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母婴 > 感冒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感冒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

导读孩子患感冒后,父母该如何通过血常规化验单判断感染类型?优质回答通常情况下,孩子感冒,90%属于病毒感染。既然如此,那么孩子感冒医生为什么做血常规呢?做血常规是用来看什...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孩子患感冒后,父母该如何通过血常规化验单判断感染类型?

优质回答通常情况下,孩子感冒,90%属于病毒感染。既然如此,那么孩子感冒医生为什么做血常规呢?

做血常规是用来看什么?

其实血常规只是一项辅助检查,辅助就是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相对指标,即血象高或是低,初步判断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及其它炎症反应如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或降低。比如白血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等。

同时血常规还能辅助判断贫血及其它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

但是这都是一些辅助检查,医生在分析判断疾病性质的时候,绝不会仅仅依据一张血常规报告下诊断的,还会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其它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判断。

那么如何看血常规的感染指标呢?(附表中国实用儿科学)

血常规项目看似很多,其实,主要是红细胞、白血病和血小板这三大类。

白细胞总数:

这是判断感染的主要指标,其中白细胞最具有防御功能,它能中和或吞噬病毒或细菌,因此当孩子机体感染了病毒或细菌时,首先脱离正常值的就是白细胞。(细菌图)

通常情况下,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正常或降低,当然也有升高的情况,但是普遍是前一种情况。

而细菌感染时,通常情况下白细胞会高出正常范围或很高。

单独看白细胞还不能完全判断是什么性质感染,那么就要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极其比值了,同时还要看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范围。

中性粒细胞及比例:

中性粒细胞主要是聚集、吞噬细菌的作用。因此,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与白细胞会同时升高。

淋巴细胞及比例:

当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主要是具有中和、吞噬病毒的作用,首先是产生相应的抗体,然后与之中和,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同时吞噬这些免疫物质。

同时,病毒具有抑制骨髓生成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使得中性粒细胞减少,与此同时白细胞也会相应减少,这就是病毒感染的血象特点。

因此,病毒感染时,往往血常规显示的是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而相对来说,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白细胞反而降低。(下图4-6天与4-6岁交叉点)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则有一个4-6天、4-6岁的血象交叉特点,即新生儿出生的4-6天,及儿童4-6岁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优势通常有一个交叉点,这就比较专业了,也就是说:

孩子出生时中性粒细胞占优即增高为主65%,淋巴细胞减少占35%,4-6天二者相等。

而婴儿期至4-6岁之前,以淋巴细胞比例占优势,即淋巴细胞增高占60%,而中性粒细胞减少占35%。

4-6岁二者又相等,6岁以后出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交叉,即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65%,而淋巴细胞减少35%(下表)

总而言之,孩子的血常规具有其年龄特点,即在4-6天与4-6岁之间,通常淋巴细胞比例会较高60-65%,是正常情况,我们不要误以为是病毒感染。

就是说,看孩子血常规,是要根据年龄来判断的,掌握了这个特点,才能正确分析,而不能一味的去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与成年人一样的看就容易误判。

嗜酸性、嗜碱性和单核细胞:

这些细胞在婴幼儿时期都是很低的,而且变化不大。其中,嗜酸性仅有2-3%,嗜碱性仅有0.5%,单核细胞在儿童时期是5%。

总而言之,通常情况白细胞总数、结合儿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交叉点,初步可以判断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特点,但是应该综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它感染指标如C反应蛋白等分析,不能拿成年人的血常规值给孩子做分析判断。

感冒验血时,如何判断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

优质回答感冒验血时,可以判断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区别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来判断。首先,血常规和C-反应性卵子可以用来确定冷冻是否是由犀牛感染引起的。如果你想评估冷冻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你可以通过血液取样和血常规检测来判断。大多数病毒性感冒是自限性的,病程可在7-10天内改善。病毒性流感的血常规通常表现为中性粒细胞现象,而病毒性流感则表现为淋巴细胞增多。

此外,细菌性感冒通常有咳嗽、静脉炎、清白、鼻塞、,寒冷,全身无汗,全身感染时,白细胞正常。一般来说,细菌白细胞会增加,而病毒白细胞不会增加。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增加,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由于淋巴细胞增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很大。然而,这项试验可能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冒。当你检查血常规时,淋巴细胞值会增加。如果是当前新冠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的价值将显著降低。

从血常规可以判断,健康是由于常规冷血检查。因此,如果是普通感冒或流感,他无法逃脱。归根结底,这要么是病毒感染,要么是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升高了。为什么要记住这些指标?它可以大致区分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一般来说,在病毒感染期间,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减少。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主要通过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情况来区分。

如果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就有可能发生细菌感染,感冒病毒的白细胞相对正常或NUMA方便的位置。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的最大区别在于病原体之间的差异。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相似。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宝宝发烧,血常规结果说明了啥?看懂这 3 项就够了

优质回答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孩子发烧带孩子去看医生,又是安抚宝宝、又是慢慢在队伍中往前挪,好不容易才等到接诊,医生却让娃先去做个血常规,扎个手指。

等几十分钟后,机器会打印出血检结果单(就像下面这样)。

医生对比血检单,结合其他诊断后,多半会说:

「你看这个指标变高,你家孩子是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

本想多问医生两句,下一个患者已经进门,你只好拿着医生开的医嘱去拿药……

看着血检单上的各种「天文符号」,不少家长都会一脸懵,这血检单上写的都是啥?

「病毒感染」是什么?很严重吗?

「细菌感染」又是啥?会传染吗?

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说一说,孩子发烧的诸多疑问,以及血常规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血常规

协助判断发烧感染原因的辅助手段

孩子发烧,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也有,但比较特殊)。

血常规,是医生用来进行孩子发烧感染类型判断的重要指标。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白细胞家族成员比较广大,其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是主要成员之一。

这两类细胞长得不一样,功能也是大不相同。

我们先来说下「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身体内一道强大的病毒防线。

病毒 进入体内后,会利用自己身躯娇小的天然优势,狡猾地侵入在人体细胞中,进行自我繁殖,不断地繁殖和狂欢,攻城掠地,超级嚣张,直至把宿主细胞破坏。

而淋巴细胞会识别已经成为「行尸走肉」的细胞,一旦嗅出「病毒」的气味,就会立刻集结起来,号召更多的兄弟加入这场战斗。

为了彻底杀死病毒,淋巴细胞能直接把被感染的细胞杀死。

再把暴露出来的狡猾病毒清理走。

中性粒细胞,则是对付感染的一名干将,它的宿命死对头是——细菌。

人体一旦发生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就会前来应战。

细菌不像病毒那么娇小灵活,不能藏身在细胞里,只能把自己直接暴露出来。

一旦细菌进入人体胡作非为,中性粒细胞就开始了军备竞赛,不断扩充军队,和细菌战斗。

说到这里,可以用课代表笔记来总结一下:

➊ 如果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孩子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➋ 如果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增多,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医生如此费劲去分辨这两种感染是为什么呢?

判断感染类型,慎用抗生素

如果是 病毒感染 ,绝大多数病毒感染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是自愈性疾病,是不需要用药治疗的。儿童常见的普通感冒,几乎都是病毒感染。

如果是 细菌感染 的话,中性粒细胞也有弱不抗敌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抗生素来帮忙了。

怎么去分辨抗生素呢?名字中含有 西林、头孢、霉素、硝唑、沙星 的药物,起这些名字的绝大多数都是抗生素。

在「中性粒细胞」和细菌的战斗陷入僵局的时候,一剂抗生素就是天外来兵了,但也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才需要用到抗生素。

很多家长会一看就孩子发烧感冒,就给孩子吃来一粒抗生素「压一压」,心想: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只要感冒了就给娃吃药呗,省事儿又方便。

真的是这样吗?

要知道,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束手无策,一点办法都没有。

如果在判断不明的时候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但 会造成对肝、肾的损害,长期或反复滥用抗生素,还会催生出一种可怕的怪物——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是指具有多重抗药性的细菌,即使用了很多种抗生素,也无法把它们杀死。

简单来说,感染上了超级细菌,就接近于「无药可医」。

最后需要说的是,的内容,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血常规的相关常识,理解医生的诊断,避免擅自用药。

但血常规结果不能作为绝对的判断标准,只是医生协助判断的方法。

病毒感染也会后续合并成细菌感染,一些特殊的病毒感染例如说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血检单中也会显示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情况。

对于宝宝常见 8 种病毒性传染病:

流感

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喉炎

诺如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

怎么预防,怎么区分、判断?

家庭怎么护理?

为了方便大家掌握应对方法

丁香妈妈邀请儿科医生做了详细总结

点击下方二维码,回复「25」

即可获得儿童常见传染病防护全攻略!

家里有了孩子后

需要备些儿童常用药

退烧药准备哪种?

宝宝便秘用什么?

药品买回家怎么保存?

丁香妈妈邀请临床药学专家

给大家详细总结

即可收藏 「超全、超实用儿童版小药箱」

本文审核专家

马学梅

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副主任医师

策划制作

血常规各项指标怎么看?

优质回答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许多患者在病因不明时可以做血常规检查对其进行辅助诊断。

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范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L

儿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2、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3、血细胞比容(HCT)

【正常参考范围】

男40%~50%;

女35%~45%。

4、白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5、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7(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B0~0.0l(0~1%)

淋巴细胞L0.20~0.40(20%~40%)

单核细胞M0.03~0.08(3%~8%)

6、血小板计数

【正常参考范围】

(100~300)×109/L

扩展资料: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①增多见于精神因素(冲动、兴奋、恐惧、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生(气压低,缺氧刺激;长期多次献血)。②减少见于妊娠、6个月~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相对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2)病理性增多见于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病理性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见于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见于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血常规

明白感冒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若米知识的其他栏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muying/14820.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紧急避孕!紧急避孕药的危害和副作用
小儿敏感性哮喘的治疗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