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创业 > 吴王夫差的创业前景——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

吴王夫差的创业前景——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

导读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最佳答案文/范亚君庄生即庄子,骑马逍遥游天下。范蠡扶越灭吴后,携侣西施一叶扁舟隐退江湖。唯其得道,何其潇洒也。范蠡是儒商鼻祖,集军事家...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吴王夫差的创业前景,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

最佳答案文/范亚君

庄生即庄子,骑马逍遥游天下。范蠡扶越灭吴后,携侣西施一叶扁舟隐退江湖。唯其得道,何其潇洒也。

范蠡是儒商鼻祖,集军事家、政治家、巨贾首富、商圣财神爷于一身,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跨界转型功满天下、流芳千古。

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演讲时自称最崇拜陶朱公范蠡,并讲了几则范蠡的故事,最后李嘉诚自己承认做生意学范蠡,做人学富兰克林。

范蠡,生于约公元前536年,约卒于公元前448年,越国大夫,上将军,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古代商人的鼻祖,中国最早的首富和慈善家。范蠡扶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教训,十年生聚,终于完成越国伟大复兴。

范蠡生于楚国的宛邑,他的老师是被称为史学界无名氏的蒙馆塾师庄伯先生。庄伯常说:“我一生教了众多弟子,但有路通、庄生、范蠡就足矣。”而在这三人当中,范蠡年纪最小。后来范蠡师从计倪子(又叫计然子),为道家三大祖师爷之一(南怀瑾戏称道家三子:老子、儿子(上海话倪子)、孙子)。计然子擅长天文之术,他最先发现了月亮与木星距离周期运动对地球生物圈的作用,这一周期非常接近12年。范蠡三年后学成出师,胸藏治国安邦之良策,渴望得遇明君,展满腹才华,建不朽功业。 但在楚国一直得不到重视。于是范蠡和朋友文种商议,两人先后离开楚国、去越国, 受到越王允常的重用,被任命为大夫。范蠡从此踏上政治、军事的舞台。 

公元前496年夏,吴王阖闾亲自统率大军,向越国发动进攻,其势如排山倒海,旌旗遮天蔽日。而越王勾践刚刚继位,越国陷入一片恐慌当中。范蠡在交战过程中识破了吴军的八卦阵法,在知晓到吴军等待后援的情势下,范蠡提出了把狱中死囚送到吴军阵前自尽以分散敌军注意力的谋略。300名死囚依次在吴军阵前挥剑自刎。吴军士兵被吓得面色铁青丧失战斗能力,看见尸体旁的干将、莫邪铸的宝剑,不顾一切地上去捡拾。吴军一下子乱了阵脚,无敌的八卦阵法被越军迅速攻破,吴王阖闾战死。这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槜李之战 。年仅21岁的范蠡,一战成名,深得越王勾践赏识。 范蠡向越王提出富国强兵之策:加固城墙,发展制盐、制酒、制玉业,改革兵制,升级作战装备。越国事业蒸蒸日上,越王开始志得意满、骄纵之心日生。

公元前494年,即位后的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枕戈待旦、厉兵秣马,并重用伍子胥将军开始复仇之战进攻越国。 越王轻敌,想再来个槜李大捷。范蠡力谏避其锋芒,但勾践不听劝谏,执意出兵,果然越国大败,越王被困于会稽山。 范蠡劝越王勾践答应吴国的任何条件以求保全性命,“古语有言君受辱则臣死,臣下以耻为志,将来必将使大王尊为霸者!”勾践咬牙切齿的说:“明白了,我会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于是,范蠡出使吴国,劝谏吴王接受越国投降。吴国将军伍子胥力主灭掉越国,绝不犹豫和手软。伍子胥说:“今不灭越,后必悔之”。范蠡抵达吴国,给吴国主管财政的太宰伯嚭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保留越国不灭国、让越过做吴国的附属国,则越国可以每年给吴国缴纳巨额粮税及金银财宝;如果越国被灭国而成为吴国的王侯封地,则每年能上缴的粮税和财物,要少很多;哪个更有经济价值、对吴国利益更大,是明摆着的。太宰伯嚭正为吴国霸业的后勤保障发愁,力谏吴王纳降。吴王最终没有听将军伍子胥“今不灭越,后必悔之”的进言,罢兵而归,接受越国保留为国,成为附属国。范蠡在军事政治上打经济牌出奇奏效。

按照吴越双方议和的条件,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将要带着妻子到吴国当奴仆。勾践本想带文种随行。但范蠡却力荐自己与勾践同行,并说:“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由此可见范蠡的有谋有勇、义士品质。

身为越王的勾践,为吴王当奴仆是何等耻辱。 范蠡伴随勾践到吴国当奴仆三年,形衰而心不亡,保命而伺机归。 在这三年中,范蠡不断地做吴王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引导,让吴王放松警惕,感觉越王勾践已经臣服、再无大志。一次吴王夫差生病,范蠡出主意,让勾践嘴尝夫差的粪便,以辩夫差病症。此事,让吴王夫差感受到勾践范蠡君臣对吴王的一片忠心。吴王深受感动,下令送勾践范蠡君臣回归越国。吴王此举自然招致伍子胥的激烈反对、万般阻挠。为使越王勾践顺利回国,范蠡进一步应允:范蠡陪勾践回到越国之后,范蠡自己再回吴国当人质,并为吴王送上天下无双的美女。范蠡忍辱负重、矢志不移,可见其坚忍不拔。

战败之后的越国,境况跌到谷底,国内一片荒凉凋敝。公元前491年,范蠡随勾践夫妇返回越国,为兴国复仇,范蠡与文种制定了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灭吴战略,并设计出“兴越灭吴九术”,分步实施。 范蠡对此始终保持高度的战略耐心和战略定力,以抓经济建设为基础,主导越国全面复兴。 范蠡表现出高超的经济才能,提出了《范子计然书》(相当于越国的《富国论》)。书中包括振兴农业,劝农桑,务积谷,除了根据气候指导农业生产外,还制定“三八价格法则”,兼顾农末俱利。范蠡以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农指农民,末指商人,粜指谷物。意思是: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经营粮食商品;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去发展农业生产。商人与农民同时受害,就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政府把粮食价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间,即政府通过粮储调节价格,上涨不超过80%,下跌不超过30%,这样农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时获利,农业也就稳定了。这是史上最早的政府宏观调控理念,兼顾了生产和市场的相互关系。

对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不乱民功,不逆天时。先抓经济,继而亲民,稳定社会。协调内部关系,内亲群臣,下义百姓。发展与南方的双边贸易,将国内商品运往南方交换粮食,越都一时成为江南商业贸易的中心。军事方面,组建机动性极强的精兵强将,在会稽山中腹建立秘密工厂,制造大量战车、兵车,每日进行严格训练。对外贿赂夫差宠臣伯嚭、离间忠臣伍子胥、献上美人西施。西施终日伺候于吴王左右,怂恿吴王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吴王沉迷于西施美色,逐渐不理朝政。吴国开始由盛转衰。

选定西施之后,范蠡亲自对西施进行培训,对她申明大义、培训工作要求、武装心理力量。在朝夕相处的培训期间, 西施和范蠡陷入了爱情。 西施舍不得离开范蠡,一度不想去吴国,情绪颓废低落。范蠡为了完成复国大业,劝说西施踏上了去吴国的征途, 许诺西施:西施完成使命后,范蠡一定会亲自把她从吴国接回来,并永世在一起。范蠡把这个爱情之锚抛在了西施心里,使得她既不会被敌国感化策反了,也让西施有了长期希盼、坚持下去的力量。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子建的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被越国所灭。

范蠡是当今流行的“美女经济”的先驱。范蠡复国大计之一就是美人计,首先是全国选秀,掀起美女热潮。其次选定西施和郑旦等美女后,进行包装、培训,炒热西施知名度并成为明星美女,这样让西施带着国家荣誉感出使吴国、履行秘密使命。第三,西施献美给吴王时,自然身价巨高,一登场就赢得吴王的虚荣心。第四,西施在吴国奢华生活、怂恿大兴土木等,消耗国力,促进越国出口奇珍异宝给吴国。这与当今的“美女经济”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传奇的是范蠡将预测农业丰歉用到军事方面。范蠡根据天文气候周期的地域差,预测出一个规律: 当年越国灾年,而吴国丰年,次年两国都是平年,第三年则是越国丰年,而吴国灾年。 为此范蠡设计出“借粮还种”之计:第一年越国向吴国借十万担粮食,承诺两年内加倍偿还,第二年归还很少部分,第三年主要归还时,为了减轻归还压力,偷偷地将谷物微蒸一分钟,使得稻谷颗粒增大,外观显得更加饱满,交货时诈称这是特级种粮,建议开春后可做优良种子春播。正好吴国上年粮食平年、库存较少,自然很容易接受作为种粮,没想到第二年发放种子春播后,很长时间不发芽(蒸过的),到了夏天自然收不起粮食,等到青黄不接闹饥荒的时候,范蠡率领越国大军开始攻打吴国。

复国的准备时间长达熬人的15年,期间勾践四次提出伐吴要求,但都被范蠡以天时不到、地利不到、人事不备的理由推迟。直到公元前476年春,伐吴时机终于成熟了,此时夫差倾全国之力,北上中原争霸,使国力严重消耗,后方空虚,唯独老弱与太子留守。越国经过近20年的精心准备,国力强大,范蠡建议勾践立即兴兵伐吴。公元前473年,吴军全线崩溃,吴王夫差走投无路时想起伍子胥,感觉自己愧对伍子胥,遂蒙面自杀。 

然而灭吴后, 第一功臣范蠡却审时度势、激流勇退,从越国出走离去。 范蠡告诫好友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兴衰时序规律,劝谕文种却功隐退。然而,文种不信,后来果然被勾践赐剑自尽。传说范蠡出走时,坐一叶扁舟泛波江湖,深夜接上从吴国后宫获救后私藏的西施美女,水路行船、隐遁江湖。西施作为美人计的间谍,属于知情军人,由于古代迷信认为美人计之美人为祸水,要将西施马革裹尸、沉江灭尸。范蠡践行自己当初对西施的许诺,在行刑时将西施藏匿于江湖草丛中,行刑者回去禀报已将西施沉江,而范蠡则深夜从草丛中救出西施,驾舟远去,英雄美人踏上全新生活。故有古语“ 江湖范蠡舟 ”之说。

范蠡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 鸱夷子皮 ,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围屯制盐,兼并盐田,囤盐贩盐,易货贸易,没有几年就积累了千万家产。首轮财富积累完成后,范蠡有条件开始运用自己精通的周期律做大生意,即大宗生产资料的周期变化套利,屯粮、屯盐、木材、军马、车船等大宗商品,很快集聚财富,富甲天下。

范蠡在齐国创办的“鸱夷盐场”很快成为信誉十足的金字招牌,各地商家抢着跟他做生意。范蠡仗义疏财,施善乡梓,他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 居官致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 ”于是,他 主持齐国政三年后,再次激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一身布衣,范蠡第三次迁徙至鲁国陶地,这是个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最佳经商之地,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乃我国道德经商(所谓儒商)之鼻祖。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利而不责于人。”

范蠡定居陶地后更名并创建“ 陶朱公 ”字号品牌, 只用三年时间创业即成陶地巨富 ,基础产业是养蚕、制丝、贩丝,同时利用地理交通之便开展大规模的贸易。开春后有一天,范蠡到市面上巡视一圈,感觉到粮食价格较低,而肉铺、木材、蚕丝、绸布等都是价格走高,回去后他果断作出决定,近日出发去江南购粮,清空仓库准备囤粮。伙计们都不理解,现在丝绸生意正火,而且粮价平平,春苗长得也很不错,为什么要开始做粮食买卖?但是过了清明后,开始空气干燥,持续到夏季都没有一场透彻的雨水,齐晋鲁都发生罕见的干旱,立秋后粮食价格开始上涨,从一百钱一石涨到二百五十钱,粮商们只恨自己囤粮太少,而陶朱公大量囤粮获利巨丰,同时适当平抑粮价,救济百姓。就此一举陶朱公美名鹊起,再次成为金字招牌。陶朱公后来向伙计解释到:根据气象规律,今年应当是饥荒年,而且我日日夜夜观察天象,老天爷已经给了警示。另外根据经验,一般粮价高时,人们对其它物品需求会减少,其价格势必下降,反之粮价低时,其它价格会涨。年初就是看到这个趋势,才做出判断,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范蠡做生意非常注重时机、时间、周期、等与时间有关的要素,在时间维度上把握商品价格的周期涨跌,低价时购进,等待时间等待周期,价格走到上涨周期时卖出。做生意时间正是当今最重要的盈利模式,做股票要拿得住,等待上涨周期到来,总有一天会到来,股票市场最著名的波浪理论就是揭示时间周期的,原则上与股票企业质量无关。产品、产业、企业都有生命周期,处于不同阶段适用不同的规律,比如对应的市盈率就应该不同的法则,例如早期产业又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通常会给予较高倍数市盈率,也就是看好的时间较长。宏观经济周期影响货币政策(尤其包括利率周期)的变化,而货币政策更直接导致资产价格的变化,李嘉诚的大宗资产生意,例如最近沽出大陆地产近百亿,都是遵循资产价格周期变动而定。有人说生产实业做的是空间性生意,即注重产能和市场占有份额,而金融资本做的是时间性生意,利率就是货币时间价值,市盈率就是购买未来的多少年时间。总之,掌握周期,踏准时点,是最好的生意之道,不用像生产销售之庞杂。周期普遍存在,范蠡找到气象周期对应农业周期和粮食价格周期,同理其它商品或资产也可以找到相对的周期。

(1)预测农业丰歉的方法——“十二周期循环论”。如果掌握这一规律,就可以预测未来年成的丰歉情况,从而早做准备,把握先机。这在农耕时代是最大的商机所在。当然,要敢断准周期,率需要有精专知识和丰富经验,综合诸多因素加以验证,反复与当时当地环境结合推敲,才敢于大手笔出手交易,显然范蠡和李嘉诚都具备这种能力和资源。

(2)范蠡提出“与时逐利”,就是抢占商机,注重。范蠡认为:“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国语越语下)。“得时不怠,时不再来,天于不取,反为之灾”。有个例子,有次陶地一条街的店铺连着火灾了,范蠡的几个店铺也面临烧毁。各家各户都在拼命地救火或隔离自己的店铺防止被烧掉,范蠡却不等火灾熄灭就张罗人员带着钱,赶往附近各市场采购建材。等到大火熄灭情绪平静下来后,正要思考如何重建时,范蠡的建材已经出现在街上,既舒缓灾情又赚到钱,出售建材所赚的钱十倍于损失的两间店铺。

(3)范蠡所谓:“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夏则资皮 冬则资絺”。这是利用周期律套利的经典原则。“领则决万物”,“故圣人早知天地之反,为之预备”。这些原则现在听起来很平常,但2000多年前商业启蒙时,范蠡第一个提出这个经商原理,不可不认为是商圣鼻祖。

(4)范蠡提出“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意思是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来判断商品价格的涨落。这也是最早提出的供求关系与价格涨跌相关联的规律,范蠡当时就观察到价格涨跌与商品稀缺或过剩有关系,反过来价格贵贱在一个滞后期后也会影响商品供给的大小。

(5)范蠡表达“无敢居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观点。商品高昂的价格正是要回落的先兆,因此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经营者要像对待粪土一样把它抛售出去。相反,当某种商品价格低落时,要把它当珠玉一样大量购进。这是典型的销售原理,揭示了价格运行规律,要求果断出货。而且,范蠡主张逐十一之利(十分之一差价),薄利多销,不求暴利,这种非常人性化的主张,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

(6)范蠡提出“待乏”论,“候时转物”。待乏论实际上是要求经营者站在时机的面前,超时以待,据时而动,就像以网张鱼,须迎以待之、方能获猎。不要人等货,而应人等时,备货等人。要准备别人没有的或想不到的货物,市场机会总是会出现的。

(7)范蠡规定三八价格政府调控法则。范蠡指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经营粮食商品;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就不会去发展农业生产。商人与农民同时受害,就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最好的办法就是由政府把粮食价格控制在八十和三十之间,这样农民和商人就可以同时获利。这是最早的政府调控理念且有量化标准,以及“农末俱利”的共赢理念。

(8)范蠡还强调积蓄理念,“积着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意思是:要合理地贮存商品,要加速资金周转,要保证货物质量,容易腐烂的食物不要滞留等待涨价。

范蠡的商道思想和实践非常丰富,非常值得现代人研究借鉴。范蠡被民间供奉为“文财神”名副其实,他拥有亿万资产,富可敌国;他“富行其德”,三致千金,又三度慈善散财予平民百姓;他经营有方,出神入化,同时还传授致富门道,留下《范子计然》、《陶朱公商训》等经商理论和宝贵经验。古时做生意的人习惯挂匾“陶朱事业,端木生涯”,寓意以商圣陶朱公为榜样做一番生意场的事业。

范蠡的人生是我国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活力文化的杰出代表。有诗曰:

春秋吴越功,

江湖范蠡舟,

陶朱甲天下,

商训传世中。

附:商圣陶朱公经商“三谋三略”

一、《三谋》:

《人谋》

用人要正,忠奸定兴废。

大事要慎,妄托受大害。

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

处事宜静,浮躁误事多。

言行宜和,和气能生财。

做事宜勤,懒惰百事废。

《事谋》

用度宜俭,奢华财源败。

做工宜精,粗糙出劣品。

货期要准,马虎失信用。

交易要速,拖延失良机。

进货要严,滥入货价减。

出纳要谨,潦草差错多。

《物谋》

优劣要清,混淆耗损大。

存物要整,散漫难查点。

价格要明,含糊多争执。

赊欠要审,滥出亏血本。

账目要清,糊涂弊端生。

查帐要勤,懈怠滞本金。

二、《三略》:

《货略》、《价略》、《市略》

积著之理,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

范蠡说的“三略”是聚财的原理,他归纳为三点:务完物,审贵贱,无息币。意思是说,货物的品质要完美,要注意价格变化规律,莫要使货币停止流动。务完物是《货略》的核心,他说:“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

审贵贱是《价略》的核心,价格问题颇为复杂。

范蠡主要强调:

“论其有余不足则贵贱之。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范蠡说的价格原理,就是货物供求关系的有余与不足;他指出了价格变化中物极必反的规律,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乃是范蠡经营商业的名言。

《市略》讲资本金营运策略。范蠡的“无息币”就是说货物、资金都要不停地循环,运转。他说,如此“则币欲其行如流水。”币即钱,钱即泉,川流不息,乃至大汇。大商之道!

《陶朱公经商十八法》 

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接纳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价格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账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则资本滞。

货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出纳要谨慎,切勿大意,大意则错漏多。

临事要尽责,切勿放任,放任则受害大。用度要节俭,切勿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机会失。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优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入,滥入则质价低。钱账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主心要镇定,切勿妄作,妄作则误事多。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劣品。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陶朱五字商训:天,地,人,神,鬼。

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

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

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才,取之有道”;

神:为勇强,遇事果敢,敢闯敢干;

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范蠡功成名就后,他告别勾践辞职再创业去做了什么?

最佳答案卧薪尝胆的故事几乎得家喻户晓的,讲的就是吴王夫差(阖闾儿子)和越王勾践的事。话说吴越两国都是南方的国家,还是世仇,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是你打我我打你引起的。吴王阖闾灭了越王允常(勾践他爹),勾践为父报仇又杀了阖闾。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又打败了勾践,但是没杀!而是叫勾践给他养牛养马伺候他,还睡在马圈里,卧薪也许就是睡在马圈里的草料上吧。尝胆也不知道是什么蛋,肯定是苦胆。

勾践卧薪尝胆

就这样的卧薪尝胆的生活开始了。

后来经过范蠡和文种运作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还贿赂了夫差红人伯嚭替勾践说好话,记得哪里还看到过夫差病了,为了诊断出是什么病,需要有人尝尝他的便便,这勾践还真尝了尝!打消怀疑取得夫差信任后,这越王勾践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叫你回去归回去,你还是我的属国,随时听从调遣。这勾践不甘心啊,发誓要咸鱼翻身。

记得我们中学读过一篇文言文,里边勾践说了这么一句“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这意思是气死我了,谁能帮我灭了吴国,我跟他平起平坐一起管理越国政府。最后越国十年生育人口,十年养育兵马,终于灭掉了吴国,杀了夫差!这其中以范蠡和文种功不可没,范蠡最为突出,从勾践灭阖闾开始,经卧薪尝胆,和消灭吴国为止,范蠡出谋划策跑前跑后,功劳最大。

完全有资格和越王勾践共知越国之政。

范蠡和西施

但是范蠡为什么选择离开勾践,辞官经商去了呢?

小编觉得有这么几点原因,一.越国灭吴后,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施展空间了,范蠡是一个谋略家,却不一定能管得了政事或者无心政事。二。西施的原因,我们知道西施和范蠡的关系,为了越国把西施献给了夫差,这应该是范蠡比较痛心的一个事。三,西施作为一个大美女,越王可能也看上了,但西施选择了范蠡,这种情况下除了逃跑也没别的选择了。

范蠡的改名应该能说明是逃走的,而不是勾践放走的!四,或许这是重要的一点,“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哪个当权者会让别人和自己平起平坐管理自己的国家?和勾践共事过程中,范蠡应该是看清楚了这一点的,曾也劝文种离开,有史为证,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后来文种的结局也证明了这一点!

商圣范蠡像

离开勾践后,范蠡反而有了自己才能的施展空间,用自己的谋略智慧游历各国诚信经商,最终积累万金成了大富豪,自号“陶朱公”。因为他的经商才能和诚信,被后世称为商圣尊为财神。永享后世供奉和敬仰!

吴王夫差——伍子胥,蔡桓公——扁鹊,楚怀王——屈原,齐威王——邹忌,唐太宗——魏征之间有什么故事

最佳答案1.吴王夫差——伍子胥

夫差继位吴王以后,任用伯嚭做太宰,操练士兵。二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国的军队,越王勾路就带关残兵败将栖息在会稽山上,派大夫文种用重礼赠送太宰嚭请求媾和,把国家政权托付给吴国,甘心做吴国的奴仆。吴王将要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规劝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如今,大王要不一举歼灭他,今后一定会后悔。”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而了太宰嚭的计策,和越国议和。

和越国议和以后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利,新立的国君软弱,就出动军队向北攻打齐国。伍子胥规劝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的吗?”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攻打齐国。在艾陵把齐国军队打得大败,于是慑服了邹国和鲁国的国君而回国。从此,就越来越少地听从伍子胥的计谋了。

此后四年,吴王将要北上攻打齐国,越王勾践采用子贡的计谋,就带领着他的人马帮助吴国作战,把贵重的宝物敬献给太宰嚭。太宰嚭多次接受了越国的贿赂。就特殊地喜欢并信任越国,没日没夜地在吴王面前替越国说好话。吴王总是相信和太宰嚭的计谋。伍子胥规劝吴王说:“越国,是心腹大患,现在相信那虚饰浮夸狡诈欺骗之词,贪图齐国。攻克齐国,好比占领了一块石田,丝毫没有用处。况且《盘庚之诰》上说:‘有破坏礼法,不恭王命的就要彻底割除灭绝他们,使他们不能够传宗接代,不要让他们在这个城邑里把好人影响坏了。’这就是商朝兴盛的原因。希望大王放弃齐国,先攻打越国;如不这样,今后悔恨也来不及了。”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却派他出使齐国。子胥临行,对他儿子说:“我屡次规劝大王,大王不听。我现在看到吴国的末日了,你和吴国一毁灭,没有好处。”就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而返回吴国向吴王报告。

吴国太宰嚭和伍子胥在感情上产生裂痕以后,就趁机在吴王面前说他的坏说:“子胥为人强硬凶恶,没有情义,猜忌狠毒,他的怨恨恐怕要酿成深重的灾难。前次大王要攻打齐国,子胥认为不可以,大王终于发兵并且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子胥因自己计谋没被采用感到羞耻,反而产生了怨恨情绪。如今大王又要再次攻打齐国,伍子胥又独断固执,强行谏阻,败坏、诋毁大王的事业,只希望吴国战败来证明自己的计谋高明。现在大王亲自出征,出动全国的武装力量攻打齐国,而伍子胥的劝谏不被,因此就中止上朝,假装有病不随大王出征。大王不可不戒备,这是很容易引起祸端的。况且我派人暗中探查,他出使齐国,就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做人臣子,在国内不得意,就在外依靠诸侯,自己认为是先王的谋臣,现在不被信用,时常郁郁不乐,产生怨恨情绪。希望大王对这件事早日想办法。”吴王说:“没有你这番话,我也怀疑他了。”就派使臣把属镂宝剑赐给伍子胥,说:“你用这把宝剑自杀。”伍子胥仰望天空叹息说:“唉!谗言小人伯嚭要作乱,大王反来杀我。我使你父亲称霸。你还没确定为王位继承人时,公子们争着立为太子,我在先王面前冒死相争,几乎不能得到太子的位职。你立为太子后,还答应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却不存在你报答的希望,可现在你竟听信谄媚小人的坏话来杀害长辈。”于是告诉他亲近的门客说:“你们一定要在我的坟墓上种植梓树,让它长大能够做棺材。挖出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楼上,来观看越寇怎样进入都城,灭掉吴国。”于是自刎而死,吴王听到这番话,大发雷霆,就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革袋子里,漂浮在江中。吴国人同情他,在江边给他修建了祠堂,因此,把这个地方命名叫胥山。

2.蔡桓公——扁鹊

名医扁鹊见到蔡桓公后,告诉桓公他的疾病已侵入皮肤,要赶快治疗。桓公觉得自己的身体很好,认为扁鹊是想邀功,就没有理睬。十天后,扁鹊劝说桓公趁病只侵入肌体,尽快诊治,桓公还是不吱声。又过了十天,扁鹊说桓公病入肠胃,桓公还是不信。再过十天,扁鹊见到桓公,一句话没说,转身便离开了。桓公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肤、肌体、肠胃,可以通过敷药、熏洗、针灸、服用清火药剂等手段治疗,现在病已入骨髓,治不好了。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而扁鹊已逃往秦国。不久,桓公就因伤病发作,治疗无效而死去。

3.楚怀王——屈原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4.齐威王——邹忌

邹忌身长八尺有余,容貌又很俊美。

有一天早上,他穿戴好了衣冠,对着镜子问他的妻子道:“我同城北徐公比起来,哪一个美”他的妻道:“你俊美得多,徐公哪里能够比得上你呢!”

城北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邹忌自己有些不信,再去问他的妾,问道:“我同城北徐公比起来,哪一个美”妾道:“徐公哪里能够比得上您呢!”

次日,一个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天,就问他道:“我同徐公哪一个美”客人道:“徐公不及您的俊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拜访邹忌,邹忌端详了他许久,自己觉得不如他俊美;再对着镜子照了自己,又觉得格外的不如了。

夜里,卧在床上一想,不觉恍然大悟道:“我妻之所以说我俊美,那是偏袒我啊;我妾之所以说我俊美,那是怕我啊;客人之所以说我俊美,那是想有求于我啊!”

因此邹忌就去朝见威王,说:“臣自己知道的确不及徐公俊美;但臣的妻偏袒臣,臣的妾怕臣,臣的客人想有求于臣,所以都说臣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地方有千里,城有一百二十个,宫里的妃子和左右的臣子,哪一个不偏袒大王;朝廷上的臣子,哪一个不怕大王;全国的百姓,哪一个不想有求于大王。照这样看来,大王被人蒙蔽实在已到了极点了。”

齐威王说:“不错。”于是,他就下了一道命令:官吏百姓如果有人能当面指斥我错处的人,领头等的奖;递上奏本规劝我的,领中等奖赏;能在民间或朝庭评论我的错处,被我听见了的,领下等奖。”命令初下时,一般大臣来进谏的,门庭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几个月以后,进谏的虽有,但渐渐儿少了。一年以后,有些人虽然想说,可已没有可进谏了。

那时,燕、赵、韩、魏四国的国君听到这样新奇的事,都很震撼,他们一个个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说,在战场上取不到的成果,却在朝廷里得到了。(注:齐威王,2300多年前战国时齐国着名的国王;邹忌,齐国的首相。)

5.唐太宗——魏征

一天,唐太宗升朝议事,他端坐在龙座之上,双手轻按龙座扶手,神态庄严、威武,两边侍者大气不敢出。他轻轻咳嗽一声,问大臣:“众爱卿,你们中的许多人都是能言善辩的宿儒,为什么上朝议事,却总是慌慌张张,甚至颠三倒四呢”

魏征深知个中缘由,便上前一步,毫不客气地奏道:“皇上,你形象威武,每上朝又总是神态严肃,气势咄咄逼人,加之朝廷气氛森严,所以为臣的才那么慌张。皇上以后临朝,宜稍减龙威,最好放下皇帝的架子,对大臣和颜悦色。这样,大臣们发言讲话就会自然了。”

唐太宗有些暗中得意,又有些难堪;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种肺腑之言难得,不便发作。于是,他将计就计,想用近来萦绕于胸的问题难一难魏征。

“爱卿之言提醒了我。近来,我一直在思考古人常议论的‘明君’、‘暗君’的问题。你对这明、暗之别,有何高见呢”

魏征胸有成竹,缓缓上前,应声答道:“陛下,作为万民之主而能兼听各方面的意见,则为明君。偏听一方意见,甚至于偏信小人的意见,则为暗君。像隋炀帝那样的君主,就是暗君。只有明君,办事才能不出差错,赢得万民拥戴。而暗君,必定落得个身死名裂,亡国灭族的下场。请陛下慎之。”

这种谏诤方式虽使皇帝已有点不舒服,但在魏征的谏诤史上,它不过是蜻蜓点水而已。

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告诉魏征: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号令严明,上下同守。唯有如此,才能令行禁止;否则,再多的法令也只是一纸空文,必然导致官场腐败,社会不安。

唐太宗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免不了要包庇一下自己的老部下。

贞观初年,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被人告发,按大唐法律,受到了追还赃款,削除职务的处分。

这天,唐太宗正休息,忽报秦王府老部下庞相寿冒万死求见。他点点头勉强同意了。

一见到这个庞相寿,唐太宗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把他臭骂一通。庞相寿摸熟了主人的脾气,待太宗发完脾气,便嘟嘟哝哝地求道:“皇上,罪臣自随陛下以来,出生人死,对陛下忠心耿耿,今天不慎做了糊涂事,恳请陛下看在几十年相随的份上,饶罪臣一回吧……”

“别说了!”唐太宗气愤地打断了庞相寿的话。

晚上,唐太宗回到寝宫,回想起白天的事,不禁有点心软了。当年,英气勃勃的小伙子庞相寿,如今已成了佝偻的老人,岁月无情啊!庞相寿跟我这么多年,不能冷了人家的心。他贪污,也许是由于妻子儿女太多,开支花销太大,穷得没法吧。想到这里,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派人给庞相寿传话:你是我的老部下,贪污大概是因为穷,现在我送你100匹绢,继续做你的刺史,以后注意不要贪污就是了。

皇帝徇私情,袒护一个老部下,这在封建社会是司空见惯的事。然而魏征却是从江山社稷的安危上看待这个问题的。他知道此事后,立即上书,表示反对:“陛下,奖赏的时候不要忘了疏远的人;处罚的时候,不要顾忌亲贵。治天下要公平为规矩,仁义为准绳。这样才能让人心悦诚服;否则,就会纲纪混乱,令不行而禁不止。邪恶一旦恣肆,天下就不稳定了!庞相寿是您的老部下,就为这种关系,您不追究他的贪污罪,反而加以厚赏,留任原职,这样做,实际上是在鼓励贪污。您过去为秦王时,部下很多,如果他们都因此而贪污枉法,皇上您怎么办呢势必上行下效,不但形成包庇徇情之风,更重要的是纵容贪官污吏。请陛下您自己考虑一下后果吧!”

魏征不但时刻提醒唐太宗要法令严明,上下同守,严格执行贞观初年制定的“抚民以静,爱惜民力”的方针,在大唐王朝日益繁荣富实的形势,还不断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节俭用度。

贞观中后期,整个社会的形势越来越好。李世民对创业之初的困境渐渐淡忘,励精图治的锐气也渐渐消磨了,滋长了帝王的奢侈之心。饱经忧患的魏征,看在眼里在心头。

有一次,唐太宗去洛阳,路上住在显仁宫(今河南宜阳县)。大队人马安顿下来,侍女奉茶,太宗一看茶盘、茶杯都是几年前来这儿用过的旧银器,心中很是不快,命人把总管叫来,狠狠地训斥了一通。总管心想:贞观初年,皇上您自己省俭得很,怎么如今嫌这嫌那的呢心里不明白,嘴上却只好认错,赶忙命御厨将皇上的晚餐多加了几样海鲜。晚上,太宗来到餐桌前,瞥了一眼,又大为不悦:“怎么搞的,海味不见薪奇,山珍又少得可怜,总管哪里去了快把他贬为百姓!”说罢拂袖而去。

第二天,魏征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便来到太宗的内宫。这时的魏征已是唐太宗的宠信之臣,进出较为方便,与太宗讲话亦自在得多了。叙过君臣之礼后,魏征转入正题:“陛下,臣闻皇上为总管侍奉不好而发脾气,臣以为这是个不好的苗头。”

唐太宗不解:“我大唐国家殷实,多花几个小钱有什么了不起再说,我可是一国之君啊!”

魏征深感唐太宗“当局者迷”,便决计为他指点“迷津”:“陛下,正因为您是一国之君,所以您一开头,马上上行下效,整个社会就要形成一种奢靡的风气,那就糟了。”

“爱卿,请不要把话说得这么严重。国君就我一人,其他人谁敢向我看齐”

魏征越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想:皇上经常把隋亡的教训挂在嘴上,何不以此来警策皇上呢

“陛下,当年隋炀帝巡游,每到一地,就因地方上不献食物或贡物不精而被责罚。如此无限制地追求享受,结果使老百姓负担不起,导致人心思变,江山丢失。皇上怎么能效法隋炀帝呢”

这一着真灵,唐太宗果然大为震惊:“难道我是在效法隋炀帝吗?”

“是的,陛下!像显仁宫这样的供应,如果知足的话,会很感满足的。但如果炀帝来,即使供应再丰盛精美一万倍,也难填他的欲壑。”

唐太宗听了既震惊又感动:“爱卿,除了你,其他人是讲不出这种话的啊!”

在封建时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自命为“真龙天子”,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如有谁抚之,就要被杀,故批评皇帝就叫“犯龙鳞”,很危险。魏征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黎民百姓的安居乐业,不畏“犯龙鳞”,刚直敢言,勇于谏诤,检点太宗的过失,这该要有多大的勇气啊!作为一个明君,有时也免不了对魏征不顾“天子”面子,当面“揭短”而大光其火。有一次,魏征又在朝廷上把唐太宗弄得很尴尬。退朝之后,太宗发狠道:“魏征每次上朝都扫我的面子,我早晚要杀了他!”当然,唐太宗最终没有杀魏征,想通之后,反而更加信任魏征了。在魏征为代表的大臣带动下,贞观群臣争相谏诤的空前绝后的局面,它是贞观之治形成的重要因素。

太宗曾在魏征像前说:“我用铜作镜子,可以正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兴衰;用人作镜子,可以了解得失。今天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唐太宗把魏征看作是了解自己得失的一面镜子,这既是对他们君臣关系的生动概括,也是对魏征的公正评价

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最佳答案您好:

1.越王勾践忍辱含垢、卧薪尝胆终于复国,而吴王夫差骄逸享乐以致灭国很好地诠释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创业伊始,面对强敌,矢志发愤,终于打败后梁,统一中原。但后来因骄纵享乐,身死国灭。这前兴后灭不是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作了极好的注脚吗?难怪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了该著名的句子。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好!

不懂建议重新提问,也可以追问。

四大军师之商圣范蠡

最佳答案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浙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年轻时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为财神。

      通才大家。 按照现在人格特质理论,一个人极难同时做到既是通才又是专才,这两种人才对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通才会关注的范围广泛,创新创造能力强;而专才的注意力会集中某一领域,深度研究。范蠡虽出身贫贱,但是天资聪明、博学多才,集国师、军师、商圣、财神四种身份于一身,真是做什么像什么。现在被投资人看好的创业团队,是专才+通才的组合,专才专攻技术研究,通才关注市场;硅谷典型的创业模式,也是高校技术团队与商业转化团队相结合。

      有情有义。 吴越之战,吴王夫差的重要辅臣伍子胥是范蠡最厉害的竞争对手,为了辅助越王勾践,范蠡采取了一系列的离间计,致使夫差逼迫伍子胥自杀终结一生。虽然是政治的操作手段,不得不为之,但是范蠡之后一直心存内疚,经商时化名鸱夷子皮,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鸱夷子皮,就是生牛皮袋子,是夫差命人在伍子胥死后用牛皮袋子装着丢入河里。范蠡在越国国力不足时,将西施献于吴王夫差,配合使用美人计,将夫差打败。之后,他并没有丢下西施不管不顾,仍旧突破世俗的观念,勇于去营救西施,照顾她的生活。十九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

      顺天应时。 范蠡年轻时,才智就异于常人,被周围人认为是装疯卖傻,后被文种识才,在勾践最落魄、国力最弱的时候进入越国。真正有才干的人,是在企业还小或走下坡路的时候进入,用才能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的问题,而非选择一家事业欣欣向荣的企业,进去跑流程。还在帮助越国勾践打败吴王夫差之后,激流勇退,见好就收,辞去宰相之职,躲入太湖,可谓是有先见之明,文种没有听取范蠡的劝告,留在越国,虽感到了危险,一直称病在家,但仍被勾践杀掉。他在太湖居住时,也是谋定而后动,在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民风民俗之后,才开始造船、修桥,造福一方百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空降兵进入一家企业,也是需要先了解,然后适应,再改革,一味的激进改革,难以成功,还有可能牺牲自己。时代、战略、结构、管理,这四个层次对企业的影响是逐步减弱的,顺应天时是做大事业的第一要务,时对,才能得势。

      范蠡一生由楚入越,从越入齐,展现出过人的才能、极佳的个人品德和极强的时势把握能力,做人做事不失天理与良心,才得以在陶善终。

林黛玉:自古有才色的女子,平生遭际令人可悲可叹者甚多

最佳答案在《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中,有黛玉所作的五首命意新奇的“五美吟”。

分别是西施、虞姬、明妃、绿珠和红拂。

还是宝玉来探望黛玉的时候发现的。

黛玉作完之后,脸上犹挂着泪痕。

且看是哪五首诗作令颦儿如此哀凄

第一首:《五美吟·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一代倾城逐浪花”应该就是说西施的美貌被比作“沉鱼”的由来。(“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闭月:貂蝉;羞花:杨玉环)

传说越国有一个名叫西施的女子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着她的倒影,使得她更加美丽,甚至连水中的鱼儿看见她的倒影时都忘记了游水,静静沉到了河底。(“西施浣纱”)

意译一下就是:西施是越国的美人,她的倾城容貌使水中的鱼儿都觉得痴迷,扑腾着水花沉到了水底。

或者把这里的“浪花”比作一个时代的浪潮,就不是实指“水里的浪花”。

因为西施是越国献给吴王夫差的礼物,越国想要利用她的美貌使吴王夫差迷惑心智,从而达到灭亡吴国的目的。

所以也可以解释说是西施的倾城容颜改变了一个时代的格局。

“吴宫空自忆儿家”,(西施)在吴王宫殿中的时候(只能)徒劳地独自想念生养自己的家。(空:徒然,白白地)

客观上来说,西施对于越国来说的确是一个“女英雄”,她用她的美色来迷惑吴王,使得他变成一个“昏君”,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只是当所有人都在说要以家国为重,要牺牲个人顾全大局的时候,对于西施个人来说,她不过是一颗被利用的棋子罢了。

更不会有人来怜惜她想家的心情了。

而且,她在吴国实际上也是进入了虎穴,伴君如伴虎。心里不仅要装着沉甸甸的“家国之任”,还要时刻提防着随时有可能的“飞来横祸”。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认可的结局是她后来在吴国灭亡之后跟着范蠡一同泛舟五湖之上了,或许也是我们追求圆满结局的心理让我们舍不得这样一个美人被糟践。

因为据说有关西施的结局有三个版本:

一.就是吴亡后和范蠡一同泛舟五湖之上了

二.吴亡后被人沉溺于江中,认为她红颜祸水

三.也有人认为西施最后爱上了吴王,在吴王死后追随他而去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效颦莫笑东村女”,不要嘲笑东村的那个女孩子“东施效颦”啊。(东施效颦: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这个“颦”是指微微蹙眉头的意思。

西施常常有皱眉抚胸的姿态,但她生得美丽,所以显得娇媚。

可是东施相貌丑陋,所以仿效起来就被人耻笑了。

黛玉和西施的姿容也是很像的:

两弯似蹙非蹙罥(juan,【51】去声)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解释一下,标注的是四声:【55】阴平、【35】阳平、【214】上声、【51】去声)

不过黛玉要“病如西子胜三分”呢。

根据“效颦莫笑东村女”这一句,我就对“头白溪边尚浣纱”的主角有了两种理解。

为什么不要让我们嘲笑东施效颦呢?

第一种理解,“头白溪边尚浣纱”的主角是东施,但这个前提可能是西施已经香消玉殒了。

就是说东施虽然长得丑陋,可是她到了老年还是可以在溪边浣纱,说明她的结局至少是“善终”的,反倒是西施因为长得美丽被人作为棋子利用,不得善终。

第二种理解,“头白溪边尚浣纱”的主角是西施。

也别嘲笑东施丑陋,西施漂亮了,到了晚年,美人迟暮,西施也青春不再了。

而且,她到了晚年还要在溪边浣纱可见她的晚年也过得比较凄苦。

的确,我们猜测结局的一种可能性是范蠡带着西施泛舟五湖上了,但我们不能保证范蠡会在西施美人迟暮的时候还对她依旧从一而终。

所以,这也可能是黛玉猜测的西施的晚年。

第二首:《五美吟·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在这里“啸风”是指“马鸣”的意思,“重瞳”是指项羽的眼睛,项羽是“重瞳子”,即目有双瞳。(历史上有三个有名的人物是“重瞳子”:上古的舜、西楚霸王项羽、南唐后主李煜。所以古代相术认为“重瞳”是帝王的象征。)

乌骓马在夜里的鸣叫让人肝肠寸断,虞姬(心怀)幽怨和恨意与项王目光相对。

在西楚霸王项羽围困在汉军的四面楚歌声中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一匹跟着他出生入死的乌骓马和虞姬了。

这时候正是“人生三大悲哀”之一的英雄末路时刻。(人生三大悲哀: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江郎才尽)

所以才会有项羽在《垓下歌》中惊天地泣鬼神的那一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逝:在这里做“跑”来解释 )。

虞姬自刎了,项王请渔人将乌骓马渡至对岸了。

最后,项王也自刎于乌江。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黥彭”:指原来项羽投降了刘邦的部将黥布和彭越。两人因为破楚有功,黥布被封为淮南王,彭越被封为梁王。不过后来黥布举兵叛变,彭越有搞分裂的野心,所以两个人都被杀了。还是受的“醢”刑。

“醢”:hai, 【 214 】 上声, 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

“饮剑”:一般指自刎;何如:如何,怎么样

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将来受到“醢”刑,(那么)在楚军的营帐中自刎怎么样呢?(对比)

在这里用“黥彭”的死来对比虞姬的死显然是虞姬死得更有尊严,楚霸王都败落了,贱妾何聊生?

投降本身就是一件很没骨气的事情了,还不如虞姬一个女子刚烈,而且投降了以后竟然还因为有叛变之心被杀,真是悲哀。

这让我想起了张国荣主演的一部经典影片《霸王别姬》,里面“虞姬”和“霸王”的故事成为了一代经典。

程蝶衣爱上了段小楼,程蝶衣想用一生去守护的东西,段小楼不懂。段小楼是假霸王,程蝶衣是真虞姬。就像那戏子入画,一生天涯。

正是因为程蝶衣被“霸王别姬”的悲壮感染太深,所以他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境非他莫属,此貌非他莫有。

是他“不疯魔,不成活”,是他要的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只是有时候也会指望错了人。等到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用生命守护的东西,那不是戏,那是命!那就是人生!

只是那个人说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

连楚霸王都跪下了,贱妾何聊生?“汉兵他杀进来了”,要变天了,要用“新”革“旧”了。

人生的最后一场戏落幕了,虞兮虞兮奈若何?

唯有一死来谢此幕,别人不懂的入戏一生是他们不懂的挚爱情深。

一生,活在了戏里,只是只有在戏里是真的,那戏便是人生。

黛玉赞美虞姬的也是那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我既然选择了要追求我自己孤独的“叛逆”,那我就知道那会要付出代价的。

第三首:《五美吟·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明妃离开汉朝的宫殿的时候,她的美貌是多么令人惊艳啊。只是这美人古往今来的薄命结局往往都是相似的。

王昭君就是“沉鱼落雁”中的那个“落雁”。

王安石的《明妃曲》(其一)里有这么几句:

可以看出王昭君即便是哭得花容失色依然美丽,更别说整整齐齐梳妆打扮一番了。

当然,在这里黛玉所说的“命薄”很大程度上在于她认为“昭君出塞”远离故土,失去了君王宠爱的机会是十分可惜的。

而且后来也没能再回来。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畀,bi,【51】去声,给与)

汉元帝纵使轻视美人容貌(的重要性)【在这里黛玉说的是反话】,那为什么要把(画美人容貌的)决定权给画师呢?

我们都知道通常人们都认为是毛延寿把昭君画丑了,所以才让汉元帝错过了这样一个天仙一样的美人。

黛玉应该也是出于怜惜这一点。

不过对于王昭君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具体可参考我的那篇《王昭君:若是皇恩肯收留,今生命运又如何》。

若是皇恩肯收留,今生命运又如何?

是我在读到昭君诗碣刻上有“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这几句时突然有的新的看法。同时也知道关于“昭君出塞,是喜剧还是悲剧”这个问题也是颇有争论的。

也许昭君出塞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遗憾糟糕。

王安石的《明妃曲》(其一)里还有这么几句:

站在王安石的角度是说明妃这种神韵是画不出的,所以不能怪毛延寿画得不好。

而且客观上来说,画像与真人的差距越大,给人的震撼越大。当然,真人比画像更美是惊艳,画像比真人美是作假。或许也正是因为毛延寿把昭君画得跟本人有了差距,才让汉元帝更加震惊于昭君的美丽的。

汉元帝自然是舍不得的,但他又不能反悔,反而是杀毛延寿泄愤。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严厉打击这种欺骗作假贿赂行为,但根本上还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我是皇帝,我不可能做错事情。

还有肯定有人会说,不就送一个宫女吗?换一个不就好了。可是汉元帝做不到。说明他对匈奴是有畏惧心理的。

而实际上,汉元帝刘奭在位期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西汉也走向衰弱。

如果自己国力强盛,匈奴还要对你俯首称臣的话,别说反悔一个宫女,就是你随便送他一个他都要感恩戴德。所以说,这实力才是硬道理。

当然,也不用觉得汉元帝从此就对王昭君茶饭不思,朝思暮想,是有多么情深义重了,这个女人在他看来和亲才是她最重要的利用价值。

不然当王昭君的第一任丈夫死了,想要回来时汉元帝应该替她想办法,结果汉元帝也明确拒绝了。反而是让她入乡随俗接受那边的收继婚制。所以说,汉元帝只是一时对她的相貌产生了一点好感而已。而这点, 连爱意都称不上。

就算王昭君真的在汉元帝身边了,这宫门一入,尔虞我诈深似海,她真的能幸福吗?她也不像是有心机的人啊。

不过黛玉和我站的角度不太一样罢了。

第四首:《五美吟·绿珠》

绿珠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中国古代美女之一。

这里的“瓦砾”、“明珠”应该是指石崇身边那些人品相貌参差不齐的美人。

绿珠是最得宠的,最出众的那颗“明珠”。

而且当孙秀差人来要索取绿珠的时候,石崇就是不想给绿珠,将其婢妾数十人叫出让使者挑选,说“随便选”。

只是到了石崇家破人亡的时候一个都不能剩下了。

当然,还有一层原因可能是石崇会在客人不喝酒的时候,让侍卫把那个他派去劝酒的美人杀掉。

比如一次丞相王导与大将军王敦一起去石崇家赴宴,王导即便向来不能喝酒,但担心石崇杀人,就饮下了美人送来的酒。但王敦却不买账,他原本是能喝酒的,却硬拗着偏不喝。结果石崇真的斩了三个美人。

他虽然受用着这些美人,只是她们的生命在他那里是被视为草芥的,那些美人虽然享有富贵,但也薄命,保不准哪天就因为客人不听劝酒就死了。

她们不过是石崇用来随意摆布玩弄的“棋子”。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反正现在是“瓦砾明珠一例抛”,无论是“瓦砾”还是“明珠”都被抛掷掉(不复存在了),石崇又曾经什么时候重视过这些美人呢?

甚至是他对绿珠。

绿珠是一心一意眼中只有他,或许也是因为只有这个人成为自己的依靠,所以在后来孙秀向石崇讨要她未果,要杀石崇时她选择了坠楼而死。

可是她对于石崇来说到底是什么呢?一个最漂亮的“玩物”、“棋子”?

到底又有多少是真心的爱呢?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顽福:凭借祖先阴德而享受的福气

(石崇的这些家业财富)都是凭借祖先前世的阴德而享受的福气,(只是到现在家破人亡的时候),那么无论是人还是财物都同归于尽在这苍茫的天地之间了。

真像《红楼梦》中说的“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不过我查到一些关于石崇财富的来历是在他当荆州刺史的时候,搜刮民脂民膏还有肮脏的抢劫勾当得来的。

比如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诈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越货。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

其实从石崇滥杀美人这一点,就挺令人心寒的了。

不过黛玉这首诗关键还是要突出绿珠的气节,只是不知这世间情为何物?她的一腔真情最后又换回了什么?

这应当是黛玉十分怜惜她薄命的地方,值得或者不值得?

第五首:《五美吟·红拂》

红拂应当是黛玉相对来讲比较羡慕的一个了,因为自古美人慕英雄,红拂就是慧眼识人的那一个。而且红拂本身就有一种“侠女之风”。

而且我也写过《红拂:遇见你,我一生流离颠沛不再将就》这样一篇文章。

红拂,原名张出尘,因手执红色拂尘,故被叫做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红拂原本是隋末大臣杨素家里的婢女,她在杨素身边见识了太多的达官贵人,王孙公子,可是并没有想趁着自己年轻貌美盘算着攀附一个谁家有权有势的跟了去。

直到遇见了来杨素家里拜访的李靖,那时候李靖还只是一个穷小子。

红拂见此人相貌堂堂,谈吐不凡,便认定此人很有前途。

当然,最后的结局是如她所愿的。

而且她的“慧眼”还在于她把握住了他们夫妇两个人和虬髯客的交情。

虬髯客、李靖和红拂还并称为“风尘三侠”。

事实证明,后来李靖夫妇创业的资本是虬髯客给的,虬髯客给了他们大量财物还有兵书。他是他们施展宏图大业上的贵人。

这个女人的识人功底可不简单,不仅有“帮夫运”,还让自己的命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杨素身边的侍妓最后成了“一品夫人”。

所以说,识人很重要。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杨公幕”是杨素的府署,“羁縻”在这里是“束缚”、“控制”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是红拂始终守候在年老体弱的杨素身边,那么一个始终被束缚着的女子又怎么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女中豪杰呢?

当然这个“尸居余气”也不定光是指身体上的年老体弱,还指精神上的。

比如杨素就安于现状不是一个有什么抱负的人,而且对李靖的志向并不能相投。

当然,可能这也跟他的年老不想折腾有关。

不过红拂确实是一个勇敢追求自己幸福的人,而且有了不错的结局,当然其中过程也是波折的。

但像红拂这样的女子,这世上又能有几个呢?

自古有才色的女子,平生遭际令人可悲可叹者甚多。

黛玉怜惜她们也是在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她怜惜那些薄命的不得善终的,同时又佩服那些刚烈的,有骨气的,敢于叛逆的。

都是一个个“晴天落白雨,临水照花人”。

当然,黛玉也羡慕那些最终能收获幸福的。

只是,一切都早已成为过眼烟云,成王败寇尽东流,美人又在何处?

而当下的自己,归宿又在何方?

明白吴王夫差的创业前景——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若米知识的其他栏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chuangye/132948.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创业激情如何提高自己——创业激情如何提高自己的兴趣
拿钱入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