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情感 > 康德经典语录——康德 语录

康德经典语录——康德 语录

导读康德的语录答康德的名言有:1、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康德《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2、思维无直观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3、我不能让人变...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康德经典语录,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康德的语录

康德的名言有:

1、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康德《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

2、思维无直观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3、我不能让人变得更好,除非他们身上还残存着善良;我不能让人变得更聪明,除非他们身上还有些许理智。——康德《智慧历书》

4、横波一盼,说话一句,胜过世界上的一切知识。——康德《浮士德》

5、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6、这些命令要么单只考虑到结果及其充分性,来规定有理性的存在者的、作为起作用的原因的原因性的哪儿些条件,要么只规定意志,不管它是否足以达到效果。前者将会是假言命令,并只包含熟巧的规范;反之,后者则将是定言的,并且将是唯一的实践法则。

所以准则虽然是一些原理,但并不是命令,但命令本身如果是有条件的,就是说,如果它们不是把意志绝对地作为意志来规定,而只是考虑到某种被欲求的结果来规定,即如果只是些假言命令,那么它们虽然是实践的规范,却绝不是实践的法则。——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的那句很经典的话是什么啊?,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 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 ——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墓碑铭文

拓展资料: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992年第2次印刷,第141页)

韩水法汉译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邓晓芒汉译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冯晓虎《学习康德好榜样》:“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

十八世纪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荫道上上,每天午后三点半,总是会悠然走来一个身高不足五英尺,凹胸凸肚,右肩内曲,左肩下斜,歪搭着头的小矮子。 他身上永远穿着一套灰色的装束,手里永远提着一支灰色的手杖,后面永远跟着一位忠诚的老仆人,永远为他准备着一把雨伞。这一主一仆是如此的守时,以致于市民们在与他们亲切地打招呼的同时,总忘不了趁机校正自己的手表。这就是哲学家康德和他的仆人拉普。

一位传记家赞叹道:“康德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最规则的动词。”是的,而且这还是一个从不与其他词搭配的动词。康德毕生既没有过远离故土的经历,也没有过结婚生子的愿望。他只知道日复一日地沿袭着自己的时间表,简直像一部最精确可靠的机器。

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的康德的一天是这样进行的:五时康德起床,穿着睡衣去书房,先喝两杯淡茶,再吸一斗香烟。七时康德去教室上课。课后他又换上睡衣回到书房看书。十三时康德再次更衣,与朋友共进午餐。饭后十三时三十分,康德便踏上那条被后人称为“哲学家之路”的小道,哲学家开始散步了……

康德的私宅是在校任教后不久才买下的,共两层。书房里摆着两张普通的书桌,墙上挂着一幅卢梭的画像。康德的私人书籍并不多,各种书加起来也不过五百本。

正是在这种朴素、单调的环境下,康德度过了他平凡、刻板的一生。名誉、权力、利益、爱情……,世人渴求的一切都与他终身无缘。海涅甚至下结论说:康德没有什么生平可言。康德直到八十岁时才告别人世,在当时的确是罕见的高龄了。不知道这是否该归功于他那整齐划一,保守而有节制的生活。

然而有一次,康德读到卢梭的《爱弥尔》,简直是如获至宝,不忍释卷,一连几天足不出户,把自己的作息安排表忘了个一干二净。这是一次例外,而且是广为人知的康德的仅有的一次例外。

叔本华认为任何人在哲学上如果还未了解康德,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

康德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康德出身一个家境贫寒,子女众多的马鞍匠家庭。他的祖辈是十七世纪从苏格兰迁来欧洲大陆生活的。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5年毕业。离开大学后康德去乡下一个贵族家庭任职家庭教师。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1770年康德被评为教授,1786年升任校长。在校期间他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科恩科学院的院士。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的教学工作。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

以1770年为标志,康德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他主要研究自然科学,重点是数学、天文学和化学,主要成就有正负数理论和星云学说,在其他学科方面也深有造诣;后期他则主要研究哲学,还涉及宗教、逻辑学和人类学等领域。

作为自然科学家,康德提出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为辩证法奠定了科学上的基础。1754年康德发表《对地球从生成的最初在自转中是否发生过某种变化的问题的研究》,提出地球自转因潮汐摩擦而变慢的假说,后来得到证实。1755年康德发表《宇宙发展史概论》,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观点出发,提出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含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向认为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观点挑战。后来拉普拉斯也提出了类似的假说,后人合称为康德——拉普拉斯假说。

尽管康德在自然科学上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但他还是以哲学家的面目出现在大多数后人的心中,或者说他还是凭着哲学论着的影响铭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歌德说:“当你读完一页康德的著作,你就会有一种仿佛跨入明亮的厅堂的感觉。”康德在其三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留下了三部划时代的杰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另外他还着有《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言》(1783年)、《道德形而上学》(1785年)和《永久和平》(1795年)等书。

康德在三部批判巨著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把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类,分别对应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他认为凭感性可以认识数学,凭知性可以认识物理学,而凭理性却无法认识“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而“形而上学” 研究的对象是“自在之物”。现象世界是世界的显现,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体,无法把握。他还提出了四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所谓上帝、灵魂和自由都是无法确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不能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而存在。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道德不是以符合个人或他人的幸福为准则的,而是绝对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律。道德是“绝对命令”,是“应当如此”。道德应该符合正义而不是个人幸福。但他又提出人可以感觉到意志自由,生命长存。上帝永远指导着世间万事万物,上帝万能,灵魂不死,有德之人最终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

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批评并融汇了当时各派的美学观点,开创了独特而复杂的美学体系。他指出艺术源于天才,上帝创造一切。美应该从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寻找。可以说,康德在第一部书中否定上帝,却在第二部书中证实上帝,又在第三部书中寻找上帝。康德以他的三部《批判》实现了他理想中的真、善、美的统一,构筑起三位一体的神圣的哲学殿堂。

康德把他的时代称为“批判的时代”。他一方面批判莱布尼兹~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批判封建神学;一方面又批判无神论、唯物论,为神学向科学争得一席之地,试图调和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矛盾。

康德创立了德国的古典唯心论,发起了德国的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海涅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写道:“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德国的唯心论的发展正是费希特批判康德,谢林批判费希特,黑格尔批判谢林的过程。而黑格尔辩证法的起点也正是康德哲学。

黑格尔哲学解体后,许多德国大学的哲学又发展为新康德主义,他们的口号是“回到康德”。而十九世纪后期直至二十世纪中现代哲学中的新实在论、现象主义等思潮也可从康德哲学溯源。

德国哲学家康德有哪些经典语录?

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

这个世界惟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真正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真的,但是他没有必要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

知性先天的可以做到的,永远无非是预先推定一般可能经验的形式,而既然不是显象的东西就不可能是经验的对象,所以知性永远不能逾越感性的界限,只有在感性的界限内部对象才被给予我们。

伊曼努尔·康德(德语: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意志著名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康德的名言一直以来被很多人所引用,因为其所具有的含义与哲理十分深奥,经常引人深思。

我最喜欢康德说的一句话,”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所以,不要再去抱怨每天有多么忙,毕竟,你忙说明你过得充实。

西方经典语录

1、有时候远方唤起的渴望并非是引向陌生之地,而是一种回家的召唤。——本雅明

2、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康德

3、目的总是为手段辩护。——马基雅维利

4、不管人们怎样夸耀自己的伟大行动,它们常常只是机遇的产物,而非一个伟大意向的结果。——拉罗什富科

5、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

6、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康德

7、我们喜欢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爱尔维修

8、友谊的最大努力并不是向一个朋友展示我们的缺陷,而是使他看到他自己的缺陷。——拉罗什富科

9、一个伟人享有多高的荣誉,完全取决于他争取荣誉时所采用的方式。——拉罗什富科

10、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培根

11、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荷尔德林

12、痛苦就是被迫离开原地。——康德

13、对于虚无主义的克服,人们杀死了上帝,最终信仰了永恒轮回,并以此终结了信仰的时代!——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14、成长中的子女出于一种近乎纯然的私心,对父母总是不太热络。——马克·李维

15、当缺点放弃我们时,我们还自以为是我们抛弃了缺点。——拉罗什富科

16、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毕达哥拉斯

17、道理能轻易地战胜过去和将来的不幸,但眼前的不幸却战胜道理。——拉罗什富科

18、真正的发现之旅非发现新景观,而是有新的目光。——普鲁斯特

康德语录

今日,上班途中听到康德的自律人生。到公司后,特别看了康德的经典语录。 虽然他的书籍很晦涩,但是,很多语录是真经典,且通俗易懂,这就是大师的水平!

我们读过很多书,知道很多道理,但依然无法过好这一生。而我们的父辈们,好像也没读过多少书,却能说出很多有道理的话,并且过得也不错。

很多时候,不需要看多少书,只要能深刻理解一句话,并且坚定执行,人生应该也会大不一样!康德的语录就是属于这种经典

这一条是我人生的行动策略。因为诚实,所以简单。我们不仅需要诚实的面对身边的人,更需要诚实的面对自己。自己做错时,要坦然面对,不要找借口。自己需要休息时,给予休息,不要强迫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生活的目标可以很大,大到五年,十年、五十年。但也可以很小,可以一个月,一个星期,甚至可以一天,或者一个小时,甚至一分钟。 珍惜生活,从目标开始,让你的生活变成人生。

头顶的星空是我们对外在世界、对宇宙、对未来的探索。心中的道德,是我们对内在世界的不断探寻,心中的日月。人不仅是社会人,还是单纯的个体。人不仅是单纯的个体,还是社会人!

很多人以为缓解生命的辛劳是金钱。有钱确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钱确实很有用,但是它买不到希望、睡眠和微笑。微笑像春天的雨,睡眠像夏天的风,希望像冬日的日照,最短那一天过天,将会一天比一天长。 而这些,不管多少金钱也无法购买,而它甚至不需要钱。

 如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不要说,等我长大了,等我有空了,去实现我的梦想。也别说,我现在老了,做不了这些了。早上的晨光和傍晚的夕阳,一样美好。消逝之后也将永远离开。 不分早晚!人生的每一刻,当下便是永恒。

绝大多数人想要挣脱的是外在世界的枷锁。希望想做什么,就是做什么。而人真正的自由是,不想做什么时候,可以不做什么。这里不仅包括了外在的枷锁,还包括内在的挣扎。 你能控制自己,不追剧就不追吗?不抽烟就不抽吗?不喝酒就不喝吗?不熬夜就不熬吗? 能控制自己不情绪化吗?显然非常难。 

那怎样做才能到达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呢?这让我想到孔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自律给我自由!爱非坚持,而是从心所欲,对自己的人生到这样的境界,那真的是相当了得了。

对于康德经典语录,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若米知识的其他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qinggan/131312.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孟子写了什么书?
真实与虚幻——现实与虚幻有什么差别?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