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创业 > 创业ceo怎么做好。创业ceo必须做好4件事

创业ceo怎么做好。创业ceo必须做好4件事

导读如何当创业公司CEO优质回答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天生就是企业品牌的缔造者和传播者,他的人格魅力和独特个性也往往成为他的企业品牌手中最大的一张王牌。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创业ceo怎么做好,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如何当创业公司CEO

如何当创业公司CEO

优质回答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天生就是企业品牌的缔造者和传播者,他的人格魅力和独特个性也往往成为他的企业品牌手中最大的一张王牌。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传播加快,传播方式也越来越人性化,凭借人格魅力来创业的公司也越来越多。

比起冰冷冷的“赚钱机器”——公司,“人”成了品牌传播最有力的点,尤其是公司的创始人。罗辑思维的公众号头像就是罗振宇本人一张胖敦敦的脸,爱智、求真、有趣、有料已经成了他本人最大的IP标志。基于这些传播点,他的公司成了中国最大的知识服务商。但实际上,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关于罗辑思维的各种产品的讨论,很少落脚到他背后的公司,而只会到罗振宇本人身上。所以,网上会有很多罗振宇的各种骂言,却很少涉及到他的公司。

罗振宇招募了两期会员,第一期会员招募的口号是“爱我就给我钱”,第二期会员招募的口号是“爱我就给我更多的钱”。他的宣传全然不提产品和公司的事,只是基于“人”这个字。

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一个“网红”。“聚美优品”的陈欧,他给自己的公司代言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品牌传播案例。不过前提是你得有一张好看的脸,而且还得是一个好看的“网红”。既然没有颜值,那就得靠个人的人格魅力。罗永浩也是最好的案例,他在阴暗的台灯下精耕细作的那张图片曾感动无数的创业者。锤子手机没有请一位明星代言,它的很大一部分销量全凭用户对罗永浩的喜爱。

那么,作为一名公司的创始人,在创业阶段究竟该如何包装自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网红”?

确立自己的个性,并把这种个性特质融入到产品的调性中。

韩寒很早就是一个文艺青年,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创办了一个文艺综合平台“ONE”。他本身就是一个小说家,出过一张专辑《十八禁》,现在也当起了导演、拍电影,对文学、电影、音乐有自己独特的品味。“ONE”不用打广告,很多用户也会理所当然地给它贴上韩寒身上存有的这些特性的标签。

不过,有很多创始人之前都是做技术的,没有培育一些体内的“文艺细菌”,做一个有趣的人对于他们来说挺别扭的。既然这样,何不发挥专业的强项,做一个有用的人,毕竟拿出干货才是他们的强项。

在这方面,我们得向小米的几位创始人学习。小米的创始人雷军、黎万强、林斌等,几乎都是做技术出身,都是“工科男”。几位创始人的“工程师”背景,让小米手机给人的印象就是拼硬件。小米手机也曾因为“性能怪兽”四个字而著称,各项硬件指标常常是手机界的霸主。每次小米发布会上,雷军都是直接拿干货说话,让硬件“跑跑分”。

所以,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如果是某个领域的“大咖”,公司的产品也会因为他的专业性而让用户产生信任。

不会讲故事的段子手不是一个好创业者。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在网上金句频发,他的事迹成为普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自然公司的品牌效应也差不到哪里去。一个公司的创始人应该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好手;如果实力再想往上走点,得是一个段子手。

一个会讲故事的创业者对内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业初期,公司所有的物质条件都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在给足钱后,又怎样能让员工跟着你往前冲呢?无非就是怎样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每天跟着老板忙里忙外的够累了,如果老板还一天到晚训三斥四的,喜欢讲道理,员工肯定内心受不了,虽然大多数老板出发点是想让员工一起进步。

老板应该是一个积极性的调动者,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当然,这份鼓动应该是作为“糖衣炮弹”裹在你要讲的故事里。马云就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所以有那么多员工在一直愿意跟着他一起干。他总喜欢讲他曾找工作被拒绝,高考失利了三次。虽然我们很多人也有这样的经历,但要是说出来肯定没有他讲得生动。因为他太擅长把这种向上仰望的积极性传染给他人了。

一个会讲故事的创业者对外会让自己的用户和投资人产生信任。都说用户是“上帝”,投资人是“爸爸”,“上帝”和“爸爸”都不是通过放大情绪去感染的,所以讲故事一定要避免“自嗨”。一家公司的未来和这件产品的质量,“上帝”和“爸爸”有时比创业者自己都看得清楚。创始人讲的故事如何与他们建立连接,才是这里面的门道。

对于创业者来说,讲好一个故事已经很难了。而要想做一个段子手,玩转互联网,成为一个“网红”,更是难上加难。

柠檬VC现有一套“创始人包装”服务,一篇文章就可以帮你打造企业领导人的代言形象包装,让你迅速成为“网红”。

创始人必修:找人、找钱、找方向

优质回答 / 李浩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

一、识人用人的能力

雷军说:CEO要花80%的时间去找人,三顾茅庐是不行的,要做到三十顾茅庐。

雷军这么说,有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种是雷军创业的时候已经不用找钱了,所以,他把80%的时间用来找人;第二个是雷军对人的要求更高,普通创业者可能找的是70分以下的人,雷军找的是90分的人,这样的人就是稀缺品,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识:商业是一场竞争,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你在竞争中的地位。

尤其是早期,千金换一将。当然,初创企业可能会碰到另一个问题:没钱,就没人和你干。

那么,找人也好,找钱也好,你觉得自己凭什么能搞定?

我认为要凭自己对业务的深度思考,凭自己比投资人、比你更牛的人清楚商业和产业的底层逻辑。

如果你在找人的时候,一直不顺利,就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业务思考是否做得足够好,能否打动投资人和牛人,让他们相信你?

你付出了哪些,是否真正在承担风险?

你的格局和战略眼光是否足够大?

1.如何选择合伙人?

① 创业者心态和企业家精神

大部分情况下,创业早期找更优秀的人加盟时,往往你是没有钱的,更多靠的是你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让人家觉得跟着你干有前途。

再往上一个台阶,就是你对企业美好愿景的阐述能够说服这些人。这不叫洗脑,叫你对合伙人的大脑操作系统进行升级。

但是,不管如何,合伙人必须有创业者心态和企业家精神。

涉及人才问题主要是“选、育、用、留”。而大多数企业往往一开始选人就选错了,因为都是出于短期心态选合伙人,什么叫短期心态?

缺一个市场合伙人,就赶紧找一个有市场经验的,这个人是否有创业心态、价值观是不是一致可能都是次要的。

【编者按: 考察潜在的合伙人是否合适主要有两条标准:首要就是相互信任,其次就是是否有相同的价值观与愿景,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是否有足够理智做出正确的抉择。合伙人之间关系纽带的深度和广度非常重要,不一定需要最深厚的友情,但一定需要彼此信任,相信并支持对方的决策。

所以,找人首先要看的是他有没有“创业者心态”,创业者心态主要有三个表现:

第一点,主人心态。

无论何时,始终把自己和公司当一回事,把公司的发展和自己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主人心态,你给他多少股权,他都不是合伙人,他就是一个有股权的打工者。

即使你给了他20%、30%的股权,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他想的都是“公司该给我什么”,他从来不把自己当公司的一部分。要利益的时候,他是合伙人,谈责任的时候,他是普通员工。此外,往往是先有了创业者心态,才应该有股权。

第二点,结果导向。

任何事情都要把结果干出来,不讲外部条件、不讲变化、不讲客观困难,合伙人心态必须是这样的。

擅于找原因的都是职业经理人、员工,合伙人心态是怎么把事情干成,只讲办法和结果。

换句话说,一个人有没有创业者心态,要从动机方面判断。也就是说,你对一个人好或做一件事时,你的动机到底是想要贡献,还是想要索取?

第三点,终极思维。

合伙人做事是为了公司的长治久安、持续发展,而不是为了短期利益。

但一些员工或者职业经理人做事只是为了完成当年的KPI,为了获取高昂的奖金,并没有考虑最终公司是否会因此获益。

有三个特征,才算是有创业者心态的合伙人。

【编者按: 创业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选择合伙人不能只看他当前的价值,还需要充满危机感去判断一个人未来的价值。个人的学习能力是判断未来价值的最核心指标,创业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能力,管理能力、运营能力、销售能力、协调能力、目标规划能力等,合伙人需要能够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一起成长,优异的学习能力就及其重要了。

房晟陶把高管分成真高管和伪高管也是一样,伪高管就是职务上是高管,但是他在心态和行使的责、权、利方面没有尽到高管的责任,合伙人也是一样。

企业家精神这件事我确实讲不清楚,我推荐大家看一下曹德旺的采访。

② 不断学习

除了特质,合伙人还要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持续提高核心班子成员认知的格局和领导力。

我觉得作为创业合伙人,有时候和夫妻是一样的。有些人从结婚到离婚,常见的原因就是因为两个人的成长路径不一样,对生活、工作、价值观、孩子教育都有不同的看法,这些都无法调和,然后分开了。

一个企业的班子成员也类似,初期大家的认知、追求、愿景都是一样的,但可能5-10年后大家有了更多的想法,就分道扬镳了,这很正常,所以要在前期签好协议。

核心班子成员是开放的:一是心态开放,能够理解公司的发展对于自身要求的改变。二是圈子开放,外面优秀的人能够随时进来。破除天花板,让所有人看到工作的奔头。

有时候,你别把创业这个事看得太严肃了,它就是一场“赢”的游戏,认认真真把这场游戏玩好就好了。找合伙人是为了赢,如果你能找到更多优秀的人共同分担利益,本质上就增加了赢的概率。

③ 一心二同三互补

选择合伙人有一个口诀:一心二同三互补——“一心”是有相同的初心,“二同”是价值观和长远目标相同,“三互补”是性格、能力和资源的互补。

抗战初期的党员都是一心为了党的使命和荣誉走到一起的,经历五次反围剿后,红军经过长征到了延安,只剩5000人,之后靠这5000人吸引了20万名进步青年奔赴延安。

延安吃不好、喝不好,还要冒着杀头的风险,为什么这批人还要跑过去?就是不忘初心的使命感,没有其他利益诉求,对党的忠诚是坚定不移的。

我们说,价值观不是说什么,价值观是做什么。

作为创业者,你也要去了解你的合伙人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他是一个长期主义者,还是一个短期投机者?这很重要,价值观不正确,就没办法长期合作。

能力、资源互补,创业者基本都能想到,主要讲讲性格。

或者说,一定要选一个成年的合伙人,成年人能够更加理性地沟通,未成年人太自我,容易感情用事。

还有就是信念,你要问你和你的合伙人是否是互信的。因为我发现很多一号位都有会无情地伤害身边的人,自己还不受伤害,俗称“蒙面杀手”。

再往下就是合伙人的权责一致,有的时候这件事都做不到。

④ 打造环境

除了选对合伙人,建立一个好的环境让合伙人的发挥价值,融入组织也很重要,一号位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好人”来了也被逼成坏人了,因为只有底线足够低,才能生存。

我见过一家公司的两位联合创始人都很强势,公司发展得很好,几十亿估值,大股东担任董事长,二股东担任总经理和法人,两人股份差得很多,但两人将公司的环境做得特别烂,搞成了两派。

新人只有投一派才能生活,来公司被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天派,还是地派”,高薪聘请的高管也是如此。

你说“我既不当天派,也不当地派”,现场“弄死”(开除),而且还是花股东的钱做这些事情。

现在是行业很好,所以这家公司的发展大于内耗,以后不好说。

因此,回到重点,一号位要处理复杂关系,要对场域负责,要建立真高管团队,要维护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就算是内部竞争,也是为了要打赢外部的仗。

当然,如果打不赢仗,有一个和谐的领导班子是特别丢人的事。创业是一场赢的游戏,大家玩的是游戏,最后要取得赢。

【编者按: 当你选拔的人对了,做起事来的时候特别顺,磨合的时间也会缩短。每家公司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剩者为王”的经验都会得到验证,能够留到最后的人,总是格外了不起。

2.如何选大将?

大将就是将一块新的业务交给他,你可以只需要问他要时间和结果的人。

大将有几个软素质:

第一,高度自驱;

第二,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执行能力;

第三,对事情有责任心;

第四,具有一颗随时可修复的强大的内心和身躯。

大将特别重要,公司腰部力量不强或者一块业务起不来,就是大将不行。人用对了,事都对了;人用错了,事都错了。

比如,余承东就是任正非的大将,没有余承东,任正非的光环可能就消失几个。据华为内部的人说,雷军都出来造车了,如果余承东能从华为辞职出来独立造车的话,肯定可以找到比500亿还多的钱,很多人愿意投,这是华为人的看法。

当然,还有人说华为的很多人出来创业也是不成功的,因为那个平台太厉害了,厉害到有花不完的钱和资源。

什么人适合做业务板块或地域的一把手?

稳定性高的人,包括情绪和行为表现。很多人内心追求和外在行为总是不一致,或者说不稳定。这类人往往都特别容易抱怨或者负能量,甚至自己特别心累,就很难成大事。

有一些人做企业,抓住了机会,企业做得又大又好,但是内心觉得这些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特别痛苦。

所以,明白自己内心要什么再去做什么,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

【编者按: 找人,几乎是所有东西的源头。找人的过程很辛苦,但是找错人的代价会很痛苦。乔布斯说,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 50 名。我大约把 1/4 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多花点时间,这是值得的。而且,一流人才大多会找来一流人才,但是二流人才会找来三流四流的人才。希望你能找到合适和靠谱的人。能和这样的人一起工作。

3.如何找到前十位员工?

创业初期,前十位员工特别重要,这些人就是你的班底成员。

我给大家有一个建议,班底成员一定要“高标准、不凑合”。

因为一开始公司很小、没有名气,大家也不知道公司能活几个月,“好”人不愿意来。

你可能给的薪酬也不高,好人也不愿意来,贵人也不愿意来。但如果一开始招的人标准降低了,给你带来公司的麻烦和后期的问题是巨大的。

尤其是前十名员工,切忌不能降低招聘标准,很多人说我先招进来干活,然后过一、两年有更好的人再换,经常性的换,事实证明这件事这样做不靠谱。

前十位员工的标准就是他有没有很强的学习意愿、能力和潜力。特别是你干的业务特别新,在市场上都没有竞争对手,就应该更关注员工的学习能力、学习意愿和潜力,相反,经验不是很重要。

4.做事用人,还是用人做事?

用人做事可以理解成:我信任你,你做就好了;做事用人就是:我就要做成一件事,你帮我把这件事完成。

如果一号位对要做的事情已经想得很清楚了,像雷军,就是用人做事,不用再讨论战略了,就是找认同你的人加入,咱们一起干。

但是,很多创业者还没有想清楚,见不同的投资人讲的故事都不一样,甚至碰到一个比自己认知更强的,就跟着人家走了,这就成了做事。

我鼓励一号位和高管成员做一对一的谈话和沟通,高管也要和中层去沟通,中层也要和团队成员去沟通。

所有人都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能力范围,同时了解上下级对彼此的评价和期待是什么。这是检验领导力特别好的方式。

实际上,很多中高层管理者都是靠本能在管理,不靠常识和理性,这会有很大的问题。

5.如何做好沟通和激励?

① 团队沟通

当前自己的能力范围和瓶颈,可能在哪里?哪些事你是有能力去完成的,哪些事有可能会超出你当前的能力范畴?(明确当前能力范围)

你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有清晰的工作目标或一些预期?(明确目标)

围绕着你期望达成的那个预期(例如2年内成为一个可以独立带领运营团队的人),你当前还缺少哪些核心能力?(明确需要补齐的短板在哪里)

这些核心能力,我可以怎么帮你去积累和获得?(明确补短板的方法,如人员培训)

一款很好的管理工具就是绩效面谈,应该和你分管的人做绩效面谈。

下一个阶段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对全公司的目标怎么看,和全公司目标关系是什么,上级的期望值是什么,要求是什么,时间节点是什么,现在还遇到的困难,哪些困难需要帮助,上、下级要通过讨论解决。

【编者按: 人的心智决定行为的选择,决定了人们在做决策前的逻辑判断习惯,心智的不同,直接导致行为结果不同,因此对于核心人才而言,进行心智激励是必需的选择。在目前的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心智激励更加重要。人们本身在竞争中就感受到压力和心态上的冲击,再加上资源和环境的残酷,更会导致人们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如果不能在心智激励上做出努力,就有可能让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无法获得团队的支持,甚至被孤立起来。

绩效面谈首先是平等的、一对一的,是深层次的工作关系;

绩效面谈是分阶梯的,比如你跟部门负责人绩效面谈,部门的负责人要负责给他们部门的每个人做绩效面谈,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事;

绩效面谈是上下达成共识、上下互相沟通的过程。我觉得一个公司的管理基础来自面谈,有了绩效面谈以后,才形成了上下的反馈;

② 团队激励

第一,团队激励不是越高越好,不是越猛越好,一定是合适最好;

第二,激励不是最终点的,方向是终点。激励是油门,方向是方向盘,只有在正确的道路上才能猛给油,在错误的道路上,给油给多了会出事的;

第三,不要把团队激励万能化,激励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能解决它能解决的一部分问题。

此外,薪酬永远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薪酬水平代表你能获取人才的层次。

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是激励的前提和保障,工资都特别低,还在设计搞股权激励,你的假定条件是公司都是合伙人心态,但实际上这不现实。

我认为股权激励属于防守手段,只能解决长期利益一致的问题,其他公司在挖人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困难,股权激励有时候不如涨工资的激励效果好,但一定也是要有的。

管理者也不要用股权激励去掩盖领导力的缺失、管理水平以及组织能力的低下。

为什么华为员工的奋斗精神这么强?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认为他的工作、奋斗牺牲是有意义的。我觉得大家应该多在这件事上下功夫,一定要赋予员工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如果你们这件事没有做好,光用钱、股权刺激,说明你层次不够。

6.识人用人的总原则

用利益解决驱动力,用压力解决行动力,用领导力带动执行力,用制度流程解决破坏力;

以文化使命凝聚人,以利益和谐团结人,以制度流程管住人;奖励积极先进分子,拉拢中间表现不稳定分子,淘汰落后破坏分子。

以能力定位子,以结果换票子,以格局定大局。

二、对公司业务的系统思考能力

1.业务选择

简单地说,定义公司的能力就是对公司业务系统的思考能力。

关于公司业务选择有三点非常重要。

① 方向

是不是一条大道,前景好不好,和当前的社会主旋律是什么关系?

如果方向选错,就在错误的道路上跑得越远,损失就越大,所以方向的问题要搞清楚。

有一则故事是这么说的:一部电梯里有三个人,一个人做俯卧撑,一个人头撞墙,一个人蹲着。到了24楼,有人问他们是怎么上来的。有的人说头撞墙上来的,有的人说做俯卧撑上来的,其实他们都是坐电梯上来的。

有些人总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身努力,却没想到之所以能成功更应该归结于历史进程,大家都是跟着大势在走,“电梯”就是大势、是方向。

② 时机

做一件事的时候,时机非常重要,要讲清楚为什么是现在,或者你能证明,你做这件事做得不是太早,也不是太晚。因为太早,会死在沙滩上,太晚,就追不上。

【编者按: 先明确一点,创业是有是有方法论的,但是在找到创业方向之前,你的项目可能会死掉。方法论不等于成功,不等于找对方向,因为正确的方向是试错试出来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试错的勇气和资本。

③ 切入点

比如,行业有终端做设备的,有做集成的,有做零件的,有做材料的,你选择哪一个环节做?为什么是这个环节?这个环节是不是关键环节?这些有没有想清楚?为什么是你做这件事,你有什么资源可以干得比别人好?

都是业务层面的事情,再往下看还要回答3个问题:

我是谁

我为什么要创业?

为什么成功的人是我?

为什么要回答这三个问题?

因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就看这些事,你把这些事讲不明白,一定是融不到他们的钱的。他们是机构,有程序、有尽调。而且那些人每天都在看项目,一年看几百个项目,看得太多了。

2.企业蓝图的实现源于四基石——使命、远见、格局、激情创业初期,要把使命、愿景、格局和激情想清楚。

① 使命

使命感,是一个企业的基石。

什么样的人为了什么样的目的走到一起,这是企业存在的终极目标。

真正的好企业要想招到真正的人才,要想做出一番事业,需要造就每个员工的自我成就感,即一种超出小我的大追求。

真正好的企业一定有超越金钱之上的追求,因为钱是过于同质化的东西,没有差异化就没有办法吸引到更好的人才。

【编者按: 创业,就不存在神秘的面纱,创业就跟工作一样,无非是干得好,干的不好的区别。创业需要方法论,但是创业更需要自己的思考,这里所有的答案,都是方法论,都是经验,但是,是别人的不是你的。你能做的是根据自己的特点,环境和资源匹配对应的产品服务或者商业模式。

② 远见

远见是解决做什么事情的问题,是前瞻性的能力和基于前瞻的结果展现出的差异化的部署。

前瞻性就是站得高、看得远,源头在于你对未来与众不同的判断。

你比别人能够更早、更快、更清晰地看到未来可能展现出来的状态,就能提前部署,让正确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自然就比别人走得更好。

③ 格局

这里指人生格局,就是人生的空间,即一个人对事物所处的位置(时间和空间)及未来的变化的认知程度——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即容人之量、容物之量。

④ 激情

激情是指干事、创业的热情。

对工作、对事业要赋予激情,这是一种可贵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品质,同时也是应对风险和不断前行的勇气与信心。

3.每个人要有问自己问题的能力

比如,稻盛和夫说他做企业的时候,会问自己:我做这件事是为了收入吗?是为了讨好别人,证明自己吗?

最后,他认为都不是,就是想奉献,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变得生活更好的时候,这就是他的心力和奉献精神。

如果你是全心全意地信,你在实践的时候是有力量的,这是“愿力”。它可以改变很多事情的结果,影响很多人的心智,增加追随者。  

当你创业的时候,别人可以帮你做BP,可以帮你完善,但是灵魂和思想,都是你自己来定的。

三、找钱的能力

1.了解融资的流程

做企业不融资行不行?

目前来看,不融资不行,现在的竞争环境跟30年前不一样,你不融资,别人在融资,把更好的人、更好的技术、市场都拿走了。

融资可以把不靠谱变成靠谱,也可以让靠谱变得不靠谱。我认为融资也是一场打仗,准备的越充分,胜利的机会越大。

【编者按: 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创始团队所具备的管理团队能力在拿到 500 万时用的挺好,但他们半年后就拿到了 5000 万的时候就很难成长到那个能力了。我们看到绝大部分的创业企业,不是饿死的,而是被撑死的,是被太多的钱撑死的。因为创始人和团队还不具备花好这么多钱的能力。

以下问题都需要大家想清楚:

你是否了解完整的融资流程,比如VC内部决策流程,需要准备哪些融资材料,投资人最爱问的问题清单是什么,有哪些应对策略?

如何站在VC的视角,完整梳理你的业务,提炼项目亮点,让资本市场能听懂,感兴趣?

投资人投你的本质逻辑是什么?

讲你的商业故事,需要一个完整的逻辑,你的逻辑是什么?有哪些给VC讲故事的场景?这些场景的具体应对策略是什么?你又是如何将故事与热点或风口结合的?

你的估值和融资额是多少?如何算出来的?

对接VC有多少个渠道?如何高效地对接更多资本?

如何进行TS(投资意向书)谈判?

准备好所有事情,就是为了有效降低客户的决策难度,同时与客户建立起有效沟通和信任,之后就事半功倍了。

事实上,至少有一半的人,在做这件事的时候都准备得不好,另外最害怕的是融资进入持久战。

【编者按: 创业投资最大的特点就是资金是一定要退出的。退出的方式包括兼并、收购和出让股份。这决定了被投资公司市场规模要足够大,否则不管发展到什么时候,也很难发展到一个足够大的企业去做 IPO ;或者必须能够发展到足够重要,而被其他公司兼并。如果项目不够大,但是很赚钱,并不一定要找风险投资,他们并不是创业者合适的融资对象,特别是不要找规划得特别正统的风险投资。

2.关于融资的7条经验

① 融资的本质是创业者对业务的深度思考,对投资机构知识的覆盖。

不管投资人是问了你一个问题,还是一百个问题,全在你的射程范围之内,答案你都“提前”为他准备好了。

② 融资是一个算账的过程,是创业中重要的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③ 要和投资人建立信任。

不要指望投资人见你两、三面,就能融到钱,建立信任特别耗费时间。

④ 要说清楚业务的天花板和成功的概率。

⑤ 拿对钱。

作为创业公司,拿不同人的钱,可能命运就不一样。

如果你仅仅是想做一个生意,或者你对这件事情不太关心,你拿谁的钱是无所谓的,谁的钱都是钱。

但是我告诉大家一件事,资本是有属性的。比你拿了银行的钱,就带有债务属性,意味着要在流动性和安全性上符合银行的要求;你拿到风险机构的钱,就要在回报上符合投资机构的要求;你拿了社会大众的钱,你就要披露所有信息的属性。

当你走向资本市场的时候,一定要“人和”——拿和你理念相同、价值观相同的人的钱。

当然,如果没有选择投资人的权利,那就另当别论。但是,P2P这类千万别碰。

⑥ 融资越往后,越要找中介机构。

融资越往后,越必须要找一个中介机构帮你:第一,交易情况更复杂了,颗粒度越来越细;第二,越往后融资越是夹杂着信誉的成分,FA是一种信誉的传递和背书;第三,需要的材料越来越专业了。

⑦ 不要一味追求高估值。

很多人往往抵抗不住估值的诱惑,想着估值一定要高一些。

但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估值代表什么?估值的本质,代表了你新进一轮的投资人对你有多高的期望和预期,你拿了这个估值后,代表着你在下一轮融资前,必须跑到里程碑,必须满足投资人开出的条件,估值越高可能会面对更苛刻的协议条款。

再说一点小提示,条件谈下来,哪怕降估值,也不要签对赌,90%的对赌都对创业者没有好处。M&D

收录于《管理与决策》2021年12月号

创业CEO岗位职责范文4篇

优质回答新的一年,很多人都会想要有一个新的开始。在看来,人们应该选择一个非常有前景而且能够从中获得 兴趣 的职业,他认为这个职业就是学习编程,为什么他要这样说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CEO的职责 范文 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CEO工作职责范文1

关于提升企业获利,这些年下来,以下是我的观察心得。

1. 战略上的勤奋

企业利润是结果,其形成原因是“好战略”加上“好执行”,其中好战略的重要性远高过好执行——用优异的方式执行一个烂战略,只会得到悲剧的结果 (正所谓战术上的勤奋)。因此,作为 CEO,花极大的功夫去理清战略,是工作的最核心。

2. 简单而专注

好战略不一定容易执行,但绝对是简单易懂的。Lativ 的初期战略是 Uniqlo 相同的品质、一半的价钱,PChome 是应有尽有、价钱便宜、快速到货,Momo 是挑品,再透过电视、网路双管齐下压低价钱。这些战略听起来的都很直接,但有效执行的结果,就形成了三家台湾网络产业中获利优异的企业。

3. 取得不公平的优势

市场是物竞天择的世界,要晋升食物链上层的物种,必须拥有不公平的竞争优势。有些优势是天生的,像是 Momo 取自于富邦集团的 购物 频道。有些优势是后天的,像是 Facebook 逐步建立的使用者间网络效应。

4. 连结优势

白手起家的 创业 者,初期拥有的优势相当有限。除了能够以一挡百 (实务上比较接近以一敌三) 的优秀共同创办人们,大概就是既有的知识与 经验 。因此,如何利用初期的优势,去换得中期的优势,然后再取得长期的优势,是策略思考的重点。

5. 抉择

既然优势有限,就必须要集中用在关键的地方,才能形成区域性的不公平竞争。创业的过程中充满着机会,但往往只有一个产品、一种功能组合、一个价格、一个通路、一种命名、一个 商业模式 ,拥有最高的潜在投资报酬率。所以抉择与专注,才是关键。

6. 开除烂客户

同样的道理,所有可能的潜在客户里面,往往也只有一个子群体亟需你的产品,并且愿意付出高额价差来购买。

7. 正确时间观念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也是提升投报率的重要关键。另外,别忘了,很多事情需要时间的酝酿。

8. 不是拼死才能拼活

提升利润往往不是冒着死亡风险做一个惊人之举,反而更常是许多小 成功 逐渐累积起来。

9. 库存、现金流管理

空有帐上利润,却被库存、现金流压垮的企业不在少数。

10. 莫忘初衷

别忘了,你是为了要提升客户的生活,照顾员工、回报股东,才做这些事情的

CEO工作职责范文2

1

关于招聘

只靠优秀的招聘不足以创造一个成功的企业,但这是必要的环节。招聘这个环节总是得不到创始人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因为这些创始人们总是想一步登天。

如果你没有花费至少50%的时间来招聘——这是最低的——那么你已经走上了失败的道路。

基思·拉比描述了以这种方式招聘的重要性——“第一原则:你建立的团队就是你建立的公司。”

你的工作就是与那些优秀的人充分合作。即便这可能会让你感到不舒服,但你将来会得到很好的回报。

如果你身边没有你信任的人在做正确的事,你就不能成为一名领导者。当然他们并不总是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去做,但你的工作并不是对他们进行极为细致的管理。

2

关于资金

在早期,你觉得一切只跟钱有关。你觉得一切钱都是你必须花的或者应该花的。

创始人确实应该始终担心手里的钱。即使员工们很爱戴你,如果你不付工资,他们也不会留下来。

在企业资金不足之前这段时期,一个企业的现金数目 决定 了它的“跑道”。马克·舒斯特建议,“风险投资公司希望你提出‘合适’的 融资 金额,这个‘合适’应该是基于你迄今为止的进展、你的资源和你未来18到24个月内的需求这三者的合理要求。”

海耶斯的搭档乔什·科佩尔曼认为:

“你应该为你的公司制定下未来18到24个月内的目标,选择这段时期就作为公司快速发展前的跑道。2年的‘跑道’时期会为你提供最好的机会。”

分销绝对是创建互联网公司最难的部分。

在公司里,这两类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类是负责创新和制造产品的人,另一类是负责销售、分销和营销系统的人。创造产品并找到产品市场契合度(价值假设)和找到可重复且可扩展的方法来发展业务(增长假设)都非常困难。

无论哪个任务更难,证明产品市场适合存在应该先行,否则业务可能会因“过早扩展”而受到损害甚至死亡。

当然,对于绝大部 分公司 而已,分销也很重要。

如果创始人用了20页幻灯片介绍他们的产品,但没有提及分销、团队或其他业务部门,那这个创始人在投资人心里是减分的。除了Google和Facebook等公司,很少有产品能够让用户自己去打通通往商业门户的道路。

成功的公司几乎都有运营团队,他们知道如何铺开市场、销售、管理损益表以及如何雇佣员工。

Google和Facebook是稀缺的,因为这些公司的产品能实行“自我推销”。很多企业认为,他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售卖他们的产品,用“病毒式”营销策略来创建一个成功的企业,但他们都失败了。

即使在发现产品适合市场后,能够专注于增长而忽视收入的企业也不多见。本·霍洛维茨写道:

“当我向新兴企业家询问他们的分销模式是什么时,我经常会得到这样的答案——我不想雇佣那些戴劳力士手表、开宝马、过分激进的企业销售人员,所以我们会模仿Dropbox来分销我们的产品。”

除了将刻板印象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之外,这个答案也表明了对如何设计销售渠道的深刻误解。

什么是销售渠道它是一种产品或一组产品的市场途径,从网站到成熟的销售人员都是销售渠道。选择正确的渠道对任何企业至关重要,很多产品经常因为公司选择错误的面市途径而失败。

太多的幻灯片和产品宣传完全忽略了分销。它们通常看起来像下图这样:

如果一个企业无法以一种高效且经济的方式分销它的产品,那么它就已经离倒闭不远了。

查理·芒格的箴言是有用的:“我的一个信条,就是要成为其他人所能想到的最好。我不认为一个人只是坐下来做梦就能成功。没有人那么聪明。”所以,我们应该跟着那些做得最好的人学习。

建立成功企业的人永远不会是一维的。

理想情况下,每个创始人起床后都很兴奋,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正在做一些伟大而重要的事情。那些事情就像北极星一样指导他们,为他们提供所需的能量,以及雇佣人才并说服所有投资者的能力。

很多创始人可能会非常专注于业务,但要成为优秀的CEO需要很多技能。

好消息是,杰出CEO和创始人们并不需要成为“全知全能的神”,你需要做的是:比其他人更了解成长和经营业务的某些方面,知道该使用哪种方式达成目标,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向他人寻求帮助,知道什么时候该打破常规——这都是做出良好判断的关键。

无论好坏,做出过一些糟糕的判断并从中获得经验,才能拥有良好的判断力。获取智慧的过程其实就是这样,而这个过程永远不会结束。

利用你拥有的所有资源,包括给你钱的投资者,这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又必要的。他们像你渴望成功一样,也希望看到你成功。

许多创始人正在经历他们的第一次创业,沿着蜿蜒的道路曲折前进。所以,想要了解资本结构、招聘、 企业管理 、薪酬、销售和营销这些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向他人学习。尽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他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少数幸运的创始人也许会得到最佳教练的指导,从而渐渐适应自己创业者的角色身份。而没有这种资源的大多数创始人,必须召集一批非正式的顾问,而投资人往往会在某些问题上对创始人有所帮助。

如果你在接触楷模时没有学到什么,就代表你并没认真对待这件事。你没有努力工作,并抓住机会“榨取”那些可能给你重要启发的人,那么你又是在忙什么呢

当你努力成为一个学习者,尽可能地和最聪明、最有活力、最有趣的人在一起,你的人生会变得更好。

很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发生过显著改变。

创始人和投资者所面对的现实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风险和未知。考虑到这个不可避免的现实情况,明智之举是把握时机做好每一次选择。

《黑天鹅》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说过,“如果你有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那么所谓的智力、知识、洞察力、技能等等都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不需要。你只需要有这样的智慧:不做不理智的事情伤害到自己,以及当出现对你有利的结果时快速察觉到。”

当好的选择出现时,一定要马上抓住它。

如果一件事情没有什么后路,但上升空间巨大,就放手去做吧。如果这件事情后路很多,但是上升空间却不大,那就不要去做了。

如果后路和上升空间都很多呢这时候你得问问自己,你用的是不是你不需要的闲钱,还有你对你要做的事情有多少热情。

如果后路和上升空间都很小,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创业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你的声誉依靠漫长的职业生涯胼手砥足地累积起来,但能将之一夕毁掉的事情太多太多。

沃伦·巴菲特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建议与海耶斯所表达的观点非常相似。

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建立声誉需要20年,毁掉它只需要5分钟。如果你考虑到这一点,你做事的方式会变得与以前截然不同。”

以前我们爱说,“如果你不想被自己敬重之人在报纸上读到你的丑闻,永远别做任何傻事。”用到网络时代,这句话的新版本是:“如果你不想被自己敬重之人在社交网络上转发的话,永远别做任何傻事。”

马克·吐温关于这一点也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建议,虽然简单,但很适用:“做正确的事情吧,这会使一些人满意,而剩下的人则会惊叹。”

CEO工作职责范文3

1

马云在同新员工内部交流时,谈到CEO的职责。他认为,去抠产品细节,不是CEO的职责。

他说:“以前阿里巴巴刚起来的时候,所有的功能我都用,现在我也不可能用了。假设一个像我们今天这么大一个生态系统的CEO,像我这样的人,对淘宝的功能了如指掌,你们应该把这样的CEO开除掉。”

“我认为我的职责不是来检测工具,我的职责永远是带大家坚定方向。怎么把产品做得好、用的好是你们的职责,但是怎么坚守方向,看到困难、穿过困难,看到成绩,穿过阳光,找到背后的困难,这是我的工作。”

“如果公司撞在墙上了,应该把我给办了。天天跟你们讲这个产品好、那个产品好的人,他不是CEO,他最多是个VP,这是我的理解。”

2

分几个层面,去阅读马云讲上面这些话的意思。

其一是公司不同阶段,CEO的职责范畴会有所不同。

马云并不是说CEO不要关注产品,事实上,马云自己也说在阿里巴巴的初期,他会关注于他们产品的所有的功能的。时过境迁,现在的阿里巴巴已经不是初始的阿里巴巴,现在的阿里巴巴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这时候的CEO职责重心在于整体战略上的掌控,这算是CEO的本职工作。

其二是公司不同类型,CEO的职责范畴也会有所区别。

我们知道有非常关注产品细节的CEO,例如鹅厂的马化腾,据说会写邮件给一个产品的负责人,提出非常详细而具体的 意见 。小米的雷布斯也是如此,类似乔布斯一样,会深究产品的细节。

他们与马云的区别在于他们公司的类型不同,腾讯和小米是重产品的企业,产品是他们战略的重心。而阿里巴巴从来就不是一个产品型的公司,战略重心 自然 也不会在产品上,甚至于就如马云说的,他们的产品只是一个工具。

其三是任何情况下,CEO的职责重心都是 企业战略 把控。

马云在上面那些话中,强调了CEO要清楚自己的核心职责,那就是带领团队坚守方向、闯过困难、做出成绩。这些都是CEO的职责,是CEO的本职工作。

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个人都要在各自的岗位上,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后再谈其他方面的表现。作为CEO,更应该要如此。

3

CEO的本职工作,就是战略上的勤奋。

不管你是关注产品也好,还是重视 市场营销 ,作为一家企业的CEO,要明确企业的战略重心在哪里,要把80%的时间放到战略重心当中去。把企业战略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再用余下的20%的时间去参与推进公司发展的其他的事情上。

很多企业的创始人或CEO,他们在公司的发展方向、在以后要走的道路等战略问题上,要么不去想,要么是没有想清楚,就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具体的产品细节和事务执行当中去。这种情况要么是CEO犯了巨大的错误,要么就是逃避他原本应承担的职责,结果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对公司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我们上面提到了小米的雷布斯,他就说了这么一句名言:“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可惜的是,他自己也犯了他所说的这个错误。

小米在刚开始时候,产品是其战略重心,雷布斯投入精力关注产品,研究产品细节,无可厚非。随着小米这条船逐渐升级,已经从舢板变成巨轮,乃至变成舰队,整个小米已然不是单纯产品为重的企业了,也是要构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下,战略规划是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能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就很不错了,那还有那么多的精力去折腾什么产品细节呢这两年小米呈现出来的发展缓慢、产品线混乱,无不跟战略不清晰有巨大的关系。

4

华为任正非的用人之道是:砍掉高层的"手脚"、中层的"屁股"、基层的"脑袋”。这实际上讲的就是各层级的人要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

砍掉高层的“手脚”,首先意味着要头脑勤快,专注战略层面的工作,不要用手脚上的勤快掩盖头脑上的懒惰;其次意味着高层不要把手脚伸到中层、下层去,替代他们去做原本是他们职责的工作,这就是越俎代庖了。

每个层级,都有自己本职工作;每个层级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各自的本职工作。每个员工加入公司,都是一种投资,是拿他们的时间和生命做出的投资。他们希望通过工作,让他们的投资升值。

作为CEO,要为员工的投资负责,做好战略层面的事情,创造出大环境,提供锻炼的机会,让每个层级的人都能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企业中的所有的人做好工作他们获得锻炼和提升。

5

不管怎样,无论你谋求什么,你都要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而后才能有其他的可能。

CEO工作职责范文4

一、方向

1、愿景、使命、定位

2、未来3年战略路径

3、今年战略目标方向

二、人

1、内部各业务线领军人的识别、吸引、验证、历练、扶持

2、内部各业务线领军人之间的凝聚、捆绑、平衡

3、业务外部关键合作伙伴的识别、吸引、验证、历练、扶持

4、业务外部关键合作伙伴之间的凝聚、平衡

聚人拢人,最难。一个团队走在一起坚持一起走,不容易。所以要特别且走且珍惜,谁也不要轻言放弃,或说谁谁不重要。

地在人失,人地两失;人在地失,人地两得。

且走且珍惜。

三、钱

1、钱怎么来:大家跟着你吃饭,公司没钱了,大家等下个月工资,筹钱找钱责任人必须是你。钱有两个重要来源:销售回款、风投。所以要注意销售业绩、回款和现金流、注意融资节奏和战略节奏以及股权投票权决策权结构

2、钱怎么去:回来的钱,钱要投放到哪里。到处都是要钱的口子,到处都是需要探索试错的机会(陷阱),还要给主业夯实。

3、钱怎么分:没有钱的时候大家都没啥指望,靠热情和愿景的凝聚。但是一旦有钱了,谁分多谁分少,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出了大力了,钱分不好就容易分家。很多家庭都是因为有钱了所以离婚了,一个企业组织也是如此。

四、原则基线

经常会面临短期和长期、名和利、压力和目标的痛苦抉择。

要对每一件异常上升到一类异常,进行原则基线定义。用原则基线来判断,以保证动态决策执行效率和质量。很多企业走着走着就走歪了,往了为什么而出发,就是因为每件事每件事一点点小微调,最后路走长后就出现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讨论一件事,不要以事论事,而是要首先定义原则基线,再在大原则指导下讨论如何解决。

在我们进入真正成为一名CEO的步骤之前,必须要先了解一下为什么你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每一个需要你付出生命中重要时间的决定都应该是合理。毕竟,时间是我们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

你想要在这个行业中工作,在这个行业里,对技能的需求很大,而且有很多机会成为食物链顶端的非常重要的角色。

你喜欢独立。你想要一种能让你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能轻松找到工作的技能。如果你决定明天搬到冰岛去,你想确保在找工作方面不会遇到麻烦。

你已经注意到了2003年和2018年之间的区别,以及我们在短短15年里取得的技术进步有多大。你想处于一个影响世界进程的行业的最前沿。

过去几年,最大的行业增长是在加密货币(比特币)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我们不希望在这些事情在未来占据主流的时候被抛在身后。你想要了解并且能够掌握这些技能。

你认为改变是好的,学习永无止境。那么为什么不做点新东西呢

当你选择IT行业时,这有一些必须的衡量指标:

1、在接下来的10多年里,它必须是有用的。这项技能在未来的许多年里都应该被重视,来保证你的工作是安全的。

2、对有这种技能的人的需求必须多于供给。行业中技能熟练从业者的数量越少,你对你的工作和你所工作的公司的控制力就会越强。

3、无论你在行业中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都能获得高薪。你肯定不希望在过上体面的生活之前,还要在公司的职位晋升上花几年的时间。

4、一个不需要大学专业学位的行业。你不会想要在开始赚钱之前去读研究生课程,然后在接下来的4年里负债累累。是的,我认为有比更昂贵的编程训练营更好的选择。

5、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行业中表现最好的人。没有什么经验能帮你快速就业你能以最快的缩小与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之间的差距吗

6、它必须能够给你提供基础技能。无论未来如何,你都有多种职业可以选择。例如,通过学习编程,你就能更好 地理 解新的或即将到来的技术,比如分布式应用、区块链和云计算,然后选择你想要进入的领域。

7、要开心。最重要的是,你每周都要工作40个小时。你当然不希望是枯燥乏味的。

根据我的经验,编程符合上面的每一个要点。

你想自己评估一下,看看它是否适合你。

重要的一点是:记住,前2个月你会觉得自己在攀登一座无法翻越的高山。你学习的每一门教程或课程都会让你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懂这些东西的人。保持坚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有越来越多的“会心”时刻。我们称之为冒名顶替综合征 (Imposter Syndrome):你觉得自己是唯一一个不知道这个信息的人,你被自我怀疑所包围。请放心,当我们学习新东西时,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一家互联网公司的CEO都需要做什么?

优质回答能刷到这个题的想必都是常年混迹互联网的小伙伴,什么CEO、COO、CFO、CTO等等,特别是在互联网公司,这些名词经常在公开场合或者新闻媒体中被人提起,提到最多的要属CEO了,比如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李彦宏、搜狐的张朝阳等,在互联网行业都是出了名的CEO。

一、CEO这个词的来源

CEO,英文全称叫作Chief Executive Officer,中文翻译即首席执行官,是美国人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公司结构改革创新时的一个产物,它的出现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把原来董事会的一些决策权过渡到经营层。

而在我国,CEO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就是在互联网公司。当时,CEO一般都是自己给自己定的,也没有多少人真正去研究这个称谓对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当“CEO”在中国越来越普遍的时候,大家都认识到了,称谓绝非是一件小事,设立CEO这个职位不是追赶潮流和时尚,而是对公司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互联网公司CEO基本工作内容是什么?

我们先看看CEO的性质。

在经济组织机构中,CEO是企业中日常事务最高行政官,又被称为行政总裁、最高执行长。

公司CEO向董事会负责,而CEO一般又是董事会成员之一,在公司有着最终执行权。一些小型互联网公司的CEO可能是董事会一把手又是公司总裁,但在大型互联网公司,这些职务都是一人一职,避免某人角色太大、权力过多,也能防止公司本身与公司所有者(即股东)产生利益冲突。

CEO领导的执行团队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等。

再看看CEO的基本工作内容。

1、任免经理

我记得有一个明星说过一句台词,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其实任何时候都是。人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发展的核心,任何事情都要基于人才,没有人怎么做事呢?人的事怎么解决?这个时候就要CEO登场了,经过CEO把关的人选才有机会被任免为经理,成为CEO的得力助手。

2、执行董事会决议

董事会决议是互联网公司一项大事,一般会涉及到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最终还要有人执行,这个时候就考验CEO的超常发挥的实力了,不仅要有战略性眼光,还要有执行力,要思考整个方向和商业模式。

3、经授权对外签订合同或处理业务

经谁的授权?经过董事会的授权,一般这种合同和业务都是非常重要的,属于公司的核心,经授权后CEO经手进行签订,可以说,这些合同和业务就是公司最大的盈利渠道,而且,后期的各项跟进也是由CEO负责。

4、主持公司日常业务

除了上面提到的经董事会授权的业务,公司CEO也能自主决定一些日常业务,比如一些边缘性的业务,因为做什么都需要资金来源的,没有资金员工福利、公司活动等如何保障。

创业老板每天需要做的13件事

优质回答创业老板每天需要做的13件事

有关创业老板每天需要做的事,下文是我收集的13建,欢迎大家阅读!

1.记住你的“一件事”:你的创业公司在一段时间内只能把一件事做好,明确你的“一件事”,写在墙上,每天重复出现在自己眼中,将“一件事”作为公司例会最高级别的事情,不要让任何事情让你和你的团队分心。

2.记住,只有当你的团队优秀时,你才一起优秀:花时间培养你的团队,招聘那些在他们工作上比你曾经做得更棒的人,激励他们,让他们完成他们从来没想过他们能做到的事情,在引导他们去做“一件事”的同时给他们自由,像对待家人那样对待你的同事,创业不容易,让你的团队愿意成为公司一员是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创业公司并不只是一个工作的地方,更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作为CEO,你的工作不是把每个人的工作都做了,你的工作是帮助他们把工作做得更好,确保定期给你的主管们反馈,告诉他们你的期望,需要他们改进哪些地方。

3.设定风格:每个人–你的同事,客户,合作伙伴,投资者,你的关注者–都会从你身上得到暗示。从你公司的增值,数据,创新,客户服务直到公司文化都会反映出你作为一个CEO的职能,所以,不要做一个粗鲁的混蛋,付出行动,如果你希望人们想到你公司时是按照你想让他们想的那样,你需要付出行动并从个人做起。如果你自己无精打采,你的公司也会,如果你忘记微笑,你的公司也会,如果你缺乏耐心,你的公司也会,如果你不说请和,你的公司也会,公司高于每个人,但公司是由每个人和每个人的工作风格反映出来的,而你是领导者。

4.花至少75%的个人时间在你的产品上:只有当你的产品优秀的时候,你的公司才能优秀,亲自参与管理功能和用户利益,我的观点是 CEO必须是首席产品官,作为CEO你必须为屏幕上每一个像素负责,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过了但是你的产品是你们所有努力工作对用户的输出,所以它的每个功能都应该反映出你们的目标和目的。

5.审视数字:我不是在谈论预算和现金流,而是一些关键指标,每周发一封邮件给你的团队,提炼出那些影响公司业务的关键数据,亲自写这封邮件,写邮件会强迫你自己去挖掘和分析你的数据,真正拥有那些数据,让你的工作能够确保公司的每个人都能专注在那些能给公司带来业务的数字上。

6.锻炼:我实在忍不住要强调这一点,让自己每周去至少4次健身房,最好是5-6次,锻炼能给你能力和耐心去解决复杂的问题,作为 CEO对身体是很大的挑战,让健身房作为一个使自己头脑清醒和保持快活的一种方式,如果你还没有这么做,我保证去了之后你会震惊的,当你有规律的出去锻炼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的容易!离开你的键盘,去健身!

7.要求反馈:你猜怎样你并不像你认为的那样聪明,你会犯错误,去问你的雇员,你的客户,你的合作伙伴等,确保你的管理团队中有一个人敢直言不讳,确保你有一个董事会之外的成员或朋友能够给在公司发展上给你提供建议(例如在融资上,董事会管理上)。

8.离开办公室:人们太容易生活躲在键盘后面,生活在收件箱里,离开办公室,去和你真正的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博主们讨论。

9.写博客,写微博,阅读,参与CEO论坛:写类似于这篇的文章,分享你学到的经验教训,和你工作的技巧等,不要担心没人看,从网络中获得反馈,阅读HackerNews,看其他创业者和科技极客们在分享什么,利用投资者的网络从其他CEO那里获得建议。

10.管理现金:现金是你的生命线,你必须一直清楚你还剩多少现金,能够你维持你多久,什么样的决定会影响你的现金状况,不要等到需要钱的时候才去融资。

11.像投资者一样去做:在每周结束的时候,问问你自己下面的问题:我们这周所做的提升了我们的价值么过去的一周你对时间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如果你连续2周或者一个月内有2周没有一个积极的投资回报率,你可能就在做错误的事情了。

12.享受乐趣:这很难,需要很大的精力,确保每一天都是愉快的一天,即使很糟糕的一天也需要一下乐趣,如果你觉得不快乐,你可能在作错误的事情,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成熟,但不要长大。

八点创业技巧

1、借老东家的`资源创业

经理人创业最忌讳和老东家对着来干,如果对着干失败是必然的,就像一个婴儿与一成年人为敌。有人会立即举出蒙牛成功的例子。这个反例不成立,因为蒙牛团队是从伊利分化出来的,伊利是什么性质企业是国企。国企是什么不用说大家都明白。

处于婴儿期的创业老板,和已经是成年期的企业对着干,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经理人要出来创业,最好借原老板的资源才能成,或者把原东家做客户,最次也要错位经营。经理人出来创业,能借的唯一资源就是原来老板的资源,别人不会借给你资源,只有你原来的老板才会给你资源,别人都给不了你资源,因为别人没有你所用的资源,过去经理人朋友给你的资源都是帮忙,只有老板给你的资源具备持续商业价值,大家可以形成相对稳固的利益关系。

2、借风投扩展创业规模

风投投资的优势就是资金优势,因为,风投的钱会源源不断,现金流不断,企业就死不了。资金断了你就死了,资金不断你就死不了,这是借风投的第一个好处;第二好处是借风投可以帮助自己扩大创业规模,省得自己艰苦卓绝地蜗牛爬墙般地滚动发展;第三,借风投创业还有一好处,就是风投代表人会给你带来很多管理资源和信息资源以及经营资源,使创业步入快车道,把自己和风投绑在了一起,把自己和企业的未来捆绑在一起。

得到了好处的同时,你也将面临风投给自己带来的苦恼:虽然风投并不一定展绝对大股份,但你不得不面对风投代表的经常性逼问,虽然你拥有一定的股份,其实,一旦用了风投,就等于又开始了打工生涯,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打工形式,过去你是为具体的老板打工,现在为风投背后的投资团队打工,你个人也是从过去成熟企业的经理人身份,变成了创业型经理人。这叫得失平衡。

3、练就宽广的胸怀

当老板很重要的要有胸怀,你得容忍很多事情,你再难受的事你也得忍受,没有胸怀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尤其要能够容忍与你不同的人,不当老板可以不容人,当老板就得有胸怀容人。连老板都不能容忍的人,其他人就更不会容忍了。经理人实在忍受不了,可以辞职,老板辞不了职,所以只能忍,要忍就得有胸怀。

4、习惯于爆发状态工作

创业当老板必须在爆发状态下工作。其他人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区分开来,可以把工作当生活,但创业老板必须把工作当工作,把生活当工作,把一切都当成工作,一天24小时处在工作状态,而且是爆发状态,星期天不休息,习惯没日没夜的工作,这叫5+2,白+黑的工作方式,让老板恢复常态,反而不适应。其他人也有爆发工作的时候,但大多是常态工作方式。

5、模仿与创新相结合

经理人创业的时候都喜欢干市场没有的,设计新的商业模式,这是大错而特错,创业期要完全创新,尤其是新产品,新模式,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成功。所以创新和模仿的关系要处理好,全创新是绝对不行的,创新一般都是行业领袖的事情。创业就是在模仿的基础上,稍作创新就可以有新天地。

6、准备创业资金以外的后续资金

大多的经理人创业者最终都是断在资金链上。如果你的商业计划书写得非常完整,非常好,你计划花100万就实现了正现金流,那么你至少把这100花完以后,再能募来900万,你才能完成,募不来900万你很可能死掉。如果说,你有1000万,做一100万的创业计划书,那么100万花完后,有后续资金支持。那么我告诉你,对不起,你至少把你的1000万花完后,再募集9000万元,这就是创业时资金计划。也就是说另外的9倍资金不是原先就有的,而是应急时临时化缘来的。

7、要有顽强的创业心智准备

经理人平常常态下做事不会亏自己的。但老板不行,首先必须做如下心智准备,第一是能吃苦,吃得苦中苦;第二经得辱,这个辱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老板必须要忍,因为老板做事不单是为了自己,后面还有一组织;第三,要能忍,忍无可忍时再忍一下才能成。我见过一个相当大的老板,那个老板说,什么叫老板老板就是歌女,谁叫都得到。其实,歌女也有下班休假的时候,老板没有下班和休假的时候,老板的休假也是在工作,所以我老板是社会下最底层的一块板。

8、选择最佳的创业年龄

什么年龄创业能成功不一定,现实中任何年龄段都有创业成功的。但从概率上来讲,35岁以前创业,成功概率比较高,30岁左右创业成功概率最高,40岁以后创业成功的也有,但一般很难成功,50岁以后就知天命了,但也有成功的,而概率趋近于零。创业需要很多要素,但所有的要素都要通过健康的身体来实现,创业就是要保持最基本的身体健康和持续的充沛的精力。

;

怎样做一个好的CEO?

优质回答最近,我开始重新思考一家公司的管理。

去年,通过友人推荐我读了一本非常棒的书《CEO必读12篇》,讲到目标、路径、资源的三段论。顺着这个思路,我在思考:目标从哪里来?如何寻找路径?资源怎么去投?

总之,一句话,你为什么就可以做到?

这种质疑给公司估值打了大大的折扣。当然,猎豹已经涨到40多亿美金,最高超过50亿美金,移动收入超过PC,七成来自海外。在PC为主业的中国公司中,猎豹算是转型最快的公司之一。

反过来思考:我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这条道路又是以怎样的方法映射下来?

现象即规律。当某个现象发生时,一定有某种规律。CEO必须要透过现象看规律。千万不要认为这家伙就是运气好,富二代,会营销。

如果简单这样看问题,很容易变成一个批判者,而不是创业者。别人强了,一定代表某种规律。有时候我们总结为运气,本质是因为抽象不出规律,只好说是运气。

一家公司从一开始,就该知道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司,并且知道该怎样做。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最开始并不一定知道,但可以通过提取规律,不断加强这种战略的思维。

姑且称之为,一个CEO的战略修养。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问题来了,什么是战略?

前两天,我们请专家给猎豹做诊断,最后结论还是一家创业公司。当时填了一个公式:公司的好坏=战略*执行。

没错,这个说法在工业时代比较重要。几万人的大公司,组织一旦脱节,战略就实施不了。但也有一个问题,它会把战略方向与执行力放在同一个维度思考。

但战略和执行力同样重要吗?

答案是不一样。一旦你认为同样重要,创业者就会愿意花时间在执行力。因为绝大多数创业者就是执行力超强,于是在执行力上,就会花越来越多的时间。但很快,他们又开始在方向的选择上犯迷糊了。最可怕的是,他可能在一个不正确的方向花了太多精力。

苹果前CEO斯卡利提了一个词叫(zoom in)抽象和(zoom out )聚焦,前者指从战略高度看整个行业方向,后者指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既能看大局,又能沉下去。世界少有把这二者完美统一的人。

创业要解决的,就是开放性的环境下,找到方向。这方面,美国公司强很多。因为美国的教育背景鼓励个人开放性思考,而我们从小做的就是封闭型题目。题目答对,选择就行。

开放性和封闭性对人的思维锻炼,不可同语。前者强于方向,后者强于执行。而今天的大环境,执行已经被认为很重要的前提下,方向反而成为我们最缺的一环。

我并不是说,执行不重要。执行只是基本功。在执行非常重要的前提下,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这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美国公司真的是靠执行取胜的吗?

未必。以中国公司视角看,很多美国公司的执行力很糟糕。比如英特尔发明了内存芯片,当日本公司进入这个领域时,他们发现做不过,只好放弃,重新寻找了一个CPU,在一个新的CPU方向上,变成了全球最伟大的公司之一。

美国公司最牛在于:它建立了很好的视野,在这样的视野下,打下从0到1的基础,然后用更好的方向,弥补执行力的不足。当然,同一个方向,战略的情况,只能靠执行取胜,比如制造业、家电汽车。

战略制定的重要性远远远远大于执行。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认知:思考整个方向和商业模式的重要度,远远大于执行的重要度。我自己早年创业时,对这个点的思考就太少。

比如开个大会,做PPT,为新公司寻址,做起来又很容易,每天看似都很忙,时间瞬间就没了。为了公司,认真努力,不睡觉,出生入死,满心自豪感,连自己都感动了,但在战略思考上,乏善可陈。

战略这东西确实太虚,不容易想清楚,脑海里沙盘推演自然就少。太少之后,整个公司容易被执行,带进一个自己都不清楚的方向。你原本以为自己在做什么,结果发现实际做的另一回事。

前不久,我读完《三体》,这种感触更甚。《三体》几乎帮我建立了一个更高维度的世界观和科学观。因为你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线性发展,而是一个接一个,一格一格,不停向上跳高。火发明的时候,世界跳了一格;原子能发明的时候,世界又跳了一格。

在高纬度的三体人眼里,钻木取火和航天发动机没有本质区别,都在同一个维度。就像他们对人类说的那句:你们都是虫子。

所以,这一年我深切的体会:要花时间,把一个事情想清楚,站在一个更高的纬度看问题。我总结为——升维思考,降维打击。比别人更高的维度想清楚方向,执行的时候比别人更凶狠。

我一直认为,小米开打的时候,就是一场必赢的战争。市场容量,打法,切入点,雷总都想得很清楚。小米一上来就是做多大的问题。小米手机出来时,手机厂商都笑了。他们认为雷总没做过手机,没有经验。但实际上,雷总早已经在更高的维度想清楚了。一出手,几乎是居高临下的打击。

回到起初的问题:到底什么是战略?

我重新修改了那个公式,我认为,战略=(方向*10)*执行力。一家公司的方向或选择,还要再乘以10倍,最后用强悍的执行力,在足够多的时间,变成想清楚的战略。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执行力也是战略的一部分,好的战略,不依赖于好的执行力。

创业时常有一种错觉,靠执行力就能取胜。几个哥们很努力,大家很有经验,最牛叉的人,肯定没问题。这个话其实是错的。你绝对不是最好的人或最有经验的人。如果相同领域大公司跟你竞争,它有更强的资源招到比你更好的人。

我们当时创业做安全,算是整个行业足够有经验了。那个时候,360蒸蒸日上,上市后迅速成长,行业里最好的人都能拿到。你发一个版本,它一两分钟内就出一个新版本。还找最好设计人员,用最多的宣传资源,再向所有的用户广播说,它是最先做的。它把全国人都叫醒了,而你只是在一个小山头,叫了一下而已。遇到这种黑白颠倒的事情,你基本无计可施。执行力好,也变得不堪一击。

所以,一定要想清楚执行力到底是什么?

有时候,我们大言不惭,说巨头不重视,想不到,不这么干。如果你把公司的创业,建立在人家想不到的基础上,那太难了。万一人家想到呢。你怎么证明他可能想不到。

当时我们做毒霸,几乎集全公司的力量,但就是追不上去。执行力比不过,只能不停创新。你做一个,他抄一个,还比你更好。后来我想明白了:在PC,尤其对手视野范围之内的任何安全创新,你都是打不过的,反而变相成为别人的产品经理。

一个公司在它核心领域的战略动员能力,远远超过你的想象。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在大公司面前崛起了。你要想大公司真的笨吗?还是他们没有用真正的执行力打你,或者那只是一个边缘的旁支业务?

这些都要想清楚。战略思考,不能只是虚无的想。要结合执行力、团队能力、你的位置、确切打法等等。想清楚之后,开启一场战役,才能胜券在握。

我一直认为,带领普通部队也能打胜仗的才是名将。优秀的战略是在开战之前,就有七分胜算。

创业者通常喜欢讲一个大的未来。这个大未来往往脱离执行。不要以为小米就是找到一堆牛逼合伙人就成功了。小米做事前就想清楚了战略。《参与感》里讲过,小米的一张海报都要反复修改无数次。因为这张海报要发布给几千万用户,那这张海报就是战略的一部分。如果海报做得很差,所有东西都卡住了。

那么,你有没有能力把这张海报做得更具穿透性?如果没有能力,这件事就不能做,就不是好战略。好战略,就是它能做下去。

把执行力当作战略的一部分,把关键性的执行点,作为战略范畴考虑进去,也是CEO管理中的一个核心点。

那么,如何才能制定一个好战略?

我总结了一个战略三部曲:预测-破局点-All in。预测就是想方向,寻找破局点就是找关键,All in就是资源全投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细展开。

先说战略第一步:预测

预测就是找到大风口,做快乐的猪。如果你能够判断清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就成功了99%。坚信这些大道理是很难的。

雷总做小米很成功。其中很重要一点,他一直总结,40岁之前相信人定胜天,总觉得自己最强;40岁之后领悟到,找到大风口最重要。

预测变得更重要。它意味着对我们过去接受的整套教育和方法论的一种颠覆。它反过来说明了,努力未必成功。过去,我们只是苦哈哈干活,相信书山有路勤为径,一去美国才发现,美国人工作那么悠闲,世界很多发明却都是他们干的。

其实,本质上是因为我们的思维体系没有预测这一点。

我第一次见雷总,他就问我,怎样为三到五年做一个推断?当时我不清楚。后来,我就想怎么通过三到五年在行业上建立一个格局,然后再用这个思路反推今天该干什么。这方面我想的还是不够。

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我感慨很多。我觉得,阿里巴巴上市最成功的不是马云,而是孙正义,一夜之间成为日本首富。这一切,无非就是在那个时间,他做了一个预测——电子商务有前景,马云很牛,中国很厉害。三个点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雅虎投资阿里巴巴也是一样。当年投了十亿美金,所有人都认为疯了一样的决定。说杨致远太傻,马云太能忽悠,几乎所有人都这么觉得。但杨致远就是做了这么一个决定。

当然,预测也不一定都能成功。我们还是要多花时间想想,自己的预测到底有多重要。最核心的就是不断改变。

具体到怎么做预测,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点是穿过未来看现在

找到一条正确的路,怎么走都是对的;而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全力以赴都不行。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站到一个更大的高度回看现在,用预测在大方向上的清晰,去极大地缓解你在执行方面的依赖。

第二点是不断仰视,空杯学习,相信现象即规律

不要看到别人强了,就觉得这个没什么了不起,那个也没什么了不起。要思考,滴滴为什么成长那么快,O2O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这么热,自己可以找到怎样的机会?

我们当时做猎豹,在极困难的情况下找到了“国际化”这个点。就是因为我们发现,在Google工具排行榜上发现没有美国公司做的工具应用,而且工具应用的下载量是社交类的一半。两款排名靠前的工具应用,竟然都是来自中国的程序员。

现象即规律。我就在想,我有2000人,他们只有一个人,如果全力以赴,还不能做到第一?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在这个机会点全力投入。

第三点是侦察兵模式,不断试错,用资源换机会

早期创业者唯一核心的资源就是时间资源,就是不断试错。口袋购物的王珂,做微店,一个礼拜就上线,不停测试,小步快跑。

小步快跑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不停打怪,不断获取经验值。创业就是不断打怪的过程。如果憋一年才发布,人家早起来了。当公司到一定规模,再派一些侦察兵,做一些方向性的小组化尝试。Clean Master这款产品就是一个四人小团队发现的。

预测也不是天马行空。它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一个预测出来后,用怎样的视角去判断它,修正它,完善它。我总

结了三条预测的准则:

第一个准则:创造新市场,不要在过去的市场纠缠

如果现在让我重新走一次,两年前就不做PC了,直接杀入移动。我相信两年后的猎豹,移动会更强。

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去台湾拜访过趋势,他们有好多产品研发人员都往企业市场送。消费市场不知道怎么做,企业市场又是他们最好的收入来源,于是他们就不停地派精锐加强。

从收入角度来说,他们每年财报增长10%-20%,看起来各方面都很好。但从一个大的方向来说,趋势在过去市场投入太多,最终变成了一家传统的公司。

当你不断进入过去的市场,跟过去的市场巨头做斗争时,就会在原来的市场,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这场战役,短则两三年,长则四五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陷入泥潭,极其痛苦。

第二个准则:边缘切入,寻找垂直市场第一,甚至垄断

不要去找竞争对手最核心的点打,总坚信自己是战神,最后都会死得很惨。一定要追求一个垂直市场的第一。

“第一”有多么重要呢?首先是心理上的重要。我们做海外,经常受到质疑,投资人见面都问,中国公司行得通吗?你怎么证明可以做好?事实上,我没法证明。但我清楚,只要海外做到“第一”,不管怎么样,一提这事,就很鲜明。

因为只有“第一”才会被人记住。现在已经不是韦尔奇时代的“数一数二法则”。这个时代就是“数一法则”。变成“第一”后,就可以从“第一”的位置真正往下切。

举个例子。大家都觉得Clean Master很小,去年1月份,我们用Clean Master推了一款安全APP,仅仅一年下载过亿。过去的18个月期间,月度活跃已涨到1亿,非常快。这说明了什么?就是因为你有了“第一”,才可以轻松创造“第二”。

第三个准则:不仰攻,不依赖执行力。

我做Clean Master国际化的时候,曾经反推过,如果360实力比我强很多倍,这场仗能赢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几乎把所有高管、人力、资源全部倾斜。公司从上到下,在清理这个点,来回横切。这种态势,对手没法比。

我也总结过,360安全卫士为什么能成功?其实作为产品经理,当时能做起来,有很大的偶然因素。虽然你的能力、执行力都很强,做这款产品也很有感觉,但最重要是的国内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江民、瑞星等杀毒软件不思进取,没在这个领域投入精力。因素最后形成一个扭力,促成了360安全卫士的成功。

后来,当我碰到美图秀秀之后,我就崩溃了。光有执行,也不够啊。一会儿眼睛大一下,皮肤白一下,我也不会啊。所以,等到做clean master的时候,做之前我就想得比较清楚了。这个事情在起步之前,我就想好要把猎豹做成国际版的360。

但是,光有预测是不够的。找到这样的方向之后,怎么去切?切,不是排山倒海进入。这样是进不去的。或者没有那样的资源。要先找破局点。在大的方向上找到一个关键的点。

战略第二步:破局点

预测之后,就是找到破局点,找到那个一举撬动全局的关键点。

今天,整个行业因为资本介入,出现了很多流行词,比如布局、闭环等等。很多创业者问我,是不是先布局?光做硬件不够,要做软件,还要做社区等等。当你这样思考的时候,首先就陷入了大公司模式。

你要思考,与大公司区别何在,破局点在哪。如果没有突进的点,跟其他所有平庸的公司没区别。大家都很平庸,为什么你能赢?因为你想赢吗?因为我人挺好吗?这些都没有意义。

所以,要找到那个尖锥一样的破局点。

我说过,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万里长城。万里长城听起来雄伟壮观,很有民族自豪感,但从来没有挡住北方异族的毁灭性打击。因为它太长了,摆太多了,挡不住尖锥来回的刺穿。

这就是破局点的作用。

这个破局点有多重要呢?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说,这个点就是生死存亡之点。如果找不到这样的点,你就不可能切进去。

此外,破局点一定要配合大方向,配合整个大预测。因为这是一个单品带体系的时代。

苹果手机就是这样的破局点。通过手机这个点切下去,整个行业都被改造了。破局点的寻找,本质上是产品形态的需求。在产品形态和用户体验上,找到用户为王的那个点,可以把整个行业都掀掉。

工业时代,没有生产线,生产不出产品。那叫生产稀缺。今天是生产过剩,消费者主导的时代。时代已经完全变了。

当英语老师都可以做手机的时候,这代表我们已经站在全世界的生产能力都能被组织的点上。即便没有行业背景,你只要找到一个点,做好一件小事,就可能改变世界。

再往下说,这样的破局点有什么特征?我认为是极简、差异化和自增长。

这样简单的词,能被大众接受,非常重要。移动互联网时代,选择太多了,用户打开的窗口也太多。用户唯一需要的就是简单。

比如Snapchat。第一次用的时候,我就惊呆了。打开后直接就是一个照相机,简单到直接拍照。我们做产品,都要去做个“+”,再加个“拍照”等等。就是这5秒的时间,用户的拍照意愿可能就没了。也是这样简单的点,使得Snapchat形成了强差异化,与Facebook完全区分开了。

这个点有自增长,也很重要。我们做Clean Master的时候,那时团队只有几个人,从几千个下载涨到每天下载二三十万;而另一款产品电池医生已经有了上亿用户。后来,在庐山会议,我做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把所有资源全部投到Clean Master。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Clean Master有自增长,而且从产品角度看,它还会持续增长。虽然两者存量差异很大,但我要看新增量,要看未来。

当然,有人会说,产品不一样。比如020,为了满足司机需求,他们自己佯装乘客打车,让司机觉得有用户增长。尽管如此,它也必须有自增长,有自然传播,如果没有这个点,说明没有突破。

最后,找到这个破局点以后,不要有任何犹豫,一定要All in。

战略第三步:All in

任何时候,资源永远稀缺,尤其是精力。一旦确认这个机会点,不要有任何犹豫。把所有资源投入到破局点上,尤其自己的资源。想尽所有办法,努力到无能为力。

在前期预测的过程中,不管是小步快跑的侦察兵,还是小组化的侦察兵,或者快速迭代的侦察兵,最重要一点就是,要迅速把侦察兵模式切换为十面埋伏,一击即中。

韩信打仗,没有那么多名将。他跟项羽相比,单军作战能力差很多,但最后他用所有的资源,布置了一个十面埋伏。即便三千名将,也逃脱不出。

所有资源的环绕,既为打退竞争对手,也为更快获取经验值。

当时我们做Clean Master,投入了上百个工程师。有投资者问:我们的壁垒在哪里?我就说,这个星球很难找到一个200人的工程师团队,只做一个清理的APP。所有高管团队全部聚焦在Clean Master这条线。在APP的每个点上的投入,都比竞争对手强5到10倍。

除此之外,Clean Master在Google Play 上的用户评价,每一个我们都有专人回复。无论用户用阿拉伯、日语或英语,都有相应语言回复。回复以后就会变成意见,立刻改善产品。

后来我们加速商业化。资源的投入几乎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完全没有经验,每天都开例会,对各种产品细节,寻找破局点。三个月内,收购了一家移动广告公司。买下他们所有的广告平台,全力以赴投资源。

这些都是在创业过程中完成的。一分钱当两分钱花。虽然创业早期,节约也很重要,但找到方向后,验证了自增长,投入就要坚决。

有时候晚做,就丧失机会;早做,就把公司搞死了。微妙和伟大的平衡,就是创业的难度。有时候实在不行了,闭着眼睛做,真的赢了,这就是运气。或者刚好赶上某个机会点,规律使然。

但千万不要空扫。做侦察的时候,大军按兵不动,做更多的推演。一旦想清楚,就要全力投入。我总结了一句话:战略方向要浪费,战术执行要节约。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说了这么多,预测、破局点、All in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制造火车头。

互联网时代的公司,要把它想象成一辆高速列车。你的本质是做一个最快的火车头。当火车跑得足够快时,就可以“一招居高临下”,不断地挂更多的车厢。当业务不断向上长时,又会出现各种纠结痛苦,但最好的事情就是把火车头做得足够多,不断淘汰坏的车厢。

战略就是制造最好的火车头,淘汰坏车厢。

CEO的使命就是不断的战略创新。尤其公司迅速壮大时,CEO需要迈好几个坎,从一个专业机能的坎,到带领小团队的坎,再到点面结合的坎。既要单点突出,又要擅用资源整合。

最关键一点,不断突破自己的心理界限。如果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会把事情想小。

作为CEO,既要有大的格局,又要在很小的单点足够极致。既能Zoom in(抽象),又能Zoom out(聚焦)。两个极端,来回切换。矛盾统一,完美平衡。或许,这就是管理的艺术。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创业ceo怎么做好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若米知识推荐的方法去处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chuangye/76990.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当下创业最好项目是。当今创业好项目
创业申请扶持的缺点.大学生创业的劣势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