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米知识 > 百科 > 求雨最灵的方式,求雨的比较灵的方法

求雨最灵的方式,求雨的比较灵的方法

导读为什么古代人好像一求雨就能下雨了,他们是怎么求雨的?答古代求雨的方式各不相同,求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古代,没有过于专业的知识,但是雨水对于农业的发展是至关...

今天若米知识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求雨的比较灵的方法,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为什么古代人好像一求雨就能下雨了,他们是怎么求雨的?

古代求雨的方式各不相同,求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古代,没有过于专业的知识,但是雨水对于农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求雨的国家可以追溯到商朝。商朝遇到大旱的情况下,商王都会跳舞来祈求上苍下雨,而这是求雨的起源,后来的求雨也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复杂起来。

跳舞求雨的这一个习俗,一直沿用到周朝。周朝求雨的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设备,更是有了专业的语言,求雨辞。求雨的人员跳求雨舞蹈的时候会带着的羽毛,而且还会大声地呼号,这时候不叫求雨舞,而称这种舞蹈为“皇舞”

之后发展到汉朝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了龙神这样的神话传说,文化上的多样化,求雨这件事不再是形式上的,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这时候求雨是非常的讲究了。求雨的时候要关闭南门打开北门;把女子聚集到开阔的地方,免除女子的税,加重男性的税;甚至禁止男子喝酒,要对妻子尊重有礼数。

之后的求雨大都带有神话色彩,或者抓蜥蜴进行求雨;或者是抓山中的蛇进行求雨;还有一些比较残忍的惩罚人的方式。不管求雨的方式是什么,都是人们想要自己的解决自己的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需求。但是这样的迷信行为也是不可取的,而且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来进行人工降雨了,文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利于其他行业的发展。

求雨仪式是什么?

在澳洲广阔无垠的西北部荒原上,居住着一些土著部落狄耶里人。由于这一地区降雨很少,雨水对于土著人来讲非常珍贵。在旱季里,土著人都要虔诚的举行求雨仪式。土人高声哭泣,面向苍天,祈求神灵降雨解救处于干旱之中的族人。在求雨仪式中,土著人在地上挖一个约3.7米深、2.4~3.1米宽的大坑,坑上用粗树枝搭起一个圆锥型的小屋,由两名祈雨师(即被尊称为穆拉穆拉的神灵的巫师)请一位部落中年长者用石刀刺破他们的臂肘,让血滴在周围的男子身上,再撒上一把把动物的羽毛,然后将两块石头搬进小屋,再将两块石头运到离小屋约有24公里远的一棵最高的树上。与此同时,部落里其他的男子则收集当地出产的一种石膏,粉碎之后撒入有水的小溪或水坑,然后男子们便弯腰腑身用头去撞击小屋,当小屋只剩下沉重的木桩时,再用手把它们拔出来,接着再用头撞破小屋顶,这意味着冲天空中的乌云,当小茅屋倒塌之时,天就会下雨了。

古人是怎么求雨的

据古籍记载,商朝建立不久,国内便发生一场罕见旱灾,旱情持续长达七年之久。《管子·轻重篇》说:“汤七年旱,民有无粮卖子者。”《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甲骨文及《竹书纪年》等也均有这场大旱灾的记载。 连续七年的大旱,对立足未稳的商王朝来说,无疑是一场最严峻的考验。当时的商王朝境内,烈日暴虐,河干井涸,草木枯萎,禾苗不生。百姓四处逃荒,饿殍遍野。旱情发生之初,商朝还组织人力物力抗旱,如打井开沟、引水灌水等。但随着旱情的日益加重,这些原始的抗旱之策已无济于事。 商代信占卜,当时的卜辞中便有“不雨,是天遣”之意。商朝统治者笃信神灵,史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故自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 这种“郊祭”的原始仪式是:燃烧木柴,用牛羊猪狗等生畜作上供的牺牲。祭祀时史官手捧盛满牛羊等肉的三足之鼎,虔诚地向上天地山川祷告:“是否因王政事无节制法度?是否因让百姓遭受了疾苦?是否因官吏受贿贪污?是否因小人谗言流行?是否因女人干扰政事?是否因王宫修得太奢侈?为何还不降雨普度百姓呢?”这六个“是否”,其实是史官受汤之命,陈述六条责备自己的事以求天帝鬼神赐予甘雨。但尽管史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苦苦郊祭哀求,苍天毫无赐雨的迹象。 大旱持续至第七个年头时,汤再也坐不住了,他命史官在一个叫桑林的地方设立祭坛,亲率伊尹(商初重臣)等大臣举行祭祀求雨,但老天爷还是不给汤面子。汤即命史官占卜,占卜的结果是:这种烧柴祭天需用“人牲”。所谓“人牲”即人祭,就是将活人放在柴上焚烧,以此感动天地鬼神。 汤听后沉思片刻道:“我祭祀占卜求雨,本为救民,怎可用他人去焚烧呢?用我自己来代替吧!”说罢便命架起柴堆,让左右将自己的头发、指甲剪掉,淋浴洁身,向上苍祷告说:“我一人之罪,不可累及万民;若万民有罪,也有我一人承担。不要因我一人的无德,祸殃百姓万民。”祷告完毕,汤便毅然坐到柴堆上,命左右点火。正在此时,突然乌云翻腾,狂风大作,一场大雨骤然降临。 这场大雨自然非汤之“人工”所求所降,这应该纯属一个巧合。久旱必有大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商代之人的愚昧意识却认定这是汤勇于牺牲自己而感动了上苍,老天才降下这场甘露,救济万民。因此,人们便作“汤乐”歌颂汤的伟德。

请龙骨 求雨

【求雨方式及时间】

水田耕作离不开水。每当干旱季节,人们就拼命求雨。日本全国各地的求雨方式十分相似。日本冈山县阿哲郡的乞雨活动很具代表性。乞雨时,人们首先集中在神社,他们一边敲钟,一边打鼓乞雨。参加乞雨仪式的人唱道"龙王降降雨……",他们相信龙王祠的窗户一旦打开,天上就会降雨。如果乞雨后仍不下雨,人们就烧干把,将还带青叶的树枝集中起来,全部运到山顶上焚烧。这种仪式往往要几个村子联合起来举行。如果这样做还不降雨,便请伯耆大山的稚童去渊或赤松池取水。传说取水途中在哪儿休息,哪里便会落雨。所以人们为了让雨落在自己的村域内,便不休息地、轮换着将水取回。村民们用竹叶沾上取回的水,洒在地上求雨。

每逢干旱时节,群马县的雷电神社便挤满了从远方来求水的人们。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开着车子来的。

求雨的最后手段是将宰杀的动物投入神圣的池或渊内。前面已经提到日本人没有杀牲的习惯。但在这里宰杀的动物并不是献给水神的祭品,而是用牲畜的血污秽神圣的池、渊,以激怒司水神降雨。

【有求雨习俗的地区】

求雨习俗并非中国所独有,在世界上的很多地区,不同文明的民族中都曾有过求雨习俗。求雨是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也是人们使用某种类似的巫术的方法祈求上苍满足自己愿望的古传习俗。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牧生产为主的国度,雨水是农牧生产的命脉,影响到粮食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库的收入与王朝的稳定。所以,求雨受到了历代朝廷的重视,从皇帝到知县,每遇天旱,都要设坛祭祀。祭祀时,贵为一朝之君的天子也要向龙王下跪、并作为一种典章仪式,有专门的规范载于典籍。如山西,每逢岁旱,“设坛于城隍庙。先期,县公行二跪六叩首礼毕,复跪拈阄,请某处龙神取水。传示乡民洒扫街道,禁止屠杀活命,各铺户、家户门首,供设龙神牌位、香案。僧众、架鼓吹手,出城取水迎龙神。知县率僚属素服步行出城外,迎接入城,供奉雨坛,行二跪六叩首礼。每日辰、申二时,行香二次,乡老、僧众轮流跪香,讽经、典史监坛,利房照料香烛。如是者,三日,得雨,谢降撤坛,派乡老送水;旱甚,率僚属斋戒,出祷风去,雷雨,山川坛,进遍祷群庙。”

而在中国民间,农民普遍认为,天旱是因为得罪了龙王爷,为求得龙王爷开恩,赐雨人间,就举行一系列形式各异的祭祀、祈祷仪式来求雨。求雨习俗在中国北方的河南、山东、河北、山西、东北、西北都流行甚广,但尤其以山西为最。人们为求风调雨顺,采用各种办法求助于神灵,有以牲畜供献的,有以人祷者,还有抬着神位神像游乡展示以娱神的。此外,还有专门用于惩罚旱魃的象征性表演;有求雨神的,有扎泥龙、草龙挥舞,也有在大门垂柳插技、还有的捕捉蛇、鱼、蛙等戏水动物作祈雨生物。

【山西“七女祈雨法”】

在山西晋中一带,习俗中有所谓“七女祈雨法”。在祁县一带,天旱时,由村里挑选出七个聪明伶俐、品性兼优、家门兴旺的年轻少女进行求雨。其办法是:先把这七个少女家中所用的蜡烛搓配在一起,再以这七家的蜡和七家的炉灰用水调成稀泥,抹在村中一块光亮的方块石头上,上面放一大罐,盛满清水。之后,由七个少女扶着罐子的边沿,一边扶着一边转圈行走,嘴中念着类似于诅咒的求雨辞:“石头姑姑起,上天把雨去。三天下,唱灯艺,五天下,莲花大供。”村里所有人的愿望都由这七个少女向龙神表述。

【《宋史·礼志五》中的记载】

(宋真宗)咸平二年旱,诏有司祠雷师、雨师。内出李邕《祈雨法》:以甲、乙日择东方地作坛,取土造青龙,长吏斋三日,诣龙所,汲流水,设香案、茗果、糍饵,率群吏、乡老日再至祝酹,不得用音乐、巫觋。雨足,送龙水中。余四方皆如之,饰以方色。大凡日干及建坛取土之里数,器之大小及龙之修广,皆以五行成数焉。诏颁诸路。

景德三年五月旱,又以《画龙祈雨法》付有司刊行。其法:择潭洞或湫泺林木深邃之所,以庚、辛、壬、癸日,刺史、守令帅耆老斋洁,先以酒脯告社令讫,筑方坛三级,高二尺,阔一丈三尺,坛外二十步,界以白绳。坛上植竹枝,张画龙。其图以缣素,上画黑鱼左顾,环以天鼋十星;中为白龙,吐云黑色;下画水波,有龟左顾,吐黑气如线,和金银朱丹饰龙形。又设皂幡,刎鹅颈血置盘中,柳枝洒水龙上,俟雨足三日,祭以一豭,取画龙投水中。大中祥符二年旱,遣司天少监史序祀玄冥五星于北郊,除地为坛,望告。已而雨足,遣官报谢及社稷。

【请龙求雨】

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礼俗·迷信》载:“请龙。农民遇久旱,则请龙,约邻村农民舁境庙之神往龙潭祷求,偶见水中有蛇、鲤或蛙、鱼等动物浮出即以为龙,置诸缸内,请之而归。要求邑之长官,跪拜供奉如神,或醵赀演戏以敬之。俟雨下乃送回。”

旧时,宁波各县请龙求雨,大体类同,亦有稍异者。鄞县瞻岐地方请龙王,先遣人夜入龙王庙,用麻袋套住神像,抬到当地庙内供奉,称“偷龙王”。数日后仍不雨,则把神像置于烈日下,让“龙王”,尝一尝久旱不雨、烈日曝晒之苦,但又恐晒坏神像,乃戴以笠帽、披以蓑衣,称“晒龙王”。再不雨,则相约往“龙潭”请龙求雨。事先遣人鸣锣通告“禁涂”(禁止下海涂捕捞),不准鱼虾上市,各家“净灶吃素”,食荤者处罚。请龙队伍以大纛为先导,铳、锣随之,而后龙亭、神轿,乐器吹奏,念伴敲打祈念,村民排成长队殿后,多至二三千人,长达三四里。瞻岐附近称龙潭者有四处,但当地农民却信远在镇海三山岩头龙潭“老龙”。午夜出发,抵达后供祭潭边,双手合十跪地,念伴诵“龙王经”,请“龙”显身。时已派好数名青年,手持捞具环潭侍立,一见水上有浮游动物,眼明手快,立即将“龙王”网住,放入“圣瓶”。随后族长许愿,如不日赐雨,即演戏“谢龙”。迎归后供祭在庙内神座前的神案上,昼夜有人轮流“值圣”,族内大户轮供“圣头饭”,每日上香祭供三次,谓之“侍雨”。久旱则雨,适降甘霖,则视为“灵验”,开演“谢龙”戏、行纸会,最后送回龙潭。稍有不同者,有些地方“请龙”时由族长或念伴跪在潭边,用铜锣从潭中兜起浮游动物。有的地方凡加入请龙队伍的人,皆手执小旗,烈日晒头,不得戴草帽,脚穿草鞋或蒲鞋,表示虔诚,以感动“龙王”。

古代是怎么求雨的?

求雨仪式与龙是分不开的;求雨前七天内,不准杀生,否则求雨不灵。

城内的神庙所供奉的“玄天大帝”,又叫“北极大帝”,在诸神中的地位较高,能调遣龙王,所以求雨最大的动作就是请它出坛,即将它的塑像抬到求雨现场,命龙布雨。求雨时街道两则的墙上贴满彩色的标语,叫“雨帖子”,意为对雨下请贴;空中横拉三角形彩旗串,叫“雨吊子”,意为天上的雨掉下来。雨帖子和雨吊子上面写着“风调雨顺”、“沛然下雨”、“大雨倾盆”等等。求雨人要敞头赤脚,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呈现出一派下雨的景色。求雨的队伍最前面的是锣鼓开道(只准两鼓一锣,击鼓多于鸣金),随后抬着北极大帝的神像,神像前放一个瓷瓶,神像后是保号会的求雨队伍,边走边击磬木鱼并唱“求雨歌”;“小人求雨,万民得济;神灵慈悲,赐雨湿地;生灵获救,雨住水干;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等,向着“龙潭”(民间把大旱不干的渊子称为潭)进发。到龙潭边,用空瓶在潭内装满水,叫“取水”;抓一条泥鳅放在瓶内,叫“请龙王”再把北极大帝和装泥鳅的水瓶,一起抬回神庙院内,露天让太阳暴晒,直到下雨,才把北极大帝抬进殿内归座,并把瓷瓶内的水和泥鳅送回龙潭内,叫“送龙王”、“还水”,否则下次求雨就不灵了。此中求雨的形式,不仅耗资大、用人多,更主要是北极大帝仅此一尊,只能在城里进行,且知州以下的各级官员都要参加。另外在集镇和大村庄求雨,一般都是在门板上用烂泥塑一条龙,鸡蛋壳作龙眼树枝杈作龙角,小蚌壳嵌在龙身上作龙鳞,泥龙塑好后,搭起一席蓬,把它放在蓬内“正位”,头前摆设香案,点烛焚香磕头祈祷,请求老龙显灵,大发慈悲,行云布雨,挽救生灵。然后求雨队伍敞头赤脚,打着三角形黄龙旗,敲锣打鼓,或配以乐队,抬着泥龙游行,每次停放休息,均要烧香磕头。最后把泥龙抬到有水的河边,烧香、磕头、祈祷,然后推入河内,要它戏水作雨。

凉州的传统:求雨

雪漠著

凉州有很多奇怪的现象,所以凉州人大多已见怪不怪了。可是,当我把这些事写进书里时,别人就会把它们当成故事。其实,这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比如,《大漠祭》里求雨的细节,写的就是十多年前发生的一件真事,我自己就是见证者之一。

1995年,凉州闹过一次大旱,长达数月,连黄河都断流了,我在《大漠祭》中写过那次大旱。城北的永丰乡就请了道人求雨。那天,我刚好骑车回家,路过求雨现场,就想看看人家是怎么求雨的。我想看看,传统的方法,是不是真能求下雨来。到那儿时,仪式已开始了,道人们点了香,一边念经,一边敲打法器,仪轨正是我早就知道的那些,不过,我听不清咒子的内容,不知道咒子是不是也一样。看完仪式后,我就骑车回家了,结果,半路真的下雨了。如果说这只是巧合,也未免太巧了些吧?所以我想,传统的东西,也许是有其合理之处的。

其实,在凉州,求雨已不是稀罕事了。过去,凉州有个专门求雨的道人,人称廖寡子。寡子,在凉州话里,就是傻瓜、疯子的意思。当时,凉州有句歇后语,叫“廖寡子求雨——胡整”。为啥?因为廖寡子求雨的方法跟别的道人不一样,别人都按规矩办事,他却说“风雨雷电随身带,由道不由天”,就做出了一种雷碗——我也会这——上面画着符咒,专门用来打雷神的神柱,也就是雷神的牌位,逼着老天下雨。打上几个雷碗之后,天就必须下雨。这方法灵是灵,却得罪了雷神。最后,雷神恼了,就下来追杀他,他就逃跑。他一边跑,一边用雷碗打雷神,一打,雷神就跑了,但跑了之后还会回来继续追,廖寡子就继续逃。最后,雷碗用光了,廖寡子就把身上的衣服、帽子都画上打雷神的符咒,可一切能用的都用完了,雷神还是穷追不舍,一直追到廖寡子赤身裸体,再也找不到任何东西可以画符,雷神就把廖寡子给劈死了。

这件事也是真的,好多凉州老百姓都听说过。廖寡子,就是《西夏的苍狼》中黑寡子的原型。

还有一件事,就发生在我们村里。

过去,我们村有个非常厉害的道爷,论辈分,我该叫他爷爷,但他三十七岁就死了,没活到被人叫爷爷的岁数。他死于一场非常诡异的横祸。

有一天,村里有人盖房子,缺一根大梁,就请那道爷作法。道爷一作法,天上就刮起了黑风。黑风一息,他就叫人去一个泉沟里抬大梁。原来,这是他从别处摄来的。我的本家爷爷打庄子时,墙时不时就倒了。有时打好了,也会马上倒掉。道爷一算,知道地下有太岁——你知道啥是太岁不?它是一种类似于肉菌的生物,经常在西部出现,炒着吃,非常香,而且会不断地长。按民间的说法,太岁属于土地神的一种,具有巨大的功能性力量,如果在有太岁的地方打墙,是很难打好的。就算打好墙,也会马上塌掉。道爷就掐了个茅山诀,叫人继续打墙,忽然,地里突然冒出一股黑气,卷向道爷,道爷大叫一声,倒在地上。道爷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就叹了口气,对村里人说:“你们把我抬回家吧。我得罪了太岁,活不成了。”果然,没过多久,他就死了。

在西部,神秘现象到处都有。神秘主义已成为西部人的一种思维模式,而道人、神婆、神汉们,也形成了经久不衰的行业,多年来,一直存在于西部人的生活之中。再加上凉州贤孝千年来的熏陶,西部人中,有宗教信仰者,就占了绝大多数,很多西部人都爱追问活着的理由。现在,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和贤孝等传统文化的衰弱,情况或许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凉州贤孝虽是民间艺术,却充满了佛道文化的基因,既劝善、劝孝,也有具体的宗教修炼内容。比如,过去,我常提到一首叫《吕祖买药》的贤孝,其中有一首道歌,叫《五更词》,它就直接泄露了天机。所谓天机,就是修仙得道的窍门——

一更里打坐好孤凄,合掌儿叹息。

师父就传下了妙消息,自个儿寻思;

一呼一吸头三悬呀,上下儿周旋,

犁牛吸水过玄关,珍珠帘儿倒卷。

二更里打坐好逍遥,魔王儿盗宝,

六贼绑定了闹嘈嘈,如何儿是好。

无音寺里碰金钟,响亮儿一声,

忽然间惊醒了主人公,赶退了魔军。

三更里打坐月儿高,好一个逍遥,

海底龟蛇自缠搅,肾水儿上朝。

三昧真火要提防,曹溪水儿用上,

一点儿圣水落中央,自在而安康。

四更里打坐月儿西,好一个消息,

世上的能为几个人知,万法却归一。

诵经堂里去听经,历历又明明,

三玄路上仁义行,三千个功行。

五更里打坐月儿落,拍手儿呵呵,

我今天躲过了十阎罗,谁人能比我。

昆仑顶上放毫光,亮亮又堂堂,

金龙玉龙照十方,万道儿霞光。

它从一更的修行要诀讲到五更,把每个时辰要注意的东西都讲得清清楚楚,从一更时开始学打坐,一直讲到最后的修仙得道。这五更,其实是修道的五个阶段。以后有缘时,我可以将它详细地讲一遍。

这些内容的真正意义,就连唱贤孝的瞎贤们自己都不一定知道——他们只是从师父那儿学来,并不知文字背后的意义——我对修行却一直有一种天生的直觉。所以,我一听就开窍了,还反过来告诉瞎贤们,这首道歌的目的是什么,叫他们该如何修行等。

凉州老百姓固然不知道贤孝里面有这些东西,但他们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自然有了一种信仰的基因。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就会下意识地,把这种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我的作品里也有这种文化基因。它是一种味道、一种气息、一种氛围、一种脉搏、一种思维,而不是资料的堆砌。有这个东西,作品就是饱满的,是活着的,能让人不断往里挖,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挖出不同的东西,这时,作品就有可能会流传下去;没这个东西,作品就是贫乏的,是死着的,它至多流行上一段时间,等那热力一过,它就会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化为泥土的一部分,被人遗忘。

所以,我作品的主角一直都是文化,人只是文化的载体。他们都可能有大量的心灵独白,那些心理活动折射出的,既是灵魂的密码、命运的密码,也是人物所承载的文化。这个东西,跟人物形象和具体的情节一样,构成了我的作品。它像是游荡了千年的幽灵。要是没有它,我的创作就只是一场短暂的游戏。游戏结束,宴会也散场了,无论多么热闹,都只是幻梦一场,留不下什么东西。

所以,智者们都说:“人生如梦。”很多人眼里的实与虚,其实是颠倒的,因为,他们认为实在的人生,不过是一段又一段很快就会过去的故事或记忆,而他们认为虚无的灵魂,却才是生生世世伴随他们的东西。有时候,我眼中的灵魂,其实也是文化。文化是可以传承的。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求雨最灵的方式,求雨的比较灵的方法,若米知识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m2g.com/baike/159846.html

作者: 若米知识

若米知识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米酒推广
如何使成绩提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