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百科 > 汉代虎符价格~古代权力的象征——“虎符”,这么简单的小玩意为啥没人敢仿造?

汉代虎符价格~古代权力的象征——“虎符”,这么简单的小玩意为啥没人敢仿造?

导读古代权力的象征——“虎符”,这么简单的小玩意为啥没人敢仿造?答古代皇帝最忌惮的事情就是手握重兵的大将谋反,为了让军队只属于皇家,管理军队的将领听命于皇帝,皇帝本人...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汉代虎符价格,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古代权力的象征——“虎符”,这么简单的小玩意为啥没人敢仿造?

古代权力的象征——“虎符”,这么简单的小玩意为啥没人敢仿造?

古代皇帝最忌惮的事情就是手握重兵的大将谋反,为了让军队只属于皇家,管理军队的将领听命于皇帝,皇帝本人不可能每次都亲临战争一线,那么代替皇帝行使统兵权力的信物就有、必要了,随着时代更迭,信物也会发生变化,有节杖、诏书、龟背等等,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封建王朝以后,虎符正式确定为皇权在军队的象征。

虎符是什么?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动军队用的信物,见到虎符就等于见到皇帝本人,虎符一般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老虎的形象,是一种类似令牌,从中间断成两半,其中一半交给统兵大将,另一半由皇帝掌管,只有合二为一,将领才能调动军队。虎符的身上会刻有铭文,大多寓意军权由皇帝授予,使用军权的人必须是得到了皇帝的同意之类的话。

虎符的典故

虎符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诸侯王将虎符发给统兵将领,只有得到诸侯王的同意才能发兵。历史上曾经因为虎符发生了很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的第二年,长平之战秦国坑杀了四十万赵卒,赵国的军事实力基本消耗殆尽,秦国为了一举灭亡赵国,发兵围困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随时有被秦国消灭的危险。

这时候,赵国向魏国求援,魏国不敢出兵救援,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了侯赢的计策,冒险贿赂魏王小妾如姬,偷到了魏国虎符,夺取了魏国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同时也巩固了魏国的大国地位。这是有史记载最出名的一次跟虎符有关的典故,信陵君为了天下大义,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偷取虎符,被后人称赞。

刘邦率领60万大军在彭城被项羽三万骑兵击败,刘邦落荒而逃,跑到大将军韩信的军营里,这时候韩信酒醉未醒,刘邦偷偷拿走了韩信的虎符,调走了韩信手下的十万精兵,这才让刘邦有了再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资本,韩信醒来惊出了一身冷汗。刘邦并没有怪罪韩信不来救援的罪过,而是直接拿走了他的兵符。

三国时代,赤壁之战中曹操兵败逃回北方,诸葛亮趁机进攻南郡,命令赵云偷袭得手,并且拿到了调兵虎符,又成功骗取荆州将领出城,张飞又偷袭攻占荆州。刘备集团偷袭得手,令东吴周瑜劳师远征无功而返,加剧了孙刘联盟的分裂。同时,让刘备集团得到了一席之地。

现存最早出土的虎符

到了秦代,虎符不再是只有皇帝才拥有,各级将领分别都拥有虎符,他们和他们的下级将领形成调兵权一分为二,互相制约的局面,目前,国内出现的最早的虎符来自于秦朝,共出土了四件:杜虎符、 新郪虎符、阳陵虎符、东郡虎符,它们出土的位置各有不同,能够调动的军队数量也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大秦帝国的象征,象征着庞大的秦军就是依靠这些不同级别的虎符来运转的。

我们可想而知,当秦军要发动数以百万计的大军时,这些各级虎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杜虎符、新郪虎符可以调动50人, 阳陵虎符可以调动阳陵地区的驻军,东郡虎符可以调动东郡地区的驻军。

虎符在隋唐

虎符到了隋唐时期,被隋朝人改称为麟符,到了唐高宗时期,为了避讳先祖李虎,改称为鱼符、龟符,到了武周时期,左威卫大将军王孝杰听从狄仁杰的安排,用偷取的右突厥鹰师的统兵兵符,击退了进犯的契丹军队。

隋唐时期的虎符不再局限于形式,出现了很多类似功能的象征物,比如令牌、诏书、戒指等等,随着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演变和发展,虎符的作用逐渐被弱化,尤其到了明清时期基本上不再使用虎符来调动军队。

为什么虎符的形状是老虎呢?

老虎在中国先古时期,是武力、勇武的象征,据史书上记载,西周时期,人们称赞勇武的武将为虎将,老虎在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中带有勇武的意味。老虎额前的王字更是霸气的象征。古代统治阶级也用“虎贲”来称赞精锐军团,秦始皇的近卫军团就称为“虎贲军”。

出土的其他材料的虎符

虎符不是只有青铜、金银打造的,同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还出现了玉制虎符、石制虎符、竹伏虎,目前,最早出土的是战国黄玉虎符,它通体由一整块黄玉制成,裁成两半,上面同样篆刻有文字,文字的内容大体为军权君授,写清楚这个虎符有何人使用,在哪里使用。

往往这些被特殊处理过的文字和图案,包括虎符本身的形状是很难被仿造的,仿造者也根本不敢仿造,所以,虎符对于研究古代史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往往成对虎符在拍卖会上的价格也是相当不菲。

为什么没人敢仿造?

虎符具有调动军队的作用,尤其是皇帝的授予的虎符甚至可以调动百万大军,为什么没有人敢仿造呢?首先要说,古代中国人的智慧是非常厉害的,虎符从形象上是一个伏虎的样子,形状非常小,在古代冶炼技术不发达的时代,这么小的物件是很难被仿造的,一旦仿造的大小不一,两半虎符合不起来,或者大小不一,仿造者立刻就有被杀头的风险。

其次,虎符的身上会用错金、鎏金、篆刻等手法进行装饰和区分,这就给仿造者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能够见到虎符已经属于难得,还要记住伏虎上面的每一处细节,这几乎是做不到的,而且两半虎符的文字和图案是不同的,一旦仿造不成,图案合不出整体,立刻也会被发现,所以说,没人敢仿造也是因为仿造的难度实在太大。

随着封建王朝时代的结束,调动军队已经不再需要虎符,但是虎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不提的重要文化符号,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虎符身上的防伪、文字都成为后世学者学习、研究和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虎符的发展:古代调兵的凭证,为何不怕别人来仿造

我们在电视剧当中,看到但凡有将军、大臣、王爷要调兵遣将,都要先请示皇帝,从皇帝手中拿到虎符,方可从军营里调出军队。那么这个虎符是什么东西呢?它为何有如此大的权力,足以用来调兵遣将,要是有人做了一个假的虎符,那岂不是可以左右国家的军队。

所谓的虎符,也叫做兵符。由于古代对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别是在军事上,将铜制兵符刻成伏虎形,所以用虎符来为之命名。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动军队所用的凭证。通常情况下虎符分为左右两半,平常不打仗时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皇帝保存。需要打仗调动军队时,皇帝会将右一半交给另外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才能够调动军队。正因为虎符是一分为二的,且虎符上的纹理是相连的,每一次调兵遣将的时候,掌管军队的那个将领都会严格的检查、核对,所以很难做出了与原来虎符一模一样的假冒虎符,自然就不用担心军队被人随意调走。

目前发现最早且保存完整的虎符是先秦时期的杜虎符,杜虎符呈虎形,虎符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其形态呈现昂首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尾端卷曲,背面有凹槽,颈有一穿孔。身上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从这句话,不难看出古代帝王对军队的掌控是多么的严谨,但是又不刻板,倘若真遇到突发情况,还是可以根据战争来随之应变的。

除了杜虎符之外,还发掘出了两个秦国/秦朝时期的虎符。一个是新郪虎符,该虎符是战国晚年秦国颁发给新郪将领的兵符。虎符用青铜制成,虎背刻有错金铭文四行:“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内容虽然跟杜虎符相差无几,但是可以明显地看到对君上称呼的改变,从“右在君”到“右在王”,是秦国国力提升的体现。还有一个阳陵虎符,这个虎符是秦始皇时期的虎符,虎符上的文字已经变成了“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三个不同时期的虎符,为我们展现了秦国由弱变强的奋斗史。

秦之后的汉朝,沿袭了秦朝的许多制度,包括虎符的制度。目前所见汉代虎符多为错银书。秦代虎符铭文铭于左右两侧,两侧文字相同,不用合符就可通读。但是汉代虎符却有所不同,铭文刻于虎脊之上,只有合符之后,才能读得通。1989年在咸阳出土了一枚完整的汉铜质虎符,该虎符长5.8厘米,在它的虎脊上刻着“与齐郡太守为虎符”,在这之后发现的汉朝虎符多为太守符,极少发现汉朝的诸侯王符。

魏晋南北朝时期,虎符沿用不衰。西晋虎符通体有虎斑条纹,不能刻字,所以在背缝处凸起长条形窄台刻背文,肋间文字转移到胸前或符阴。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唐朝虎符的名称、形态发生了一次大的转变。

唐朝时期虎符又有了新的变化,当时的唐高祖李渊为避祖父李虎的名讳,特意下令改虎符为鱼符,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就连符的形态也发生了改变,从伏虎变成了鱼,变化的不仅仅是形态,更是鱼符代表的身份。唐初的鱼符后面成为了官员的一种身份证。每一半的鱼符只有一半的字,中缝处刻有“合同” 二字,这与我们现在签署合同的时候会在中缝盖章, 双方每人保留一份一样。

到了武则天时期,鱼符又变成了龟符。武则天按官品高低将龟符分为金龟袋、银龟袋、铜龟袋,所以才有了李商隐诗句“无端嫁得金龟婿”。后世以金龟婿形容身份高贵的女婿,沿用至今。到了宋朝,又重新用回了虎符,但是更多的场合,宋朝用的还是令牌。宋以后,虎符便退出了 历史 ,此后皇帝调兵遣将用的都是令牌为主。

清朝有虎符吗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使用,才可以调兵遣将。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汉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曰“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也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郭沫若先生曾经选取这一题材创作了著名话剧《虎符》的剧本,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诸葛亮则趁南郡空虚,命勇将赵云夺城成功,并且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飞袭取了荆州,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关羽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仅凭一个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东吴周瑜却一无所获,如何不生气?由此也可见当时虎符作用之大。

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编辑本段

从“窃符救赵”看虎符

窃符救赵

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

战国时秦相吕不韦掌握着大批军队,对秦王(嬴)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嬴政亲政后,于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用虎符收编了吕不韦的军队,使得吕不韦空有相国之名而无实权。

公元前257年,秦军进攻赵国,兵临邯郸城下,赵国求救于魏楚两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10万救赵。这时秦国向魏国施加压力,魏王屈服令晋鄙按兵不动。赵国相国见魏不肯进兵,就写了一封告急信给魏国相国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通过魏王妃子如姬的帮助,盗出魏王亲自掌握的半个虎符,假传王命,击杀晋鄙,夺得兵权,然后率兵8万,会同楚军一起救赵,遂解邯郸之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1942年郭沫若先生曾以此故事为题写了著名的历史剧《虎符》。由此故事也可看出当时虎符制度的严密。

我国现存最早的虎符实物,是1973年在西安郊区北沉村出土的杜虎符。杜虎符长9.5厘米,符身上有铭文9行40字,错金而成。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国杜县)。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上队下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殹。”据此可知,当时用兵时,50人,必须出示会符。但如遇烽火,不用合符,也可以用兵。此符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件阳陵虎符,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虎符,出土于山东枣庄,上有错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因为虎符是发兵之物,贵在谨慎严密,所以虎符多做得短小而易于藏匿,不易被人发现。

汉代兵符上承秦制,略有变化。秦代虎符铭文,铭于符左右两侧,两侧文字相同,不用合符就可通读。汉代虎符则不同,铭文刻于虎脊之上,骑于中缝,只有合符之后,方可通读。1989年在陕西咸阳秦都区沣西乡李家村出土了一合完整的汉代铜质虎符,虎符长5.8厘米,错银、篆书,脊文8字:“与齐郡太守为虎符。”魏晋南北朝时期,虎符沿用不衰。唐代将虎符改为鱼符,宋代以后皆用牌

编辑本段

虎符与虎文化

在我国古代,为了保证君主在传达命令或者调动军队时不出差错,需要借助一种信物作为凭证,这种信物便称“兵符”。据说它最早是周朝军事家 姜子牙发明的。古人认为虎为百兽之王,在丛林争斗中总是处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军事上也多以虎为尊,于是常将这种兵符铸刻成虎的形状,因此它也被称之为虎符。虎形兵符并非唯一的形状,在秦代就有鹰符和龙符等等。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大多用的是青铜,也有用金、玉和竹做材料的。虎符内部中空,然后被一剖为二,右半(虎头方向朝前)由中央保存,左半则发给统兵将领或地方长官。虎符的剖面有齿相嵌合,背上大多有文字,文字分书在两边,内容相同。也有将文字对剖的。这些文字大多是错金书,即便历经千年,也依然熠熠生辉。

虎符在调动军队的时候便有了大用场。中央调兵时,会派遣使臣带着剩下的半符前去,待左右验合,命令才能生效。

虎符到了隋代被改为麟符,而到了唐代,唐高祖为避其祖李虎的名讳,又将其改为鱼符或兔符,甚至龟符。而后这些原本用于军事调动的信物甚至成了某种身份的象征。到了宋代,它虽然作为调兵的信物,但仍配合书面文件一起使用。到了后世它逐渐演变成令牌等物,于是这种动物形状的兵符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注(1):错金是指将字或图案刻成后,将金丝嵌入,再将其打磨平滑。

注(2):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称王的是楚国国君熊通。公元前704年,周天子拒绝提高楚君的名号,熊通闻之大怒,便自立为“楚武王”。接下来称王的是魏国的国君。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在逢泽(今河南开封南)举行了登基大典,正式称王。到了公元前334年,两次大败魏军的齐侯田因齐称王,史称齐威王。

编辑本段

现存最早的铜制虎符

现存最早的铜制虎符都是秦国的,共4件:

杜虎符· 杜虎符: 据称于1973年西安郊区山门口公社发现,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杜虎符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虎符呈站立状,虎身有错金铭文9行40字,绝大部分是小篆:“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意思是:“右半符存于君王之处,左半符存于杜地(故址在今西安市南)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

· 新郪虎符: 现为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上有错金铭文四行:“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必会王符。燔燧事,虽毋会符,行殴。”

秦国的国君在秦孝公以前皆称“公”,惠文君即位时才称“君”,而在他即位的第13年(公元前325年)里,更在秦相张仪的怂恿下,紧随魏、齐两国国君的脚步,进一步称王注(2)。因此杜虎 阳陵虎符展览图片符应是秦惠文君称王前使用的信物。而新郭虎符则可能是在秦惠文王称王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间制作的了。

· 阳陵虎符: 阳陵虎符呈卧虎状,高3.14厘米,长8.9厘米。相传在山东省临城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虎符上刻有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阳陵是秦时的郡名,即今陕西省高陵县。而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才自称“皇帝”,此件虎符应该是秦始皇统治时代的用品,并被中央政府授予驻守阳陵的将领。可惜因年代久远,它的对合处已生锈,现在左右不能分开了。

东郡虎符· 东郡虎符: 1953年陕西省周至县文化馆征集所得,现藏于周至县文物管理所。东郡虎符呈卧虎状,虎符长9.5厘米,高4.3厘米。虎背有错金铭文,字体为小篆,左右两半铭文相同:“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东君。”从铭文上看,东郡虎符应该合阳陵虎符一样都是秦始皇时代的用品。但也有人认为东郡虎符是后人伪造的。

陕西省凤翔县还曾出土过金虎符。这件虎符没有铭文,且体型较小,高仅2.3厘米,长仅4.8厘米,重 金虎符35.6克,为金制。虎符也为卧虎状,但造型夸张: 虎巨目大耳,张口露齿,四腿曲卧,长尾上卷,通身纹饰为凸雕和阴刻,背面还有扣槽。可惜仅存半符。此件虎符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用品,而秦国首都最早在雍(今陕西凤翔东),有可能它也是秦国所制。 此件虎符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铜鎏金虎符战国时期的虎符还有玉虎符和铜鎏金虎符,可惜这两件虎符都没有太多的资料。见下图:

玉虎符汉代在兵符上承袭秦制,但不同的是,汉代虎符上的铭文大多刻于虎背上,采用错银书,用篆书刻写“一、二、三、四、五”等字样。同时字由中间剖开,因此只有两个半符的字完全相合才可发兵。但在汉代,要发兵除了对验虎符,还要需要有玺书或诏书。虎符是发兵信物,诏书则是为了明确统兵长官的职权和任务。当然,汉代的军队调动并非只靠诏书和虎符作为信物,同时作为信物的还有“节”和“羽檄”,不过本文不再详述。

古代“虎符”能掌握千军万马,为何没人仿造?

虎符,也被称为兵符,是古代皇帝授予大臣们军事权力的象征。虎符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军队非常崇拜老虎,象征着凶猛和力量,所以被制成青铜虎。

1.很少有人见过虎符,也就是几个拿着重武器的将军和皇帝,能看到皇帝一半虎符的人就更少了。从汉代开始,虎符的背面就有文字,两个虎符放在一起就能看到完整的文字。字或大或小,用肉眼基本不可能写下虎符的图案,所以模仿的起点微乎其微。虎符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由于古代制造技术的限制,无法像现代那样标准化生产。所以不是同一个批次做的,材质会有差异。如果仿品与正品重合,就会有瑕疵。

2.铭文本身就有防伪作用。它的工艺是先在虎身上刻上铭文,再将金线嵌入铭文,最后再雕刻打磨。民间作坊很难模仿。而且如果把虎符一分为二,那么两个虎符的两半可以拼接在一起,上面铭文的每一笔都可以吻合,这就使得仿制极其困难。所有的虎符都是手工制作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做不出一模一样的另一半。而且铜虎符冷处理后会变形,无法完美贴合,上面的铭文更是错的离谱。

3.每个军队的虎符都不一样。即使虎符被偷了,大部分人也不知道把虎符引向哪里。如果冲上去被守军将领发现不对,惩罚九族是大罪。所以就算偷了虎符也没多大用。老虎标志的颜色和材料。在古代,用相同的材料和颜色制作两个物体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皇帝心中的某个将军有谋反之心,锻造了自己的那一半虎符,那也只是军队能自己调动而已。根本不会有太大影响。被当成造反派很快就会被收拾,下场会很惨。这是牵连九族之罪。没有人会冒这个险,因为失败率是100%。

虎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皇帝怎么能掉以轻心呢?无论从设计,做工,设计还是保密,都是最高级别,也就是财力雄厚的人。打造虎符比登天还难,更何况一般人。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对汉代虎符价格有所了解,并知道如何处理它了。如果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妨试试若米知识推荐的方法去处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baike/26389.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bac文库构建费用:bac文库代理商
肝胆彩超价格。肝胆彩超一般多少钱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