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百科 > 软件测试研究~软件测试的研究方法

软件测试研究~软件测试的研究方法

导读GUI软件测试的GUI软件测试方法优质回答GUI软件测试由于其重要性及其独有的难点,已日渐引起学术界和软件产业界的兴趣和重视。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和研究机构对GUI的测试进行了研究,...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软件测试的研究方法,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GUI软件测试的GUI软件测试方法

GUI软件测试的GUI软件测试方法

优质回答GUI软件测试由于其重要性及其独有的难点,已日渐引起学术界和软件产业界的兴趣和重视。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和研究机构对GUI的测试进行了研究,从测试的各个角度提出了很多方法,从软件测试的各个环节来研究软件测试。下面从GUI测试覆盖准则和GUI测试用例生成两个方面来介绍现有学术界的一些GUI软件测试方法。 软件测试覆盖准则是一个被关注很久的课题,是指测试中对测试需求覆盖程度的要求。而测试覆盖率是用来定量描述对测试需求覆盖程度的度量。可以说覆盖准则是各种软件测试技术的核心。常用的覆盖准则包括:语句覆盖准则、分支覆盖准则、条件覆盖准则、路径覆盖准则、状态覆盖准则、数据流覆盖准则等等。这些覆盖准则多是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被定义的,都不是针对GUI软件测试的。在GUI软件测试中,由于其输入是事件序列,而这个序列是由用户决定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随机性,这使得GUI软件的控制流图和数据流图比起传统非GUI软件要复杂很多,导致这些传统的覆盖准则难以使用。因此有必要专门为GUI软件测试定义新的覆盖准则。

目前针对GUI测试覆盖准则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Memon等在提出了基于事件的测试覆盖准则。他们将被测GUI按照窗口划分为若干模块,将作用在每个模块内GUI部件上的事件归为一类,按照这些事件能够被执行的先后关系创建事件流图(Event-Flow Graph)。不同GUI部分之间的相互调用则使整体树(Integrated Tree)来表示。在这两种模型基础上,他们定义了若干种模块内覆盖准则(Intra-Component Coverage Criteria)和模块间覆盖准则(Inter-Component Coverage Criteria)。模块内覆盖准则指标包括事件覆盖准则、事件交互覆盖准则、长度为n的事件序列覆盖准则等,这些覆盖准则实际上是要求测试用例集覆盖事件流图上的顶点、边以及长度为n的路径,反映了对这一GUI模块测试的充分性。而模块间测试覆盖准则包括调用覆盖准则、调用-关闭覆盖准则以及长度为n的跨模块事件序列覆盖准则,这些覆盖准则要求对GUI模块间的调用进行测试。实际上,在Memon等的后续工作中,原本定义于模块内的事件覆盖率和事件交互覆盖率也被应用到模块间,是比较常用的GUI测试覆盖率。

(2) 特定事件序列的测试覆盖准则。Xie和Memon提出了几种事件序列的模式,他们通过实验表明符合这几种模式的事件序列具有比较高的缺陷检测能力,因此,在测试用例集应当包含符合这些模式的测试用例。

(3) McMaster等提出了一种用于GUI软件回归测试的调用堆栈覆盖准则(Call Stack Coverage)。在软件的运行过程中,内存中有一个称为调用堆栈的数据结构,这个堆栈中的数据反映了软件中函数被调用的顺序,如果两个测试用例被执行时其调用堆栈中内容相同,则说明这两个测试用例调用函数的顺序一致。调用堆栈覆盖准则将函数调用顺序相似的测试用例看作等价。在进行回归测试时,受测试成本限制,可能无法运行现有的所有测试用例,因此需要对测试用例集进行缩减,使用调用堆栈覆盖率时,需要逐一分析测试用例的调用堆栈,分析器函数调用顺序,如果一个测试用例的函数调用顺序与前面的测试用例一致,则将这个测试用例看作冗余。由于这种覆盖率需要测试用例的运行中的数据,难以用于指导测试用例的生成;而且这种覆盖准则无法以覆盖率的形式度量测试的充分性。

(4) Zhao等提出了基于Event Handler的测试覆盖准则。Event Handler是用于响应用户输入事件的代码,是GUI软件源代码的组成部分。Event Handler之间相对独立,但存在共享变量。如果一个Event Handler调用了一个或多个在另一个Event Handler中定义的变量,则称这两个Event Handler为一个Handler Interaction。而基于Event Handler的测试覆盖准则要求用户覆盖a.所有Event Handler, b.所有Handler Interaction。这种覆盖准则克服了基于事件的覆盖准则中存在大量冗余测试需求的问题。 当前国内外学者针对GUI测试用例生成的问题已经提出了若干种方法,可以分为五类:录制/回放技术、基于有限状态自动机生成测试用例、基于UML生成GUI测试用例、利用人工智能方法生成测试用例和基于事件流图生成测试用例。

a) 录制/回放技术

HP WinRunner/QuickTest、IBM Rational这类GUI测试工具中提供了测试用例录制/回放机制,可以将用户在被测GUI软件上的操作录制为测试脚本,而在进行测试时回放这些脚本。这是工业界应用比较广的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然而这类方法需要人工设计并录制测试用例,可以说是仅仅是人工测试的辅助工具。

b) 基于有限状态自动机生成测试用例

有限状态自动机(Finite State Machine,简称FSM)是一种能够描述交互式系统的数学模型。GUI软件作为一种交互式系统,也可以使用FSM进行建模。基于FSM的测试用例生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Belli 在文献中使用FSM对GUI软件与用户的操作以及软件缺陷进行了建模,并给出算法将FSM转换为等价正则表达式,然后利用这些等价正则表达式生成GUI测试用例。Chen等以被测软件GUI上的GUI部件属性为状态,事件作为输出,GUI部件属性的变化作为输出,构建FSM,通过FSM上的路径搜索得到输入序列作为测试用例。

上述方法使用直接使用FSM对GUI进行建模,由于存在状态爆炸的问题,难以处理较大的GUI软件,FSM模型的创建难度也比较大。Shehady等使用带变量的有限状态自动机(Variable Finite State Machine,简称VFSM,有的文献也称为扩展有限状态自动机,即Extended Finite State Machine,EFSM)来对GUI软件进行建模。VFSM可以通过定义变量大大减少状态空间中状态的数量。文中创建VFSM时是以当前窗口作为状态,将测试中操作的或关注的变量加入自动机中;然后给出算法,将VFSM转化为FSM,再由FSM生成事件序列作为GUI测试用例。但这种方法依然难以应用于大的GUI软件,创建VFSM难度也比较大,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

White等提出了一种使用多个FSM对被测GUI软件进行建模的方法,以缩小FSM的规模,减少生成测试用例的个数。这种方法首先将在用户操作后产生的GUI上可观察的变化作为一个响应(responsibility);再对每个响应人工地辨识出一系列GUI部件,通过对这些部件的操作可以产生这个响应,这样的一系列GUI部件成为一个完全交互序列(Complete Interaction Sequence,简称CIS);然后对每一个CIS建立一个FSM;下一步是利用文中给出的方法将FSM中相对独立的状态子集组合成一个超状态;最后利用变换后的FSM生成测试用例。

Li扩展了White等的工作,将GUI被测软件在局部和整体两个层次建模:局部层次上以流图对GUI软件行为进行建模;在整体层次上则采用基于CIS的方法建立FSM模型。通过在流图和FSM上的遍历,可以得到所需的测试用例。这种方法进一步减少了FSM模型状态的数量。

上述基于FSM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主要问题在于需要对被测GUI软件手工建立FSM模型,这是一个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工作。

c) 基于UML生成GUI测试用例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是用来对软件系统进行可视化建模的一种语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人们常用UML来编写设计文档。

Vieira等中提出利用UML用例图和活动图来生成GUI测试用例的方法。这种方法首先要人工对UML进行标注,然后根据标注后的UML文档生成测试操作。这类方法使用的前提是具有完善的UML软件设计文档或UML软件规约(Specification),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所生成的测试用例还需要人工转化为测试脚本,或者人工施加到被测软件上。

d) 利用人工智能方法生成测试用例

利用人工智能方法生成测试用例的研究主要是将智能规划方法(Planning)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引入GUI测试用例生成。

利用规划方法生成GUI测试用例是Memon等提出的。这种方法将事件看作引起被测软件状态发生变化的操作,将其表示为初始状态和操作后的状态,然后用智能规划的方法寻找从给定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路径作为GUI测试用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随着测试用例的生成,还能得到被测软件期望到达的状态或期望输出,这些信息可用于判断是否发生软件失效。但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人工确定每个事件的初始状态和其引起的状态变化,工作量非常大,难以用于大规模GUI软件测试。

Kasik等提出了利用遗传算法创建GUI测试用例的方法。作者认为在GUI测试中熟练测试人员设计的测试用例效率更高,使用遗传算法对熟练测试人员生成的样本测试用例集进行学习,然后根据学习的结果来生成新的测试用例。这种方法依然需要较高的人工成本,同时其效果受样本集的影响很大。

e) 基于事件流图生成测试用例

事件流图是Memon等提出的一种描述事件间跟随关系的模型。所谓跟随是指在测试中一个事件能够在另一个事件施加后被施加到被测软件上。事件流图中的路径就是在测试中可以运行的“可行”测试用例序列。在文献中,Memon等使用遍历算法在事件流图上查找特定的路径来作为GUI测试用例。这种方法没有明确的目标,会生成大量冗余测试用例。

事件流图无法描述事件间跟随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受到这个限制,这些基于事件流图的方法生成的测试用例在很多情况下无法顺利运行,需要较多的人工操作来修正所生成的测试用例。

f) 基于活动流图生成测试用例

活动流图是Zhao提出的一种用于GUI测试用例生成的流图模型。这种模型改进了事件流图模型,克服了事件流图无法处理跟随关系发生变化的缺点。这种模型是在事件流图上添加跟随关系成立条件,然后将所有成立条件的影响封装到若干个子图中(这些子图成为活动),从而生成活动流图。每个活动都是一个单入单出的有向图,其中的部分有向边具有成立条件,可以看作是一个控制流图。也就是说,每个活动都能够很容易地转化为一段测试脚本代码。根据活动流图进行路径搜索,就可以将不同活动对应的测试脚本组合成满足某种测试需求的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六大阶段,你了解吗?

优质回答无论你是采用瀑布式还是其他的产品生命周期模型,软件测试都离不开这六大阶段。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这六个阶段你更好地了解软件测试流程。

📝明确测试需求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测试项目的需求和规格,这样才能有明确的测试目标。主要工作包括深入了解产品特性和用户需求,制定《可测试性需求说明书》和《测试规格》。

📅制定测试计划

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测试需求来规划整个测试流程。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产品的总体测试策略,确保每个功能点都能得到充分的测试。最终形成《产品总体测试策略》。

📝设计测试方案

有了测试规格,我们就可以开始设计具体的测试方案了。这包括为每个特性制定详细的测试策略,对于需要自动化测试的部分,我们还要进行自动化测试的分析,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效率。最终形成《产品或者版本总体测试方案》。

📝编写测试用例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测试用例的编写阶段。根据测试方案,为每个特性编写相应的测试用例,并编写自动化脚本,提高测试效率。最终形成《产品自动化测试用例》和《手工执行测试用例》。

🔍执行测试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执行测试了。根据测试策略,对产品进行全面、细致的测试,确保每个功能都能正常工作。同时,我们还要进行回归测试,确保之前的问题已经得到修复。最终形成《产品或版本测试报告》和《缺陷分析报告》。

📊评估与关闭

最后,我们要对整个测试项目进行评估和总结。检查每个阶段的工作是否完成,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测试目标。同时,我们还要整理度量数据和项目总结报告,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最终形成《项目总结报告》。

软件测试工作主要测试哪几个方面

优质回答软件测试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验证和确认。

验证是保证软件正确地实现了一些特定功能的一系列活动, 即保证软件以正确的方式来做了这个事件。

确定软件生存周期中的一个给定阶段的产品是否达到前阶段确立的需求的过程。

2.程序正确性的形式证明,即采用形式理论证明程序符合设计规约规定的过程。

3.评审、审查、测试、检查、审计等各类活动,或对某些项处理、服务或文件等是否和规定的需求相一致进行判断和提出报告。

确认是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目的是想证实在一个给定的外部环境中软件的逻辑正确性。即保证软件做了你所期望的事情。

静态确认,不在计算机上实际执行程序,通过人工或程序分析来证明软件的正确性。

2.动态确认,通过执行程序做分析,测试程序的动态行为,以证实软件是否存在问题。

其实,软件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测试,软件测试应该包括整个软件开发期间各个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如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当然软件测试的主要对象还是源程序。

软件测试是什么

优质回答什么是软件测试,软件测试的定义

1.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其经典定义或是标准定义: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程序错误。

2.通俗来讲,就是通过“人工”或“自动化”的手段,来测试某个程序或系统,进而检验其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即使是经验非常丰富的程序员,在编写代码时也很容易出现错误,这些错误也许是由于需求不明确,也许是由于设计问题,也许是编码中出现了失误等。但无论是怎样的错误,若不及时处理,都会降低软件的可靠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软件的失败。

为了排除这些错误,人们引入了软件测试的概念。通俗来说,软件测试就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分析或执行程序的过程。

据研究机构统计分析表明,国外软件开发机构40%的工作量都花在软件测试上,软件测试费用占软件开发总费用的30%~50%。对于一些要求高可靠、高安全的软件,测试费用所占的比例更高。由此可见,要成功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软件测试必不可少。

软件测试的主要工作是验证(Verification)和确认(Validation)

验证是保证软件正确地实现了一些特定功能的一些列活动,即保证软件以正确的方式做了该做的事。具体地讲,验证主要完成了以下任务。

(1)确定软件生存周期中一个给定阶段的产品是否达到当前阶段确立的需求。

(2)程序正确性的形式证明,即采用形式理论证明程序符合设计规约的规定。

(3)评审、审查、测试、检查、审计等,或对某些项处理、服务或文件等是否和规定的需求相一致进行判断并进行报告。

确认(Validation)的目的是想证实在一个给定的外部环境中软件的逻辑正确性,即保证软件做了所期望的事情。

(1)静态确认,不在计算机上实际执行程序,通过人工或程序分析来证明软件的正确性。

(2)动态确认,通过执行程序进行分析,测试程序的动态行为,以证实软件是否存在问题。

测试和改正活动可以在软件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进行。然而,随着开发的不断进行,找出并修正错误的代价也会急剧增加。在需求阶段就对其进行修改,付出的代价会很少。如果代码已经编写完毕,再进行更改,则将会付出代价会大很多。

软件测试的分类

从是否关心软件内部结构和具体实现的角度来看,软件测试可以划分为一下几类。

白盒测试:需要了解内部结构和代码

黑盒测试:不关心内部结构和代码

灰盒测试:介于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之间。

从是否执行程序的角度来看,软件测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静态测试:测试时不执行被测试软件。

动态测试:测试时执行被测试软件。

按软件开发过程的阶段划分,软件测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单元测试:测试软件的单元模块(单元模块指某个功能、某个类等)

集成测试:讲各个“单元”集成到一起测试是否能正确运行。

系统测试:测试软件是否符合系统中的各项需求。

验收测试:类似系统测试,但由用户执行。

按测试的具体目标进行划分,软件测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是否符合功能性需求,通常采用黑盒测试方法。

性能测试:测试软件在各种状态下的性能,找出性能瓶颈。

安全测试:测试该软件防止非法入侵的能力。

回归测试:在软件被修正或运行环境发生变化后进行重新测试。

兼容性测试:测试该软件与其他软件、硬件的兼容性能力。

安装测试:测试软件的安装、卸载、升级是否正常。

如何更高效地进行软件测试的方法探讨

优质回答From:柠檬班学习群:333782754

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软件的可测试性:减少并控制需求的变更;加强软件可测试性的设计;重视并规范技术文档的编写。

1 减少并控制需求的变更

用户需求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基本需求、预期需求和扩展需求三类。其中预期需求是明示的,而基本需求和扩展需求是非明示的。所谓扩展需求是指这些特征在用户的期望范围之外,并且当其存在时将是非常令人满意的。由于种种原因,软件的需求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软件规模越大,研制周期越长,需求的不确定性就越大。软件需求不确定性原因主要包括:用户在表述需求时常常带有不确定性与模糊性;随着开发进程的推进,用户对所建应用系统理解的不断深入,对原来模糊的或非明示的需求有了新的认识,随时会提出需求的变更;由于开发人员的领域知识的局限性,导致引发对需求的误解;用户需求的获取过程与描述形式往往采用非形式化的自然语言,以及自然概念中存在的本质矛盾,使需求的规范描述发生困难。

(1)识别项目需求

识别项目需求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为了减少需求的不确定性,首先应充分认识确定需求的重要性,通过与用户的沟通,使用户能充分认识到软件需求的变更对软件质量、进度和成本的影响,积极参与到确定软件需求的活动中,达到在进行软件设计前尽量确定软件需求的目的。同时在识别项目需求时,除了用户明示的需求外,还需关注用户基本需求,用户基本需求常常体现在项目的领域知识、项目所在行业的相关标准等方面。实践证明,开发人员对领域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项目需求的确定,开发人员通过对领域知识的积累有助于项目需求的确定。

(2)需求文档化及需求评审

按照软件工程化要求,用户应该向研制方正式提交需求文档,研制方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需求分析形成产品需求,用户需求及产品需求均需文档化并经过评审,以尽早发现不合理的需求。

(3)需求管理、需求变更的控制

在系统研制过程中应对需求进行管理,首先建立需求库及需求跟踪矩阵,在需求跟踪矩阵中反映研制各阶段工作产品与需求的对应关系,并对需求进行需求的双向跟踪。

(4)采用软件需求管理工具

采用需求管理工具,可以提高需求管理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程度,使需求管理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有效地推行。需求管理工具可以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团队有效地协作,将需求的变更信息及时传送到团队的每个成员,可以使跨项目团队的所有成员都能掌握必要的需求详细信息,并对软件项目规划、项目跟踪与监督实施管理。

2 加强软件可测试性设计

在项目设计阶段应注重对软件可测试性的设计。项目负责人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对软件可测试性提出具体要求,对软件注释率、软件模块规模、模块圈复杂度、基本圈复杂度、操作数的个数以及过程出口个数等进行规定,在软件设计及编程阶段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可有效地提高软件测试效率。实践证明,如果在项目设计阶段不进行软件可测试性的设计,待软件完成后再根据可测试性要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常常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大量修改对软件质量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3 重视并规范技术文档的编写

技术文档不仅是开发人员进行信息交流的手段,也是测试人员进行测试的依据。所以软件相关文档应描述明确详细,组织合理,并根据需求和设计的变更及时更新。同时为了给独立测试人员提供更多的信息,在技术文档中可增加各软件模块的重要程度、重用性及测试历史等信息,使得独立测试人员可以合理分配精力,对重要软件进行重点测试,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测试效率。

3、软件测试方法与组织

3.1 软件测试方法

软件模块级测试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黑盒测试注重于测试软件的功能性需求,试图发现功能缺陷或遗漏、界面错误、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性能错误及初始化和中止等类型的错误。白盒测试依赖对程序细节的严密检验,对软件的逻辑路径进行测试,在不同的程序点检验“程序的状态”以判定预期状态或待验证状态与真实状态是否相符。在软件测试中,常常结合黑盒和白盒两种测试方法,相互补充。

3.2 软件测试人员

软件测试可由软件开发人员、独立测试人员或用户进行。在组织软件测试时,可根据不同人员的特点进行组织,使得各类测试相互补充。

软件开发人员熟悉软件需求及被测软件,清楚各软件模块的重要程度和相互关系,了解各软件模块以前的测试及修改等历史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软件开发人员和用户交流较为方便,在测试中能够发现与需求不一致的软件错误。但是开发人员急于证明他们的程序是毫无错误的,是按照用户的需求开发的,而且完全能够按照预定的进度和预算完成,这将影响开发人员完成相关测试任务。

独立测试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测试理论水平和测试经验,熟练掌握软件测试工具,并知悉被测软件的功能需求才能够对软件进行系统全面的测试。但独立测试人员有时会缺乏相应领域的专业知识,主要测试依据是用户的技术要求及开发人员在软件研制过程中形成的文档,一方面这些文档中缺乏对用户基本需求的描述;另一方面,独立测试人员常常需通过开发人员来进行需求的理解,因此在软件测试中有时无法发现软件不满足需求方面的错误。但这种错误往往从用户角度来看是最严重的。同时,独立测试人员由于对各软件模块的重要性及相互关系了解不深。有时会影响测试效率。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软件完成后可提交用户试用。用户在试用中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操作,其中包括各种正常操作流程和非正常操作流程。用户试用可有效检验软件是否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在用户试用中对软件的可靠性等方面也同步进行了测试。因为用户试用方式同实际使用方式非常接近,所以通过用户试用获得好评的软件基本可以满足今后的实际使用要求。

3.3 提高软件测试效率的方法

为了提高软件测试效率,测试人员需要熟悉掌握软件涉及的领域知识,了解软件各项功能的重要程度和成熟程度,掌握测试理论和工具;用户是验证需求正确性的主导力量,应充分发挥用户的积极作用。

在组织软件测试时,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软件测试效率:

根据不同测试人员的特点进行测试分工,单元测试应以软件开发人员为主进行,以保证每个单元能够完成设计的功能。在很多情况下,集成测试也可以开发人员为主进行。当软件体系结构完成后,独立测试机构介人;

软件测试人员应注重与用户的沟通,及早发现需求分析、理解不合理的问题,避免今后花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进行改正;

对于软件开发人员,需加强测试方法的培训,提高自我测试的效率;

在选择独立测试人员时,尽量选择比较熟悉了解被测软件相关领域知识的人员;

独立测试人员应该在软件开发的需求阶段就参与项目的研制,以便更好地制定测试计划、确定测试目标及编写测试用例。通过找出项目中关键的模块和出错率高的模块,可使测试首先集中在最重要的部分,避免发生把过多时间花费在非重要模块的测试而没有时间测试重要的模块的情况;

被测软件在测试中发现了问题,要进行有组织的分析研究,然后权衡利弊进行规范化修改,避免反复修改,反复测试;

规范软件配置管理,通过管理及技术手段,对软件和文档版本进行控制,保障软件测试的有效性。

4、结束语

实践证明,通过提高被测软件的可测试性,以及合理组织软件测试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测试效率。随着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得以承认,软件测试阶段在整个软件开发周期中所占的比重也日益增大。为了将缺陷和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软件测试将逐步发展成为软件开发每一阶段都要进行而且需要反复进行的活动。软件测试中大量的工作是机械的、重复的、枯燥的和非智力的,但逐步加强软件自动化测试的研究和推广将是今后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

软件测试有哪些方法

优质回答问题一:软件测试的方法一共有几种 1、按是否查看程序内部结构分为:

(1)黑盒测试(black-box testing):只关心输入和输出的结果

(2)白盒测试(white-box testing):去研究里面的源代码和程序结构

2、按是否运行程序分为:

(1)静态测试(static testing):是指不实际运行被测软件,而只是静态地检查程序代码、界面或文档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过程。

静态测试包括:

对于代码测试,主要是测试代码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对于界面测试,主要测试软件的实际界面与需求中的说明是否相符。

对于文档测试,主要测试用户手册和需求说明是否真正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5)动态测试(dynamic testing),是指实际运行被测程序,输入相应的测试数据,检查输出结果和预期结果是否相符的过程

3、按阶段划分:

(1)单元测试(unit testing),是指对软件中的最小可测试单元进行检查和验证。

桩模块(stud)是指模拟被测模块所调用的模块,驱动模块(driver)是指模拟被测模块的上级模块,驱动模块用来接收测试数据,启动被测模块并输出结果。

(2)集成测试(integration testing),是单元测试的下一阶段,是指将通过测试的单元模块组装成系统或子系统,再进行测试,重点测试不同模块的接口部门。

集成测试就是用来检查各个单元模块结合到一起能否协同配合,正常运行。

(3)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指的是将整个软件系统看做一个整体进行测试,包括对功能、性能,以及软件所运行的软硬件环境进行测试。

系统测试的主要依据是《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文档。

(4)验收测试(acceptance testing),指的是在系统测试的后期,以用户测试为主,或有测试人员等质量保障人员共同参与的测试,它也是软件正式交给用户使用的最后一道工序。

验收测试又分为a测试和beta测试,其中a测试指的是由用户、 测试人员、开发人员等共同参与的内部测试,而beta测试指的是内测后的公测,即完全交给最终用户测试。

4、黑盒测试分为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1)功能测试(function testing),是黑盒测试的一方面,它检查实际软件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

包括逻辑功能测试(logic function testing)

界面测试(UI testing)UI=User Interface

易用性测试(usability testing):是指从软件使用的合理性和方便性等角度对软件系统进行检查,来发现软件中不方便用户使用的地方。

兼容性测试(patibility testing):包括硬件兼容性测试和软件兼容性测试

2)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

软件的性能主要有时间性能和空间性能两种

时间性能:主要指软件的一个具体事务的响应时间(respond time)。

空间性能:主要指软件运行时所消耗的系统资源。

软件性能测试分为:

一般性能测试:指的是让被测系统在正常的软硬件环境下运行,不向其施加任何压力的性能测试。

稳定性测试也叫可靠性测试(reliability testing):是指连续运行被测系统检查系统运行时的稳定程度。

负载测试(load testing):是指让被测系统在其能忍受的压力的极限范围之内连续运行,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

压力测试(stress testing):是指持续不断的给被测系统增加压力,直到将被测系统压垮为止,用来测试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Validate the system or software ca>>

问题二:软件测试方法有哪些 软件测试的方法根据软件工程的组织和实现方式,有很大差别,有些是比较技术化的方法,有些则是工程方法,主要分为:

黑盒测试方法群: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基路径法、专家测试法、 *** oking、场景测试等

白盒测试方法群:同行评审、需求审查、代码审查、接口测试(调用测试和返回测试,需要结合等价类和因果图方法)等。

当在单元层面黑盒而在集成层面白盒时,基本上两类方法就会有结合了,就会出现习惯上说的灰盒测试(说实话,不做到纯产品级开发,基本上都是用的灰盒测试)。

问题三:软件测试方法有哪些分类? 软件测试方法分类:

白盒、黑盒、灰盒;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回归测试、Alpha 测试、Beta 测试;

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设计测试用例的主要方法有:等价类划分;

边界值分析法;

因果图法;

场景法。

希望能帮到你,

您的满意就是我的动力。

问题四:软件测试方法(Method)有哪些 有4种方法可以达成测算程序运行时间的目的。它们分别是使用clock, times, gettimeofday, getrusage来实现的。下面就来逐一介绍,并比较它们的优劣点。 系统测试环境: VirtualBox (Ubuntu 9_sec + (double)stTimeval.tv_usec*1E-6; } int main() { int i, j; int n = 0; clock_t clockT1, clockT2; double doubleT1, doubleT2; if (TEST_METHOD == TEST_BY_CLOCK) { clockT1 = clock(); } else if (TEST_METHOD == TEST_BY_TIMES) { times(&clockT1); } else if (TEST_METHOD == TEST_BY_GETTIMEOFDAY) { doubleT1 = getTimeval(); } else if (TEST_METHOD == TEST_BY_GETRUSAGE) { doubleT1 = getTimeval(); } for (i = 0; i >

问题五:关于软件测试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手动测试和自动化测试

自动化测试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比如TestWriter~

问题六:软件测试的方法有哪几种? 5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软件测试》

目录

第1章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1.1 软件质量的概念

1.1.1 软件质量的定义

1.1.2 软件质量的属性

1.1.3 软件质量模型

1.1.4 软件质量的度量

1.1.5 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

1.2 软件测试的概念

1.2.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1.2.2 软件测试的原则

1.3 软件的缺陷与错误

1.3.1 软件缺陷的定义和类型

1.3.2 软件缺陷的级别

1.3.3 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

1.3.4 软件缺陷的构成第1章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1.1 软件质量的概念

1.1.1 软件质量的定义

1.1.2 软件质量的属性

1.1.3 软件质量模型

1.1.4 软件质量的度量

1.1.5 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

1.2 软件测试的概念

1.2.1 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1.2.2 软件测试的原则

1.3 软件的缺陷与错误

1.3.1 软件缺陷的定义和类型

1.3.2 软件缺陷的级别

1.3.3 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

1.3.4 软件缺陷的构成

1.3.5 修复软件缺陷的代价

1.4 软件测试的经济学与心理学

1.4.1 软件测试的心理学

1.4.2 软件测试的经济学

1.5 软件质量保证

1.5.1 软件质量保证概要

1.5.2 软件质量保证活动的实施

1.5.3 软件的验证与确认

1.5.4 验证和确认任务分析

本章小结

第2章 软件生存周期中测试的实施

2.1 软件开发阶段

2.1.1 软件生存周期

2.1.2 软件测试的生存周期模型

2.1.3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2.1.4 测试信息流

2.2 需求获取与分析阶段的测试

2.2.1 需求评审的实施

2.2.2 需求规格说明的评审

2.2.3 Wiegers 用例与需求评审表2.2.4 基于原型的测试

2.2.5 基于需求的测试覆盖率评估

2.3 设计阶段的测试

2.3.1 设计的测试因素

2.3.2 设计评审的实施

2.3.3 设计规格说明的评审

2.3.4 设计元素的覆盖原则

2.4 编程阶段的测试

2.4.1 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

2.4.2 源代码的控制流覆盖原则

2.4.3 源代码的数据流覆盖原则

2.4.4 源代码的静态分析与动态测试

2.5 运行和维护阶段的测试

2.6 回归测试

2.6.1 回归测试的概念

2.6.2 回归测试的类型

2.6.3 回归测试的时机

2.6.4 回归测试的实施

本章小结

第3章 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

3.1 桌上检查

3.1.1 桌上检查的实施

3.1.2 桌上检查的检查表

3.2 代码检查

3.2.1 特定的角色和职责

3.2.2 代码检查的实施

3.2.3 用于代码检查的检查表

3.3 走查

3.3.1 特定的角色和职责

3.3.2 走查的实施

3.3.3 走查中的静态分析技术

3.4 同行评审

3.4.1 同行评审的角色和职责

3.4.2 同行评审的内容

3.4.3 评审的方法和技术

3.4.4 评审工作

本章小结

第4章 白盒测试

4.1 覆盖率的概念

4.2 逻辑覆盖

4.2.1 语句覆盖与块覆盖

4.2.2 判定覆盖(分支覆盖)

4.2.3 条件覆盖

4.2.4 条件/判定覆盖

4.2.5 条件组合覆盖

4.2.6 路径覆盖

4.2.7 ESTCA覆盖

4.2.8 LCSAJ覆盖

4.3 路径测试

4.3.1 分支结构的路径测试

4.3.2 循环结构的路径测试

4.3.3 圈复杂度与基本路径测试

4.4 数据流测试

4.4.1 定义M使用测试的几个>>

问题七:软件测试的目标和准则是什么?有哪些测试方法?测试步骤有哪些 具体地讲,测试一般要达到下列目标:

1、确保产品完成了它所承诺或公布的功能,并且所有用户可以访问到的功能都有明确的书面说明------在某种意义上与ISO9001是同一种思想。

产品缺少明确的书面文档,是厂商一种短期行为的表现,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所谓短期行为,是指缺少明确的书面文档既不利于产品最后的顺利交付,容易与用户发生矛盾,影响厂商的声誉和将来与用户的合作关系;同时也不利于产品的后期维护,也使厂商支出超额的用户培训和技术支持费用。从长期利益看,这是很不划算的。领测认为接触过的软件产品,很少有向方正这样大大的产品、薄薄的文档。

当然,书面文档的编写和维护工作对于使用快速原型法(RAD)开发的项目是最为重要的、最为困难,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最后,书面文档的不健全甚至不正确,也是测试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和最头痛的问题,它的直接后果是测试效率低下、测试目标不明确、测试范围不充分,从而导致最终测试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测试效果不理想。

2、 确保产品满足性能和效率的要求

使用起来系统运行效率低(性能低)、或用户界面不友好、用户操作不方便(效率低)的产品不能说是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

用户最关心的不是你的技术有多先进、功能有多强大,而是他能从这些技术、这些功能中得到多少好处。也就是说,用户关心的是他能从中取出多少,而不是你已经放进去多少。

3、 确保产品是健壮的和适应用户环境的

健壮性即稳定性,是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尤其对于一个用于事务关键或时间关键的工作环境中。

另外就是不能假设用户的环境(某些项目可能除外),如:报业用户许多配置是比较低的,而且是和某些第三方产品同时使用的。

测试的原则---Good Enough

对于相对复杂的产品或系统来说,zero-bug是一种理想,good-enough是我们的原则。

Good-enough原则就是一种权衡投入/产出比的原则:不充分的测试是不负责任的;过分的测试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样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的操作困难在于:如何界定什么样的测试是不充分的, 什么样的测试是过分的。目前状况唯一可用的答案是:制定最低测试通过标准和测试内容,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明显的例子就是FIT3.0中文报版的产品测试。

测试的规律----木桶原理和80-20原则

1、木桶原理。

在软件产品生产方面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概念。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分析、设计和实现,测试应该是融于其中的补充检查手段,其他管理、支持、甚至文化因素也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应该说,测试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产品质量最直接、最快捷的手段,但决不是一种根本手段。反过来说,如果将提高产品质量的砝码全部押在测试上,那将是一个恐怖而漫长的灾难。

2、 Bug的80-20原则。

一般情况下,在分析、设计、实现阶段的复审和测试工作能够发现和避免80%的Bug,而系统测试又能找出其余Bug中的80%,最后的5%的Bug可能只有在用户的大范围、长时间使用后才会曝露出来。因为测试只能够保证尽可能多地发现错误,无法保证能够发现所有的错误。

软件测试的方法:

1、按是否查看程序内部结构分为:

(1)黑盒测试(black-box testing):只关心输入和输出的结果

(2)白盒测试(white-box testing):去研究里面的源代码和程序结构

2、按是否运行程序分为:

(1)静态测试(static testing):是指不实际运行被测软件,而只是静态地>>

问题八:软件测试方法?都有哪几种 第一类测试方法是试图验证软件是“工作的”,所谓“工作的”就是指软件的功能是按照预先的设计执行的;而第二类测试方法则是设法证明软件是“不工作的”。

还有两大类:白盒法和黑盒法。

白盒法:你清楚程序的流程时,用不同的数据测试你程序的代码,验证程序的正确性,有:条件测试,路径测试,条件组合

白盒法用在程序开发阶段的前期。

黑盒法:主要用于程序开发阶段的后期,即程序的流程测试正确后,测试程序的结果。有什么因果法,边缘值法等。

具体你可以买本软件工程方面的书看看。

还有一下方法:

功能测试:可接受性测试:用户界面测试:探索或开放’型的测试:性能测试:回归测试:强力测试:集成与兼容性测试:装配/安装/配置测试:国际化支持测试:本地化语言测试:

攻些都是测试的方法.

问题九:软件测试有几种方法?每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黑盒:不透明盒子

--所有的输出结果都以界面的显示为准

--不关心底层代码(Java代码的逻辑)

--手动测试 使用测试用例方法

灰盒:半透明盒子

--所有的输出结果都以界面的显示为准

--查看底层代码 不修改

--自动化测试 使用自动化脚本

白盒:全透明盒子

--所有的输出结果都以后台代码为准

--必须查看且修改底层代码

--必须有开发经验(5年)

想要成长,必定会经过生活的残酷洗礼,我们能做的只是杯打倒后重新站起来前进。上面关于软件测试的研究方法的信息了解不少了,若米知识希望你有所收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baike/91565.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车子违停被拖走了取车要花多少钱
sem营销课程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