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电商 > 医药电商为什么分账 医药电商怎么玩

医药电商为什么分账 医药电商怎么玩

导读B2B医药电商实操宝典,千亿市场2019年趋势预判答作者:洪秀海笔者在2018年专注传统商业的代运营,继《传统医药商业进入电商唯一之路——代运营》、《把握B2B医药电商发展的三个阶段...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医药电商为什么分账,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B2B医药电商实操宝典,千亿市场2019年趋势预判

作者:洪秀海

笔者在2018年专注传统商业的代运营,继《传统医药商业进入电商唯一之路——代运营》、《把握B2B医药电商发展的三个阶段》之后,很久没有发长篇大论了。然而参加完湖北电商沙龙后,又有一些感触,感慨于医药流通电商的蓬勃发展,感慨于医药行业诸多朋友的兢兢业业,更为了回答困惑于流通电商如何走得下去的问题。这篇文章邀约了很久,春节才有时间整理出来,也当做我做医药电商代运营这一年的总结和对2019年医药流通电商的展望吧。

2018年初,我带着对医药电商的敬畏之心和对医药流通电商的初心,与朋友们成立了行业内的一家医药电商代运营公司(派友 科技 )。

接触过B2C的朋友们对“代运营”这词并不陌生,而对于流通行业的人来说,很少有人清楚。这也是我这一年来跟传统商业们,经常要洗脑的一个词。当然说太多电商技术方面的东西,他们不需要熟悉,这样反而会觉得电商对他们太远。

而当你换一种说法——“承包电商部”,他们立即恍然大悟。接下来就会又问到一些露骨的话:“你们三个月内能做到500万月销售吗?我有钱,产品不是问题”。

当然能问到这些问题的人,已经意识到再不行动,没准不等被政策淘汰就已经被行业淘汰了。幸好,在我服务的三家客户中,已经不存在排斥电商的事了。

我的客户是这样三类人。

第一类是走稳定现金流的市级流通企业。由于是走现金流,因而每年的销售体量2个亿。客户类型主要是诊所和小药店。产品类型为大流通和小普药为主。

该企业的亮点在于采购人员业务能力强,终端客户都是老客户,区域内客情关系比较好。实际上,从现有业务来看,该企业并不是特别渴望做电商交易。第一,客户群体维护的好,不急于开发区域外市场。第二,企业账面现金流稳定 健康 ,电商的现金交易优势并不突出。第三,采购渠道多样,产品相对稳定。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企业高层还是决定“触网”,当然是在不投入太多精力和资金的情况下。

从代运营的角度来说,用极小的风险试错,是电商服务的优势。简而言之,代运营公司投入人力,企业投入少量资金;代运营公司导入资源,企业导入产品。初入医药电商领域的企业最大风险是,大量招兵买马,好大喜功。

代运营公司投入团队协助商业公司开展电商业务,梳理传统企业内部的电商流程(财务流程、物流发货流程、首营资料备案流程),开展线上业务管理(上下架管理、订单退换货、订单正常审核、活动管理)。初期的目的是“测款”,测算电商整体利润、测算适合线上销售的商品品类、测算整体服务体系能否支撑电商交易、测算线上业务适合什么样的平台网站、测算现有业务是否适合电商自营。

虽然说,不是所有的医药流通企业都适合做电商,然而可喜的是,经过1年的代运营合作,该企业电商业务已经成型,仅通过1家电商平台开店,已经每月有100多的新客户,30万-50万的销售额,净利润达到2%,超过湖北和广东的大多数医药电商流通企业。

第二类企业,年销售额4个亿,客户群比较杂,覆盖整个市郊。老板为80后,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魄力与能力兼备,更能积极拥抱互联网。没有与我合作之前,他已经在多家A平台网站开店,每月不低于150万的销售。他的困惑在于,销售额上去了,成本反而加大。

我们知道,医药商业公司开展线上销售,所支出的费用大概分为:运输费(快递物流费、物料费)、交易佣金(平台押金、A平台交易佣金)、平台活动费,这三大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随机的费用,如首营资质快递费、快递保价费、退换货费用、破损费、税费。我经过测算只要开展线上交易,在不开展引流活动的情况下,至少消耗4个点费用。这样就必然导致部分商品上线是亏本销售。于是商业公司在粗放式运营的情况下,由于受到经营成本的考核限制必然线上不敢做优惠活动。

在正确核算成本类别的情况下,有策略性的开展引流活动是有必要的。如果本身就没有太多优势品种,普药的优势又并不大,这样的情况不做活动也可以做好线上销售利润。例如,很多平台有线上聊天工具,如药师帮。这样的平台一般可以能跟踪客户浏览记录,针对这样的客户,做针对性的结合在一起做陌生拜访也是有必要的。譬如一个黑龙江客户,在年底多次访问商城里的聚瑞普锌,电商部就可以主推聚瑞普锌这类商品。

同时,在产品库存和价格定位上。线上的销售与线下共用一个ERP库存。在线上销售额小于线下交易额的阶段,只能选择优先发货。这样一旦不采取锁库存的形式,必然无法保证线上订单的正常库存。就算系统对接无误,也会导致客户体验不好。所以做电商不是销售问题,而是决策问题。可以确定的是,高毛产品需要保证有正常的库存。

解决了库存问题,就是优化产品定价了。4P理论中,价格、渠道、促销、产品缺一不可。好在细致代运营有据可循,不是盲目定价和线上顺加2%定价。我认为,这里的定价是依托在产品上。也就是上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决定订什么价。不是盲目的什么库存商品都上线,具体如何挑商品各有各的看法,这里不必赘述。从定价的角度来看,需要做一些细致的工作。比较所入驻平台的竞品价格和实际情况,而不是依据本区域内传统的定价策略。

譬如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7)最低价格为32.8元,倒数第二三的价格为33元/盒、33.1元/盒,且库存充足。我们的底价为28元/盒,在不参与促销的情况下,定价空间在28+X元/盒(不含税)。由此基础定价出来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到商品是否紧缺、季节性、常用、可替代性等。

第三类是,具有区域资源且有90%占有率的企业。该企业库存商品12000种,有医院配送资源,有国控等国有企业背景,年销售额10亿,纯销7亿。该企业自己组建了最多8个人的电商部。做到半年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电商交易规模提升不上去,一直维持在150万/月以内。同时也由于电商销售利润不足以支撑部门成本,因而电商部人员缩减为3人。实际上,他们在电商方面遇到的问题是效率和会员采购黏性不高的问题。

效率的问题,派友通过工具解决。入驻多平台,造成订单和库存统计处理混乱。部分企业不得不才用增加人手来填补大批量订单开单问题。但是这样,犹如饮鸠止渴,增加大量人力成本,利润反而减少。采取对应的工作,打通A平台订单和内部erp,从新用户首营备案,到订单产生再到订单录入、订单出库,一键完成。湖北启元、千瑞铭等企业也是这样操作。

同时,商品定价过程中,会遇到在售商品的定价选择问题。12000种商品,可售商品由8000种,如果按照小型商业公司人工比较不同A平台竞品价格的方法,肯定会花费大量的人力。派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这样的问题,现在正在开发一个不同平台数据分析工具,通过匹配商品编码,抓取竞品价格,并判断是否参与促销。这样形成一个分析EXCEL,运营和商品人员就可以实现及时定价。

总结一下。这一年的代运营的确遇到了很多杂七杂八的事,医药流通电商已经不是做与不做的简单判断了。网络新渠道对任何企业都是必须的选择。在广东普宁、湖北武汉、四川成都,已经出现了第一批“新医药流通企业”。他们抓住时机,依托互联网渠道改变买与卖的简单交易,加入资金流和以量换价的理念,以最快的资金周转率获得大量的有效终端,借以向工业企业“展示肌肉”,由此来获得更多的工业支持。

在2018年底,我参加了湖北举办的一个医药流通电商分享沙龙。原本容纳50人的会场,来了120人,我深深地为与会者的激情折服,在湖北做好医药流通电商的企业是这么多,想要和正在做电商布局的企业更是多。

很久之前,我看到了个别医药电商平台烧钱的玩法,平台的真正价值落下沉不到终端,商业的服务并没有体现,工业的促销政策依旧被截留。而今我从迷茫中走出来,并通过1年的实操,得出结论:深度代运营能够让电商的真正价值赋能到整个行业。

在2018年医药流通电商呈上升趋势,诸多品牌工业越来越重视线上品牌的销售和维价;不同的A平台在寻求增额到增润;越来越多的商业流通企业参与电商渠道的建设;终端也逐渐养成线上采购补货的习惯。

在走访福建商业公司的过程中,一个比较明显的案例。线上卖的好的一种药,如小儿消积食口服液(鲁南10ml*10支)线下在福建区域并无太大销售额,产品原本也不控销,但是当在5月份线上销售额猛增,销售区域集中在江苏、山东区域,受到当地代理商的投诉后,厂家开始控销,于是造成线上也不允许销售。同样的也有聚瑞普锌这样的产品,这种治疗胃酸胃炎强度偏猛的产品在年底东北区域采购量和囤货量较大,造成区域性短缺。因而终端通过平台寻找到福建区有这样的产品,于是厂家也实行了控销限制。这样的品种太多了。

一方面,工业企业对线上销售商品控制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一部分工业尝试走线上新品销售的尝试。安多惠尔抗菌凝胶是女性私处消字号产品,从产品的客户群锁定和产品的工业特性都有较大的成长空间。经销商希望通过“品牌建设+线上销售”作为初期市场开拓的方式。从品牌建设上来说,引入新媒体(公众号+微视频)做线上教育和精准人群锁定。从销售渠道建设上来说,采取B2C+B2B共同搭建针对个人销售和分销商的线上渠道策略。这是传统工业企业较早尝试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品牌的案例。当然传统工业企业内部很少有人能够开展这样跨界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品牌充当的是一个整合资源的作用。当然这样做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实际上,早在前几年B2C风风火火的时候,一部分工业品牌(以岭、通化金马)也有与康爱多、健客网深度合作。只不过全方位立体化把B2C、B2B、新媒体、互联网医院整合到一起在2018年才开始。

我们憧憬一下这样的场景:目标患者身体有恙,在网上搜索到相关疾病信息,了解患友的情况并分享;同时,在互联网医院咨询专业医师;接下来,医师了解病情,推荐某种非处方药或器械,并指导患者如何使用,如何到指定的药房诊所获取到商品;患者通过B2C渠道或者线下020渠道购买商品;同时B2B渠道内药品预先完成铺货和渠道建设。这样完成了一个药品新零售的小闭环。

由工业品牌牵头布局新零售是2019年的新变化,药品品牌企业再也不能忽视电商对他们的重要性。

流通商业在2019年考虑的更多是增量和增润。因而需要摆脱以前的粗放式线上运营方式,转为精细化运营。这个在上一部分已经提到多次。一分部商业定位新流通商业,一部分商业坚持以传统带互联网销售,另外一部分有资源有实力的商业更多在布局全产业链。

无论何种变化,都不是以前的粗放思维,仅仅把电商当做一个工具和新渠道已经不行了,是更多的有理性的结合自身特点融合互联网。湖北的中泽商业,从自身出发只做新特药和处方药的批发;成都拜欧在现有销售网络基础上,新增到26000种产品、开发终端SAAS工具布局产业链、山东医邦人锁定高毛利OEM产品做深度控销。

在2019年,纯粹的A平台和纯粹的B商业已经越来越淡化。也就是说,平台思维有区域化自营商城的变化,做的好的商业有做虚拟平台的思考。

药师帮、1号药城等平台重点扶植交易量大、终端活跃度高的商业公司,采取收购、入股、并表的形式,参与平台的深度服务建设,强化终端的可控、商品的可控,进而实现利润增长和持续。而做的好的商业公司已经尝到线上交易的甜头,看清楚了资金流对传统企业的价值,转而寻求跨区域的商业联盟,从工具角度实现统一管理、产品库存的共享、商品的利润可控。

从医药A平台经营者的角度来看医药流通电商,也是适合“理性”。在2018年业内有两个比较大的融资,一个是岗岭集团的美国IPO,另外一个是药师帮的4.2亿人民币C轮和1.33亿美元D轮融资。作为三方平台,D轮融资金额反映着市场和资本方对A平台模式的态度。我认为,融资不算多。

目前还没有出现一家流通电商行业的独角兽与现在的盈利模式不清晰有很大关系,而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跟平台规模和产业基础有关。在我国11000亿药品市场里有30%在院外销售,70%在医院内。

也就是说3000亿在流通市场,发达国家33%的市场渗透率是医药电商的平均水平。因而,在未来我国医药流通电商市场体量约1000亿左右。如果再按平均利润率1.5%为标准测算,整体流通市场每年产生15亿的利润。这里说的医药A平台目前还是集中在大普药产品的销售上。

而大 健康 领域另外一万亿是属于保健品、器械、日用品市场。相信在2019年会有一部分以主营这样一类差异化产品的平台出现。这里不得不谈一下阿康 健康 ,它成立于2005年,有超过13年的处方药经营基础,业务范围从最初的院内处方药市场延伸到如今的院外和2C市场,模式上也从药品B2B拓展到以病种为核心,DTP+CDC结合,2B+2C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集成供应链体系,拓展“医疗+病种+药物+保险”的生态闭环。

纯粹的抢地盘并不能代表获取终端的黏性强,商业的趋利性是不可回避的法则,一方面来看,比价形式的平台企业有存在的价值,差异化品类平台也有很强的冲击性。希望在不远的一两年,会出现一家千亿级的医药电商独角兽。

前两年,“赋能”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各大互联网论坛上。在我看来,只有站在产业链的角度,才能给予更多的价值。换句话来说,赋能,一方面是,广度的升级。譬如买与卖的交易过程中,一方将产品的主要属性变成必要属性,将产品变成服务,从而把原本的行为变成多频次、高价值、不可替代。另一方面,赋能是深度的价值重构。A平台除了搭建交易的环境,撮合商业公司与终端的买卖,更增加了SAAS服务,让买卖更便利、通顺、节约;增加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让资金更高效。

在赋能的过程中,拿A证平台来说,已经在更加注重大数据的作用,这也是平台真正的价值。海量订单数据可以分析出商品的销售排名(按通用名销售排名、品牌名销售排名、区域销售排名等等)。如果这些数据开发,就可以供买方优化产品结构、提前备货降低商品价格,同时,也可给商业公司合理定价合理备库存。

实际上,很明显的是,赋能是依托于向产业链的基础上,对某些环节或整个链条的合理优化。深度的赋能是促使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可惜的是,现在的部分平台迫于生存压力,并没有开放数据,因而并没有专业的数据分析队伍,进行经营数据的分析。还有几个平台不约而同做起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事。一些商业公司销售人员反馈,入驻了一些平台商城,商品正常有销售一段时间后,某些热销的高毛商品就卖不动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平台有意识的控制商城的流量入口;另一方面,高毛利商品已经没有优势了。因为其他商业竞品公司和平台有意识的通过别的手段拿到了更有价格优势的产品。

同样,工业在整个医药电商环节更需要发挥赋能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做专科类产品的功能工业和CSO队伍,他们以往的精力在医院,维护医生客情。随着相关政策的改变,还有互联网销售渠道的新启,必须要重新审视市场了。有一些工业的做法是,借助互联网医院开辟品牌专区,工业直接做起了专业的患者教育。如果患者需要药品和大 健康 服务,再由医师引导至线下渠道,或者O2O直配。这样既给终端引流也给患者提供方便。

由此可见,赋能已经不是一个空词,赋能是产业链的联动,赋能是更深度更专业的服务。

医药流通电商在2018年后,如果要有更强的终端、商业公司、品牌工业的归属感,需要更大的胸怀拥抱2030战略,积极应对4+7政策、处方外流、一致性评价带来的市场变化。

近1年来,笔者在药品市场看到的种种变化,结合相关医和药的政策,分析到2019年医药流通电商可能有以下趋势。

1.用 健康 的经营数据连接上下游。

健康 的数据需要基础,需要海量的终端用户数据、供应商数据、商品数据、交易订单数据。这里的“ 健康 ”是指数据真实、完整,能够记录整个行业交易的数据。而不是平台的造假数据。

从行业态度上来说,平台型企业需要树立责任和担当。我一直主张平台要开放部分数据,当然商业的数据也有隐私的,譬如某某商业的交易数据、品种结构、品种数。顺便说一句,从代运营的角度来说,商业公司能够接受,有偿购买平台的相关数据成品。通过数据可以为会员管理提供新老会员政策的有效设定;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为商品如何上新,如何合理定价做判断;也可以给运营人员做策划或开展平台活动的时候,给予直接支持。

在我看来,任何真实的数据都是有价值的。而很多商业流通公司做电商的时候,不缺数据,缺乏的是分析数据的工具和思路。

数据的价值是多维度比较出来的,但是前提是,在统一的环境下比较。举个例子,医药A平台的销售数据只能代表线上全国范围的销售情况,而不是小范围。线上和线下采购的习惯和用户不一致导致了销售数据的差异。在互联网销售的冲击下,商业公司用本区域的销售排名,来定位线上渠道销售能够卖多少,是很没有意义的。

同样,平台范围内商品销售排名,需要参考不同平台的销售差异,需要参考不同区域的销售差异,需要参考季节性用药,需要参考不同药品的招投标价格等等。这些,这就需要运营人员持续不间断进行数据的分析,做出采购预判。

当下的医药平台战略重点在布局,这就造成了缺乏像B2C平台(淘宝、天猫、京东)那样的分析工具。在不成熟的平台里,极大的工作量只能由商品数据分析人员来做了。

另外,SAAS软件能协助终端科学管理库存、降低采购风险、提高采购效率,而受迫于终端数据的保密限制,它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掘。从工业的角度来看,更不缺乏收集商品数据的工具和渠道。随着政策的改变,营销思路的选择,厂家会获得更加真实的数据,借以指导商品定价和销售任务。

2. 用大 健康 产品销售解决方案赋能终端。

乍一看,可能很多人以为是做产品和项目输出。的确,这样的做法是CSO公司和代理公司的做法。然而,现在悄然兴起了另外几种平台,一种是OEM商城,二种是DTP商城,三种是非药品商城,四种是专科商城。这几类从一定意义上摆脱了纯粹比价的平台模式,在保证终端利益的基础上,用服务带动采购,商城只是输出产品的工具。更大的差异是,以专业服务为核心驱动线上销售。

如果说在器械商城上,商城方输出一整套可复制的顾客引流、客单价提升、客户教育的套家用医疗设备销售服务解决方案,用来解决终端销售的后顾之忧问题,终端一定会被牢牢锁定。某一终端在平台上,采购了全套家用设备,到一定的额度的时候,平台商会在当地派驻小团队,协助店员教育、商品专区陈列。同时,在售中阶段,相关服务人员会指导个人用户使用和关联销售其他产品;在后期遇到器械回收和维修的时候,平台还会协助解决。这样以服务带动商城销售,实现了多方共赢。

另外,当一个品类被锁定的时候,其他附属品种终究会在商城上采购。换句话说,作为平台今后主要盈利点,可能是多个专业产品解决方案的服务平台。而这样的大 健康 产品销售方案连锁企业和终端同样需要。

2018年,“互联网医院”无疑是医疗圈的热门词汇之一。从政策角度看,“互联网+医疗 健康 ”终于尘埃落定,各地也出台多项政策扶植和鼓励。平台型网站有能力和需要搭建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医院平台,而互联网医院在整个产业链条上起的作用毋庸置疑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有利于面向终端和个人之间的药品的引流服务。个人通过互联网医院咨询问题,并由医生引导到药房购买药品。从而完成简单的就医问诊和用药服务。虽然这部分看似与B2B交易并无关联,实际上可以看做是平台为终端提供的一个增值服务。其次,针对慢性病相关的疾病,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引流,可以增加终端慢性病关联方面的品类销售。增加药店的销售额。再次,互联网医院实际上搭建的是小连锁和单体药店的“医师+药师”服务系统。最后,针对新品的顾客教育和店员教育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来完成。工业品牌只要给予互联网医院足够的支持,其新品就可以通过B2B商城输出到药房,再通过药房卖给个人。

做出这样的判断有两个因素。

1. 平台型网站生存:做商业、控商品、增佣金。

2018年,虽然传出不少平台又融资了,又有一些企业要做平台了,市场依旧处在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没有一家平台拥有超过半数的终端数。这里的终端包含药店、诊所、卫生院。第二,没有一家平台整体销售额市场份额超过60%。第三,行业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成熟。总体来看,医药电商平台的寡头还没出现。

静观2018年的A平台公司,药师帮、1号城依托规模优势,收购与参股多个商业公司。借此希望用产品实现流水。其实早在2016年,药品终端网在成都也尝试了自营商业。这样做的目的,不说大家也都看得懂。依托大数据挖掘高价值商品实现变现,进而实现正向资金流、自我造血,摆脱纯资金投入的尴尬,这样既能重点扶植核心商业,又能养活大批的地推人员。

但是这样做的风险也存在。平台改卖商品会失去平台型企业的公平性属性,既当选手又当裁判。很多商业公司已经发出了埋怨声,因为商业公司在平台的热销商品,转手就会被平台挖去。

另外商业公司诉苦的地方还有佣金的提高。部分平台向商业公司的收费标准是:除了保证金、年费,还有本省的交易流水1%佣金,外省区域交易流水的3%佣金。虽然说,平台收费天经地义,因为平台付出了系统、搭建了交易平台、地推队伍协助推广等等。但是,商业公司现在在平台上交易基本是挣不到钱。前面文章已经说到这个利润的问题。于是,商业公司也在积极应对这样的变化。

2. 传统商业公司升级成新医药电商商业公司。

做普药流通配送的商业公司进入电商领域,其利润很难控制。当然新医药商业公司在电商销售环境下,看到了与传统企业经营不同的亮点。

简单地来看,这个已经不是坐商和行商的差异了。新医药商业公司是通过电商渠道和手段,快速实现有效用户的累计,资金的快速流转。目的是获取长远的商业价值提升和企业估值提升。

从销售渠道上来看,新医药商业公司会与多个A平台尝试合作,最终形成1-3个稳定的平台合作关系。虽然说他们对电商每一单的纯利并不看重,会有亏有赢,但是为了控制风险,很多新医药商业公司开始建立稳定的、能自行把控销售渠道的商城。这从药品线上交易政策上来说,已经没有任何阻碍,只是从 健康 运营的角度,新医药商业公司还稍显经验不足。

从整体市场的变化来看,还有跟一些新医药商业公司老板聊天中,他们对商业公司用“B证”做“A证”的尝试,很感兴趣。拿一个老板的原话来说,“我的兄弟都在其他省开公司,用我的商城把他们的库存卖出去。”

暂且不知道这样的操作,可操作性有多强?各地政策上有没有违规?这个“B证”做“A证”的思路是符合互联网思维的。

值得确定的是,2019年医药电商流通市场依旧“春秋战国”。可能在医药电商领域,还有很多我们看不透的地方,然而“春秋战国”时期从思想上来看,却是多个思想的爆发期。默守陈规会让传统业务越来越难做,而管中窥豹会让医药电商走向死胡同。如果用一篇文章全面说清楚医药流通电商怎么走,肯定也说的不全面,甚至有点班门弄斧的味道。从相互学习、互通有无的角度,在2019年,我个人也希望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供有志于投身医药流通电商事业的伙伴们交流学习。

所以,别管那么多,干吧。

2023年适合做什么生意

2023年适合做什么生意

2023年适合做什么生意,2023年是比较特别的一个年份,在这一年里面会有很多特殊的日子,也会有一些特别的事情。在2023年的时候,部分行业的经济不景气,下面看2023年适合做什么生意。

2023年适合做什么生意1

2023年什么行业最有前景

1.互联网服务业

在过去两年中,互联网行业正在以破坏性的趋势改变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他们巨大的吸金能量以及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和渴望,也使得互联网企业的薪酬增长曲线在过去两年中近乎陡峭。一般来说,在一线城市,以bat为代表的一线互联网企业的起薪并不高,但只要他们努力工作,能力突出,在加入公司后的头两三年里,年薪很容易达到10万元。

在三级互联网公司,在同等条件下,普通技术人员的年薪一般可达15万元左右。准二线互联网公司普通员工的工资基本上可以达到或超过20万元。与许多传统行业相比,这一收入水平绝对令人羡慕。经过五年多的工作经验,互联网企业的收入差距将会扩大。

2.金融分析行业

金融分析师,即CFA,是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优秀金融理论素养和专业认证的高级金融人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不断涌现,对金融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海为例。未来两年,上海对终审法院的需求将达到3000人,但目前,上海只有约30名合格的终审法院。因此,高薪和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3.传媒业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目前,传媒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市场化的趋势。特别导演、表演经纪人、制作人和录音师的职位也显示了多媒体发展的特点。作为全球媒体行业受众最多的国家,中国预计每年将增加1000万个家庭。随着国内行业准入许可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将进入媒体行业,媒体行业对人才的竞争和需求也将增加。

2023年适合做哪些行业

首先,我不知道我是否注意到越来越多的餐馆开始关注特色和文化。在过去,消费者在70年代和80年代之后被邀请吃饭,他们被要求面对现实。现在,餐馆的主要消费力是在90年代和零年代之后。他们只关心他们是否好,是否适合送朋友!

第二,为中老年人提供生活和娱乐服务。服务业提供了一些数据。目前,中国60岁人口已超过2.6亿。在目前的市场中,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好的项目案例,但你可以考虑一下。

2023年适合做什么生意2

首先,高端二手品店。这个生意就是与奢侈品打交道,二手奢侈品店的交易、保养等,在2023年可能是比较火爆的一个项目。一方面是2022年被称为虎百年,但是在大环境下,2022年只能是稳定大运势,并不会给经济带来多大的动力,而等待2022年平稳期过去,2023年经济就会迎来再次的提升和复;另一方面高端二手品店虽然前景好,但准入的门槛高,适合一些有创业头脑,敢于挑战自我的生肖人参与。

一些生肖比如生肖兔、生肖蛇、生肖羊就非常适合这个行业,主要是这些生肖自身个性就是认真细致耐心的,同时他们也是有着独特审美能力,敢于走在时代前沿,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有时尚眼光的一类生肖人。因此他们在2023年做高端二手品市场,不仅符合他们的形象气质,也和他们的个性比较搭配,主导着这些生肖人可以在奢侈品市场做的风生水起,有更好的财运表现。

第二,精加工行业。这个行业在2023年也会变得火爆,主要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物质要求的精益求精,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的人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处理一些初加工的物品,因此精加工的.行业就会在2023年变得更有市场。

能够从事这一行业的生肖主要是生肖牛、生肖鼠。这两个生肖是非常注重内在,又严谨细致的一类人,他们努力踏实,善于钻研,能够稳下心来做自己想要的事情,精加工需要在领域内深耕,因此适合属牛人和属鼠人。

第三,餐饮业。虽然餐饮业已经历史悠久,在之前的这些年,疫情的影响让这个行业变得十分被动,但是随着2023年整体运势的向好,大环境逐步变好,餐饮业将在2023年大放异彩。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大部分生肖人都可以从事这个行业,但是如果想要做大做强,那么还是需要一些有魄力,敢于开拓创新的生肖人来做。比如生肖虎、生肖龙、生肖马等,这些生肖人属于敢想敢干,且个性比较稳重踏实的生肖人,能够一步步稳扎稳打,又能在关键时刻改变突破,因此适合餐饮业。

第四,软件行业。相对于一些传统行业,软件行业也算是新兴的行业,在2023年也会有不错的发展势头。从事这一行业的生肖人主要是要有开拓精神,头脑灵活,比如生肖鸡、生肖猪等。在这个行当里需要属鸡人和属猪人不断的吸收新的思想,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永远处于在路上的状态。而且头脑里也要之前有架构,提前绘制蓝图样本,准入门槛也不低。

2023年适合做什么生意3

2023年什么行业最赚钱最稳妥

1.低碳经济产业

毫无疑问,低碳经济将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低碳减排不仅是未来产业的大趋势,也是目前最赚钱的产业之一。那么,对于中小企业家来说,低碳经济的商机是什么?例如,生产节能产品: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工业电机、节能灯、住宅节能设施、高效节能家用电器或成为这些产品的代理商,都是快速致富的途径。

2.理财规划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把钱存入银行,而是倾向于把钱存入投资领域。这样,钱就有了更大的增值空间,个人理财意识也逐渐增强。

财务规划师为他人管理资金。例如,许多知名银行都开设了私人银行服务来管理富人的金融事务。一个好的财务规划师可以为他人的财务带来更好的规划。因此,这一行业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3.制药行业/健康服务行业

在这场突然爆发的疫情中,14亿人正在等待接种,全世界有75亿人在等待接种。制药行业必须是第一个好行业。然而,制药行业的前景并不意味着你被建议成为一名医生或出售药物。例如,有许多行业可供选择,为制药业提供支持服务,例如卫生服务业。

随着中国人知识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每个人都越来越关注健康的概念。因此,与人民健康密切相关的药店和保健食品店是当今最赚钱的行业。例如,保健饮料店的投资门槛相对较低,平均开业成本约为10-15万元。进入这个行业不仅容易,而且目前的毛利润可以高达60%。一旦成功,这将是健康概念行业最快的赚钱方式。

未来的生活条件必须越来越好,必须越来越重视健康。每个人都期待长寿。因此,战略保障产业医药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殡葬业

殡葬行业的垄断经营和封建殡葬观念,助长了殡葬行业询价的习惯。据民政部统计,中国每年的丧葬费高达数百亿元。据调查,举行葬礼的费用惊人,包括火葬费、整容手术费、遗体运输费、告别厅租金、圈租费等,还有几十元裹尸布。这个瓮通常要几千元。买一座墓地或一座宝塔的成本更高,一块好地的成本可以达到数万元。

5.医疗美容整形行业

爱美是很自然的,尤其是现代年轻人对美的追求不再局限于女性,而男性也希望变得美丽。广告中的美是如此温柔和巨大的整形手术费用:磨牙下颌角28000元,太阳穴填充18000元,切割下唇11000元,肿胀5500-28000元……简单计算一下整个面部整形手术的费用,总数就超过10万元。

总价值超过10万元的操作仅需几个小时即可完成。更不用说像鼻整形这样的小手术了。一个漂亮的鼻子可以在三分钟内完成,但手术费用将近1万元。一位美容师曾透露,平均每天至少有1-2人做超过10万元的整容手术。可以看出,医疗美容行业获得了巨额利润。

6.婴儿用品行业

以专卖店形式存在的婴儿用品市场有多大?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发布的统计公告,中国大陆每年有1600万新生儿,0-3岁的婴儿约为6900万。其中,城市中0-3岁婴儿的数量超过1000万,相当于澳大利亚的总人口。从市场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城市新生儿产品的月平均消费达到900元。再加上农村和城市地区的婴儿消费,中国大陆的婴儿产品市场每年将超过1000亿元。

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孩子是家庭消费的轴心。父母为婴儿选择衣服、玩具和其他商品时,应特别注意商品的安全。教育和个性化使得家长们自然会关注婴儿用品商店或大型购物中心的柜台。因此,一些质量好、价格适中的品牌儿童用品店将成为未来婴儿用品市场的主流。

7.成人在职教育行业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大学毕业生失业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找到或坚持一份好工作或高薪,越来越多的中国成年人参与了成人教育行业,如在职教育、周末培训课程、夜校收费课程等。

儿童教育已成为许多中国家庭最大的消费支出。希望孩子成功的父母必须为孩子的未来买单。从幼儿园开始,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不得不向一些先进的幼儿园支付数万元。在中小学阶段,

重点中学的择校费高达数万元。报名时有捐赠学费、档案费、试卷费等;新生有择校费、建校费、复读费、借阅费等;毕业后有就业指导服务费、派遣费、信息费、毕业证书费等。在成人教育方面,大学生就业难恢复,白领收费给成人教育市场带来了商机。

8.高科技产业

目前,中国的瓶颈是一些高科技产业,如芯片。因为没有高科技。2021,国内替代市场将极其巨大。在芯片领域,中国每年的进口成本高达2.1万亿元,自给自足率刚刚达到15%左右。如果芯片自给率达到70%,每年可以减少进口成本1.5万亿元。类似的有光刻机、生物制药、高端数控机床、操作系统等。

9.直播电商

近年来,实时电子商务是一个爆炸性行业。2017年产值为190亿元,2020年将接近1万亿元。在短短三年内,实时电子商务的规模飙升了50倍。

2020年是实时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阶段。每个人都可以带来货物,各种各样的混乱。隐藏规则。数据欺诈、直播欺诈等。杂草丛生。洗牌时代始于2021。许多品牌在进入市场后孵化了自己的IP,在直播平台上形成了一个矩阵。

在未来,直播行业将经历三大变化。1.监管趋于严格。2.将提高压头浓度。3.工业基地将成为赢家。

京东健康异军突起,仍需翻越几重大山

京东 健康 前不久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后,使国内互联网医疗赛道上几个大玩家的财务家底都摆在桌面上,平安好医生、阿里 健康 已是港交所上市公司,三者之间有了更清晰的对比维度。

自6年前作为京东母体的一项独立业务类目运营至今,京东 健康 目前在营收规模上居行业之首,与阿里 健康 的营收量级相当。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得益于京东母体在品牌、信用、履约能力、供应链上的输送。这两家都是以医药电商为主业和基础,向外拓展增值服务,把购药这种高频、低毛利率的流量导入在线问诊、线下消费等低频、高毛利率服务,同时加码技术研发,做B端生意。简单说,“卖药”(包括医疗器械类)仍然占了这两家营收九成左右的比例。

相比,平安好医生是从其母体的互联网保险业务流量切入,导入在线问诊、家庭医生等服务性流量。卖药目前也是其收入的大头,但相比而言依赖性不强,营收结构更均衡些。从它的发力点看,是把重心放在了在线医疗这个年均增速最快的版块。但其整体营收规模不及前两家,本身电商属性很弱。

根据招股书,京东 健康 2017年、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产品销售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88.4%、88.8%、87.0%及87.6%。对应的剩余部分是平台服务收入,包括向第三方卖药商家收取的佣金、服务费、广告费等,以及针对C端的在线问诊和针对B端的AI解决方案收入。也就是说,与卖药相关(不管是自营还是第三方)的收入占比是超过九成的。

另外,自营电商部分的年收入同比增速在2018年是48%,2019年降至30%,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因素推动激增到76%。在特殊时期培养起来的在线购药习惯在疫情过后能有多大程度回落,有待观察。

1. 医药电商的饼能画多大?

尽管三个巨头都描绘了一副互联网大 健康 的宏图,但前期仍然是靠医药电商在支撑业绩,首先来看看,如果单纯看医药电商这个细分市场,后续给各家的拓展空间能有多大?

这里有几个利好因素,一是处方药流通变革。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19年中国仅有2.4%的药品通过院外的在线零售药房分销;而院外药品中仅有7.6%的比例通过在线方式分销。处方药及医保对接是三巨头都想拿下的宝贵资源,但后续走向还需紧盯监管的脸色,比如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的后续力度,由此降低的药价是否会影响医药电商平台的价格优势与毛利率?

二是对线下药房分销渠道的整合。目前中国前五大线下药房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88.2天,美国是34.1天。京东 健康 招股书披露的存货周转天数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是61.8天、58.1天、53.7天、45天,周转越快,效率越高。现在线下药店有提升效率、通过网络平台拓展顾客的需求,这是平台的机会。但与美国的连锁特点相比,国内药房的市场集中度非常低,整合难度大,城镇百姓在家门口附近买药很方便,各地对医保卡管理的实际执行标准又不太统一,线下仍有很多实惠可捡,连京东 健康 自己也通过自营模式运营了一批线下药房。另外,如果主打非处方药品的及时性配送需求,还要面临美团等竞争。

上述机构预测,2020年国内药品零售额(不包括非药 健康 产品零售)是1.7万亿元,同比增速5%(药品零售年增速预计是大 健康 细分市场里最低的),2025年预测值是2.4万亿,其中在线零售的占比有望首次突破20%,达到2480亿。那么,届时假设按照35%左右的市场份额分给京东 健康 ,就是一个800多亿的电商盘子,这个规模不算小。由于处方药外流预计是一个5-10年的漫长过程,而院外购药习惯线下仍强于线上,因此处方药外流这个“红利”溢出给医药电商可能不会很快释放出来。该机构预计,未来处方外流的潜在渗透率将到达中国门诊药品销售额的87.6%,但它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

这样看,单纯靠医药电商仍可以给市场画一张大饼,但同时考虑到这个业务的低增速、低毛利率以及处方药外流政策实施过程等综合因素,靠“卖药”并不能支撑起大 健康 蓝图所应达到的企业估值水平。

2. 到底解决什么医疗刚需?

目前,国内看病难的问题主要聚焦在优质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与需求分散这个供需矛盾上,基层与社区层级的医疗体系没能较好地承担起非疑难杂症诊疗的分流任务,导致三甲医院排队时间太长,优质医生自由执业受限,薪酬空间待提升;而普通小医院相对冷清,医生上升空间与动力有限。显然,电商卖药所解决的问题是触碰不到这个层面的。

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三甲医院占全国医院总数的8%,2019年承担了全国总门诊量的52%;此外,2019年在线问诊数量占全国总门诊咨询量的6%。如果6%这个数字未来能够稳步提升,说明在线问诊的体验得到用户认可,部分程度上可缓解上述供需矛盾,后续还要配合链条下游的处方药外流与医保对接服务。在公司层面,在线问诊与医疗服务也是一项高毛利率业务。

因此,京东 健康 未来需要跨越的第一座山可能是由医药电商导流到在线医疗服务的转化率。京东 健康 是2017年底开始运营这项业务,大概比平安好医生启动相关服务晚了两年半,这也是后者的主推业务,借此先建立了一套自有医生团队。根据招股书,京东 健康 全渠道的年活跃用户量截至2020年6月30日是7200多万,这里边能有多大比例由购药转化成在线医疗用户,也关系到它今年8月份刚推出的京东家医产品的前景,与此类似的平安好医生产品则是2019年8月上线,早了一年。

第二需要跨越的是,研发投入增长与to B服务收入增长预期的关联性。京东 健康 每年研发支出(包括股权激励)占总收入比例保持在2-3%水平,与互联网公司相比并不算高。如果公司未来寄希望于增加服务收入比例,尤其是扩大对医院提供智能解决方案的to B业务规模,必然会对研发投入提出进一步要求。

这是一个前景比医药电商更宽的赛道,因此除了这三家,以及围绕AI的创业公司外,像腾讯、百度等已切入产业互联网细分领域的巨头也在发力 科技 医疗。但AI目前的作用更多是做辅助诊疗,比如在医疗看片这个环节,已有比赛证明AI机器的准确率与效率可以超过人工。一旦推广开来,或许可以借此提升基层医生的效率,缩小与大医院优质医疗水平的差距,具有一定普惠性。

第三,降低对京东母体依赖度。这三家的一个共性是,都与各自母体保持着紧密的关联交易,但后续的独立性越强,对其提升估值,解决医疗深层次矛盾的机会越大。上述第一、第二问题解决好了,依赖度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总结一下,京东 健康 靠电商禀赋迅速起量,做到行业交易量第一,其面前的“几重山”既有自身业务结构的问题,也有行业共同待攻坚、突破的问题。互联网大 健康 这一步,任重道远。

作者公号:一千二百字

“互联网+医药”,这场战争怎么打

互联网+医药大致分为上图中的三种模式,每种模式都隐含着各自优劣性。

自建电商平台是个大黑洞,赔了夫人又折兵

自建电商平台模式,比如金象网、药房网、健客网等就属于自建B2C电商平台模式。以这种模式“触网“,一定是看到淘宝的成功,听了马云“今天看不懂,明天来不及”的言论,这里笔者也有句锦言敬上:“看不懂的就不要贸然杀入,否则躺着出来”。自建电商平台是个连环坑,埋伏重重,一个麻烦套着一个麻烦,不单要解决企业本身遇到的窘境,还要抵御外部强大的对手。凡是自建电商平台的行业们,发现其中的问题远比想象中的多,原本以为驶上一条高速公路,哪知是坑坑洼洼的泥路,不但要慢下了,还要想方设法填坑。

企业自建B2C平台有四大块先天缺陷。

1

缺团队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想做互联网必须有人有团队。医药企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人才都是传统人才,靠渠道经营发家致富,他们手里全部都是传统的渠道资源和多年来经营积攒的传统经营。这种渠道和资源对做互联网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互联网人才具备互联网经验:怎样定位平台?如何创建电商平台?如何为平台引流?需要哪些功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体验等,这些绝对不是们看着淘宝网照样COPY一个就行得通的。

实现一个电商平台需要有人才,而当今社会,人才是最稀缺的也是最贵的。想自建医药电商B2C平台的们首先需要准备好一大笔资金,专门用来挖人才,独木不成林,还得搭建一支完整的团队,从技术到运营、从营销到市场、从售前到售后等,这就占了很高的成本。

2

缺资金

钱的事不细讨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算盘。自建平台需要的资金几乎全部超过们的预计,想要做成功一个平台需要千万级别的资金:人员工资、运营成本、营销经费等等,推广引流的费用将成为企业最大的成本,拿“618”电商广告大战来说,每一家电商营销推广的费用已经是天文数字了,否则你怎么会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宣传呢?

3

缺时间

时间是们疏忽的一个重要关键点。传统行业秉承着大鱼吃小鱼的模式,而互联网行业玩的就是“快鱼吃慢鱼”,别管大小只论快慢,你慢我就吞掉你。当年的淘宝网能够崛起和当时的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因为没有多少对手,时间充裕有了缓息,得以让淘宝网能够慢慢成长。而现在的市场,恨不得今天说要做电商,明天就上线经营,平台与平台的竞争越发惨烈,拼的不只是人才和资金,还抢的是时间,这已经不是红海了,而是一片血海。

4

缺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最致命的先天缺陷,是互联网行业最基本的应用“工具”,没有互联网思维一定做不好电商。互联网思维最重要是用户思维:以用户为经营核心,围绕用户建设服务体系,服务即是营销,用户利益高于一切。而传统药企和药店以企业本身为经营核心,秉着做好产品等着消费者上门的理论,在当下的时代,已经不怎么好用了,再不主动出击,就要被市场淘汰了。

格力董明珠和小米雷军的10亿赌局妇孺皆知,在笔者看来,如果赌的是传统行业的竞争,雷军一定惨败,而赌局恰恰在互联网,那么结局可想而知。市场不是钱,谁喊的声音大就归谁的,而是民心所向,谁懂得消费者的心里,让消费者爽了,谁就是市场的主宰。

综上所述,药企、药店想要自建B2C电商平台,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是天文数字的资金消耗不起,二是人才难找无法实现满意的平台,三是时间紧迫自建平台和其他巨头无法抗衡,四是企业掌舵人没有互联网思维,一定会干扰平台经营发展。这些都是硬伤,而且是隐藏的硬伤,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内伤,摧垮企业自建的电商平台。

合作第三方B2C平台是个大坑,表面很光鲜实际重重埋

目前国内知名的第三方医药B2C平台就要数天猫医药馆和京东医药店了。对于想要触网的医药来说,他们表面上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意味着无限的空间和客户,但是,实际并不是这样,进入后就发现是个大坑儿。

如果医药们因为上文的原因不愿自建平台,那么和第三方医药B2C平台合作也是个退而求其次的办法。但是,一旦进入电商平台后,你就会发现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红海价格战。对于药企来说,药品经过渠道流通到达消费者手中,是稳定的利润来源模式,不需要付出更多的费用,而触网后,首先需要搭建一支网络经营团队,然后就要降低药价。

企业合作第三方医药B2C平台有四大挑战。

1

价格战

第三方医药B2C平台是信息扁平化的典型代表,完全去除了中心化,将传统的药品销售渠道的中心优势完全抹杀掉。在没有空间和时间的网络里,只有价格才是吸引消费者的唯一要素。那么,药企或药店只有降低药品网络销售价格,才能赢得顾客,这样做需要挤压本身的药品利润。同样的药品,价格低的具有第一级别的优势。如此竞争似乎是个死循环,降利润打价格战,没利润又打不起,所谓触网只是从一个实体红海市场跳入另一个虚拟红海市场。

2

传统消费习惯

药品是一个特殊的消费品,首先是药品质量保真问题,据腾讯企鹅智库调查,有超过六成的医药电商用户最担心的是害怕在网上购买到假货。这种观念需要大量的、长期的消费者教育才能打通的。另外,政策禁止处方药网络销售,虽然政策倡导医药分家,处方外流,但是这条路却走得异常艰难,而仅有的OTC药品市场已经没有多少甜头了。最后,药品具有时效性,一个消费者购药后在家等物流,药品到手时病已经自愈了。药品电商挑战的是消费者传统消费行为习惯。

3

平衡利益

降低药品价格,虽然可以省去大量的药品流通成本,但是这会伤害到各级流通渠道的利益,在销售渠道看来,药企做的是“背后捅刀子”的事,严重的可能发生销售渠道的抵触甚至叛变,会严重损害药企的品牌和口碑,另外,药企之间竞争激烈,市场一旦出现一个小空溪,就会有人乘机挤进去,大堤的溃塌往往是小缝隙造成的。

4

推广费

触网后,不单降低了药价,还要花一大笔持续不断的费用做推广。行业内刷单、刷口碑、作假、买广告位的情况已司空见惯,你不做就没人来关顾,所以硬着头皮花钱做,而且是持续不断地。费用主要花在药品搜索位置,站内广告位,活动促销等等,时间长了费用不会少。

综上所述,药企、药店想要合作第三方医药B2C平台,能够获得的是大量客户流量,与此同时,还会进入另一个虚拟的红海战场,政策和消费习惯的鸿沟也需长期培养。

合作医药O2O平台是条马路,虽慢但稳步增长

药企或药店自建O2O平台只是相当于多了一个配送到家的服务,和原本的经营并没有实质上的触网改变,反而还要多投入一笔配送团队的成本支出,获得的收益也是个未知数。所以选择免费的第三方药品O2O平台是目前最稳妥的触网方式。药品O2O模式不会产生爆炸式的快速激增,但是能够持续增长,稳步的营销逐渐影响消费者,改变他们的消费行为习惯。

药店合作第三方医药O2O平台有三大表现。

1

免费

天下也有免费的午餐,目前国内的第三方药品O2O平台:药比较、药给力等都是免费合作的。这种医药O2O平台都属于“轻模式”,依托药店,将网上用户流量引导至线下药店,对药店的作用更直接一些。药给力和药店合作,主打一小时送药上门,核心就是送药“快”,药价只有8-9折;药比较与药店直接合作,主打处方药节省50%药费,跨过处方药网络禁售的政策鸿沟,药剂师直接上门配送。药企或药店与这种O2O医药平台合作不需要自建团队,直接利用其平台的资源,为药店引流坐等消费者上门购药。

2

强化中心化

医药O2O平台有一个先天的优势,与B2C平台恰好相反,那就是中心化优势。医药O2O平台是依托药店且以药店地理位置为中心,为周边的消费者服务,无形中强化了药店的地理位置优势,将药店的经营半径扩大三公里,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找到药店。此外,这种利用线上引流,线下交易的模式,让消费者对药品来源有可靠的信任。医药O2O将药店的区域性经营放大,同时又不至于红海厮杀,这才是药店的真实需求——蓝海市场。

3

处方市场潜力巨大

据预测,2015年中国药品医疗机构(医院)销售规模大概为1.2万亿元,而在国内药品终端销售收入中,处方药超过80%,且以医疗机构销售为主,预计2015年处方药将有近1万亿的市场规模。这块蛋糕太大了,诱惑也太大了,如果能在医院处方药市场撕开一个小口,那便是获得了一个大金矿。

综上所述,药企、药店和第三方医药O2O平台合作,可能够获得的是大量线上客户流量,同时也能强化自己的中心优势,但也不排除有其他的方式完成互联网+医药的合作。

小编点评

“互联网+医药”是一场持久战,药企和药店必须要不断地观察市场动态和国家政策变化做出正确的反应,才能够在互联网的激流中站稳脚跟。

电商促销活动运营详解

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要怎么做

一、促销活动概念及分类

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多种多样,从促销活动的范围来看,分为单品促销活动、多商品促销活动、店铺促销活动,平台促销活动。

从是否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来说,又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的活动,在交易完成后,由于活动产生的优惠需要分摊到价格中去,因为这些是需要衡量成本的;

另一类则是不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

二、不同类型的促销活动的意义

单品活动包括:买送(买单品送原品)、买降(多买降价)、特价(单品降价)、秒杀(降价幅度大,限时);

店铺活动包括:满减、满赠、店铺券;平台活动包括:平台券。

特价/秒杀活动:特价/秒杀活动都是基于单品的价格做活动,通常情况为一些热门产品设置特价/秒杀,达到为订单引流的作用,尤其是我所在的医药电商领域,通常卖家会设置一个较高的起配金额,未达到起配金额的订单将不会发货,所以为了购买这个引流款,必须购买更多的商品。

买降活动:主要应用于批发的场景,对于批发行业来说,一次性购买的更多的客户更有可能享受到更低的价格。从这方面来说,客户为了节约成本,需要一次性购买更多这个商品。

买送活动:买送即买原品送原品这个正常情况下比较少,主要是应用于小单价的批发中,因为对于B2B来说,采购的客户基本不需要其他类型的赠品,反而送原品对他们来说肯定是有用的,而且送的原品也会纳入他们成本考虑的范畴。

满减活动:满减活动应用场景比较广泛,对于大单价商品来说可以做单品满减促进该商品的转化率,对于小单价的商品来说,主要是促进店铺的整体转化率并提升客单价。

满赠活动:满赠活动和满减一样,可以设置单品满赠或店铺满赠,玩法与各自的业务场景有关。

店铺券:店铺发送优惠_,折扣的方式分为满减或满折,更多的是起到提升店铺转化率和客单价的作用,满折更多适用于B2B,因为B端用户更多的会去衡量各个商品的毛利有多少。

平台券:平台发送的平台券,主要是起到为平台引流,提升平台下单成功率的作用,最好的效果是客户最后在使用平台券的时候带动多个店铺的销量。

三、促销活动模块设计方法

下面分别从以下几个维度,分别讲解促销活动的处理办法:

1.营销活动后台设计

后台编辑营销活动时,主要分为三大模块信息:活动定义、限制条件、商品范围。

1)活动定义包括:活动名称、活动描述、促销规则

促销规则:

需要注意的是。

特价/秒杀活动有可能需要手动设置原价(因为在前端展示的时候如果直接拿商品的真实价格作为原价显示的话,会显得促销力度不够大);

满赠及满减,买送等活动需要设置多阶梯的促销规则;

满减活动和优惠券需要考虑到折扣类型是满减还是满折,对于客户下单来说是有不同意义的。

2)活动描述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库存、限购数量/次数是否参加满减等

活动库存:主要用于单品活动,运营设置活动的时候,偏向于拿一部分固定的商品参加活动,先到先得,这样也能控制总体成本。活动库存的设置会影响到库存逻辑,这个在库存的专题再详细介绍。

限购数量/次数:限购的角度可以分两种,一种是针对于商品限购,一种是针对于订单限购。

针对于单品限购的情况下,只允许客户买指定的数量,超出的数量不参加活动;针对于订单的限购的情况下,至允许客户前多少次下单才享受活动(一般用于满减)。

是否参加满减:适用于单价低,sku比较多的品类,这个时候一般商品进行特价活动时,会涉及单品毛利计算的问题,所以该部分商品不能参加满减。

另外优惠券需要包括发放张数,每人限领取数量及优惠券使用时间,如果券的发放和领取是一起的话,还需要设置该张优惠券是否显示在前端,这样可以将该张券单独作为线下发放使用。

优惠券设计层面,部分平台倾向于先设计好优惠券再创建活动使用该张优惠券,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可以考虑不同的方式。

3)商品范围:按照商品范围可以设置全店铺商品、部分商品(多商品)、类目、单品

只有店铺活动和平台活动,才可以选择设置全店铺商品、部分商品(多商品)、类目,单品活动则只需要选择对应的商品即可。

对于满减,店铺券,平台券活动,如果运营不希望某个/某些/某店铺/某分类商品不能参加活动时,可以加一个不参加活动商品的功能。

店铺券和平台券不建议设置不参加活动的商品,因为使用店铺券和平台券时客户已经到确认订单页了,这个时候说不满足优惠券使用条件,那么客户得重新计算金额。

并且如果不知道是哪个商品不符合用券条件的话,那么客户这个时候不知道怎么操作,会比较沮丧。

4)赠品设置:某些活动需要设置赠品

赠品处理有两种解决方案:

一种是做单独做SKU,赠品到时候也会作为一个商品被摆上货架,下单的时候将会自动加到商品列表,这样比较依赖于业务条件。

因为对于小单品且sku比较多的商品来说,商品都是自动同步的,这个时候erp不一定有单独的赠品的sku。

而且像我所属的医药电商平台,所有的店铺卖的都是平台的标的,对于赠品这种无法准备定义的商品,平台是无法去专门维护基础库的;

另一种则是做一个假SKU,那么在前端显示的时候只显示赠品的名称,也不会有专门的商品的详情页,这样处理的话比较简单。

但是对于用户来说,无法准确评估赠品的价值,另外还需要单独维护一套赠品库和赠品库存(赠品库存逻辑在后面的库存专题中会讲到)。

5)活动效果统计

正常情况下,每次进行活动时运营需要知道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个活动,统计的维度根据活动性质定义。

如果是单品活动,就统计这个单品采购数量,关联订单数量;

如果是满减或用券活动,那么就统计对应的订单数和客单价。

优惠券还可以分别统计领券的人数和用券的人数。

2.活动之间的互斥规则

活动之间需要设计互斥,尤其是单品活动,因为一个单品只能由一个特价活动。

处理方式分两种:

一种是在后台创建活动时处理,挑选商品时前端控制不能选择已参加过互斥活动的商品;

另一种是后台创建活动时不做限制,如果活动互斥的话,那么用户可以选择享受什么优惠(对于大型平台更加适用)。

3前端页面处理

前端页面的信息展示主要是在三个层面:

一个是商品卡片,涉及展示的价格,活动标识,原价的展示;

一个是商品详情,商品详情中需要展示活动信息,领券入口,特价商品标识等;

另一个是购物车:购物车中需要展示领券入口,满减入口即享受的满减折扣,单品活动价格等,尤其需要注意不参与满减活动的商品及单品活动,超出限购的数量的展示。

其他页面还包括如活动专区专区:适用于多个商品的活动,如:满减、满赠;领券中心:展示可以的优惠券;确认订单:使用店铺券和平台券,其他H5专题页,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展示有限的商品。

购物车的排列:购物车的商品先按照店铺的维度,把不同的店铺商品聚合在一起,再按照店铺活动的维度把参加同一活动的商品聚合在一起,最后是单个商品。

金额之和:是在支付环节的购物车和确认订单页面,按照分摊的顺序分别是单品活动、店铺活动、平台活动,其中店铺活动的满减更多的是展示在购物车,用券更多的是在确认订单页。

另外由于单品只能展示一个价格且该价格在前端页面会直接显示出来,如果定义这个价格为销售价的话,那么本页面的商品的价格为:销售价*数量之和-满减优惠金额之和。

而在确认订单页,每个店铺的小计=销售价*数量之和-满减优惠-店铺优惠,总的结算金额为:店铺小计之和-平台券优惠。

4.价格分摊

价格分摊的最主要目的一个是便于运营核对成本,还可以作为与商家对账的根据。

尤其是可以作为退款的依据(即优惠平摊到每个商品上,这样可能会引起部分客户为了满足优惠条件而先凑够订单金额,之后再进行退款,但这样更透明,体验会更好。如果平台为了规避这种问题,采取其他办法如先退还优惠券,这样又会导致客户的信息不对称)

价格分摊的顺序:先以销售价作为商品在订单中展示的价格,当存在满减活动时,参加满减的活动的商品针对满减金额进行分摊。

当存在店铺券活动时,全店铺的商品的商品基于满减分摊后的金额,继续进行分摊,平台券的分摊同理是基于店铺券分摊之后的金额进行分摊。

分摊算法:

由于价格不管怎么样分摊,都是会存在误差的,所以尽量让误差最小,如果按照最简单的方式分摊的金额=单价*优惠金额/符合优惠条件商品总金额,然后进行向下取整,那么每一个单品都会产生一个误差。

如果这个误差定义为小数点后三位的话,那么每一个商品都会有一个最大不超过0.01的误差,100件商品可能会存在一个最大不超过1.00的误差。

那么只能优化算法尽量让误差更小,刚刚分析误差大的原因是100件商品都有一个误差,那么我们缩小这个数量即可。

所以我们肯定是需要将优惠一步步按照商品的维度(一个商品可能买了多个)分摊下来的,最终的误差取决于最后分摊的一批商品数量有多少。

每一步的每个商品需分摊误差=单价*待分摊优惠/待分摊商品总额,所以制定商品分摊排序的时候,最后分摊的一批商品数量越少越好,具体商品分摊时应该怎么排序可以视业务情况而定。

另一个维度:我们需要确保每一个商品被分摊的误差的公平性,如果分摊不均的情况下,在退货时候,可能因为实际享受到优惠的偏大或偏小而影响商家或客户的利益,所以算法也需要照顾到这一点。(这个意义不大,而且不太好处理)

误差处理:我们之前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误差处理方式有问题,导致最后财务大规模无法对账,我们之前的逻辑是店铺优惠分摊下来的误差全部放到子订单中,平台券的误差全部放到母订单名下。这样的处理的话一个是退款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多退给采购商钱了(因为平台券优惠没有分摊完,导致子订单金额比母订单金额要大)。

但是我们给钱的时候却又少给了采购商钱,财务对账的时候没办法平这个误差,所以最后把平台券误差直接放到一个金额较大的供应商名下,那么无论如何都是平的。

5.其他重要问题

无论是前端还是后台的订单,订单中一定要显示商品,否则采购商不知道赠品到底有没有显示,而供应商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赠品,这一点容易被遗漏。

赠品处理:上文已说过,如果赠品直接和ERP是同步的,那么在订单同步时赠品一定要同步过去;如果赠品和ERP没有同步,那么订单同步时赠品只能通过备注来提醒买家。

取消订单/退款:取消订单或整单退款时,对应的订单中使用的优惠券和限购数量,限购次数一定要回滚,否则客户取消订单之后再购买则会产生体验的问题。

三、其他模式(暂时不详)

1.促销活动在商品中间取设置价格

2.erp同步促销活动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医药电商为什么分账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若米知识推荐的方法去处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dianshang/159795.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每日优鲜溃败,生鲜电商如今还是门好生意吗?
传统企业如何做电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