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情感 > 儒家道教佛教语录大全--佛教:讲的是来生。道教:重今生。孺教:重什么呢?

儒家道教佛教语录大全--佛教:讲的是来生。道教:重今生。孺教:重什么呢?

导读佛教:讲的是来生。道教:重今生。孺教:重什么呢?答三者都是把群体涵融于个体之内,因而成己即要求成物的这一点上,有其相同的性格三者都是想解民于倒悬1. 儒家:以仁义为根...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儒家道教佛教语录大全,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佛教:讲的是来生。道教:重今生。孺教:重什么呢?

三者都是把群体涵融于个体之内,因而成己即要求成物的这一点上,有其相同的性格

三者都是想解民于倒悬

1. 儒家:以仁义为根本,一念一行,当下即成就人生中某程度的道德价值,再慢慢提

升这种价值以得到全民的解放(大同世界)。

2. 道家:求逍遥,欲求自由的解放,而这种自由的解放无法求之于现实生活中,只能

求之于自己的心 —— 心的作用、状态,庄子即称之为精神—— 即是在自己

的精神中求得自由解放。

3. 佛教:求解脱,也是要求自己的自由解放,这种自由的解放同样无法求之于现世,于

是将这种构想求之于未来(极乐世界)。

急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各个学派代表人物的名言

从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这颗爱心就叫做“仁”。什么是“仁”?孔子没有下定义,我们打开《论语》,会发现孔子对“仁”的很多解释,但是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樊迟向孔子问“仁”,孔子说爱人。所以仁就是爱,而且这种爱是什么呢,这种爱是一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爱,它不简单是我爱你,它是要怎么样呢,正反两方面。正面的你的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成立,也让别人成立,自己想通畅,也让别人通畅,就是自己想追求幸福,也让别人幸福,这是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去做;反面的,或者说消极的方面是什么呢,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己不想的东西,你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你自己不想饿肚子,你不要罚人家饿饭,所以这是一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力,这就是孔子的“仁”。所以孔子的理想,我觉得可以这样总结: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让世界充满爱,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这就是孔子的理想。所以我在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或者说,我在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构建和谐。

那么在孟子那里呢,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了一股正气。我们通常说孔孟之道,孔孟之道,其实孔和孟是不一样的。孟子和孔子有很大的区别,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孔子讲“仁”,孟子讲“义”。仁和义有什么区别呢?仁者爱人,仁是一种爱,义是什么呢,义是羞恶之心,羞是什么,就是自己感到羞愧;恶呢,就是憎恶别人,所以仁是肯定的,义是否定的,义是带有批判性的,所以在孟子这个地方,他有一股气,因为义既要批判自己,让自己感到羞愧,我做了不道德的事情,我羞愧;另外,他还批判别人,别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他还批判,所以义需要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而且这个精神力量它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这个东西在孟子那里就叫做浩然之气,所以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他有了浩然之气后,他就有了势,有气他就有势,有势他就有力,所以孟子说话咄咄逼人,很不客气的,我们去读《孟子》这本书,你打开第一章《梁惠王上》,说什么呢,说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老头,你那么大老远的跑来,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好处啊?孟子怎么说,“王,何必曰利?亦仁义而已。”大王,怎么开口闭口就讲好处啊,讲讲仁义嘛,一下子就给他顶回去,然后滔滔不绝地讲为什么讲仁义,不要讲利害。所以孟子说话他是直通通的,孟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读孟和读孔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读了〈孟子〉之后你就振奋,你老想站起来做点什么事,实在没事找个人争辩也行,找个人辩论也行,孟子很好辩的。所以读〈孟子〉我是读到了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下面讲墨子。墨子这个人,孟子是不喜欢的,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为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他把墨子骂作禽兽的,其实我们看,孟子和墨子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相通在什么地方呢,“行侠仗义”,如果要比较一下,孟子仗义,墨子行侠,孟子喜欢仗义直言,刚才我们举过例子了。墨子自己做,大家都知道墨子救宋的故事,说公输般也叫鲁班,因为鲁班的地位太高了,我们就不要用鲁班这个名字了,公输般为楚国造了一种攻城的器械,叫云梯,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赶了十天十夜的路,有说是从齐国,有说是从鲁国,赶到楚国的郢都去制止这场战争,墨子他为什么要管这个事,当然这场战争墨子是制止了。墨子先说服公输般和楚王,看来说不服,然后实地演练,解下衣带做城墙,拿一个板子做模拟,和这公输般过招,公输般用九种攻城的办法,墨子用九种守城的办法,最后公输般没有办法了,墨子办法还没用完,公输般说:我有一个办法,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是什么办法,我也不说;楚王说:你们说说嘛,什么办法;墨子说:公输般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臣杀了嘛,把我杀了不是就没有人帮助宋国了嘛,但是我告诉你,我的弟子三百人已经带了我的办法和我的工具守在宋城之上了,单等楚兵来送死。楚王只好不打了。问题是墨子他为什么要管这个闲事,有人说墨子是宋国人,因为墨子的出身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宋国人,一种说是鲁国人,但是根据这一段记载,我们知道墨子当时不在宋国,他要么在齐国,要么在鲁国,赶了十天十夜的路赶到郢都的,而且墨子救了宋国以后,他离开楚国回国的路上,经过宋城的时候,天上下大雨,宋国人还不让他进去避雨,所以墨子是跟宋国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他完全是行侠仗义。所以我读墨子,我是读到了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在孔、孟、墨、韩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智慧,什么人生智慧呢?我们来说老子。老子和韩非又有相通之处,我们有的哲学家就是把孙子、老子、韩非子合在一起讲的,认为从《孙子兵法》到《老子》到《韩非子》一脉相承,在这个问题上我倾向于同意李泽厚先生的观点,就是老子哲学来源于军事辩证法,《老子》这本书是可以当作兵书来读的,它里面有很多兵道,但是这个军事辩证法在《老子》这里变成了政治辩证法,讲治国,比方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又从这个军事辩证法变成了哲学辩证法,最后在我们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变成了生活辩证法,实际上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讲,读《老子》主要是读生活辩证法,那么老子讲的生活辩证法是什么呢,是弱能胜强,柔能克刚,无为则无不为。老子讲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是什么?是水,最不可战胜的东西是什么?还是水。水能攻坚,水能胜强,水滴石穿,大水漫过来,什么都没有了,谁能斗得过水啊,但水是最柔弱的,强难道是永远强吗?弱难道是永远弱吗?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坏事里面就蕴含着好事的因素,好事里面也蕴含着坏事的前兆,所以你成功了,不要得意;你处于弱事,你不要丧气啊,弱是可能变成强的啊,一个人要想成功,他的办法就是不争,不要去争。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是老子的生活辩证法,这个生活辩证法对中国影响是很大的,中国很多俗话,民间俗语都是老子思想转化过来的,比方说出头的椽子先烂,抢打出头鸟,这是老子的思想,不为天下先嘛,这些思想都是从老子那儿来的,所以老子的思想也很意思,就是它可以用在不同的领域,得出不同的结果来。

儒家经典语录,儒家思想的经典名言

儒家思想的经典名言

1. 德者事业之基。《菜根谭》

译: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译: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译: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译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译: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译: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译: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译: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译: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 译: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译: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译: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译: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译: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译:老马虽然卧在马槽子下,但它仍有行千里的志向。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译: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译: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宋轼《晁错论》 译: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译: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 老师传授的学 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译: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译: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 译: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译: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明·海瑞《治安疏》 译: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译: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译: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 译: 品德高尚的人修身立人,不会因穷苦的境遇而改变自己高尚的品节。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译: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译: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译:青色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宋·司马光《劝学文》 译: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译: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5.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明·吕坤《 *** 语·礼制》 译: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译: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译:天资聪颖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译:过去的一切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不息地流逝。 10.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荀子·大略》 译: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梁·沈约《长歌行》 译: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 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应浪费时间 12.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氏家训·勉学》 译: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13.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中说·礼乐》 译: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 14.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唐·杨炯《王子安集·原序》 译: 富贵犹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1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宋·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16.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宋·陆九渊《与黄循中》 译: 学习既是智慧之源、进德之基,更是生存之本。 17.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宋·朱熹《劝学文》 译:不要说今天不学还有明天,不要说今年不学还有明年。岁月流逝,成长的时光无法逆转, 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18.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译: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菜根谭·后集百九》 译: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滴可以穿透石头,修习真理的人应该努力地去探索。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译: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 22.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近思录·为学类》 译: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 译: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也只会疲惫不堪。 2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译: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停的用刀刻,金属石头也可以雕成花饰。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29.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刘开《孟涂文集·问说》 译: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学识。 1.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舜典》 译:诗表达志向,歌抒 *** 怀。 2.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译: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 3.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清.袁牧《续诗品.博习 译:只有积累丰厚学问,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4.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译:词以境界高为最好,境界高格调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5.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译: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是传之不朽的大事。 6.所谓诗,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宋.郑思肖《心史总后叙》 译:所谓诗歌文章,实际上都与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联系的。 7.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朱子语类》 译: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叶。 8.观其文可以知其人。清.袁牧《读书 译: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 9.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乾》 译: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属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论礼》 译:天地相合而万物产生,阴阳相接而变化发生。 3.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荀子.天论》 译:天有四时,地有资材,人有治理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4.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春秋繁露.阴阳义》 译:自然界的常规,是一阴一阳。阳是天的美德,阴是天降的灾祸。 5.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贞观政要.征伐》 译: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因数,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 6.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潜夫论.浮侈》 译:贫穷来自富有,脆弱来自坚强,混乱来自太平,凶险来自安全。 7.物极则反。唐.孔颖达《周易.乾》疏 译: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向自身的反面转化。 8.无小而不大,无边而不中。唐.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 译:没有细小就无所谓巨大,没有边缘就无所谓中间。 9.天下之事,不进则退,无一定之理。《近思录.治体类》 译:天下的事情,不前进就会后退,没有静止不动的道理。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译: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遭遇突然出现的祸殃。 11.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八》 译:愚笨的人只要勤于思考,也会有对的时候。成语“千虑一得”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本此。 12.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译:公正产生明察,偏见产生昏暗。 13.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唐.韩愈《原道》 译:坐在井底看天,说天是小的 ,其实并不是天真的小呢。 14.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宋.苏轼《策别安万民》 译: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其名声不会传之久远;有实际而不加以播扬,实际也会萎失消亡。 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3.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4.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5.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6.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7.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9.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儒家经典中一些有关感恩、孝道的名句

1、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出自:春秋孟子《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春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孟子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3、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祭义》。

译文:孝有三等。第一等的孝是能光父耀母,第二等的孝是不钻辱父母的令名,第三等的孝是能够赡养父母。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5、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道教最经典的一句话,求道教经典语录!

求道教经典语录!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3、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昆虫不失斯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修田猎,鹰隼未击不张尉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 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躯命,故人惟兼物性,方为全尽吾性。体此意者,樽节爱养,戒杀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6、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也可参考《度人经》、《老子》、《吕氏春秋・贵生》、《云笈七签》卷十六《九天生神章经》、《阴骘文图说》 、《白话劝戒录》、《感应篇图说》。《太平经》主张的“乐生”、“重生”,以及其它的道书如《老子想尔注》、《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西升经》、《度人经》、《悟真篇》

道家经典句子,越多越好,。

1、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老子》二十三章。

暴风刮不完一个早晨就会停息。比喻来势虽猛,但持续的时间不会长久。 2、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 3、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难的事情,从简单的做起。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6、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管子·白心》 7、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经法·道法》 大路因为岔道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的方向。 8、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淮南子·原道》 9、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 10、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11、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12、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 13、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列子·天瑞》 14、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 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唐。王士元《亢仓子·用道篇》 1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七十七章 16、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前蜀。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九 17、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18、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三国。魏。王弼《老子》五章注 19、“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一章。 2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 21、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老子》十四章。 2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 23、坚强处下,柔弱处上。《老子》七十六章。 24、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一章。 25、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七十七章。 2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七十九章。 2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七十三章。 28、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庄子·庚桑楚》。 29、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庄子·天下》 30、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庄子·至乐》。 31、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庄子·至乐》。 32、物得以生,谓之德。《庄子·天地》。 33、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庄子·在宥》。 34、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庄子·渔父》。 35、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庄子·天地》。 36、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庄子。·至乐》。 37、凡事无小大,物自为舍(位置)。《经法·道法》。 38、有生于无,实出于虚。《淮南子·原道》。 39、道自在天帝之前。《老子》第四章河上公注。 40、元气生万物而不有。《老子》第二章河上公注。 41、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勇敢篇》。 42、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江海篇》。 43、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西升经·神生章》。 44、凡物皆始于无。三国魏·王弼《老子》一章注。 45、万物皆由道(物质)而生。三国魏·王弼《老子》三十四章注。 46、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三国魏·王弼《老子》十四章注。 47、大天之内,复有小天。梁·陶弘景《华阳陶隐居集下》。 48、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宋·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 49、天地之外,别有天地。宋·邵雍《皇极经世·观物篇四十二》。 5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二章。 51、少则得,多则惑。《老子》二十二章。 5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二十二章。 5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二十四章。 54、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二十七章。 55、物壮则老。《老子》三十章。 5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三十六章。 5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四十章。 58、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 5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四十四章。 6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 61、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老子》五十八章。 6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6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6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六十三章。 65、多易必多难。《老子》六十三章。 66、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六十三章。 6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6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 69、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七十八章。 70、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世间》。 71、唇亡则齿寒。《庄子·胠箧》。 72、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庄子·天地》。 73、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庄子·则阳》。 74、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庄子·则阳》。 75、穷则反,终则始。《庄子·则阳》。 76、计其患,虑其反,就其利,辞其害《庄子·盗跖》。 77、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庄子·天下》。 78、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庄子·天下》。 79、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轮不辗地。连环可解也。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庄子·天下》。 80、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81、恩生于害,害生于恩。《阴符经》卷下。 82、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应化之道,平衡而止。《纪法·道法》。 83、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李(理)也。《经法·四度》。 84、德积者昌,【殃】积者亡。观其所积,乃之【祸福】之乡。《十六经·雌雄节》。 85、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淮南子·原道》。 86、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淮南子·原道》。 87、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淮南子·原道》。 88、能至于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淮南子·原道》。 89、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淮南子·原道》。 90、小有所志(记),而大有所忘。《淮南子·人叔真》。

求道家的经典语录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教经典语句有哪些?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道教的爱情经典句子

到了晚唐时期,学道,崇道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李商隐正是出生和成长在那个崇道的年代,无可避免的受到当时风气的影响,在二十二岁那年,也走上了学道之路。

虽然诗人李商隐已经离开我们一千多年了,但是到今天,年轻人依旧喜欢背诵出他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名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等等。中老年人也会背诵“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名句。

求儒家和道家修身修心的句子,越多越好,最好来个总结

一、儒家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3、道,不同、不相为谋(正确断句)。 现代对这句话多用引申义:道不同,指人生价值观不同。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二、道家 1、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 天地虽然很大,但它们的变化是均衡的;万物虽然繁杂,不过它 们各得其所,归根结底是同一的。 2、人有顺逆之气生于心,心治则气顺,心乱则气逆,心之治乱在于道德,得道则心治,失道则心乱。 人的气顺与逆都在心里,心平就气顺,心情不好就气烦,心的好坏又在道德之上,得道则心好,不得道就心烦意乱.积德就会有好报,造福苍生,积怨恨只会埋下祸根。 3、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4、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 不淡定不能昭明贤德,不宁静不能达成远大目标,不宽容不能兼容并蓄,不仁慈宽厚不能心怀大众,不正直公平不能明断是非。 5、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关于道教的诗句

挂金索 马钰

四更里,无事好把真经看。 句句幽玄,说道教修炼。 不用水火,不用柴和炭。 炼就灵丹,万两金不换。 满庭芳 无名氏 道教初兴,释门微显,一兴一废如然。达磨阐教,东土至西天。都是后学晚辈,贪酒色、损坏真源。争财气,不依教法,也望到西天。三千年一遇全真,大教甲子天年。丘公阐教,万朵金莲。上界群仙。在世诸魔,难道化才贤。君知否,今番不遇,更待万余年。 寄嵩阳道人 曹邺 三山浮海倚蓬瀛,路入真元险尽平。 华表千年孤鹤语,人间一梦晚蝉鸣。 将龙逐虎神初王,积火焚心气渐清。 见说嵩阳有仙客,欲持金简问长生。 赠道师 曹邺 举世皆问人,唯师独求己。 一马无四蹄,顷刻行千里。 应笑北原上,丘坟乱如蚁。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道教(14)经典语录(2)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儒家道教佛教语录大全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若米知识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qinggan/135823.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经典语录:幸而数载寒窗苦,自此阡陌多暖春
春节旅游景点心情说说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