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母婴 > 小儿麻痹症疫苗是美国给的吗

小儿麻痹症疫苗是美国给的吗

导读小儿麻痹症疫苗是谁发明的优质回答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在努力研制防治脊髓灰质炎的疫苗。1935年,Kolmer发明了蓖麻油酸钠灭活疫苗;次年,Brodie等又发明了甲醛(福尔马林)灭活...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小儿麻痹症疫苗,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小儿麻痹症疫苗是谁发明的

优质回答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在努力研制防治脊髓灰质炎的疫苗。1935年,Kolmer发明了蓖麻油酸钠灭活疫苗;次年,Brodie等又发明了甲醛(福尔马林)灭活疫苗。

第一个成功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出现在1953年。美国的索尔克医生(Dr. Jonas Salk)在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的支持下,在实验室里成功地培育出了全部3种脊髓灰质炎毒株。索尔克把病毒杀死制成疫苗,并于1952年在患脊髓灰质炎康复的儿童身上进行了实验。1954年,美国有200万儿童接受了索尔克的疫苗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疫苗保护儿童免受脊髓灰质炎侵害的有效率在80%到90%左右。随后,这种所谓的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成为了对脊髓灰质炎标准的预防手段。

小儿麻痹症预防方法

优质回答吃糖丸有风险,不吃可能患小儿麻痹症,但是吃了也有几率致残甚至死亡。预防小儿麻痹的方法有两种:接种灭毒疫苗(IPV)和服用减毒糖丸(OPV)。前者不会导致小儿麻痹,但费用相对较高;后者费用较低,但可能导致小儿麻痹。

💉接种灭毒疫苗(IPV)

IPV主要为欧美国家所采用,不会导致小儿麻痹,但费用相对较高。

🍬服用减毒糖丸(OPV)

OPV费用较低,但可能导致小儿麻痹。中国的糖丸就是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是由活的病毒降低了毒性后包上糖衣制成的,这样的病毒有一定的毒性,也就是病毒还具有侵入血液,导致脊髓前角炎症,临床出现瘫痪的能力。

👨‍👩‍👧‍👦家长需知

几乎所有给孩子服用糖丸的家长都不知道,服用糖丸可能反而会导致小儿麻痹症。生命权和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任何公民对可能危害其生命和健康的行为都应享有知情权。

🩸验血检查

据说,在婴儿预防接种之前,只需抽血检验,就可以知道婴儿是否能够接受疫苗,但同样没有人告知我们。如果相关部门能够如实告知上述事项,由家长选择是否自费进行验血检查,或者是否自费选择接种(IPV),悲剧也许能够避免。

💰进口针(UPV)

进口针(UPV)虽然价格贵点,但起码可以买个安心。

历史上的今天1月26日

优质回答2001年1月26日 印度遭遇50年来最大地震死亡两万多人

1999年1月26日 约旦阿卜杜拉王储继承王位

1998年1月26日 山西朔州市发生特大假酒中毒案

1993年1月26日 瓦茨拉夫·哈韦尔当选捷克第一任总统

1953年1月26日 国际海关日

1953年1月26日 美国索尔克博士制成小儿麻痹症免疫新疫苗

1953年1月26日 美国索尔克博士制成小儿麻痹症免疫新疫苗

1952年1月26日 中共中央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1950年1月26日 印度国庆日

1939年1月26日 佛朗哥占领巴塞罗那,建立长达35年的独裁统治

1934年1月26日 德波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23年1月26日 孙中山发表《孙文、越飞宣言》

1910年1月26日 巴黎罗浮宫被洪水包围造成上亿美元损失

1841年1月26日 英军侵占香港

1788年1月26日 澳大利亚国庆日

1210年1月26日 陆游逝世

废水检出脊髓灰质炎病毒,纽约州宣布进入灾难紧急状态,该病毒有何危害?

优质回答在检测废水的过程中检测出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就目前来说,纽约州已经宣布进入到灾难紧急状态,那么该病毒到底有哪些危害?是否会对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呢?

其实想要了解该病毒到底有哪些危害,首先我们要了解这类病毒到底是什么?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毒,该疾病传播广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而且此类疾病多发生于儿童时期,它还有一种别名叫做小儿麻痹症。听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对该病毒有一定了解,并且在此之前一定是听说过的,同时也知道它的危害所在。那么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脊髓灰质炎病毒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1、留下后遗症。脊髓灰质炎带来的危害非常大,脊髓灰质炎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并且对于此类疾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来达到治疗目的。只能通过预防的方式进行控制,患者患上此类疾病时初期表现为肢体无力或者是腹泻的症状。

2、影响各脏器功能。这类疾病本身就具有一定潜伏期,潜伏期时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一旦爆发之后,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的情况,最常见的就是身体发热。而身体发热之后会影响到各脏器功能,严重时还可能伴随一些并发症的产生,甚至留下一些不可逆转的后遗症。

内容总结。

整体来说这种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控制或者是治疗,前期不仅会表现出身体的一些不适症状,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并且产生蔓延时,身体的不断发热还会影响到各脏器功能。

20世纪的科技成就!

优质回答1903年第一架自主操纵飞行的飞机试飞成功

1901年

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设立诺贝尔奖。德国物理学家伦琴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ABO血型系统发现

奥地利病理学家兰德斯坦发现了人的ABO血型系统,奠定输血疗法的基础

1902年

遗传的染色体理论奠基

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在这一年的发现为遗传的染色体理论奠定了基础

1903年

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

美国莱特兄弟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飞行时间为12秒

1904年

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问世

英国人弗莱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

1905年

狭义相对论发表

爱因斯但提出质能转换公式,提出光量子学说,创立狭义相对论

1906年

发明无线电广播

美国人费森登发明无线电广播,声音同步传送使地球的概念变小

1907年

第一台复印机问世

最早的照相复印机在纽约出现,1938年美国人卡尔森取得第一张静电复印制品,1959年施乐914型静电复印机面世

发明塑料

美国人贝克兰发明酚醛塑料的制作方法

1908年

原子实在性得到证实

法国物理学家佩兰经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布朗运动理论分子和原子的实在性由此得到公认

1909年

美国人皮尔里成为第1个到达北极的人

法国布列奥特研制的单翼飞机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

1910年

染色体学说创立

美国人摩尔根证实基固是遗传单元,在染色体上呈线状排列

(1911-1920)

1913年第一条工业流水装配线出现

1911年

发现金属低温超导现象

荷兰人翁纳斯发现金属低温超导现象

确立原子核概念

英国人卢瑟福提出具有实验依据的原子有核模型,确立了原子核的概念

1912年

大陆漂移学说首次公布

奥地利人黑斯发现宇宙射线

1913年

玻尔发表量子化原子结构理论

丹麦人N.玻尔把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和普朗克量子论大胆

而巧妙地结合起来,为各种物理量的量子化打开了大门

工业流水线出现

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规模生产汽车的流水装配线

1914年

第一架现代滑翔机问世

德国人哈恩设计出了第一架现代滑翔机。它既可做水平滑翔,又能凭借暖气流不断上升。

1915年

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线路开通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成功地开通了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线路

1916年

广义相对论提出

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深刻地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1919年

阿尔法粒子打开原子核

英国人卢瑟福在实验室里第一次用阿尔法粒子击碎原子核

第1个电台在英国开始播音

(1921-1930)

1929年宇宙膨胀理论首次提出

1921年

短波首次跨越海洋传播

由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实现的这一传播使短波成为长距离和洲际通信的主要频段

1922年

第1个动态字宙学模型提出

苏联人弗里德曼重新讨论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在宇宙结构问题上的应用,得出了非静态的宇宙模型

胰岛素提取成功

加拿大人班廷和贝斯特成功提取出纯胰岛素使治疗糖尿病成为可能

1923年

第一台电冰箱问世

瑞典人浦拉腾和孟德斯制成世界上第一合电冰箱

柯达彩色胶片问世

1924年

美国人哈勃首次发现银河系外还有星系

1925年

脉冲调制雷达诞生

美国开始研制能测距的脉冲调制雷达并首先用它来测量电离层的高度

1926年

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发射成功

美国人戈达德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奠定了人类太空旅行的基础黑白电视机问世

苏格兰人贝尔德展示了他发明的黑白电视机。1927年BBC播放电视节目。1928年他发明了30线彩色电视机

1927年

宇宙膨胀的概念出现

比利时人勒梅特提出“勒梅特宇宙模型”。1932年进1步提出“原始原子”爆炸起源的理论。后来被伽莫夫发展成为“大爆炸宇宙理论”

1928年

青霉素问世

英国人弗莱明发现青霉菌有杀菌作用,由此制成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

1929年

哈勃提出宇宙膨胀理论

1930年

发现冥王星

美国人汤博发现冥王星,这也是太阳系中最后被发现的行星

(1931-1940)

1938年第一张静电复印制品出现

1931年

发明回旋加速器

美国人劳伦斯发明了用以研究加速后的粒子行为的回旋加速器

1932年

第一台电子显微镜问世

德国人诺尔和鲁斯卡发明透射电子显微镜,使人类观察微观世界的能力空前提高

发现中子

英国J.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提出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结构概念

发现正电子

美国人安德森发现正电子,即首次发现的物质的反粒子。

美国人海曼研制出了第一台临床心脏起搏器

1933年

最早的器官移植成功

苏联人费拉托夫异体角膜移植成功,这是最早的器官移植

1934年

发明尼龙

美国的卡罗瑟斯首次实现全人工合成的纤维,称为尼龙

人工合成维生素C

英国人霍沃斯成功地合成维生素C,这是人工制成的第1种维生素

1935年

预言介子的存在

日本人汤川秀树发表了核力的介子场论,预言了介子的存在,由此获得了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7年

第一架射电望远镜建成

英国人雷伯建成世界上第一架射电望远镜,对射电天文学的早期发展起了极重要的作用

1938年

发现铀裂变现象

德国人哈恩和施特拉斯曼发现铀裂变现象,并且掌握了分裂原子核的基本方法

1939年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问世

美国人阿塔纳索夫与贝利合作,设计并试制成功一台世界上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的样机,称为“ABC机”

(1941-1950)

1946年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

1941年

巨人计算机研制成功

英国人图灵设计制造了二战期同用于破译德国密码的巨人计算机

1942年

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建成

美籍意大利裔物理学家费米领导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的建设和实验工作

1944年

薛定谔出版《生命是什么?》

奥地利人薛定谔出版《生命是什么?》一书,用热力学和量子力学理论论证基因的稳定性和突变发生的可能性,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1945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人类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沙漠中爆炸成功

1946年

制造出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合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研制成功。它重30吨,装有1.8万个真空管,每秒可运算5000次加法和360次乘法。这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大爆炸理论发表

美籍俄裔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发表大爆炸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标准宇宙模型解释了众多观测事实

1947年

发明晶体管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巴丁、布拉顿和肖克利组成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晶体管,成为人类微电子革命的先声,对电子计算机的进1步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1948年

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创立

美国人香农创立信息理论,美国人维纳创立了控制论,奥地利人贝塔朗菲创立了系统论

1949年

第一架商用客机开始运营

第一架商用客机载36名乘客飞行于欧洲上空,开启了民航世纪的新篇章

碳14年代测定法开始实际应用

由美国人利比奠基的碳14测定法开始实际应用于考古年代测定

1950年

创立人工智能学说

英国人图灵发表论文《计算机能思维吗?》,提出了机器能思维的观点,并涉及了检验机器有没有智能的智力试验,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检验方法

(1951-1960)

1953年DNA双螺旋分子结构被发现

1951年

第一座试验性核电站建成

美国在加利福尼亚海滨建成第一座试验性核电站

银河系的构造探明

美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的天文学家先用光学方法,继用射电方法发现并描绘了银河系的旋涡结构

1952年

第一牧氢弹试验成功

11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马绍尔岛比基尼环礁上试爆成功世界上第一枚氢弹

制成小儿麻痹疫苗

美国人索尔克和萨宾分别研制出注射和口服的小儿麻痹症疫苗

1953年

发现DNA分子双螺旋模型

美国人沃森和英国人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这一成就被誉为20世纪生物学方面最伟大的发现,也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

1954年

美国首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首例肾移植手术成功

美国人默里先后取同合子及异合子孪生子的肾做移植术获得成功

1955年

发现反质子

美国人张伯伦在高能加速器上用人工方法获得反质子

1956年

人工合成脱氧核糖核酸(DNA)

美国人科恩伯格人工合成脱氧核糖核酸(DNA),为此获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7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发射成功

1958年

发明体外心脏起搏器

瑞典人森宁发明心脏起搏器,应用至今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美国人基尔比制成第一块集成电路

1959年

无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陆月球

苏联的无人太空船首次成功登陆月球,并且拍回了大量的照片

1960年

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由英国人霍金提出

第一台激光器诞生

美国人梅曼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合红宝石激光器。同年美国的贾万研制成功在1.15 微米(红外线)处工作的氦氖激光器

美国人平卡斯研制的第一批口服避孕药上市

1961-1970)

1969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

1961年

第一艘载人飞船上天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东方”号字宙飞船首次绕地球飞行取得成功,开辟人类航天新纪元

1963年

肝脏移植

托马斯.斯塔泽尔成功实施了肝脏移植手术

1964年

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美国成功发射“辛康号”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揭开了国际通信卫星发展的序幕

1965年

大爆炸理论获得验证

美国人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探测到1种宇宙背景辐射并经与普林斯顿研究组互访后确认,宇宙背景辐射是大爆炸学说最强有力的支持

1967年

1969年

1967年

心脏移植手术成功

南非人巴纳德成功实施了人类第一次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存活了18天

1908年

原子实在性得到证实

法国物理学家佩兰经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布朗运动理论分子和原子的实在性由此得到公认

1969年

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行走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郎等人登上了月球,拉开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帷幕

美国大学校园网“阿帕网”(ARPANet)建成,互联网诞生

(1971-1980)

1971年

世界上第1个空间站升空

苏联将人类历史上第1个空问站“礼炮”号发射上天

英特尔公司推出第一代微处理器:Intel4004

1972年

CT研制成功

英国人汉斯菲尔德研制成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即CT。此发明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

1974年

转基因动物诞生

美国人耶尼德首次应用显微注射法获得转基因小鼠

1975年

个人计算机问世

第1种个人计算机Altair 8800在美国问世

制造单克隆抗体

阿根廷人米尔斯坦和德国人科勒用杂交瘤方法制造单克隆抗体成功

1977年

中子弹研制成功

美国研制成功中子弹。这是继原子弹、氢弹之后的第三代核武器,实际上是1种加强辐射的氢弹

1978年

“试管婴儿”路易丝在英国出世

英国人爱德华兹首次用体外受精回植的方法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

(1981-1990)

1981年可往返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1991-2000)

1997年NASA的遥控探测车在火星表面着陆

篇二 : 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9

基因工程

科学界预言,21世纪是一个基因工程世纪。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对生物遗传作人为干预,要认识它,我们先从生物工程谈起:生物工程又称生物技术,是一门应用现代生命科学原理和信息及化工等技术,利用活细胞或其产生的酶来对廉价原材料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提供大量有用产品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的基础是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科学和信息科学。生物工程的主要产品是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发酵产品,例如生化药物、化工原料、能源、生物防治剂以及食品和饮料,还可以为人类提供治理环境、提取金属、临床诊断、基因治疗和改良农作物品种等社会服务。

生物工程主要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等5个部分。其中基因工程就是人们对生物基因进行改造,利用生物生产人们想要的特殊产品。随着DNA的内部结构和遗传机制的秘密一点一点呈现在人们眼前,生物学家不再仅仅满足于探索、提示生物遗传的秘密,而是开始跃跃欲试,设想在分子的水平上去干预生物的遗传特性。

美国的吉尔伯特是碱基排列分析法的创始人,他率先支持人类基因组工程

如果将一种生物的DNA中的某个遗传密码片断连接到另外一种生物的DNA链上去,将DNA重新组织一下,不就可以按照人类的愿望,设计出新的遗传物质并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吗?这与过去培育生物繁殖后代的传统做法完全不同,它很像技术科学的工程设计,即按照人类的需要把这种生物的这个“基因”与那种生物的

那个“基因”重新“施工”,“组装”成新的基因组合,创造出新的生物。这种完全按照人的意愿,由重新组装基因到新生物产生的生物科学技术,就被称为“基因工程”,或者称之为“遗传工程”。

人类基因工程走过的主要历程怎样呢?1866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神父发现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1868年,瑞士生物学家弗里德里希发现细胞核内存有酸性和蛋白质两个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后来的所谓的DNA;1882年,德国胚胎学家瓦尔特弗莱明在研究蝾螈细胞时发现细胞核内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线状物体,也就是后来的染色体;1944年,美国科研人员证明DNA是大多数有机体的遗传原料,而不是蛋白质;1953年,美国生化学家华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宣布他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果,奠下了基因工程的基础;1980年,第一只经过基因改造的老鼠诞生;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1999年,美国科学家破解了人类第 22组基因排序列图;未来的计划是可以根据基因图有针对性地对有关病症下药。

人类基因组研究是一项生命科学的基础性研究。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看成是指路图,或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也有科学家把基因组图谱比作字典,但不论是从哪个角度去阐释,破解人类自身基因密码,以促进人类健康、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其应用前景都是极其美好的。人类10万个基因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染色体位置被破译后,破译人类和动植物的基因密码,为攻克疾病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将成为医学和生物制药产业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泉。

美国的贝克维兹正在观察器皿中的菌落,他曾对人类基因组工程提出警告。

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病、癌症等都与基因有关。依据已经破译的基因序列和功能,找出这些基因并针对相应的病变区位进行药物筛选,甚至基于已有的基因知识来设计新药,就能“有的放矢”地修补或替换这些病变的基因,从而根治顽症。基因药物将成为21世纪医药中的耀眼明星。基因研究不仅能够为筛选和研制新药提供基础数据,也为利用基因进行检测、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可能。比如,有同样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的人,由于具有不同基因序列,对同一种病的易感性就大不一样。明显的例子有,同为吸烟人群,有人就易患肺癌,有人则不然。医生会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序列给予因人而异的指导,使其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最大可能地预防疾病。

人类基因工程的开展使破译人类全部DNA指日可待。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而基因工程的突破将帮助人类延年益寿。目前,一些国家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突破80岁,中国也突破了70岁。有科学家预言,随着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顽症的有效攻克,在2020至2030年间,可能出现人口平均寿命突破100岁的国家。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将达到90至95岁。

人类将挑战生命科学的极限。1953年2月的一天,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宣布:我们已经发现了生命的秘密。他发现DNA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核中的双螺旋分子,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有趣的是,这位科学家是在剑桥的一家酒吧宣布了这一重大科学发现的。破译人类和动植物的基因密码,为攻克疾病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开拓了广阔的前景。1987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目标是确定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确定人的基因在23对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查清每个基因核苷酸的顺序,建立人类基因库。1999年,人的第22对染色体的基因密码被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四分之一世纪里,科学家们就可能揭示人类大约5000种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从而为癌症、糖尿病、心脏病、血友病等致命疾病找到基因疗法。

继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之后,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2001年2月12日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这次公布的人类基因组图谱是在原"工作框架图"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类和排列后得到的,它更加准确、清晰、完整。人类基因组蕴涵有人类生、老、病、死的绝大多数遗传信息,破译它将为疾病的诊断、新药物的研制和新疗法的探索带来一场革命。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的公布将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随着新的世纪进入新的纪元。

基因工程在20世纪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至少有两个有力的证明。一是转基因动植物,一是克隆技术。转基因动植物由于植入了新的基因,使得动植物具有了原先没有的全新的性状,这引起了一场农业革命。如今,转基因技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如抗虫西红柿、生长迅速的鲫鱼等。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之首是克隆羊的诞生。这只叫“多利”母绵羊是第一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哺乳动物,它完全秉承了给予它细胞核的那只母羊的遗传基因。“克隆”一时间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尽管有着伦理和社会方面的忧虑,但生物技术的巨大进步使人类对未来的想象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历史

优质回答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脊髓灰质炎病人莫过于富兰克林·罗斯福。1921年的夏天,他在一次游泳之后染上了脊髓灰质炎,最终造成了下肢瘫痪。1938年罗斯福建立了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用于救治脊髓灰质炎患者,并促进疫苗的研制。在基金会的扶持下,Jonas Salk医生用了近9年的时间,于195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个成功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这是继天花疫苗、白喉疫苗和流感疫苗后,疫苗研究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这种疫苗是一种灭活疫苗(IPV),即把病毒杀死后制备成注射使用的疫苗。Jonas Salk也在自己、妻子和孩子身上进行了接种实验,结果他们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并且没有患上脊髓灰质炎。这种疫苗保护儿童免受脊髓灰质炎侵害的有效率在80%到90%左右。随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这种疫苗成为了对脊髓灰质炎标准的预防手段。

IPV疫苗效果很好,但还不是足够好,它还不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在20世纪50年代,辛辛那提大学的Albert Sabin同样也在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疫苗的研究。与IPV不同,Albert Sabin把脊髓灰质炎病毒在猴子的肾脏细胞、Vero细胞及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中一代又一代的培养,直到筛选出致病力较弱的毒株。得到的疫苗称为口服(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OPV)。这种疫苗取得了巨大成功,Albert Sabin的研究小组也因此获得了1965年诺贝尔医学奖。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功地研制了脊灰疫苗以后,脊髓灰质炎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球的小儿麻痹症发病率逐年下降,人类已经看到根除这种疾病的机会。世界卫生组织消灭脊髓灰质炎项目负责人大卫·海曼表示:“在我们看来,在预定期限内消灭这一疾病是现实可行的。”然而,由于贫困和战争等诸多问题,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工作在一些地区经常受到干扰,甚至出现病毒死灰复燃的情况。

2005年,全球范围内有6个国家存在脊灰野病毒的流行,其中与中国接壤的有3个。而且印度尼西亚、也门等一些已经消灭脊灰的国家相继发生了输入性脊灰野病毒传播,造成局部地区脊灰重新暴发流行。自2004年以来此类输入事件已在全球18个无脊灰国家重演。一旦条件适宜,脊灰野病毒仍可能卷土重来。

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宣布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区域,标志着中国已达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但周边国家仍然存在不少脊灰野毒株病例。中国局部地区由于免疫规划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我国继2004年贵州省发生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循环事件,2005年在安徽又发现VDPV。而三个存在野毒株的邻国对中国也构成输入性威胁,因此我国的维持无脊灰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目前中国的脊灰疫苗已列入儿童免疫程序,儿童免费接种。于195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个成功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这种疫苗是一种灭活疫苗(IPV),即把病毒杀死后制备成注射使用的疫苗。这种疫苗是一种灭活疫苗(IPV),即把病毒杀死后制备成注射使用的疫苗。1955年美国引入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PV)并广泛应用,在20世纪50年代,口服脊灰疫苗(OPV)研制成功,与IPV不同,Albert Sabin把脊髓灰质炎病毒在猴子的肾脏细胞、Vero细胞及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中一代又一代的培养,直到筛选出致病力较弱的毒株。得到的疫苗称为口服(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目前广泛使用口服(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OPV)。

美国政府为了对抗小儿麻痹症对塞尔克提供了什么样的赞助?

优质回答塞尔克获得了前半个世纪纽约人可享受到的完善的公共教育之后,这个正统的波兰犹太人移民的儿子迅速通过了医学训练,在密西根大学获得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奖学金——研究病毒学,师从著名的托马斯·弗朗西斯。塞尔克在密西根的主要赞助人不是一个人而是美国政府。由于当时整个美国军队流感疫苗,以帮助赢得二战胜利,因而军方乐于出资让塞尔克在这种压力下迅速完成学业。从那之后,在匹兹堡大学建立他自己的和平时期的实验室就轻而易举了,他有足够的能力把实验室装备得十分精良,目的是为了对待这只“大白鲨”——小儿麻痹症,这是一个当时世界上每一个免疫学家都在瞩目的大行动。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若米知识希望小儿麻痹症疫苗是美国给的吗,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muying/128422.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港版美素佳儿奶粉。港版美素奶粉真假
1岁宝宝早教:全方位培养运动、语言和认知能力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