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电商 > 没落的电商老板有哪些、不做电商的富豪有哪些

没落的电商老板有哪些、不做电商的富豪有哪些

导读烧光百亿融资后,有人倒闭有人停运,万亿市场养不活一家母婴电商最佳答案撰文/ 《 财经 天下》周刊作者 李丹编辑/ 陈芳又一个垂直电商倒下了。近日,母婴电商独角兽蜜芽关...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不做电商的富豪有哪些,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烧光百亿融资后,有人倒闭有人停运,万亿市场养不活一家母婴电商

烧光百亿融资后,有人倒闭有人停运,万亿市场养不活一家母婴电商

最佳答案撰文/ 《 财经 天下》周刊作者 李丹

编辑/ 陈芳

又一个垂直电商倒下了。

近日,母婴电商独角兽蜜芽关停APP的消息一出,令外界震惊不已。至此,许久无人问津的母婴电商行业,算是彻底以败局告终了。

蜜芽已是活得较久的母婴电商平台,这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11年的企业,在坚持了11年后,还是选择说再见。对于关停的原因,蜜芽在公告里解释说,是因为用户的购物习惯改变了,他们最终做出2022年9月10日停止运营APP的决定。

事实上,过去一两年蜜芽创始人刘楠的精力早就没放在电商上,她已经换了赛道,全心全力在做兔头妈妈,这是一个面向儿童人群的洗护品牌,刘楠将其称为自己的“二次创业”。

不光蜜芽,在母婴电商行业掘金失败的企业还有很多,名单能列成一长串,如贝贝网、辣妈帮、母婴之家、荷花亲子等,这些曾经的资本宠儿无一例外都成了资本弃儿,最终宣告失败。

从规模层面看,母婴用品市场规模很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母婴市场规模达4.8万亿元,为何如此庞大的市场却养不活一家母婴电商?

看到“蜜芽APP发布停运公告”上热搜时,消费者徐霖开始在记忆里搜寻,她记起来,自己2016年左右用过这个母婴类APP,“这家性价比一般,产品更新也不及时,久而久之就不用了”。

再翻看词条下面的评论,徐霖发现,大家的反馈都,有同样感慨“以前一直用来着,一晃都好几年了”的,有记起“这家创始人还上过《奇葩说》,说比米未市值高”的,也有调侃“直到停运了才知道这家公司”的。

通过这些零零碎碎的评论,大体能够拼凑出这家曾经站上风口的母婴电商独角兽的轮廓。

2017年,刘楠以蜜芽CEO的身份参加了《奇葩说》第四季。在节目里,刘楠讲述了自己进入垂直电商领域的契机、竞争和感悟。她说,孩子出生后,她会常常焦虑,会较真地拿出做毕业论文的劲儿去研究各种母婴产品,甚至给产品的美国官网邮箱写邮件询问。之后,她还会把资料整理出来,分享给妈妈们。

慢慢地,刘楠萌生出做母婴电商的想法,开了家淘宝母婴店,两年卖了3000万。再之后,刘楠又通过北大校友会联系上真格基金创始人、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拿到投资,正式做起母婴电商的生意。彼时,她把公司调性定为进口母婴电商。

那是2014年前后,正值80、85后一代结婚生子的那几年。那一批妈妈们有一个特点,消费能力提升,对高端母婴用品的需求水涨船高。于是,一大批国外的高端母婴用品品牌顺着海淘的路子进入中国,还一度带动跨境电商创下年均30%的增速。刘楠就是瞅准这个市场,准备把蜜芽宝贝(蜜芽的前身)打造成正规军,一举代替一直以来海外代购的散兵游勇。

为了打开市场局面,刘楠选择用简单粗暴的价格战。2015年3月,蜜芽挑起了母婴电商的价格战。当时,已经完成三轮融资的蜜芽不差钱,硬是把纸尿裤的价格从128元拉低到了50多元。“电商领域只有老大,没有老二和老三。”时任蜜芽CFO的孙伟说,为了迅速把规模做上去,拿到更大的市场份额,总会有人跳出来打价格战,蜜芽只是顺势而为。

蜜芽疯狂烧钱,使得纸尿裤的价格一路走低,从99元,到79元、66元,再到50多元。但效果也显而易见,蜜芽GMV成倍数增长。价格战之前,蜜芽每个月的GMV大概是2000多万,价格战的那几个月,GMV做到了5个亿。

在那之后,秀完“肌肉”的蜜芽成功拿到了雀巢、亨氏、达能、惠氏、美赞臣、herobaby等国际母婴品牌的授权。到了2016年,蜜芽已经完成5轮融资,估值接近百亿。彼时,春风得意的刘楠在接受采访时畅想公司5年后的场景。

(图/蜜芽官网截图)

从高处跌落的不仅只有蜜芽,倒在母婴电商路上的企业名单能列出一长串,荷花亲子、辣妈帮、母婴之家等。但此次蜜芽关停APP,也意味着,当年的母婴电商三杰(蜜芽、贝贝、宝宝树)已经悉数败下阵来。

曾经的贝贝网很风光,“单季度订单突破一亿”、“MAU月活千亿”、“天价融资”标签层出不穷。甚至于,还差一个IPO,贝贝网创始人张良伦就能兑现几十亿身家了。但最终的结局令人唏嘘,2021年,数百家供应商围攻贝贝集团讨债的新闻被曝出。据称,当时贝贝集团旗下的贝店,涉及拖欠1400多家供应商的账款,总欠款超过1.4亿元。

与刘楠的体面不同,张良伦当时跑路了,贝贝集团被传破产。

做母婴社区的宝宝树也不好过,好不容易闯关上市却惨遭投资人抛弃,股价长期在1港元以下徘徊,总市值只剩7亿多港元。投资人不满意,核心原因还是宝宝树业绩不行,被认定没有未来。宝宝树2021年的营收只有2018年的三分之一,仅为2.82亿元,净利润更是连年亏损,三年共亏掉了13.51亿元。

和刘楠一样,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也换了赛道,开始进行二次创业,这次他不再做儿童生意,彻底改行做起了中老年的生意,卖舒适鞋给中老年人,品牌名叫响午。

大母婴电商不好过,小母婴电商更难。某电商圈内人士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蜜芽的困境是整个行业的缩影,“身边那些母婴电商老板没一个不艰难”。

母婴电商曾经也是个香饽饽。

2014年,互联网江湖暗潮涌动。阿里巴巴成为美国 历史 上最大一笔IPO,3Q大战以腾讯胜诉收尾,美团、饿了么烧钱酣战,滴滴、快的日均烧钱过亿在时代的映衬下,母婴电商行业也热闹非凡。

当年1月,宝宝树获得好未来1.5亿元战略投资,正式拉开行业融资序幕。随后,辣妈帮、蜜芽宝贝、贝贝网、小荷特卖等母婴电商网先后宣布融资。2015年年初,贝贝网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直接将战势推向高潮。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到2016年三年间,蜜芽共获得五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真格基金、红杉中国、H Capital、百度等,总融资金额近20亿元。贝贝网先后拿下今日资本、高瓴资本、IDG资本、高榕资本等共计超23亿元融资。网经社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9年,我国母婴电商共计融资133.1亿元,其中贝贝网和蜜芽拿下了大头。

(图/蜜芽官网)

没想到曾经的资本宠儿,最终却成了资本弃儿。蜜芽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16年,六年来再无融资;贝贝网靠社交电商贝店的续命,稍微晚一点,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19年,但在出事之前也有两年没有获得新融资;辣妈帮的融资纪录停在了2017年,在今年出事之前,有5年没有获得新融资……

2016年年底,有网友匿名表示,蜜芽资金很紧张,再融不到钱就要出大事了。在这条内容下面,有网友附和,公司的资金链的确出了问题。在此之后,蜜芽试图自我造血,但都无济于事。

蜜芽造血的第一次尝试是招募城市合伙人,布局线下市场。当时成为蜜芽城市合伙人的方璐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根据合同,合伙人要先交90万元,取得合伙资格,就能用蜜芽的牌子,自行在省内推动线下加盟店。彼时,蜜芽承诺她,公司会上市,到时候给她算干股。

但事情的走向并不像蜜芽承诺的那样。方璐回忆,加盟后,她从蜜芽那里进了数十万的货,囤了一堆纸尿裤、驱蚊液等,没想到却被坑了,后来蜜芽在自家APP上搞低价促销,价格比她当时的拿货价低不少。

“蜜芽这样做,导致我们线下门店的货根本卖不出去。”方璐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她曾经多次找到刘楠,但对方不听劝。到最后,她不仅没有享受到蜜芽的干股,还损失惨重。

除此之外,2017年9月,蜜芽还推出了plus会员制自救,想走社交电商的路子,吸收新的用户。根据介绍,蜜芽的会员体系分plus会员、铂金培训师和钻石服务商三个级别,要想升级,必须完成一定数额的业绩指标和拉新指标。

具体来说,要想成为铂金培训师,需要达到6万的业绩,还得直接邀请至少20个人、间接邀请80个人。当然,完成拉新指标,公司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当时,不少社交平台上都有“蜜芽会员让你轻松月入过万”的“致富经”,公司也屡次被质疑打传销擦边球。这和曾经的贝贝集团何其相似。

2020年7月,有微博大V爆料:内部消息,贝贝集团旗下会员制折扣商城贝店涉嫌传销,被湖北荆门市场监管局处以3000万元罚款。很快,这条微博内容被删除,但仍有网友截图保存了下来。而贝贝被质疑的传销行为,则是张良伦提出的拉新法子:让老会员拉新会员进店,给予双方一定的优惠力度。

无论是蜜芽还是贝贝,其不顾后果的自救、拉新,背后都是自身增长乏力,遭遇资本抛弃的窘迫。

宝宝树商业合伙人魏小巍曾说,在2015年,行业里有人犯了一些错误,比如大促一个月之后还没发货,比如深陷假货风波,原因就是融资后,资本逼着公司不断做大GMV。只有GMV快速增长才能融到下一轮钱,如此反复。但很显然,依靠前期的资本和价格补贴,母婴电商已经触及了天花板。

根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互联网母婴市场研究报告》,2014年,母婴电商市场规模的增长率达到了111.4%。随后,从2015年到2020年,该数值逐年降低,从98.5%、38.9%、27.3%、17.2%降到了2020年的8.6%。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对于垂直电商而言,只有增速远远快于阿里、京东这样的综合电商巨头,才有可能熬下去。

可惜的是,所有垂直电商都没能做到,奢侈品电商、美妆电商等不仅量比不上综合电商,增速也比不上,毫无竞争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母婴电商也不例外。

事实上,蜜芽、贝贝们并不是第一批倒下的母婴电商。其先例是2004年上线的红孩子。

2004年,这家以电商结合目录销售的母婴用品网站上线。巅峰时期,红孩子在全国发行了超过百万份母婴产品目录,其销售额甚至超过了当时当当和亚马逊之和。与此同时,作为行业标杆,红孩子也颇受资本垂青,先后引进4轮融资,总额达8000万美元。

随后,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红孩子开始走向衰落。当年,1号店率先开通母婴频道,紧接着,亚马逊、淘宝、京东、当当等大型综合电商平台先后入局,抢占市场。2017年,亏损严重、无力抵抗的红孩子卖身苏宁,母婴电商行业落入冰点。

垂直电商和综合电商之争,由来已久,且均以垂直电商战败告终,红孩子、凡客、当当、聚美优品、酒仙网皆如此。庄帅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想跑赢综合电商巨头,必须保证超高速增长,“头两年增速要在1000%到2000%,第三年得保证200%,之后几年不能低于60%到70%”。

而到了母婴电商领域,受困于奶粉、纸尿裤等行业标品日益透明且平价化,想要获得高增长只能打价格战。

(图/视觉中国)

孙伟说,即便不打价格战,按照之前纸尿裤15%的毛利,再刨去履约成本,企业也挣不到钱。这么来看,还不如打价格战,通过战略性亏损引流,再通过非标品(婴儿车、儿童床品等)获取毛利。

久而久之,母婴行业又陷入一个新怪圈。用母婴电商宝贝格子CEO张天天的话来说,母婴电商不打价格战是死,打价格战也是死。各大母婴电商的销量全靠烧钱促销,促销一停,数据立马暴跌。

业内人士说,母婴电商自身没有造血能力,早期可以靠资本输血谋求高速发展,但当资本转头不再继续支持后,相当于外部输血断了,如果自己又找不到自救的方法,出问题是早晚的事情。

贝贝网投资人、今日资本徐新曾坦然,如果要在行业里混得好,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标准,其一,市场份额要达到两三成;其二,要领先同行两倍。这在综合电商巨头林立的母婴行业,显然不成立。有数据显示,在母婴电商市场,阿里、京东的份额加起来常年保持在70%左右。

存量优势用尽,摆在母婴电商面前的路似乎只剩下一条:回归商业本质,到线下去做服务。

孕婴童全渠道服务商乐友的执行总裁董刚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乐友1999年起家于线上,当年,生孩子的几乎不上网,上网的年轻人又还没生孩子,不得已,“被逼到了线下”。2014年前后,拿到融资的母婴电商们开始挤压线下连锁店的生存空间,本就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乐友又开始自建APP,作为门店的延伸。发展到今天,乐友已经升级为“直营+加盟+全渠道电商”模式的玩家。

“在母婴领域,纯线上的商业模式不再能满足用户的全面需求。”董刚坦言。究其原因,母婴行业的便利性、专业性、安全性都得依托线下门店来完成。

线上加线下,这似乎成了行业共识。以2018年为时间节点,在零售战火从线上向线下蔓延的大背景下,母婴电商品牌开始布局线下渠道, 探索 渠道下沉。与此同时,阿里、京东也相继完成对几十万中小母婴门店的整合。

母婴电商的终点,是线下还是灭亡?庄帅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即便母婴电商品牌转而布局线下,也得和不差钱的巨头正面刚,相比于线上,线下对于资金的要求更高。

庄帅坦言,在电商领域,垂直电商从出现到衰落的脚本,他已经见证了4轮。此次蜜芽关停APP,预示着这一波母婴电商的集体落幕,其还是没能逃过垂直电商的宿命。

(文中徐霖、方璐为化名)

三大电商平台创始人卸任CEO,他们分别都是谁呢?

最佳答案分别为马云、刘强东和黄峥。

三位电商平台分别对应的是淘宝、京东和拼多多。事实上,公司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有效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行。多家电商平台的CEO离开原有的职位,反观三位CEO离开平台后,平台还会得到持续发展。

马云卸任,引发网友猜测

大部分网友得知马云的经商头脑之后,大家会直呼马云是商业鬼才。当国内电商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时,马云却看准了互联网电商发展的优势,迅速创立淘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扩展业务量。阿里巴巴集团应运而生。随着公司发展状况越来越好,在线支付和金融平台的推出,导致马云的个人事业更上一层楼。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测,马云提前退休。

黄峥卸任,却依旧是拼多多最大股东

曾经,拼多多上线之后,用户数量持续上升,工作团队制定良好的发展策略和发展模式。拼多多却依靠着特殊的经营模式,收获众多用户,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黄峥作为拼多多创始人,一直为公司发展提供有效方案。2020年七月,黄峥卸任CEO,可他依旧是最大股东。

刘强东不再成为公司CEO,却依旧掌握权利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刘强东离开了公司管理层,但是刘强东一直拥有着公司的决策权。虽然新的CEO已经上任,但是CEO也会向刘强东汇报公司发展状况。看似刘强东离开京东,事实上,刘强东并没有离开直接的业务。他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从而转变公司策略。

三家电商平台的起点和发展轨迹并不相同,最相同的地方是创始人已不再成为公司CEO。其实,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毕竟公司发展到高水平后,决策团队的重要性得以显现。

三大电商平台创始人卸任CEO,此举的背后我们该如何解读?

最佳答案三大电商平台创始人卸任CEO,在此背后,我们可以想象这些老板退居二线是因为想要让自己创建的电商平台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毕竟开创者未必就能够守好自己的家业。

三大电商平台创始人都已经卸任CEO这个职位,同时他们对公司也没有了绝对的控制权,他们几人的放权除了意味着电商平台近几年业务增长疲软以外,还有就是他们也想通过让一些新人实践进行电商平台的革新。网友们在震惊于几个CEO都退出江湖的同时,还有就是觉得电商平台现在发展的实在是不如人意。

三大电商平台创始人卸任CEO

就在近几年,最早的是马云退出了自己的阿里巴巴经营,其后则是拼多多的创始人宣布不再担任CEO职位,最近刘强东有宣布自己退出京东CEO这个职位同时隐居二线。这么多的电商平台CEO退出这个职位真的是令人玩味,毕竟电商平台这几年随着疫情的影响的确效益也没有之前那么好,他们现在退出也算是一种激流勇进的表现。在刘强东卸任CEO之前,京东平台已经对零售平台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其中惊喜的裁员幅度甚至达到50%,这是很夸张的数字,但裁着裁着员工最后连老板自己都卸任了,这可真的是令人感觉世事无常。

此举背后的含义:谋求电商新发展

目前只会CEO都已经退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只有刘强东对自己创建的京东还有一点没事,但之后的趋势导致他也有可能很快就连二线的位置都待不住。这些电商平台CEO纷纷退居二线或者直接去其他行业工作,我们党不相信他们这样子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们这样做最大的理由就是想让自己的电商平台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各大电商平台的资本构成是比较合理的,大股东不仅有专业投资人,同时也有一些其他商业主体的参与,这能够为企业带来资金支持的同时,还有就是几名CEO对企业的话语权并不是那么强的,也许他们退出了企业经营才能够让电商平台能够更好的发展。

易趣网宣布关停,昔日电商老大为何会“没落”?

最佳答案易趣网宣布关停,昔日电商老大会“没落”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中国市场的认知不够清晰。可以说易趣在市场上的尝试确实是非常新鲜的一次选择,但是邵亦波将其卖到了美国之后就走错了路。虽然将其卖出确实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但是卖出去了以后易趣一直坚守着美国公司的运营模式,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妥当的。易趣没有弄清楚中国市场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运营方式,所以才会其差一招的被阿里巴巴给打败了。

最初易趣根本就瞧不上阿里巴巴,而且认为阿里巴巴是非常落后的,因为阿里巴巴用免费模式面向所有的群众。易趣的收费模式让其看似非常的高水准,但实际上对于中国市场而言这种模式是非常不合理的,所以到了后期阿里巴巴才会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易趣在竞争之中自然就落入了下风,而阿里巴巴则越来越受众人的认可,慢慢的易趣就在中国市场上出现了败北的现象。

易趣虽然诞生于中国,但是却并没有透彻的了解过中国的市场,虽然说易趣确实是一个引领时代的前者,但是在没有弄准市场发展趋势的情况下依旧没有办法大规模的赚钱。阿里巴巴能在中国市场上迅速的发展下来,是因为阿里巴巴懂得中国人的心智,而且也明白中国商户到底需要怎样的平台。

相对于易趣这个需要收费的平台而言,阿里巴巴对于众人而言成本是非常低的,虽然可能会需要一些营销的费用,但是开头几乎可以用零成本来形容。可以看得出来阿里巴巴确实是非常适合中国市场运营模式的,所以最终易趣才会失败,并不是易趣运营的方式有问题,易趣只是不懂中国市场而已。

黄峥之后,电商三巨头已全部隐退

最佳答案有一个故事曾在浙大留学圈传播甚广。

故事的主人公是黄峥。2002年,黄峥从浙大考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学位。

那时候,由于中国学生在美国GRE考试中成绩太好,以至于美国一些学校怀疑GRE考满分的中国学生有问题。

而黄峥可以精确控制自己的GRE成绩,使之保持在既能被美国学校录取、又不会引起怀疑的分数。

这样的人,一般被称为“学神”。

遗憾的是,纵使是“学神”,也难算准时代的风声。

马照跑舞照跳,时代已经不允许有些人当主角了。

1

激流之下,黄峥退了

3月17日,电商新贵拼多多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拼多多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

同一时期,阿里巴巴年活跃买家数为7.79亿,京东为4.72亿。

辞任后,他持有的1:10投票权也将失效,名下股票三年内锁定不出售。

早在2020年7月,黄峥就卸任了拼多多CEO一职,这一次,连董事长也不当了,他要去:

黄峥此举被外界解读为“退休”,但实际上,黄峥今年才41岁,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更重要的是,拼多多诞生还不到6年,正是打攻坚战的时候,远没有到可以自由潇洒的地步。

所谓的退休,更多是一种“退而不休”。在拼多多的股东名单中,黄峥目前的股份为29.4%,依然是第一大股东。

黄峥的投票权委托拼多多董事会以投票的方式进行决策,而在目前拼多多6位董事中,基本上都是黄峥最亲密的战友。

此外,在拼多多的股权架构中,还有着同股不同权等多道“保险杠”,这家公司依然姓黄。

所以,退休是不可能退休的, 让黄峥急匆匆隐于幕后的,更可能是汹涌的舆论。

一个成立不到6年的电商平台,不仅早早上市,更后来居上一跃成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黄峥带领下的拼多多确实耀眼。

但拼多多在极速飞奔的同时,问题也如影随形。

刚成立的时候,从下沉市场切入的拼多多,身上一直是“假货”“低端”的标签。百亿补贴后,又被贴上了“烧钱”“败家”的标签。如今,更是深陷“员工猝死”“卖盗版书籍”的漩涡之中。

在外部,拼多多宣传“拼得多省得多”;而在内部,拼多多倡导的是“拼得多挣得多”。

这背后,是拼多多近乎畸形的高效。

2021年初,拼多多员工“润肺”的猝死事件引出了拼多多针对员工的一系列违规操作:

一路狂奔的拼多多,一度处在价值观的漩涡中心。

稀释股权、隐退幕后,黄峥一直想从这个漩涡中抽身。

2

电商三巨头都退了

黄峥的后退,无意中创造了 历史 。

如今的互联网已是商业世界的中流砥柱,中国电商平台也已经坐上国际市场的牌桌,其中的翘楚,便是阿里、京东与拼多多。

而随着黄峥的辞职,这三家公司的创始人,马云、刘强东、黄峥都已退居幕后。

放在全世界,这都是一个奇观。

纵观大洋彼岸的互联网巨头,扎克伯格、贝佐斯等人依旧奋战在一线,丝毫没有退隐的心思。

虽然都是退居幕后,但三个的路径却大有不同。

2019年教师节,55岁的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职。

马云的一生,跌宕起伏。他曾三次创业失败,也曾多次经历至暗时刻,但最终带领阿里巴巴走向了成功。

本以为从此潇洒快意,但谁曾想,马云的光彩被定格在2020年10月24日。

那一天,马老师在外滩金融峰会上开炮,当着一众金融高层的面,直言“银行当铺思维”、“中国金融没有系统”,将中国银行业嘲讽了一番。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监管部门约谈,蚂蚁IPO暂停,反垄断呼啸而至。

这之后,马云整整“消失”了88天。

以外滩演讲为分界点,马云和他的阿里,遭遇创业以来的最大危机。

而刘强东,在大洋彼岸败走明州。

明尼苏达一声炮响,江湖从此只剩下东哥的传说。

早在2018年,刘强东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不会在65岁前退休。

没想到反转来得猝不及防,明尼苏达案结案前8小时,刘强东亲自签发了《京东商城组织架构调整的公告》,调整后,多个事业群负责人不再向刘强东汇报,而是向京东集团CMO、京东商城轮值CEO徐雷汇报。

到了2020年,跟刘强东相关的消息只有“卸任”。

资料来源天眼查

在此之前,京东一直与刘强东深度绑定,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京东的二把手是谁。

可以说, 刘强东既是京东的壁垒,也是京东的软肋。

京东最终没能在刘强东的带领下打破BAT的格局,他不再是弄潮儿,他已经退到了岸上。

总结三个巨头的隐退,星球商业评论文章里的一句话非常到位:

男同志一定要管好“三巴”。

3

膨胀的巨头

回过头来看,过去的20多年,是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机遇之年。

1994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率先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接入了国际互联网。这一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元年。

这之后,2003年的非典成了互联网发展的契机,2009年移动互联网迎来腾飞,中国互联网从此势不可挡,一批巨头也由此诞生。

以阿里为例,新财富曾做过统计,阿里巴巴从2014年至今年报披露的重大股权投资,金额合计3958亿元。在一张号称“最全阿里投资概念股”的表格中,与阿里存在股权关联的公司总市值高达4万亿。

资料来源天眼查

以2019年GDP来做对比,这一数据能超越上海和湖南,排在全国第九位。

互联网巨头们的能量,深不可测。且已经超越了传统单一行业的垄断性大企业,正在向超级巨头演化。

知名博主“兔主席”就曾对互联网巨头做过一个梳理,他提出了三个维度:大企业、互联网、资本。

这三个维度存在叠加效应,如果只有一个维度足够大,就称为1.0效应。在1.0效应中,华为、百度、瑞幸分别是大企业、互联网、资本的代表。以此类推,2.0效应指的是两个维度的叠加,3.0效应就是三个维度的叠加。

而如今的互联网巨头,就是3.0的代表: 大企业 互联网 资本。

对照一下,阿里、腾讯、美团等巨头似乎都是如此。

在此前的文章中,笔者也曾提出过一个论断:

如今“看不到边界”的互联网巨头,已经超越了吴晓波提出的四大利益集团(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无产阶层、有产阶层)的范畴,成为了第五种力量。

在互联网巨头的生态体系中,既交织着有产和无产(劳资关系),又包含着中央和地方(产业与城市),但与此同时,它们似乎又游离在这四大利益集团之外,看不到边界。

这样的趋势让人感到不安。

4

尾声

仅仅两年前,垄断这个词离人们还很遥远。

互联网巨头们也曾是国人眼里的“希望”。无论是电商平台购物带来的方便,还是支付方式带来的变革,都在很大程度上为它们赢得了 社会 舆论的支持。

但风向骤然变化。

从马云“飘了”,到蚂蚁金服上市搁浅,再到监管高层的一个个重锤,最后落地为三巨头受罚。

在此之前,互联网巨头们用电商搞垮了实体小店,用网约车抢了出租车的饭碗,用外卖流量入口绑架了餐饮店老板,还要用资本补贴下的送菜服务逼死菜市场小摊贩。

到最后,大家发现,那些被挤垮的小老板、小商贩、小生意人……变成了快递员、外卖员、滴滴司机和送菜员。

大家失去了一切,变成了互联网巨头的打工人。

有人甚至说,这就是新时代的圈地运动。

当巨头们开始利用自己的行业垄断地位,“虹吸”金字塔底层民众的财富时,它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正如南方周末说的那样——

反垄断不是反对富人,而是反对为富不仁。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不做电商的富豪有哪些。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若米知识的其他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dianshang/65722.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跨境电商项目实战实训报告
跨境电商常用的五大国际快递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