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创业 > 古代创业地区

古代创业地区

导读中国古代商家老字号有哪些最佳答案中华十大老字号 :一、张一元(茶庄)张一元茶庄由安徽歙县定潭村人张文卿。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花市大街摆设茶摊,光绪二十六年开设“...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古代创业如何定义,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中国古代商家老字号有哪些

中国古代商家老字号有哪些

最佳答案中华十大老字号 :

一、张一元(茶庄)

张一元茶庄由安徽歙县定潭村人张文卿。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花市大街摆设茶摊,光绪二十六年开设“张玉元”茶庄。光绪三十四年(1908)张文卿在前门外观音寺街路南购房开设了一间门脸的店铺,取名为“张一元”茶庄。取意“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亦即“开市大吉、日新月异”之意。不久迁至观音寺街路北一处三间门脸的店铺营业。1912年张文卿又在大栅栏开设“张一元文记茶庄”。以“文”字表示为张文卿所开,三个茶庄以张一元文记为主。茶庄开业后,由于店址优越、经营得法,以质量上乘而声名远扬。

二、荣宝斋(笔墨纸砚)

前身是“松竹斋”,始建于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后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荣宝斋位于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历来是书画界人士荟集、交流和乐于来往的场所。当年鲁迅、郑振铎先生以及齐白石、徐悲鸿等名家大师,均常予以关注和支持数百年来,这个老店饱经沧桑。最初专营文房四宝类商品,进而自印信笺、诗笺,经销名人字画、古董文玩。清末出版的《缙绅》(官名录)、《二十四节笺》、《七十二候笺》曾名重京师。鸦片战争后,松竹斋难以维持。店主聘请广交京师名士的庄虎臣为经理,1894年,将店名改为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并请当时著名的大书法家陆润庠(清同治状元)题写了“荣宝斋”的大字匾额。1950年公私合营,“荣宝斋新记”诞生。新中国五十年来,北京荣宝斋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创造并积累了难以计数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了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在这期间,北京荣宝斋在发展传统业务基础上,拓宽了经营领域和业务渠道,在山东、浙江、四川辽宁、山西、陕西、湖北、吉林等地设立了经销处,加强了国内的商业和文化活动。

三、马聚源(帽子店)

老北京时代有句顺口溜,头一句就是:头戴马聚源。马聚源是一家自产自销的帽子店。最初只是个小摊子,清嘉庆十六年,公元一八一一年,直隶马桥人马聚源,于前门外鲜鱼口中间路南,以其名开办马聚源帽店。店主马聚源极善经营,为满足各界之需,研发上自宫廷、下至百姓尽皆可戴之帽。时之京城,无论何人,皆以有其帽为荣。后经张姓官员推荐,马聚源遂为清政府做缨帽,帽店即转为专门服务于贵族官僚之『官帽店』。清末,马聚源帽店被誉为北京帽业之首。清朝以后,马聚源改为制作瓜皮中帽与将军盔。之所以驰名于北京四九城者,乃源其制帽选料真实,唯新好用之,兼之工艺精细。其所制瓜皮帽,缨选藏牦牛尾,用藏红花做颜以着色,绸缎取南京源兴缎庄出最高档元素缎。

四、泥人张(彩塑 )

民间艺术荟萃,享有天津三绝之一的泥人张彩塑,乃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匠心独特、形神兼备。

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发展、繁荣、濒危、再发展等几个时期,几经波折,泥人张彩塑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被民间、宫廷、乃至世界认可。令人万分喜爱。

五、全聚德(烤鸭店)

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历经几代全聚德人的创业拼搏获得了长足发展。1999年1月,“全聚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是我国第一例服务类中国驰名商标。“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在百余年里,全聚德菜品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独具特色的全聚德烤鸭为龙头,集“全鸭席”和400多道特色菜品于一体的全聚德菜系,备受各国元首、政府官员、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内外游客喜爱,被誉为“中华第一吃”。已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多次把全聚德“全鸭席”选为国宴。

1993年5月,中国北京全聚德集团成立。1994年6月,由全聚德集团等6家企业发起设立了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4月,首都旅游集团、全聚德集团、新燕莎集团实施战略重组。首都旅游集团成为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2005年1月,北京全聚德烤鸭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随即,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收购了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30.91% 股权,与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并列成为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2007年4月,北京著名老字号餐饮企业仿膳饭庄、丰泽园饭店、四川饭店也进入全聚德股份公司,至此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涵盖烧、烤、涮,川、鲁、宫廷、京味等多口味,汇聚京城多个餐饮老字号品牌的餐饮联合舰队。全聚德股份公司成立以来,秉承周恩来总理对全聚德“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精辟诠释,发扬“想事干事干成事,创业创新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体制、机制、营销、管理、科技、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七大创新活动,确立了充分发挥全聚德的品牌优势,走规模化、现代化和连锁化经营道路的发展战略。十几年来,以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塑造品牌形象,积极开拓海内外市场,加快连锁经营的拓展步伐。现已形成拥有70余家全聚德品牌成员企业,年销售烤鸭500余万只,接待宾客500多万人次,品牌价值近110亿元的餐饮集团。

六、“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按照北方习俗,此名饱含著淳朴挚爱的亲情)。狗子十四岁来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他用肥瘦鲜猪肉3:7的比例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味精等,精心调拌成包子馅料。包子皮用半发面,在搓条、放剂之后,擀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每个包子有固定的15个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后上炉用硬气蒸制而成。 高贵友手艺好,做事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七、同仁堂(中药行)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自雍正元年(1721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八、内联升(鞋店)

内联升是赵廷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创办的。前店后厂自产自销。赵廷是河北省武清县人,从十几岁开始,就在东四牌楼一家靴鞋店学徒。学得一手好活计。他出师后,得到当时清朝官员丁将军的帮助,筹资白银万两,在东交民巷开办了内联升靴鞋店,取名内联升,内指“大内”,联升意即穿了这里的靴子就可联升三级。

内联升开业后,生意很是兴隆。文官武将,大小官员,到内联升订做、购买朝靴的人络绎不绝。它做的朝靴,选料真实,做工讲究,穿着好看舒适。当时的缎子以南京生产的黑贡缎质量最好,其特点是厚,色泽乌黑光亮,经久不起毛,但售价昂贵。内联升不怕多花钱,也专门从南京进黑贡缎。内联升制作的朝靴底厚达32层,但厚而不重;黑缎鞋面质地厚实,色泽黑亮。沾了尘土,用大绒鞋擦轻轻刷打,就又干净又闪亮。这样的朝靴穿着舒适、轻巧、走路无声,显得既稳重又气派。内联升每订做一双朝靴,都是量尺寸,试穿样子,到顾客穿着随脚舒适满意为止。连宣统皇帝在太和殿登基时穿的龙靴,都是内联升做好后送到内务府的。

赵廷善经营,他认为,要想赚大钱,就得在坐轿的人身上打主意。为此,他多方钻营,搞出了那本“履中备载”,专记王公贵族和官吏的靴鞋尺寸、样式和特殊脚形。清朝下级官员为讨好上司经常去内联升参照数据定做上司朝靴作为礼物,内联升生产的朝靴身价倍增,一双可卖白银几十两。

九、广德楼(戏园)

“广德楼”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几乎是和法国的巴黎歌剧院、意大利的斯卡拉剧院、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剧院同时建成的艺术场馆。在清·蕊珠旧史撰《京尘杂录》卷四《梦华琐簿》中,甚至将“广德楼”排在了建于明代的著名戏园"广和楼"之前,由此可见“广德楼”在京城诸多戏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十、都一处(烧麦馆)

都一处烧麦馆,开业于清乾隆三年(1738),创业人姓李,原籍山西。都一处烧麦馆最早是以经营烧饼、炸豆腐、烧酒的小铺,俗名“醉葫芦”,因门口挂一破酒葫芦而得名,清乾隆17年(公元1752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深夜回京,到酒铺用餐,因除夕京城仅此一家还未关门。又服务热情而龙颜大悦,于是派太监赐匾取名“都一处”。乾隆赐匾后,很多人都来都一处看匾,生意地甚为兴隆,经营酒类由白酒佛手露发展到五加皮、茵酒、黄酒、蒸酒等;菜肴也由凉菜发展为数十种炒菜,面食有烧麦、炸三角、饺子、馅饼等。 1956年公私合营后,店址从鲜鱼口南边,迁到了鲜鱼口以北的宽大新址。营业面积扩大到200多平方米,每天可接待二三千人次。现在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都一处"虎头匾挂在店堂正中,门口挂的是郭沫若写的豪放、刚健的"都一处"三个大字。1996年都一处进行了改建和装修,1998年8月18日重张开业,新开业的都一处内设三个大厅和一个外宾餐厅。一楼以普通烧麦为主,二三楼经营中高档烧麦和山东风味炒菜,都一处烧麦不仅用料精细,做工精湛,而且具有鲜香爽口,醇面不腻等特点,并曾经荣获商业部“金鼎奖”和“中华名小吃”等光荣称号。

“太行样板”朱文坪:古村名关黄巢将,冯氏先祖创业艰

最佳答案“太行样板”朱文坪:古村名关黄巢将,冯氏先祖创业艰

邢台西部山区的古村落,或依山一隅,或在水一方,或商贾大院,或官宦宅第。岁月如流,山花枯荣,流泉断续。口耳相传中,一处处古村落成就几多传奇。

朱文坪村,当地村民又称“朱温坪村”——有旧《邢台县志》可考。

“朱温坪”中的“朱温”两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军的叛将朱温。至今,有关黄巢起义军以及朱温的许多故事仍在当地广为流传。

1 朱文坪与黄巢起义

与周边布局错落的山村相比,朱温坪村的石造建筑布局颇为整齐,几如营寨一般方方正正。这也是朱温坪村最吸引人之处,因为整齐划一的石造建筑群在邢西太行山区实属罕见。

当地酷爱集报和写作的冯兵绪老师说,关于村名的由来,他曾根据传说整理过一篇文章,描写了朱温小时当“孩子王”的轶事,而朱温坪之前的名字是大坪村。但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朱温曾在此安营扎寨,村庄因而得名。

黄巢或朱温所率领的起义军是否真的如村民所说到过这里,史籍没有相关记载,却也无法证伪。

据资料显示,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主要活动范围在山东,而后河南,进而黄淮流域,过长江,辗转多地终至长安(今西安),似乎并未到河北,至于邢台西部太行山区,概率就更小了。

传说自然无法等同历史,然而,传说往往会打捞出历史的一些痕迹。冯兵绪老师说,在朱温坪村附近密集分布的许多村落,也都流传着与黄巢起义军相关的传说。

比如,朱温坪向东北翻过雕崖,就是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古寨,相传黄巢起义军将领常于此地商谈进军大计,故名“英谈”。英谈再向北,有血流峪、天明关、贺家坪(又称贺将坪)等村。

这些村子分别得名于农民起义军与进剿官军发生战斗,血流成河;黄巢军队行军至此恰好天明;起义军曾在当地庆祝胜利。除却村名,当地民间流传的故事也多与黄巢起义有关。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黄巢是山东菏泽人,他首义之地在河南范县,而朱温是安徽砀山人,葬于河南伊阙县。

如果以地理位置来说,小山村朱温坪就更值得一说。朱温坪位于邢台县白岸乡,从白岸村顺着当地称为大北沟的山沟北行约3公里即到。

这条沟古时是连通晋冀的古道,朱温坪背后过南洺水村,翻过母猪洼,就是山西省和顺县的走马槽村。河水在村边流过,在白岸村东汇入路罗川。村子高出河道约十米,临河有寨墙,适宜驻军扎营。

可以说,朱温坪依山傍水,扼守古道要冲,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村子南北现有翻新的门楼,楼上匾名“宏文楼”,当地人称为“皋门”,相传当年朱温部安营扎寨即建有营门。

2 放牛娃称帝封臣

朱温坪村还流传着不少关于朱温的传说。

传说朱温小时候曾在此地山中放牛,他将9个拾粪筐摞起来说:“谁能爬上去谁就称帝。”结果只有朱温爬到了顶,其他孩子依次爬进下面的筐里。

朱温大喊:“我称帝了,你们都是大臣。”于是给下面的孩子封了官爵。最后有一个孩子没有爬进去,哭着回家告诉爹妈:“朱温称帝了,封了其他人当大官,没有我。”家人为了安抚,就领着孩子去找朱温。

朱温说:“我那是闹着玩的,那封你做宰相吧。”不想若干年后,朱温起兵反唐,南征北战,建立后梁,真的兑现了当年跟他放牛的一群孩子的封赏。

还有一个朱温放牛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一年饥馑,朱温把由他放牧的地主家的牛偷偷杀了,与其他放牛娃分食,把牛尾巴塞到一个石缝处。煮肉要用锅,他又趁夜色从北边的南洺水村窃了一口大锅。用毕,还锅时已是五更天,天快亮了。朱温怕被人发觉,说:“天黑会儿吧。”果然,初升的太阳又暗了下去,他顺利还锅。等地主来找牛时,朱温指着石缝里的牛尾巴说:“牛钻到地里了。”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冯兵绪说,如果仔细分辨,朱温放牛的传说与明太祖朱元璋儿时传说内容相似,至于是真是假,也无从较真儿,其意义更多是证明朱温坪村一带有很多关于朱温、黄巢起义的传说而已。

3 筚路蓝缕的冯氏先祖

朱温坪村现有120余户,400余口人,真正的常住人口只有200多人,70%姓冯。

关于冯氏的家族流转,当地人说,“燕王扫北”时,几经战乱,邢台地方人烟寥落,冯氏随山西大槐树移民潮迁至邢台,最先落户在浆水镇的冯家沟村。

冯家沟村是邢西太行山区许多冯氏的祖源地。随着人口繁衍,冯家沟村地少人多的矛盾突出,需要从原村中析出几股迁往别处。朱温坪村的冯氏先祖于是挪到路罗镇天明关村落脚。数代后,又从天明关析出两股,来到白岸乡朱温坪村。

从朱温坪村冯氏后人冯松林家保存的地契可知,迁至朱温坪的冯氏一族与朱温坪原有的王氏一族发生的最早的土地买卖契约,订立时间为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王氏一户名为王丕某,在朱温坪东沟一处坡地无人耕作,便转卖给冯氏。此后,在同治五年、七年、九年、十三年,又陆续有一些土地从王氏手中转移到冯氏一族。在同治十三年的一份土地买卖契约中显示,冯氏对土地的占有已经从村东扩展到村北。这份地契涉及买卖金额达“十千文”,并称如果交易双方毁约,可凭此契据告至官府。

清同治年间是冯氏第一次大规模购置土地时期,参与订立契约的冯氏“玘”字辈是迁至朱温坪村的冯氏第二代。据村中老人回忆,当年迁来时“玘”字辈先祖尚且年幼,等他们长成可以订立契约也要十几年之后。如此推算,冯氏迁至朱温坪村一事大致发生在170年前。

新中国成立,朱温坪村开启了新的篇章。新中国成立初期,坡地梯田化,河滩地也修葺齐整,通水通电通路,农业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到1986年,朱温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邢台县城建局规划、1989年基本建成的新朱温坪村出现在世人的面前。改造之前的朱温坪街巷曲折逼仄,村民行路不便,建筑格局不一,部分房屋损毁严重。改造之后,在原址重建的朱温坪村既保留了古代军营山寨的用地格局,同时对内部进行了规划。

气派的宏文楼取代了当年几乎倾圮的营寨“皋门”。以宏文楼为南门,一条南低北高的山街贯村而过。村中主干道可并排行车,排水通畅。全村整体建筑格局统一,为标准的太行山区四合院结构。主干道将朱温坪一分为二,东西两片又分成三排两纵。村西坡地还有数排坐西朝东的民居。

纵观整个朱温坪的发展,既有历史的沧桑,又有现代的规划。对比如今同样作为新农村改造的其他山区古村,从视觉上,朱温坪的新建石造建筑群,比其他古村落新建的诸如联排砖瓦房或单元楼房更有历史文化价值和代表性。在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后者多数只是毁弃太行山古民居的一种过渡建筑而已。过渡的事物总是不长久的。可以说,在太行山区,朱温坪村不仅是旧时、更是当前新农村改造的样板村。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最佳答案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条件和区位差异决定的,同时也与社会变迁特别是战争有关。

中国最早在黄河中下游流域聚集城市雏形,此后在江淮地区及汉水流域,经过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此时城市空间分布的南北差异与当时各地区的开发程度以及人口与经济的分布密切相关。

此后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不稳经济动荡,推进了江南地区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提高,扩充了南方城市规模及水平,长久以来中国古代城市的“北强南弱”的局面在逐渐被改变。

隋唐时期结束全国分裂割据局面,政治走向统一,但由于长年战乱,使得一些北方古老城市逐渐衰落,而大运河的开凿,使得运河沿线的城市迅速崛起,淮安、扬州、苏州及杭州等城市依托于漕运和运河商运,逐渐发展形成能够辐射周边的大城市群。

进入宋元时期,政治经济重心难移,城市发展和分布呈现出南升北降的态势。

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全国各区域城市均得到不同发展,东南沿海的资本主义萌芽催生了部分中心城市开始形成。

直至晚清各个城市也伴随着不平衡性的持续存在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扩展资料:

宋代城市化程度高,是古代创业的黄金时代。

宋代的城市化程度远超中国历史上的其他王朝。宋代的城市人口比例达20%,属前所未有,而后世就连清朝嘉庆盛世也只不过7%,民国只有10%。

当时世界上的最大城市也在宋代,北宋末年开封的人口达150万,远远超过当时的伦敦的10万人口。

宋代的城市文明的发展空前,如市坊之间界限模糊、开放夜市,都体现宋朝城市的自由度和开放性。

自发开店的传统也始于宋代,因而可说是古代最适合创业的朝代。今天常见的如城市消防、环卫和水车,早在宋代就出现了同样功能的设施。

由此可见出宋代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如宋代在城市管理中的“数字化”,用代号指代城市的不同区域来提高工作效率。

也有私家园林定期向民众开放,出现了与广场、公园有同样功能的聚会场所,如南宋杭州的宣武门前,人们元宵节来这里闹花灯,也可以找皇帝讨一杯酒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进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也有“不平衡”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影响

最佳答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影响如下: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北朝时期(420年-581年),第二时期是宋、元、明、清四个朝代(960年-1912年)。

北朝时期,由于继承了东晋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繁荣,使得北方地区经济仍然相对发达。然而,随着北方民族政权的更迭和南北分裂的持续时间拉长,导致北方社会的动荡不安、经济形势恶化、商业、手工业和农业受到严重破坏,产业转移和人口流失等因素促使南方成为逐渐崛起的经济中心。

而宋、元、明、清四朝的南方在经济、文化、军事和人口等方面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天然的水利条件,比如江、河、湖泊、水网等。

其中,以南方江南水乡地区最为典型,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路交通和独特的水利环境条件,是一个非常适宜经营农业生产和商贸往来的地方。

南方还因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从而吸引了大量工商业者前来创业。此外,南方地区交通便利、社会安定、文化氛围浓郁,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投资,使得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

南方经济的繁荣对中国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南方的繁荣带动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兴起和繁荣。南方因其内部产品供给丰富,所以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也能通过对外贸易发挥对国际市场需求的影响。

南方经济的崛起还影响了国家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南方逐渐成为中国的重要支撑,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现代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南方繁荣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国家政治和军事。南方因其地理位置、资源、人口等优势逐渐成为中国各朝代政治和军事实力的基础。南方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六大经济发展区域之一。

总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其对于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南方的经济繁荣在今天依然存在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以说南方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和中心。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若米知识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古代创业如何定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chuangye/38985.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
创业加盟平台利润高——创业加盟平台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