烧烤,烤熟后吃。另外几种粽子的做法是用叶子包裹黏米,再用线扎紧,放在水中煮烂,然后取出来剥开粽叶食用。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粽子的馅越来越丰富,浙江一带有火腿粽,就是在粽子中加入火腿,肥瘦肉相间,吃起来油而不腻;广东有什锦粽,由鸡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配成,个头大的有一斤左右,芦叶都包不住,是用荷叶包的。

用来包粽子的叶儿,除了芦叶、荷叶外,还有蒲叶、竹叶、楝叶等等。将叶子先放在水里浸泡,之后用刷子把叶子刷干净,然后才可以使用。

接受生活中的风雨,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风雨过后的经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所以遇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难过的坎。若米知识关于粽子的由来就整理到这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qinggan/145760.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卖手工拖鞋的广告语
动森招呼语一般用在哪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