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健康 > 中国古人的饮食养生观有哪些?

中国古人的饮食养生观有哪些?

导读中国古人的饮食养生观有哪些?答饮食养生是古人养生的主要观点之一。《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观点,被誉为“...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黄帝内经之食疗养生,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中国古人的饮食养生观有哪些?

饮食养生是古人养生的主要观点之一。《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观点,被誉为“世界上最早论述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理论,堪称中华民族饮食和营养的纲要。古人饮食养生的主要思想观点如下:

(1)饮食有节,五味调和

古人认为:“饮食有节,度百岁乃去”,反映出古人对控制饮食重要性的认识。“节”即节制、控制、不肆食恣饮之意。如晋朝葛洪曾指出:“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

古人还认为:“五味调和,不可偏胜”。食物中具有“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分。五味各有所入,各走其所喜之脏;各有所禁,亦伤五脏。正如王冰所言,脏腑“虽因五味生,亦因五味损”,利用五味偏性调和饮食,平衡阴阳,以适应人体气血脏腑阴阳盛衰的变化。若五味失调,易伤五脏而患病。认为:“酸伤筋,苦伤骨,甘不益肉,辛多坏气,咸促人寿。”说明了调和五味的利害关系。

要做到饮食有节,调和五味,日常饮食宜定时定量,宜清淡。《饮膳正要》提倡:“暮食不若晨食。”“清晨一碗粥,晚饮莫教足。”《寿世保元》指出:“大渴不大喝,大饥不大食。”《蠢子医》曰:“纵然适口莫浪食,只食八分便已足。”宋代张杲《医说》指出:口味宜“去肥浓,节酸咸”,即日常应以清淡素食为主,少吃肥甘厚腻、酸咸过重的菜肴。《内经》也有“心病禁咸”的记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每天吃10g食盐的人群中,其高血压发病率为10%,而每天吃盐多2倍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增加2倍。可见古时饮食强调清淡与现代医学控制食盐、动物脂肪等以防心血管病的主张有不谋而合之处。

(2)饮食有常,物我相适

饮食有常,“常”即指常规、一定的规律性、规范性而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的观点,体现了中国古人生存特点——以素食为主,果蔬肉食为辅,调和五味,兼收并蓄的饮食规律。若违反这一规律,则导致机体阴阳气血失去平衡而发生疾病。如《内经》载:“膏粱之变,足生大丁。”中医认为“肥甘助湿,生痰化热”,近代认为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偏食动物性食物过多、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有关,而适当素食可降低发病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五谷为养”饮食规律在养生中的重要性。

“饮食有常”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物我相适”,即食物的性味要与人体的阴阳气血状况相适应,以人体需要来决定食用何种适当的食物。如人体质有偏于寒热虚实之分,饮食上则主张分别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燥者濡之”的原则进食。

(3)饮食以时,四季五补

我国古人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极为重视饮食与时令的关系,并提出了饮食养生“四季五补法”。即随着季节的变化,根据人体健康状况调整饮食,以补阴阳气血不足:春天“升补”,夏天“清补”,秋天“平补”,冬天“滋补”,四季“通补”。

古人在养生中主张顺应四时养生,有“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观点。这一观点被后世养生家奉为宗旨,在饮食方面讲究在不同季节、气候、时间,服食不同性味的食物,以适应环境和人体阴阳气血的四时变化。如《饮膳正要》阐述了四季适宜食物,“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凉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燥;冬气寒,宜食枣以热其寒。”《养老寿亲书》对老人四季饮食养生作了详细叙述:“春季饮食,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酒不可多饮,水团兼粽粘冷肥僻之物,多伤脾胃;夏季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饮食温软,不令太饱,生冷肥腻尤宜减之;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新登五谷不宜与食,动人宿疾;冬季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这些四季进补的养生要则,对养生延年大有裨益。

(4)饮食洁净,进食宜忌

饮食卫生也是古人养生学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食物宜新鲜洁净,富有活力;必要时尚要辨别有无毒性,慎从口入。

如《饮膳正要》主张“猪、羊疫死不可食”、“生料色臭不可用”、“浆老而饭馊不可食”,《食疗本草》亦载“鳖赤足不可食”、“犬自死、舌不出者食之害人”。《随息居饮食谱》亦云“河豚鱼其肝、子与血尤毒”等。

物性不同,有相合相反之诫;病体有别,有宜食宜忌之谓。元代贾铭《饮食需知》中,论述了共325种饮食性能及宜忌。所谓“宜”,即以相宜食性的食物治病养体;而“忌”指不相宜食物应禁食,又称“忌口”。《本草纲目》中就列举出63种饮食禁忌。

《随息居饮食谱》载:“糯米,性太粘滞,难化也。小儿、病人尤当忌之。”诸如此类,古医书中记载颇丰,形成了中华饮食养生学说的一大特色。

皇帝内经中关于饮食养生的诗句

1.求《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的名句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

2.求《黄帝内经》中有关养生的名句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

3.《黄帝内经》关于饮食养生有什么精辟观点

《内经》特别重视饮食调理,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食饮有节”;“全面配伍,五谷为养”等养生观。

这些养生观的内容具体如下:“饮食有节”是“尽终其天年”的关键。《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F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不妄劳作,固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全面配伍,五谷为养。《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 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饮食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关于饮食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素问•五常政大论》是这样 论述的: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 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 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不尽,行复如法……谨和五味。《素问•五脏生成篇》认为,多食成,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疼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故 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成,此五味之所合也。 食物的归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夫五味人胃,各归所喜攻。酸先人肝,苦先人心, 甘先人脾,辛先人肺,成先人肾。

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天之由也。饮食宜忌。

《灵 枢•五味》指出:五禁。即肝病禁辛,心病禁成,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饭、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脾色黄,宜食成,大豆、豕 肉、栗、箱皆成;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食物在人体的消化、输布。

《素问•经脉别论》认为,食气人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人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

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4.按《黄帝内经》养生理论,四季该如何饮食

我国传统医学对饮食营养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礼》中,就有食医的记载,并“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黄帝内经》在饮食治疗和养生方面有明确的治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有大量食物入药的记载,《神农本草经》记载有50种左右的药用食物,《伤寒杂病论》中的食疗内容也很丰富,其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猪肤汤等,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食疗处方。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列有食治篇,是现存最早有关饮食疗法的专述;孟诜著有《食疗本草》,收集了本草食物200余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饮食疗法专著。

宋代陈直《养老奉亲书》对牛乳的食养有详细的说明。元代忽思慧著有《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直到今天,在饮食搭配、合理进食和某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方面,仍有指导意义。

明清时期,食疗本草有了进一步发展,有的还从营养学角度阐述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价值。近代对营养成分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将食物进行分子量化、计算热量等,给古老的中医营养学注入了现代科学的内容。

水谷精微是饮食营养的主要来源 水谷精微,又称谷气、食气,泛指各种饮食所提供的精微物质,是饮食营养的主要来源。正如《医宗必读》所说:“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

《千金要方》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可见饮食是营养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

关于饮食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素问·经脉别论》有比较详尽的阐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指出了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过程,即食物经过胃的受纳腐熟之后,转化为水谷精微,通过脾的“散精”作用,将水谷精微输布于五脏六腑、筋经皮毛,对各脏腑组织进行滋润濡养。

其中,“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则指出了水饮在人体的输布代谢过程,即水饮进入胃腑,通过脾的散精作用,将水饮精微上输于肺,通过肺朝百脉的作用,宣发水液以濡润周身,肃降水液以下输膀胱,如此水饮精微布达一身上下内外,全面地对人体进行滋养。 气血精津液是饮食营养的基本物质 饮食进入人体,经过胃纳脾运的消化吸收后,转变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进一步化生为气、血、精、津、液等营养物质,对人体进行滋养,使生命活动得以延续,所以气血精津液是发挥营养作用的基本物质。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营养作用,主要指气为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灵枢·决气》),卫气具有温养肌肉、筋骨、皮肤、腠理的作用,营气更是富含营养精微的水谷精气。 血同样来源于水谷精微,由中焦脾胃运化而来。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灵枢·决气》),《难经》概括血的功能为“血主濡之”,即血在脉的“壅遏营气”作用下,循行于脉道之中,通过经络系统,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脏腑组织,使“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是以出入升降,濡润宣通者,由此使然。”

(《金匮钩玄》),所以血是营养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同时,血还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是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精是胚胎形成和发育的物质基础,人出生后,有赖于精的充养,才能维持人体生长发育。

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之海。肾又主骨,齿为骨之余。

所以肾精充足,则脑髓充足,骨髓盈满,骨骼得到髓的滋养而强健有力,运动敏捷。牙齿得到髓的滋养,则坚固而有光泽。

《灵枢·决气》说:“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为液”,可见津液是人体富有滋润濡养作用的正常液体。其中清稀者为津,浊厚者为液。

津的流动性较大,主要分布于皮肤、肌肉、孔窍等部位,并能渗入脉中,以滋润周身;液的流动性较小,主要充养于骨节、脏腑、脑髓等部位,以滋养脏腑组织。 四气五味是饮食营养的基本性质 中医营养学认为食物也有“四气”和“五味”。

四气五味理论,不仅是用药治疗的依据,也是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的重要依据。 1.四气 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其中寒与凉、热与温有其共性,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寒、热、温、凉四性,是与病性的寒、热相对而言的。《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这是治疗用药之大法,同样也是选择食物时的重要依据。从常见食物来看,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

温热性质食物多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

5.民以食为天的问题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饮食有时”“饮食有节”“无使

“饮食有时”“饮食有节”“无使过之”是指饮食应该有节制,有规律,不可过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其中 五谷:麦、黍、稷、麻、菽 五菜:韭、薤、葵、葱、藿.五畜:牛、犬、羊、猪、鸡.五果:李、杏、枣、桃、栗.五谷是主食.五畜是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以弥补植物蛋白质的不足.蔬菜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所以,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其实在现在就是指合理全面的膳食 所谓全面膳食,就是要长期或经常在饮食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散小吃,以及食与饮等之间的合理搭配.既不要偏食,也不要过食与废食.但另一方面,对特殊人或患者,也不主张采用与常人一样的饮食模式,可据其不同的体质、职业、信仰与病情,做到审因用膳和辨证用膳.。

从《黄帝内经》看饮食养生(上)

饮食 养生 是 养生 文化的重要内容,吃什么和怎样吃,是饮食 养生 的基本问题。 只有懂得怎样吃对身体有利,才能找到长寿之路的入口。这一问题早在《黄帝内经》中得到答案。《内经》作为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不仅认识到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并且发现饮食也影响着人体的 健康 ,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提出要想 健康 长寿应做到“饮食有节”、“谨和五味”、“寒热适中”等平衡饮食的思想,同时提出病后食疗原则及方法,对今人的 健康 保健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1 平衡饮食是 健康 的保证

《内经》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指出阴阳协调平衡是人体 健康 的根本。同时指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与五味均是维持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其中五味(即饮食)是维护阴阳平衡的必要条件,是保证身体 健康 的基础。对此,《内经》提出要想 健康 长寿应做到“谨和五味”、“饮食有节”、“寒热适中”的饮食 养生 原则。

1.1 谨和五味——均衡营养,食材要杂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被问到:“医生,您看我适合吃什么?哪些食物对我更好?” 我们看看《内经》是如何回答的。

食物种类要多——《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强调要食以谷肉果菜等多种食物以培养正气,维持或修复机体功能。这里的“五”即指具体的五类谷、果、肉、菜,同时也是个虚数,强调食用的品种趆杂趆好,这样才能给我们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科学发现,如要维持机体 健康 ,每周应摄入30种的不同食物,而在更长的时期内,还应做相应地调整,更换食物种类,种类越多、调和得越均衡越好。据此,我们不能因为防病和保健的需要,而限制自己不食或只进食某类食物或保健品。

五味不可偏嗜——在做到多种饮食的同时,也要做到酸、苦、甘、辛、咸五味不可偏嗜。因“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又“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之常也; 气增而夭,夭之由也。”指出,不同味道的食物对不同的脏腑起到补泻作用,如酸味食物多对应肝,而辛味食物则对应肺等。当偏食某种或某几种味道的食物时,可能会导致相应脏腑功能增强而发生病变,因此强调“谨和五味”,不可偏食某一类食物或味道。

1.2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生活规律

我们大家每天都要吃饭,现在一提饮食原则,大家就能想到“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这句话。这句话是饮食 养生 的简要概括,也体现了《内经》所提出的“饮食有节”原则,有节不但指的是三餐要定时,还要定量,均不可过饥或过饱。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最先与脾胃接触,如饮食不规律,容易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生化,进一步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异常而发生病变。我们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才能保证“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因此,应做到饮食要有节制,吃饭时间要固定,不要过饥过饱,定时定量,生活规律,这样才能保证脾胃的正常运化,气血生化有源,正气充足。

1.3 寒热适中——热无灼灼,寒无沧沧

除了“谨和五味”,对于食物的冷热对身体的影响《内经》也做了具体的论述。如《灵枢·师传篇》告诫人们“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所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饮食过于寒热轻则损伤口腔食道,甚则损伤脾胃,重则害于五脏六腑。其次提出在疾病状态下,饮食寒温也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如提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指出在夏季或患热性病者不宜服用热性饮食,而在冬季或患有虚寒性疾病则不宜食用寒凉性食物。

黄帝内经之食疗养生的图书目录

序言食养:健康的必由之路

第一章 食话食说

第一节 《黄帝内经》大话食养经

民以食为天,趣说筷子与养生

五色应五脏,把病“吃”好

药食一家,吃饭好比吃“中药”

食之有道,吃吃喝喝要讲“理”

病从口入,养生先把住自己的嘴

第二节 人之三宝:精、气、神

养“精”蓄锐,补养身之本

人活一口气,养生就是要养气

失神者死,养生需补血安神

第三节 病从气中来,食养“扶正气”

百病生于气,邪不压正

食养脏气,营卫身体健康

上火,饮食调节就可以“泻火”

气不顺,就吃萝卜山楂玫瑰花

第二章 字里藏食

第一节 说文解字话“健康”

养生,从“健康”一词说起

四惑之首,养生需要谨避“酒”

第二节 饮食有节说“饥饿”

寻根究底探寻“饥饿”之源

欲得身体安,需带三分饥和寒

饮食倍伤肠胃,饮食扼守“五戒四不”

第三节 挑肥拣瘦话“糠粱”

字斟句酌细说“糟糠”与“膏粱”

为什么吃的白米饭却长成“黄脸婆”

食养,喂养自己需要粗细搭配

谨防越吃越糊涂,膏粱厚味宜节制

第四节 嚼慢咽讲“消化”

量变到质变,细细品味说“消化”

冷饮凉食,先冰牙齿再冰脾胃

食不欲急,吃得快是肥胖的通病

第五节 缺津少液论“干渴”

说干话渴:“静心”也可以解渴

择食而吃,益津解渴各显神通

第三章 五食补益

第一节 五谷为养:安谷昌绝谷亡

漫话“神农尝百草”而得五谷

小米,吃“种子”之食旺盛生命

吃五谷杂粮饭,喝五谷杂粮酒

第二节 五畜为益:畜肉养生之道

被骂的猪为何成六畜之首

温中壮阳大话羊肉

益五脏、健脾胃、活血脉之漫话鸡

“肉中骄子”漫话牛肉

温肾助阳之话说狗肉

五畜为益,食之有忌

五畜为益,食之有序

第三节 五果为助:生津益气之食

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

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干果之王”话板栗

莫道瓜子小,粒粒都是宝

第四节 五菜为充:三分治七分养

糠菜半年粮之漫话蔬菜

莫拿水果顶替蔬菜

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中国式养生之以素为主

第四章 五味食养

第一节 青色肝:五味之甘养

解码肝、心、胆的亲密关系

在肝言甘:摸着心口点菜

五味养肝,粳米一马当先

第二节 赤色心:五味之酸养

解码心、血、脉的亲密关系

心赤宜酸,养心傍着“酸”走

不老仙丹——芝麻

第三节 黄色脾:五味之咸养

一气相投,正说脾、气、胃

食性,养脾多吃咸性少吃盐

养脾,豆制品“臭”名在外

猪肉性成,东坡肉的养脾经

第四节 白色肺:五味之苦养

肝木肺水,说说心肺讲讲肝

良食苦口利于肺

北方麦子养出北方汉子

肉中人参——羊肉

第五节 黑色肾:五味之辛养

防肾亏,淫色为破骨之斧锯

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

养脑补血,仙桃补肾有说法

第五章 五脏食疗

第一节 作强之官——肾病食养

耳为肾之官,肾精决定你的听力

肾主骨生髓,肾病食疗一点通

第二节 谏议之官——脾病食养

脾开窍于口,脾虚则口中淡而无味

食之有方,脾病的饮食疗治

第三节 君主之官——心病食养

心开窍于舌,心脏有病舌先知

病邪内侵之心病食疗方

第四节 将军之官——肝病食养

肝开窍于目,肝病侵表在眼

平和中气,肝病食养方略

第五节 相傅之官——肺病食养

肺开窍于鼻,治肺病先拿鼻子“出气”

外邪侵肺,食说温肺益气

第六章 因人而食

第一节 饮食美容:从里到外的“化妆”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养颜圣品

人乳,慈禧的一道美容佳品

第二节 常见疾患:药食同源对症而吃

小儿常见病的食疗方剂

老年人常见病的食疗方剂

女性经期饮食疗方

第三节 体质养生:食疗养生“自知之明”

阳虚之人吃肉有选择

阳盛之人的多菜少肉

气郁之人需少饮酒

痰湿之人少食肥甘厚味

阴虚之人应节制性生活

气虚之人需要益气养血

血虚之人不可劳心过度

血瘀之人要多动少酒

第七章 趣说美食

第一节 “文饭诗酒”的美味之旅

“素”养:清鲜淡雅趣说养生

满汉全席:誉满全球的食养

从喝酒的规矩说养生

菜名中的文化与养心

第二节 民以食为天:千谚万语说健康

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不补心发慌

喝凉水也能噎死人

话要投机,食要择时

咸食折寿,淡食延年

晚餐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方法有?

第三章 认清体质,把养生养到实处——辨清体质好养生

◎第一节 《黄帝内经》中秘藏体质养生的智慧

《黄帝内经》最早涉及体质养生

体质受先天、后天因素共同制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造成体质差异

体质影响疾病的产生与发展

不同体质易患不同的疾病

判断体质,从辨别阴阳开始

男性疾病无一不和体质有关

体形普遍看好体质明显下降

体质养生必须注重生活调摄

摩腹、捏脊,就可以有效增强体质

看一看,自己属于哪种体质

◎第二节 平和体质:养生要采取“中庸之道”

顺四时,调五味,平和体质这样养护

戒烟少酒,别让烟酒毁了你的好体质

平和体质来自平和的生活环境

心平气和——平和体质的养心之道

平和体质的最佳运动方式——太极拳

鳗鱼是壮阳补肾的“鱼类软黄金”

男人的“肾之果”——板栗

杏仁补肺、润肠又养颜

民间常用的健脑益智方

糯米饭——御寒暖胃佳品

每天一袋奶,喝得科学便能老而不衰

人参杀人无过——补品的正确吃法

◎第三节 药食同源治百病——最常用的食疗方

本草动口不动手,轻松战胜糖尿病

多吃防癌食物,远离癌症

性冷淡不用慌,食疗秘方帮你忙

肺病食茼蒿,润肺消痰避浊秽

应对肾病,从吃开始

吃掉这个万病之首——感冒

胃溃疡,可用蜂蜜来调治

赶走体内毒素,告别便秘烦恼

肠炎是个慢性症,运用食疗最合适

咳嗽了,吃吃枇杷就管用

学会妙用姜,日常保健康

◎第四节 饮食不当,会致病减寿——《黄帝内经》论食忌

病从口入,80%的病都是吃出来的

食品安全问题——最大的健康杀手

如何避免“问题菜”对人体的伤害

精细食物别多吃——富贵病就是吃得太精细

“方便食品”损害健康到底有多方便

油炸食品,健康免疫的仇人

不良饮食习惯伤身亦伤神

忌口——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女性经期过程中的饮食宜忌

避开饮茶十忌,才能喝出健康

坐飞机前要注意的饮食三忌

根据个人体质,掌握饮食宜忌

黄帝内经食疗养生法

如果有一种方法只要通过饮食调理,就能保养身体,祛除疾病,想必人人都想尝试。其实,这个方法早就有了,这就是我国传统的食疗养生法。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

食疗养生法

简介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讲究养生之道。很多适合养生的食品也随之被推广,常见的有养生杂粮粉,杂粮粥,药膳等等。

原理

中国传统膳食讲究平衡,提出了“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的膳食原则。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要保持食物来源的生物多样性,以谷类食物为主;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要摄入足够的豆类及其制品;鱼、禽、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要适量。

中国的传统膳食结构是非常合理的,但我国民众的饮食结构却越来越西化。资料显示,1997年到2002年,我国居民所消费的十大类食物中,粮食和豆类食品的消费量分别下降了l2.6%和6.8%,糖类食品增长了42.1%,植物油类、肉类、禽类和蛋类的消费都分别上升了20%。这种局面的出现跟洋快餐氾滥等问题有关,洋快餐大多是油炸、烘焙加工的食品,肉类比例非常高,这种“吃肉才有营养”的错误导向是造成饮食结构西化的重要原因,而实际上,食物热量的60%左右来自碳水化合物,25%来自脂肪,12%~15%来自蛋白质,如此才是理想的膳食构成比。洋快餐的特点是三高和三低,即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蛋白质,低矿物质、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由于营养严重失衡,所以国际营养学界称洋快餐为能量炸弹和垃圾食品.

实际上,在一些国人热衷于饮食西化的时候,以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为代表的东方膳食结构,却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美国参议院史无前例地召开了有关膳食营养的听证会,听取了美国康乃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在中国6年的合作膳食调查研究结果,认为中国的传统饮食结构是非常有利于健康的.

概括而言,中国传统膳食结构有四大优势。第一是主副食分明,传统膳食非常注重谷物的健康作用。第二是关注新鲜蔬菜的健康作用。中国传统膳食新鲜蔬菜来源广泛,食用量大,“食不可无绿”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饮食的金科玉律。中国居民每个人一天大约要吃500克新鲜蔬菜,德国只有80克,英国是83克,荷兰大约100克,[NextPage]美国l02克~103克,法国120克。第三是强调“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膳食原则,第四,我们的传统膳食坚持了低温烹饪的方法,如主食馒头、米饭、面条、饺子、粥等烹制都在水环境中进行,采用100C左右的温度加热,比烘烤的温度要低得多,爆炒菜肴也是短时间完成,这种烹调方式不仅有益于保持蔬菜的营养成分不受损失,也满足了菜肴表面杀菌的需要,同时也减少了油脂的氧化。

所以,我们要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结构,学会食疗养生的方法,要多吃“神”造的天然食物,少吃人造的加工食品。

体质食疗养生法

特禀质

“过敏人”用灵芝粉

特征表现:常说的过敏体质,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等过敏,常见病有麻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咳嗽和哮喘等。

养生推荐:灵芝粉。

经常吃些灵芝粉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过敏作用。夏季细菌容易滋生,要注意保持居室通风和卫生。

痰溼质

“大肚子”喝冬瓜汤

特征表现:大腹便便,晚上睡觉鼾声如雷,平日里光彩照人,脑门油亮,易出汗,且多黏腻。容易出现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

养生推荐:冬瓜汤。

冬瓜有利尿、祛痰的功效,夏季常食还可以清热解毒。痰溼体质的人一定要控制甜食和油腻的食物。

阴虚质

“口干族”吃木耳桑葚

特征表现:容易口干、面板干、眼干、大便干,总觉得很缺水。体形多瘦长,不耐暑热,容易失眠。

养生推荐:木耳和桑葚。

黑木耳和银耳都是补阴的食物,桑葚也有很好的滋阴作用。另外,五汁饮即梨、荸荠、鲜苇根、麦冬和藕榨汁喝,也有甘凉滋润的效果。

溼热质

“口苦族”吃野菜

特征表现:经常口臭或感到口苦,容易长痔疮和粉刺,面部和鼻尖一般都是油亮亮的,性格比较急躁。

养生推荐:荸荠芹菜汁、凉拌马齿苋。

将荸荠、藕和芹菜一起榨汁喝,有很好的清热利溼作用。另外,将马齿苋开水焯一下后加调味料凉拌吃也很好。

阳虚质

“怕冷族”喝杜仲茶

特征表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特别是胃、胳膊和膝盖处容易感到凉飕飕的,经常手脚冰凉。夏天不喜欢吹空调,肌肉不健壮,性格多沉静、内向。

养生推荐:杜仲茶。

当归炖羊肉和杜仲茶都有补阳的作用,不过当归炖羊肉火气大,夏天不宜吃。阳虚体质的人夏天要少量地吃西瓜、荸荠、绿茶等生冷寒凉食物。

血瘀质

“爱长斑”吃山楂

特征表现:不到50岁就长出瘀斑,女性则表现为痛经,面板较粗糙,眼睛里的红丝很多,牙龈易出血。

养生推荐:山楂红糖水。

山楂能活血化淤,红糖可以活血补血,二者配合对于调理血瘀有不错的效果。 另外,血瘀体质的人还要多吃黑豆。

气虚质

“复感儿”喝山药汁

特征表现:反复感冒、老爱出汗、说话声音低,不爱运动。很多小孩反复感冒,被称作复感儿,这和气虚体质有关。

养生推荐:山药汁。

山药、黄芪都是补气的中药,可以将山药榨汁喝,或煎水喝。另外可多吃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黄豆、白扁豆等。

食疗养生催眠法

1、水果催眠:过度疲劳而失眠的人,临睡前吃苹果,香蕉等水果,可抗肌肉疲劳;若把桔橙一类的水果放在枕边,其香味也能促进睡眠。

2、小米催眠:小米除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外,小米中色氨酸含量为谷类之首。中医认为,它具有健脾,和胃,安眠等功效。食法:取小米适量,加水煮粥,晚餐食用或睡前食用。

3、莲子催眠:莲子清香可口,具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等功效。近年来,生物学家经过试验证实,莲子中含有的莲子碱,芳香甙等成分有镇静作用;食用后可使人入睡。

4、糖水催眠:若因烦躁发怒而难以入睡,可饮一杯糖水。因为糖水在体内可转化为大量血清素,此物质进入大脑,可使大脑皮层抑制而易入睡。

五脏养生食疗法

如果体内五脏六腑出了问题的话,就会加速器官的老化,进而加快了身体的衰老。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五脏养生食疗法,希望对你有用!

五脏养生食疗法

酸入肝

酸入肝,也就是说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食醋等,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治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的功效。酸的食物还可以解酒,促进胆汁和胰脏消化液分泌,以防胸胁满胀。

甘入脾

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主要的是它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

苦入心

中医认为,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平时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以清心泻火,比如苦瓜、萝卜叶、大头菜等。

苦味入心经、心包经、小肠经,所以心火旺(包括打针的过敏反应,红肿热痛等)或小肠经旺(小肠、十二指肠感染、发炎,引起拉肚子、溃疡、糜烂,或熬夜后舌头肿胀刺痛,好像被烫到一样)时,可通过吃一些苦味食物来缓解。

辣入肺

“辛”即为辛辣,“辛”有尖锐而强烈之意。我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都是以辛辣为主的食物。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气、通窍达表、通顺血脉的“三通”的作用。

辛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解痉,意思是说对于肌肉紧张引起的头痛、偏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者心脏血管收缩痛,这时候给予一点辛,往往可以收效。

咸入肾

中医讲的“咸”不是专指盐,而略相当于现在讲的“矿物质”,包括咸寒、咸凉、咸温、咸干、咸平多种。咸味能滋养肾气,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喝一点淡盐水,可以保持正常代谢。

五脏养生食物

养心的食物

1.桂圆:可用桂圆肉泡茶常饮,或煮桂圆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红枣:红枣中含有多量的、为造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铁和磷,是一种天然的补血剂。对各种贫血、体弱、产生虚弱、手术之后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为适宜。红枣可用红枣煎水服,或用红枣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

3.金橘:性温,味辛甘,有理气,解郁,化痰的作用。金橘对痰阻心络和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由高血压病、血管硬化、甲亢、冠心病或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食之颇为适宜。可煎汤服,亦可泡茶饮。

4.葡萄:性平,味酸甜,有补气血的作用。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血虚心跳。”由于葡萄中所含的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都很丰富,对大脑神经有补益和兴奋作用,葡萄干的糖分和铁的含量也较高,这对体弱贫血者也有补血效果。因此,对心气不足型和心血不足型心悸,以及神经衰弱及贫血体弱者心悸心慌之人,常食葡萄,尤为适宜。

5.黑木耳:性平,味甘,有滋阴、养胃、活血、润燥的作用,能“补气,活血”。黑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剂,能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作用。凡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悸者,宜经常服食,颇多裨益。

养肝的食物

1.韭菜:中医认为春季吃韭菜,可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对养阳护肝本身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养肝。韭菜本身就具有助阳的功效,但是中医认为秋季的韭菜含蛋白质更高,所以如果有痛风的问题的话,那么最好不要吃了。同时韭菜还和一些中药会发生反应,所以如果有吃药的话,最好咨询一下是否会和药效产生反应。

2.葡萄: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维生素,本身就具有提高血浆白蛋白的作用,葡萄中的果酸能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同时对预防现代人高发的乙肝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再者因为葡萄中本身还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消除体内的自由基,由其是对于那些肝脏功能本身就不是很好的人,可以起到一个辅助治疗的作用。

3.绿豆:很多人都知道绿豆本身清热解毒,去暑消水肿的作用。其实因为绿豆本身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和氨酸,而这两种营养素同冰糖结合就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由其是可防止因为肝火旺而引起的上火。

4.大豆:大豆中除了含有丰富的雌性激素之外,其实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像钙,铁,磷这些元素促进肝脏的再生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5.动物肝脏:从以形补形的角度上说,动物肝脏本身就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了,其实这是因为肝脏本身的营养丰富,例如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铁各种元素的含量都是非常丰富的。

6.西红柿:西红柿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对于肝病患者来说还可补充一些营养素,更有利于减少毒素对于肝细胞的损害。保护肝脏的效果相当不错。

7.蘑菇:蘑菇是菌类植物中的皇后,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营养素了,而秋季吃蘑菇更有助于滋养肝脏。

养脾的食物

1.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2.红薯: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3.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4.薏苡仁: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5.白扁豆: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养肺的食物

1.银耳:可做菜肴或炖煮食用,例如与百合或樱桃加冰糖做羹。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可治疗阴虚肺燥、咽干口渴等症。

2.萝卜:生食可治疗热病口渴、肺热咳嗽;若与甘蔗、梨、莲藕等榨汁同饮,效果更佳。具有清热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的作用。

3.柿子:鲜柿生食能改善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等。柿子所具有的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的功效,适合冬季食用。

4.百合:熟食或煎汤,对治疗肺痨久咳、干咳咽痛等呼吸系统疾病及各种秋燥病症有一定效果。

5.荸荠:可配以莲藕榨汁共饮。具有清热生津、化湿祛痰、凉血解毒等功效,治疗热病伤津、口燥咽干、肺热咳嗽等。

补肾的食物

1.干贝: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

2.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

3.栗子: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对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

4.山药: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5.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年女性肾虚之人,食之最宜。

6.黑芝麻:性平味甘,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对因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白发、脱发、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等有较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7.核桃:则有补肾固精、利尿消石、润肠通便、温肺定喘的作用,常用于肾虚腰痛、尿路结石等症。

8.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9.黑豆:被古人誉为肾之谷,味甘性平,不仅形状像肾,还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患者。

10.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补益脾胃、益气活血、养肝明目等疗效。有利于防治头昏、目眩、贫血、腰膝酸软、肺燥咳嗽、肾虚水肿、脾胃虚弱等症。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若米知识关于黄帝内经之食疗养生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jiankang/119740.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静脉曲张什么症状?
苹果醋功效和作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