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健康 > 发烧的原理机制

发烧的原理机制

导读发烧的原理最佳答案发烧的原理发烧(fever),也称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发烧的原因,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发烧的原理

最佳答案发烧的原理

发烧(fever),也称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而且受时间、季节、环境、月经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认为当口腔温度高于37.5 ℃,腋窝温度高于37℃,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即为发烧。

发烧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但有时体温升高不一定都是疾病引起的,某些情况可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进入高温环境或热水浴等均可使体温较平时略高,这些通过自身调节可恢复正常。

扩展资料: 对于身体来说,只要外敌来袭就会发烧,发烧是人体的自然防御措施。是否发烧取决于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体温保持在36.5℃左右;当外敌来袭,体内释放前列腺素等物质,影响下丘脑,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就会出现发烧症状。高热时还会伴有一过性精神差、胡言乱语、迷糊等表现。

大家所说的“发烧烧坏脑子”是指,发烧很严重以至于发烧后出现智力减退,或者发烧后出现失聪、失明、瘫痪等情况。 发烧很常见,但是高热、伴有意识障碍时就要警惕是否可能“烧坏脑子”。

儿童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时,医生首要考虑是否是儿童脑炎。“烧坏脑子”的真正原因是脑炎。

脑炎又可分为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炎、结核性脑炎等。脑炎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易感人群为3至6岁儿童,因此,儿童要按照计划免疫流程及时接种疫苗。

一旦儿童出现发热伴意识障碍,家长要警惕脑炎,尽快到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新华网---发烧真会烧坏脑子吗。

人发烧的原理是什么

正常时人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疾病时许多致热原和致热因素引起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使体温上升,引起发热。

致热源可分为外热源与内热源。细菌及其毒素、病毒、真菌、螺旋体等微生物,免疫反应,某些药物等,统称为外热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属于内热源。

近年来研究证明,发热是外热源通过内热源作用于下丘脑引起的。 发热时,机体一方面通过对流、辐射和蒸发等使热量散失,另一方面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血管扩张、循环加快、出汗、呼吸增快等,使散热增强。

这样,由于机体热量的散失,使人就有发冷的感觉,甚至会出现寒战,引起肌肉颤动、收缩,使产热增加,体温迅速上升,并引起恶性循环。 发热的原因多而复杂,常见的原因有: 感染性发热——由病原体产生与释放的致热源,引起发热; 无菌性组织损伤的炎症发热——组织损伤后释放致热源,引起发热,如心梗、手术后吸收热等; 变态反应性发热——如血型不合、过敏反应、药物热等; 肿瘤、白血病性发热——由于代谢旺盛、肿瘤细胞及白细胞破坏后产生致热源,引起发热。

高温发热——如中暑时,是因高温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异常。 。

发烧的原理

发烧是因为体内白细胞为了吞掉细菌而迅速增加,耗氧增加而引起发烧,虽然体温37C是一般的正常值,但这数字并非固定值。"每个 人的正常体温都不尽相同,而且在一天当中会有很大的波动。食物、过多衣物、情绪兴奋、激烈运动等,都会提升体温 。

发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实,它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烧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较不具传染性。这些能力应可以抵消发烧时所经历的不舒服。

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近10%的FUO病例始终不能明确病因。发热本身可由多类疾病,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无法明确归类。过去这类患者通常由内科医师诊治,在大多数分科较细的医院则主要由呼吸内科医师接诊。目前很多医院开设了感染科,并把FUO归于感染科诊治,这种专科化管理是一种进步,可以提高诊治水平。FUO有准确的定义,其包含3个要点:①发热时间持续≥3周;②体温多次>38.3℃;③经≥1周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后仍不能确诊。可见,虽然FUO本身是症状诊断,不是疾病诊断,但诊断要求却十分严格。

发烧的机理是什么

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口腔温度>37.3℃,直肠温度>37.6℃),或一日内体温变动范围超出1.2℃;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病理反应和表现。临床上将发热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和超高热(>41℃)。超高热可能是中暑(心率与呼吸加快、皮肤灼热、汗闭、谵妄、昏迷等),或因循环衰竭(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短、瞳孔散大、晕厥、意识障碍等)引起,应在及时物理降温的同时送医院抢救。在未明确诊断之前不要轻易应用抗生素及退热药、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免掩盖病情贻误诊断和治疗,应在查明发热原因后对因治疗。

对急性发热患者在病程中伴有发疹者,属于急性疹性发热类疾病;在发疹性急性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发热病人,应逐日详细检查全身皮肤和口腔粘膜;如见有皮疹,应注意皮疹的大小、形态、有无高出皮肤面、颜色、硬度、边缘等情况,指压(最好用玻璃片压迫观察)有无褪色、有无瘙痒,注意初发部位及分布范围,经过中有无脱屑、脱皮及色素沉着等。各种急性疹性传染病有不同的发病潜伏期,皮疹的出现也在病程的一定时间内出现,在诊断时有相当意义,应注意观察。

发热的同时伴有肺部病症,如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是肺部炎症的主要表现(但患者的症状不一定齐全)。除按本栏目查询外,可按不同的突出症状进行查询比较。

周期性发热:体温突然或缓慢升高至高峰(可达40℃或>40℃),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后,迅速或缓慢下降至正常;经过一段无热期后再度发热,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后再次下降至正常,可反复多次。

发热持续两周者,病因复杂,大致可分为感染性、风湿性、血液病和恶性肿瘤四大类。

体温升高在37.5~38℃(口腔测温)并排除生理性原因,持续2周者,称为慢性低热。

发烧的原理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在正常健康情况下,这一对矛盾经常保持着动态平衡。当患某些疾病时,此相对平衡的关系发生障碍,使产热过多,散热过少,则引起发热。 o1p-

根据体温上升的机理不同,发热可分为两大类: 9edDd

一、致热原性发热 -ne

大多数患者的发热系由致热原所引起的,如各种病原体、细菌、细菌内毒素、病毒、抗原ز抗体复合物、渗出液中的“激活物”、某些类固醇、异种蛋白等,在体内产生致热原,称为内生性致热原。目前认为这些致热原作用于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大单核细胞,使其被激活而生成和释放出白细胞致热原,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改变其功能状态,从而影响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产热增加,散热降低,引起体温上升,出现发热反应。 O

致热原性发热可见于下列情况: `$Ly

(1)炎症性发热疾病时,病灶充血明显,致热原吸收较快,渗出液中中性粒细胞越多,渗出范围越大,则发热来的越快,热度越高;而增生性炎症(如结核病)致热原来自大吞噬单核细胞,其数量不多,产生致热原较少,再因吸收进入血液的也较慢,故发热较慢,热度较低。 C_"#\Z

(2)炎症病灶内虽有渗出液的中性粒细胞及致热原积聚,若周围组织增生形成包囊或机化,则致热原的吸收较慢,表现为中度发热、低热,甚至无热。但是当囊内压力增加(如渗出液增多)或屏障被破坏( 如挤压疖痈等)时,则可由无热或低热转为高热。反之,由急性渗出性炎症转为慢性增生性炎症时,则可由高热转为低热。致病微生物从病灶大量进入血液中,可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引起大量内生性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也可出现弛张热或消耗热。 75oT`<

(3)无菌炎症的发热,是由于某种损伤(如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和因供血障碍,引起组织坏死时,发生白细胞浸润的炎症,炎性渗出物中的蛋白质和白细胞吞噬组织碎片后,均能激活白细胞并生成和释放白细胞致热原,而产生发热。 vE%

(4)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热,因抗原ز抗体复合物激活中性粒细胞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故致发热。 E~'

(5)致热类固醇的发热,是由于类固醇致热原引起的发热,如周期热、肾上腺性征异常症、肾上腺肿瘤、慢性肝炎、肝功不全以及应用原胆烷醇酮治疗等,均可使体内游离原胆烷醇酮增高,在血浆中的游离型增高(正常血浆中原胆烷醇酮呈结合状态,游离部分浓度低),能使中性粒细胞释放内生性致热原,而引起发热。 E

(6)肿瘤病人的发热,可能是组织损伤部位的炎症反应形成白细胞释放内生性致热原;也有认为是肿瘤细胞的自身免疫因素激活白细胞释放内生性致热原;再有认为即是肝癌、肾上腺癌能引起游离型原胆烷醇增高,产生致热原;还有认为是某些肿瘤组织本身(如淋巴网状细胞瘤)可含有致热原。

退烧药的原理是什么

原理:

退烧药可以抑制机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在退烧药的作用下细胞质中的脂氧酶的催化生成白三烯类,参与过敏反应、诱发炎症、增强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趋化以及支气管、胃肠平滑肌收缩等活动。

尽管退烧药种类繁多,但都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抗风湿等共同的药理作用,仅作用强度各异,而作用机制相似。

扩展资料

引起发烧的原因:

1、外在因素: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2、内在因素:生病、感冒或其他疾病。

退烧注意事项:

1、如果感到很热,则脱下过多的衣物,使体内的热气可以散发出来。

2、勿使室温过高,同时,应让室内适度地透气,以帮助复原,并保持柔和的光线,使病人放松心情。

人体发烧的原理,过程和机制?

最佳答案人体发烧是身体对疾病或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发烧过程中,机体通过调节体温来抵抗病原体并促进免疫系统的功能。以下是人体发烧的一般过程和机制:

1. 炎症信号:当身体受到感染或疾病时,免疫系统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如细胞因子(例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作为炎症信号。这些信号会传达给大脑中的温度调节中枢,即下丘脑。

2. 下丘脑反应:下丘脑接收到炎症信号后,会调节体温以应对感染或疾病。下丘脑通过释放一种叫做前列腺素E2(PGE2)的化学物质来增加体温。

3. 体温调节:PGE2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即位于下丘脑的温度调节中枢。该中枢通过调整身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来调节体温。它会增加体内产热过程的活性,同时降低体内散热过程的活性,使体温上升。

4. 产热:为了产生额外的热量,体内的新陈代谢会加速,特别是在肌肉组织中。这导致了更多的能量消耗,使体温升高。

5. 散热:与此同时,体内的散热过程会减缓。这包括减少皮肤血流量和汗液分泌,从而减少了热量散失。

6. 全身循环: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调整的指令发送到周围的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来影响血液流量和热量的分配。血液循环通过将热量从核心区域输送到皮肤表面,以便散热。

总之,发烧过程中,下丘脑通过释放PGE2来调节体温。这导致产热过程增加,散热过程减缓,从而使体温上升。全身的神经和循环系统通过控制血流和热量分配来参

人体为什么会发热?热量是从何而来?

最佳答案分类: 医疗健康 >> 人体常识

问题描述:

我想不通,还有关于物质不灭定律是科学印证了的吗其原理何在

望各位老师解答

*********** 原野

解析:

正常人的体温为37℃(华氏98.6F)左右,但是在各个部位的温度并不尽相同,其中以内脏的温度最高,头部次之,而在皮肤和四肢末端的温度最低。如直肠温度平均值为37.5℃,口腔温度比直肠低0.3~0.5℃,而腋窝下的温度又比口腔低0.3~0.5℃。体温在1日内也会发生一定的波动,如一般在清晨2~6时体温最低,7~9时逐渐上升,下午4~7h最高,继而下降,昼夜的温差不会超过1℃。体温在性别、年龄上也略有不同,如女性略高于男性;新生儿略高于儿童;年轻人略高于老年人;而老年人的体温最低。另外,体温也受到肌肉活动、精神紧张、进食等因素的影响。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人体不断进行氧化代谢,不断的产热;同时体热也通过散热途径(皮肤、血管、汗腺)散发到外界环境中,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使体温在1日内保持相对的恒定。

人体之所以发热都是由于产热大于

散热而引起的。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人体体

温的正常范围保持在36.2℃-37.2℃,如果体温高

于正常范围0.5℃者,我们就称其为发热。人体之所

以会发热,不外乎致热原与非致热原两种因素作用

的结果。

(1)致热原发热:致热原发热是最常见的。与人

体有关的致热原,如白细胞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

(细菌外毒素、结核菌素等)、类固醇致热原(游离原

脘醇)等所致的发热。

引起发热的致热原若不消除,则体温调节中枢

的产热和散热反应始终在新的、提高了的体温水平

上保持新的平衡,因此病人的发热会持续不退。若

致热原被消除了,则体温调节恢复到正常水平,体温

也随之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

(2)非致热原发热:此类发热包括:物理或化学

因素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所引起的发热;体温

中枢功能紊乱(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相互抑制关系

失常,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及体温调节障碍等)所引

起的中枢性发热;先天性汗腺缺乏或患鱼鳞癣病等

使汗腺分泌障碍,不能散热而引起的发热等

(见图1)。

图1 发热、散热机制

人体发热的原因 知道了人体发热的机制,我

们就来介绍一下常见的可以引起发热的原因。

(1)感染性发热:这是由于各种病原体,包括细

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与寄

生虫等的感染,引起急、慢性全身或局部的感染性疾

病所致。如我们常见的细菌性肺炎、麻疹、伤寒、脑

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及疟疾等病。感染性发热占发

热原因的50%-60%,可见临床上的绝大多数发热

是由感染性发热引起的。在感染性发热中,又有细

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等等,这都是我们在用药中应

该注意的。

(2)非感染性发热:除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

的发热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也能引起发热,就是

说,没有“发炎”时也能发热,医学上称之为非感染性

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中枢

性发热。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中枢性

发热,如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颅脑出血等。发热

的特点是高热无汗。②吸收热。因无菌性坏死物质

被吸收后引起的吸收热,见于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

组织损伤、内脏梗死(如心肌梗死、肺梗死)、白血病

等引起的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吸收后引起的发热。

⑤变态反应性发热。常见的有风湿热、药物热、红斑

狼疮、输血输液反应等引起的发热。④内分泌与代

谢障碍所引起的发热。常见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时产热增多;严重脱水病人散热减少等都可以引起

发热。⑤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影响了体温正常调节,也可以引起发热。自主

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多为低热,并常伴有心悸、

头晕、失眠、食欲差等症状。⑧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

病引起的发热。慢性心力衰竭时由于尿量和皮肤散

热减少,心衰引起的肢体水肿又起到了隔热作用,可

以使体温升高而发热。一些皮肤病,如广泛性皮炎、

鱼鳞病等,也使皮肤散热减少,引起发热,不过此时

的发热多为低热。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若米知识希望发烧的原理机制,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jiankang/10996.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丹参滴丸说明书-丹参胶囊的说明书
疥疮怎么治疗!治疗疥疮用哪些方法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